辽宁主要气候特征

发布时间:2013-02-27 23:02: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辽宁主要气候特征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量集中,东湿西干;平原风大,日照丰富。

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19712000年整编资料,下同)多在510之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辽东半岛及沿海各地年平均气温均在9以上,而西丰至新宾一带以东地区在5以下(图1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朝阳市200071443.3 ,最低气温历史极值:铁岭市西丰县2001113-43.4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内陆大于沿海,南部沿海地区在2731之间,其余地区在3138之间。最低气温0日数,沿海地区为140180天,其他地区在1802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南部地区多达8001050毫米,西北部地区在400500毫米之间(图2)。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年日照时数多数地区为23002900小时, 日照时数自西北向东南减少(图3)。

无霜期除东部山区在140天以下,大连南端和长海在200天以上,其他地区一般在150200天之间(图4)。

辽宁省主要遭受的灾害性天气为:

大风、沙尘暴、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害、大风雪、干旱、冰雹、霜冻、大雾等,其季节分布见图5

春季(35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回暖较快,风大干旱。进入春季后,虽有冷空气入侵我省,但降温强度已逐渐减弱,因此全省各地气温回升较快。4月平均气温除辽东山区的西丰、清原、新宾一带不足8外,其他大部地区在810,西部地区及沈阳、鞍山、营口一带高达10以上,为我省春季回暖最早之地。全省大部地区季降水量在7014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3%17%(图7)。

春季我省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受地形影响,我省4月中西部平原和沿海地区风速较大,风沙天气较多,最大风速多在2025/秒之间,易出现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特征

沙尘天气频发使辽宁省春季的特点之一,沙尘天气多数出现在3-5月份,其中以4月份最多。1991-2000年这十年间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变化不大,平均为13天,而从2000年开始沙尘日数逐年增多,同时沙尘天气出现的范围也呈逐年增大的趋势。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的中心主要在朝阳、彰武、新民(图8

辽宁沙尘天气的沙源有两个,一个是辽宁上游即内蒙古中、东部的荒漠地区,沙尘在偏西北、北大风的作用下,主要影响辽宁的西、北部,有时波及到辽宁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另一个沙源来自辽宁本地,偏南大风把当地的沙尘卷起,形成沙尘天气,主要影响辽宁平原地区(图9)。

夏季(68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高温潮湿。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并逐渐北移,潮湿的东南季风则沿着高压的西侧向北输送,受它的影响, 我省夏季降水频繁、且雨量集中。季平均降水量一般可达300600毫米(全省平均414.9毫米),但东西差异较大,辽西山区、西北风沙区不足400毫米,而凤城、宽甸最多达600毫米以上(图10)。

夏季三个月以7月气温最高,8月次之。7月平均气温除新宾、宽甸、长海低于23外,其他地区均达2325。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地区达40以上,其余各地在3538之间。

辽宁省的汛期和主汛期

按照有关定义,68月某站5天滑动降水量平均值持续10天≥历年39常年年平均日降水量值 *2,则满足条件的第一日即作为汛期的开始日,满足条件的最后一日即为汛期的结束期。辽宁省各地的入出汛时间差异较大,最早入汛为62630日,最晚入汛为71013日;最早出汛为81113日,最晚出汛为到831日。

主汛期定义:当副热带高压脊线首次连续6天稳定通过27°N,并且在此期间第一次区域性暴雨产生的当日为辽宁省的主汛期开始日,而连续6天稳定南退到27°N以南时,主汛期结束,辽宁的主汛期平均在721日~810据统计95%的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78月,而71%的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俗称“78上”。

辽宁省洪涝的年际变化

辽宁省的洪涝发生具有10年的准周期现象,1953年、1964年、1984年、1985年和1995年均为辽宁省较大洪涝发生的年份,从年际变化来看,目前辽宁省处于降水增长的趋势。

夏季暴雨的地理分布

夏季暴雨的地理分布有三个中心,最多的在千山山脉以南的丹东~大连地区,其次在辽、浑、太子河流域的下游,

再次在葫芦岛松岭山的东南。暴雨的极值分布与次数分布很相似,也是有三个中心,即千山山脉以南、辽西松岭山东南、辽、浑、太子河流域地区,以千山山脉以南地区极值较突出(图10)。

夏季暴雨的日变化

省内暴雨的日变化来看,午后和午夜是暴雨多发时段。

极值降水分布

下图给出24小时历史极值降水及其出现日期。

秋季(911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骤减,气温速降。入秋以后,西北季风开始增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气温迅速下降,9月各地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519之间,但西丰、清原、新宾已下降至15以下。雨量急剧减少,全季大部地区平均降水量在7018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21%。其中西部地区及康平、彰武一带为65100毫米之间,其他地区在110180毫米之间(图14)。

