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为法学会张之楠明初士大夫的宗教态度2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请下载支持!
蕿莁莂蒈蒇蚁羃
二宋濂的宗教观念
如同前文所述,宋濂为明初文人之首,朱元璋将“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
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等朝政,都委以宋濂。因此,宋濂的宗教态度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官方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而宋濂的宗教观念,在明初的文人士大夫中确实极具代表性。莄膅葿薃羅肇莇至正十五年(1355,宋濂作《白牛生传》对自己在入明前的经历加以总结,实际上就是他在入明前的一篇自传。文中涉及到宋濂对儒释道三教的态度,云:“存诸心,著诸书六经;与人言,亦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生学在治心,道在五伦,自以为至易至简。或笑其迂,生曰:‘我其迂哉?我若迂,孟子则迂之首矣。’生好著文,或以文人称之,则又艴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或求学文,生曰:‘其孝弟乎?文则吾不知也。’……生慕孔、颜之乐,如聆钧天之乐,如获褭蹏之金,言及之,手足舞蹈不已。或以为狂,生曰:‘吾能知之,恨未能允蹈之,奚其狂?’生幼多疾,常行服气法,或诮其欲久生,生曰:‘盗跖甚夭,颜子甚寿,子知之乎?’或人不答,生曰:‘窃阴阳之和,以私一己,服气矣。运量元化,节宣四时,服气乎?’……生多读台衡贤守、慈恩
1
诸家书。或谤其偏,生曰:‘我虽口之,未尝心之也,何其偏?’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宋濂对待三教的态度,是儒学为本,亦如前文所言,他是以道学家自任。但宋濂对佛道二教并不偏废,不像有些士大夫那样认为佛道二教因为废弃人伦而应该加以严厉的禁止,而是认为三教不可偏废,其所作《元故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康里公神道碑铭》记康里公回答元仁宗问三教异同语云:“释氏以明心见性为宗,道家以修真炼性为务,皆一偏一曲,租乎自己。至于儒者之学,则修己治人,以仁义化成天下,此所以万世不可易,而帝王所宜究心者也!《潜溪后集》卷之八)除了对佛道二教“一偏一曲”的说法不认同之外,宋濂对康里公这段评论儒释道三教实质的话相当肯定,称赞康里公为盛德之士,由此可见宋濂对于三教的态度亦是如此。
袂蒅蚅蚀肂螂薆蒀芀蚂螄荿薀膃螁螅芅芈肀肁膇
(一)先述宋濂与佛教之关系。
宋濂自称为唐末五代宋初僧人永明延寿后身,《血书<华严经>赞》序中说:“无
相居士未出母胎,母梦异僧手写是经,来谓母曰:‘吾乃永明延寿,宜假一室以终此卷。’母梦觉已,居士即生。2无相居士乃宋濂为自己所起之号。钱谦益《跋善继上人血书<华严经>后》论云:
芇艿肂肃袄膈节善继上人血书《华严经》,故学士承旨宋文宪为序赞,新安有谢陛少连者,为之跋尾备载此经去来事,而曰:“永明师一转为善继,再转为文宪。”以文宪为善继后身误也。文宪序云:“无相居士未出母胎,母梦异僧手写是经来,谓母曰:‘吾乃永明延寿,宜假一室以终此卷。’母梦觉已,居士即生。”其《赞永明遗像》曰:“我与导师有宿因,忽悟三世了如幻。此文宪为永明再来之证也。若永明之为善继,善继之为文宪,陛之言将安据耶?3
蝿羅袆腿罿薅螇谢陛说永明延寿后身为善继,善继后身为宋濂,钱谦益颇不赞同,力证宋濂乃永明延寿后身,而非善继后身。
袃莇羈蒀蒄羄羇宋濂自称为永明后身,曾受到讥讽,有人讥其启后世狂妄之徒:“文宪自说永明后身,得无违佛清净明诲,而启后世狂妄之徒,以凡滥圣之端乎?”对此,近代印光大师为宋濂辩护说:“出格之人,不可以常格律之。君岂不见傅大士之自称弥勒现身乎?彼既不以
蚆莈衿螃薈薀聿
1
薄螆肆薁膄蚈艿
肈蒃袂莅羇螂蒂
《潜溪前集》卷之七,第80-81页。
2《潜溪后集》卷之八,第283页。
3《牧斋初学集》卷八十六,四部丛刊本。

请下载支持!
