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发布时间:2018-02-24 20:1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 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A. B. C. D.

【答案】C

【解析】题干考查的是唐太宗时期的文学成就.C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没有唐朝的历史记载。所以答案选择C

2.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词:唐玄宗,可以判断盛世局面可能是开元之治或者开元盛世。结合教材可知,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到乾隆时期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仓库充实,人口显著增加,史称开元盛世。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 东汉

B. 三国

C.

D. 唐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众筒兜水的关键词可知是筒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农民创作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故选D

4.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建立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答案】A

【解析】图片中58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局部).此图背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B. 鉴真法师东渡日本

C.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答案】C

【解析】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因而《步辇图》背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ABD和《步辇图》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 隋炀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知,这位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 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奖励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B.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

D. 重用人才,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女帝武则天的内容,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所以C说法是不正确的。

8. 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

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知识,武则天的统治,郭沫若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我们可以判断出①②④所述均是正确的,所述太绝对,故答案选C

9. 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最早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隋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词是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炀帝开辟京杭大运河,使我国南北方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强,所以答案选D

10. 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可知,这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永济渠。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 以下是秦代和唐朝的政府机构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突出的反映了

A. 唐朝皇帝不如秦朝皇帝权力尊崇

B. 秦朝实行集权而唐朝实行分权

C. 中央集权制度在进一步得到完善

D. 唐朝的三省实质就是秦朝的三公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 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制衡,并没有使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秦代和唐朝的政府机构演变趋势突出的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在进一步得到完善。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 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适合

A. 回纥

B. 南诏

C. 靺鞨

D. 吐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赞普是吐蕃王号,赞普是吐蕃的最高统治者。所以答案选择D

13.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汉朝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择A

14.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经常被历史学家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

A. 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 开明与开放

D. 任性与狂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盛唐气象能够形成,主要得益于统治者开明的内政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所以答案选C

15.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段材料是说李白的诗具有

A. 浪漫主义精神

B. 现实主义精神

C. 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

D. 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

【答案】A

【解析】题文材料大意是:李白诗句的不可超越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超乎神仙,潇洒自如而来,灵峰一转而去,不屑于字句的雕琢,也不费神费力的去让人铭心刻骨,全然有一种天马行空,自由洒脱不受拘束的气概。由此可见,这段材料与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相一致。BCD三项与题文材料中不符,故选A

16. 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 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 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 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17.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开始于元末明初,B项派商人与唐朝通商是经济方面的往来,题干材料是政治方面;C项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是宗教方面,也不符合题干内容,所以答案选择D

18.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A.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 唐代的对外交往

C. 明朝的建筑成就

D. 清朝的经济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海纪念碑和唐招提寺都反映了唐代时期与外过的友好交往,所以答案选择B

19.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B. 唐玄宗天宝年间任用奸臣

C. 唐末农民战争爆发

D. 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所以答案选择D

20. 强大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几个朝代统治,历史上合称

A. 十国

B. 三国

C. 七国

D. 五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1. 观察下列电视剧的海报,回答问题。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哪位皇帝纵横跌宕的一生?请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结合图二,请你说说武则天对唐朝起了什么作用。

3)结合图三说说唐明皇是谁,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答案】(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改善民族关系。

2)承前启后,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

【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唐太宗纵横跌宕的一生;他在位期间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原因是他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改善民族关系。。

(2)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对唐朝起的作用是:承前启后,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明皇是唐玄宗,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中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的太宗是指谁?长策指的是什么?

2太宗实施长策出于什么目的?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答案】(1)唐太宗。科举制度。

2)笼络人才,维护封建统治。

3)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

4)加大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4.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唐朝分别于哪一年建立?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

2)隋朝在谁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唐朝先后形成哪两个治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3)上述繁荣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1581年;618年。标志:隋朝灭掉陈朝。

2)隋文帝(杨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唐玄宗。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人才;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

4)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A. 元昊向宋称臣 B. 宋给西夏岁币

C.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 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宋和西夏之间多次征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后宋夏议和,内容是: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岳飞在哪一个地方大败金军主力

A. 燕京 B. 兴庆 C. 郾城 D. 临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大败金军主力,乘机收复失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

A. 开封 B. 广州 C. 景德镇 D. 洛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瓷都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赵匡胤 D. 李世民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陈桥兵变后被拥立为帝,黄袍加身。在宋朝建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禁军也黄袍加身,赵匡胤通过酒宴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批大将手中的兵权,称为其巩固统治的开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C

5.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 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 D. 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武将篡弑重演,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故ABC的表述错误。宋朝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符合题意,故选D

6.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它的建立者是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赵匡胤 D. 完颜阿骨打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7. 12世纪前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金,并且迅速强大起来,灭掉辽,随后又灭掉

A. 北宋 B. 南宁 C. 西夏 D. 后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初期,金建立,金先灭了辽,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南宁、西夏、后周不是被金所灭。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

8. 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 宋辽义和 B. 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C. 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割据政权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B

9.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 宋朝重武轻文 B. 朝重文轻武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从军收入低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加强君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因此当时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谚语。ACD和题意无关,故选B

10. 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B. C. 西夏 D.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可以直接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1. 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三司 D. 十三行