秋季大部地区平均风速在3/秒以下,天高云淡,能见度好。由于强冷空气不断侵袭,北风次数逐渐增多,气温迅速下降,省内各地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北向南先后见初霜。

冬季(122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干冷,为期漫长。入冬以后,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不断增强,干冷空气源源不断地由北、西方向侵入我省,因此我省空气干冷、降雪稀少。1月平均气温除鞍山及沿海地区在-4-9外,其他各地均在-10-17。极端最低气温辽东山区一般为-36-40,西丰最低达-43.4,大连南部地区最高在-20左右;其他地区在-25-35之间。冬季多晴天,降水量少,一般只有640毫米,仅占全年总量的2%4%(图15)。此时大地、

江河封冻,土壤封冻期除大连地区只有两个月时间外,其他地区可达3个月左右。另外,由于强冷空气入侵,易出现大风或暴风雪。

寒潮天气特征

寒潮标准:日最低气温≤5℃,同时24h降温≥10℃或48h降温≥12℃,即为一次寒潮天气。

我省东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年平均为58次,其中西丰最多达10次,东南部沿海、葫芦岛、锦州地区寒潮次数较少,年均不足2次,其中兴城、绥中最少不到1次,其他地区为34次(图16)。辽宁在每年的9月至翌年5月各月均可出现寒潮天气,大部地区11月出现最多。

寒潮最早出现日期:

朝阳、建平出现在9月上旬,铁岭地区出现在9月中旬,朝阳西部、鞍山、营口、抚顺大部出现在9月下旬,锦州、阜新、沈阳、本溪地区出现在10月上旬,盘锦及东南部大部地区出现在10月中旬,东港、长海出现在10月下旬。

寒潮最晚结束日期:

葫芦岛、丹东、大连地区寒潮结束日期较早,一般在3月底之前,锦州、盘锦、丹东北部一般在4月底之前结束,其他大部地区在5月底,建平结束最晚在6月上旬。

平均初雪、终雪日及大雪以上降水日数分布

分析表明:由于地理分布不均,东北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平均初雪日可相差近一个月(图17),平均终雪日体现同样的特点(图18),大雪以上降水的日数分布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图19),与降水量分布趋势一致。

隆冬季节

按照气候学的定义,当5天滑动平均气温连续在≤-10℃的时段为隆冬,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第一天为隆冬的开始日期,最后一天是隆冬的结束日期,全省大部地区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左右。

辽宁各地常年进入隆冬的时间:除葫芦岛、营口、大连地区及丹东南部常年没有隆冬外,东北部山区在1249日进入隆冬,朝阳、锦州北部、盘锦、辽阳、鞍山、丹东的凤城在1712日进入,其他地区在121323日进入(图20)。

大雾天气特征

大雾天气是辽宁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19942003年能见度小于500米,覆盖5个行政区的大雾资料分析:

大雾的地理分布:

全省都出现过大雾天气,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普遍状况是沿海地区和山谷洼地地区较容易出现雾,沿海地区中黄海北部沿岸大于渤海北部沿岸。最容易出现大雾天气的地区一个为瓦房店、长海、丹东、宽甸一带。另一个为黑山、彰武一带,东西两侧为山区,有利于暖湿空气堆积。最不容易出现大雾的地区在朝阳西部(图21)。

年际分布特征:

每年大雾次数在416次之间,且200120022003年大雾次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极大值分别出现在19982001年(12次)、02年(14次)、03年(16次)、04年(14次)。

由图22可知大雾和气温有一定的关系:199820022003年平均气温较高,199719982001年为明显暖冬,区域性大雾天气容易发生。而199519972000年平均气温较低,在大雾易发生的秋冬季暖空气不活跃,近地面层相对干燥,大雾天气较少。

月分布特征:

区域性大雾天气下半年次数远远高于上半年,月分布极大值一个在8月下旬,另一个极大值在2月中下旬(图23)。

冬季(12-2月)发生的大雾天气范围广。尤其是2001年以后,6次最大的大雾过程都发生在这个时期。隆冬季节发生区域性大雾天气前,各地气温明显偏高,冷气团不活跃,容易发生大范围锋面雾或平流雾,影响范围最大,危害性也最严重。

需要指出的是2001年以后暖冬现象明显,隆冬季节发生的区域性大雾容易显著增多。

二、辽宁气候变化特征

气温

辽宁省年度平均气温阶段性变化趋势明显,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偏冷时段,从1988年开始增暖,进入高温时段,有3年偏高1 ℃以上,8 年高0.5 ℃以上(图24a)。从地域分布来看,辽西、辽南和辽北地区增暖趋势和幅度最显著(图24bcd),其中朝阳有6年偏高1 ℃以上。从时间分布来看,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图25a1987年以来17年中有8年偏高1 以上,春季次之(图25b,而春季增暖的持续性最好,1989年以来基本连续偏暖。