为非,此何独以为非乎?且狂妄滥圣,适足取辱,如刻人粪为旃檀形,岂能与旃檀相混哉!又有人说:“如来智断究竟,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不可思议。永明虽高,去佛甚远,况文宪乎?”印光大师又为宋濂辩护说:“君亦知皇帝微行之事乎?智者知是皇帝,愚人视作平民,更有疑其为细作,为盗贼者,何独于如来内秘外现而疑之?须知此正如来权巧设化,密示即生即佛,即权即实,即生灭而寂灭,即同居而寂光,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之微旨也。上根之士,目击道存;中下之流,因言解了。以大慈悲,偶一现此即迹显本之事。俾浅见之人,备知法身大士,普现色身之不思议事。如阴间之事,阳间不知。然上帝亟欲世人改恶迁善,亦尝摄阳人以入阴,示阴狱于阳世。上帝教人之权巧方便,尚非凡夫情见所能测度,况菩萨神变无方者乎!予故表而出之,企人各遵行,同出娑婆,同生净土,以慰弥陀展转现身之大慈悲心,亦不孤负文宪写经、孙君刻板之一番至意。4羀蒁莅羆袈蚁蚂宋濂自言为延寿后身,晚明文人袁宏道则言其为圭峰分身。宋濂曾作《跋<金刚>后》,文中叙《金刚经》云:“其二十一分,增多六十二字,即非什本,而后人据五译以钞入之尔。世之名僧达贤诠释此经,殆且百家,独无著、天亲二论师,配一十八住,断二十七疑,允合先佛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濂欲据之作集解一部,病于烽火未息,志莫能遂。因缮录成卷,置巾箱中,朝夕玩绎,庶几了空名相,洞明觉地。他日于一毫端现诸万象,破种
5
种迷,成种种智,尚未能晚也。宋濂对《金刚经》朝夕玩绎,并欲作一部《金刚经》集解,因病而志不遂。对这篇简短的跋,袁宏道加以高度评价:“景濂一跋,叙述详委。此公邃于
6
禅,而教典尤博,紫阳、圭峰分身入流也。宋濂以儒者自任,又深入佛教,故袁宏道言其为紫阳、圭峰分身入流。
膄螈衿薂羆蚇蒃宋濂又在诗中自言为菩提种:“我生本是菩提种,误婴世网未解脱。7知其对佛教之感情异常深厚。
袁薄羇虿膀肄薅宋濂反复提到,其自幼便遍阅大藏经,《日本建长禅寺古先源禅师道行碑》中云:
8
“予早岁屡阅一大藏教,晚独慕乎心宗。《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中云:“余也不敏,尽
9
阅三藏,灼见佛言不虚,誓以文辞为佛事。正因为尽阅佛教经藏,故而对佛教有准确地了解,如云:“濂自幼至壮,饱阅三藏诸文,粗识世雄氏所以见性明心之旨。及游仕中外,颇以文辞为佛事,由是南北大浮屠,其顺世而去者,多以塔上之铭为属。衰迟之余,诸习皆空,凡他有所请,辄峻拒而不为,独于铺叙悟缘,评骘梵行,每若不敢后者。盖欲表般若之胜因,
10