【答案】A

12. 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

A. 农业发达 B. 手工业发达 C. 商业发达 D. 对外贸易繁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是南宋临安商业发达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 统一蒙古族各部,建立蒙古国的是

A. 阿骨打 B. 阿保机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AB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14. 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A. 秦朝 B. 隋朝 C. 清朝 D. 元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 隋朝出现在五代十国、辽、宋、夏、金之前,故AB不符合题意。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故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元朝。清朝出现在元朝之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 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A. 张骞 B. 文天祥 C. 成吉思汗 D. 司马迁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元军进攻临安时,南宋著名的抗元将领文天祥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A是西汉人物,C是统一蒙古的人物,D是西汉人物。B符合题题,故选B

16. 下列属于忽必烈业绩的是

A. 建立蒙古政权 B. 推行郡县制 C. 建立元朝 D. 创立科举制

【答案】C

【解析】建立蒙古政权的是成吉思汗,推行郡县制的是秦始皇,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 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 B. 西夏 C. D.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1271年,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ABC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没有统一全国。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 宋朝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 诗歌 B. 散文 C. D. 戏曲

【答案】C

【解析】诗歌是唐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散文不是宋朝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戏曲是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 关于娱乐场所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 出现在宋朝时期

C. 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 分布于广大农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中的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

A. 中秋节 B. 春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宋代人民丰富的社会生活。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葽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21.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A. 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 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C. 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D.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曲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ABD对元曲的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的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22. 宋代的时候,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 毕昇 B. 苏轼 C. 寇准 D. 沈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毕昇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黏土做成陶活字,可重复使用、灵活进行排版,这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BCD和印刷术的发明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 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所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火药的使用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直接作用。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25.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北宋建立,1127 金灭北宋; 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25 金联合北宋灭辽;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224 蒙古灭西夏。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B,故此题选B

二、综合题(269 2716分,共2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宋朝的科技成就至少两项。

【答案】(1)四川 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政府专门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2)经济重心南移 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罗盘;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答对两点得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 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尤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藏族和台湾地区?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是么历史现象?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1)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答对其中两点得分)

2 行省制度 意义: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3)现象:民族融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作斗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权;保持政局稳定,增强国力等。(言之成理即可,答对其中两点得分)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

1.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在明清时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国互通有无,本国经济也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故选C

2. 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B. 抵抗外族入侵

C.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 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准确识记和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厂卫制度;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这些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治阶级也就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A

3. 如下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一远航活动是指( )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游

C. 马可·波罗来华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发生在唐朝;B发生在唐朝;C发生在元朝;D发生在明朝前期。图片信息出现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文成公主入藏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包括: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置驻藏大臣。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5. 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B. 扩张皇威,恫吓群臣

C. 诫勉皇子,勤政为国 D. 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答案】A

【解析】题文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的措施。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CD不是废除丞相的目的,故选A

6. 如下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

A. 内阁 B. 六部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中书省

【答案】C

7. 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 选拔廉洁官吏 B. 阻碍文化发展

C. 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 D. 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对文化专制的识记和考查。文字狱寻根究底就是为了通过在文化上的专制,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最终达到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的目的。故选D

8.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

A. 唐太宗 B. 元世祖

C. 明成祖 D. 明太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明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建立明朝。朱元璋是明太祖;A是李世民;B是忽必烈;C是朱棣。题文的朱皇帝指的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故选D

9. 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  )

A. 日本侵略者 B. 荷兰侵略者 C. 英国侵略者 D. 葡萄牙侵略者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  )

A. 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B. 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

C. 不足960万平方公里

D. 包括朝鲜半岛

【答案】A

11.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B.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C. 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B项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C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积极性;D项是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的体现,不是对闭关锁国的正确理解。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清朝奠定了我国现代版图的基础。下列与清朝巩固边疆有关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岳飞抗金

C. 郑和下西洋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和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清朝,巩固了中国的东南海防。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 《台湾通志》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材料中的贵国是指( )

A. 中国 B. 荷兰 C. 葡萄牙 D. 西班牙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题文材料是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所说的话,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统治 B. 压制文人 C. 打击汉人 D. 钳制思想

【答案】A

【解析】题文材料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体现。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一再兴起文字狱,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BCD不是根本目的,故A

15.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明中叶后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兵部和刑部属于六部,不属于特务机构。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16.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应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著作《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

17. 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著作《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

18. 2015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国的医学源远流长,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下列医药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A. 制成麻沸散” B. 著有《伤寒杂病论》

C. 写成《千金方》 D. 著有《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制成麻沸散的是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写成《千金方》的是孙思邈。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9. 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

A. 《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 《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 《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 《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展现的三国纷争的战乱局面;《水浒传》描述的是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红楼梦》是对封建礼教的鞭挞;《西游记》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不能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ABD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20. 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典小说《红楼梦》,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故应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什么相关政策?造成了那些严重后果?

【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要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正常流通,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近代化因素(或资本主义)的萌芽;禁海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

22.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选为该机构的大臣是哪些人?设立该机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分析清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答案】(1)军机处。皇帝的亲臣、重臣。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大兴文字狱巩固封建君主专制(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出一点即可)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二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答案】(1)日本;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

2)戚继光。

3)表达了戚继光清除倭寇的志向: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抗倭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材料中的贵国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答案】(1)荷兰;郑成功。

2)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政府又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3)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78491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c.html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