降水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辽宁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变率和变化非常明显,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水资源问题。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和多年代变化十分显著。

年际变化特征来看:1999年以后呈春夏连旱的显著特征,而且持续时间长,已经连续5年,这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图26)。

年代际变化特征来看:辽宁省年度降水阶段性变化趋势明显,70年代中期以前为多雨期,然后持续6年少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为相对多雨期,1999年以后降水持续5年偏少(图27a)。从地域分布来看,辽西、辽南、辽北地区干旱趋势持续(图27bcd

500mm降水等值线变化示意图(图28)看:从90年代初(90年至95年全省各站年降水量均大于500mm)开始全省降水小于500mm区域由辽西逐步向东扩展,到2002已接近辽河流域,说明近十年辽宁省降水量在不断减少、缺水范围扩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以后,辽宁气候以高温干旱为主要特征,尤其是1999年以后,趋势更为明显。从地域分布来看,辽西、辽南和辽北地区高温干旱趋势最显著。从季节分布来看,冬春季增温趋势明显,春夏季干旱特征突出。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趋势加剧,全省大部地区年降水在600mm 以下,辽西和辽南已经不足600mm,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三、气候变化对辽宁水土资源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加剧,科尔沁沙地侵入辽宁境内并不断南移;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影响区域和严重程度扩大

建国以来,科尔沁沙地在康平县境内南移35千米,吞噬村庄19个、农田20万亩、草场10万亩、水面10万亩、湿地15万亩,有1000余户被迫搬迁。科尔沁沙地在彰武县境内南移,形成东西长50千米、南北宽15千米,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的 130万亩的荒漠区。

建国以来,辽西北地区的沙尘天气呈不稳定减少趋势,而2000年以来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越来越频繁和加重的趋势。以康平县为例,上个世纪以来年均沙尘暴天气,六十年代为0.7次,七十年代为0.8次,八十年代为0次,九十年代为0.1次,本世纪前三年达1.6次(共 5次)。

水资源匮乏径流减少,湿地湖泊面积萎缩,大部分河流干涸,辽河五年内每年都出现过断流。

辽宁是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十二分之一。根据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显示表明, 1991年至2002年全省平均耗水率为55.72%,按联合国提出的衡量指标(40%),辽宁属于高度缺水的地区。由于持续遭受干旱,水库蓄水量锐减,水位不断下降。全省河道径流量比常年同期减少近5成,辽河累积断流103天,辽西地区中、小河流基本断流。2003全省湿地面积约80多万公顷,比照50年代(135.6万公顷)减少了36%,特别是沼泽芦苇湿地由50年代的49.2万公顷下降的目前的13.6万公顷,降幅达到72.4%;图9为康平县卧龙湖2003年面积与1988年的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湿地面积显著减少,进而导致生态功能不断减退,调蓄洪水的能力削弱,生物种类减少。

旱灾加重

由于严重的干旱,给我省农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新植林和苗木受灾尤其严重。2001年全省700万亩果园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受旱果树达3亿株,占全省果树总株数的62.5%,其中有2140万株停止生长或接近死亡。2003年全省累计农田受旱面积达2300多万亩,300多万亩水田缺水。

四、辽宁省各月出现的气象要素极值



历史上辽宁省各月出现的气象要素极值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24小时最大降水量 (毫米)

月份

气温

地点

月份

气温

地点

月份

降水量

地点

1

1979

25

13.4

葫芦岛

1

2001

13

-43.4

西丰

1

1928

27

39.8

鞍山

2

1992

27

21.0

朝阳

2

2001

3

-39.8

西丰

2

1962

10

41.1

草河口

3

2002

31

28.7

北票

3

1971

6

-33.3

建平

3

1923

17

81.0

丹东

4

1972

29

35.0

朝阳

4

1962

3

-23.6

清原

4

1983

26

156.3

北宁

5

2001

19

41.3

朝阳

5

1972

1

-7.2

建平

5

1919

10

281.9

丹东

6

1972

10

41.8

锦州

6

1957

1

1.5

清原

6

1967

27

288.6

凌海

7

2000

14

43.3

朝阳

7

1966

22

8.4

西丰

7

1975

31

331.7

熊岳

8

1955

13

38.7

叶百寿

8

1972

31

2.2

喀左

8

1934

18

484.6

丹东

9

2002

1

36.3

岫岩

9

1981

28

-4.4

新宾

9

1999

9

230.7

丹东

10

1978

1

31.3

义县

10

1974

23

-15.7

西丰

10

1991

24

195.6

凤城

11

1971

1

24.7

辽阳

11

1959

25

-31.9

本溪县

11

1940

5

72.3

锦州

12

1989

3

18.8

朝阳

12

1980

28

-39.2

西丰

12

1979

19

51.4

旅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98ef49be1e650e52ea99a1.html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