启众生之正信也。宋濂宣扬佛教,是要启众生之正信;其对佛教的认识,确实是那些不读佛经而浪谈佛理者可比。甚至连日本僧人都知道宋濂深究佛典:“予闻佛书,一须弥山摄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共一日月。须弥有百亿,则日月有百亿焉。如是乃至恒河沙不可算数之天下,佛法未尝不流布其间,况震旦一国邪?日本在东海,同为震旦之国,又可分疆界之内外邪?此所以同慕真乘,而至人摄化者,亦未尝遗之也。……范堂仪公,日本之人也。俗姓藤氏,修习禅观,夙夜匪懈。至正壬寅秋,航海自闽抵浙,参叩尊宿,咨决法要。洪武癸丑冬,复来蒋山为侍者,寻迁掌藏史,丛林中以法筵龙象期之。范堂以予颇究内典,圆顶方袍之士
11
无不获文句而去,谒予以征赠言。
蚂螄荿薀膃蚆莈宋濂在出仕明朝之前,长期居住在寺院周围。《萝山迁居志》云:“余世居金华孝善里之潜溪,其地在县东七十里禅定院侧。12《官岩院碑》中描写自己所居之狮子岩景
螇袇羁芃蒅聿芀
4
羂芄莆螇膂袅肄
膃袇袀蚂蚃薅袈
薇莀蚅蒆螀蚀羂
莂蒈蒇蚁羃肅蚀
蚅蚀肂螂薆蕿莁
葿薃羅肇莇袂蒅
衿螃薈薀聿莄膅
芅芈肀肁膇蒀芀
《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三。
5《潜溪后集》卷之四,第200页。6《识篆书金刚经后》《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十一,上海古籍1981年版,第1486页。7《夕佳楼颂》《芝园续集》卷之八,第1593页。8《翰苑别集》卷之十,第1133页。9《銮坡前集》卷之十,第537页。
10《佛性圆辩禅师净慈顺公逆川瘗塔碑铭》《銮坡后集》卷之九,第743页。11《赠今仪藏主序》《翰苑别集》卷之八,第10971098页。12《芝园后集》卷之一,第1356页。

请下载支持!
物云:“濂所居,距岩不十里而近,一出户辄望见之。当天朗气清时,尝同二三子扪萝攀葛而上,俯瞰县北岩坑、仙华诸峰,如万马东行,或驻或跃。而浦阳江之水,蜿蜿蜒蜒,又如白龙南飞,一泻数十里,绕岩腹而去。周圆原野,星罗棊布,诸池沼厕其中直小瓯耳。方呼酒放歌,天风自东北起,四山鳞甲,一时皆动,同游或战掉不能留。诚天地间胜绝之地也,宜为有道浮屠之所都,而兴仆补坏,代不乏人也。”狮子岩为一所佛寺之所在,宋濂顺便详考此寺之历史演变云:
肆薁膄蚈艿螁螅浦江县东南三十五里,有山穹然拔起于众峰之间者,曰康侯山,又曰官岩山。俗以其形蹲踞如狮子,又称之曰狮子岩。从岩趾斜入六百余歩,崖木回环,最号幽邃,有古招提在焉。梁大同间,比丘尼元净始建院岩北石洞前,号曰安和,后更名兜率。至唐会昌之季,毁于火。其故基至今犹存。咸通初,祖灯大师自越之上虞飞锡而来,遂缚禅岩内。会岁旱,独上绝顶,祈请陨身,投崖下而卒。俄顷,大雨。化得五色舍利。民感之,就岩之西,为建今院。八年丁亥,因山赐额为“官岩”云。灯之事备载洪遵《郡志》中。而比丘之经始,则出于县民蒋氏之所私纪,年世辽远,莫考其详。所可考者,宋大中祥符癸丑,重建释迦宝殿。天福己未,刻木为诸菩萨、护法神王诸像。景定庚申,妙空大师智印,尝出主杭之旌德显庆教寺,以衣盂之资,命其徒六人,造经、钟二楼,暨圆通堂,方文、三门、两庑之属。复闻于朝,以奉仁烈皇后杨氏神御,院益增重。国朝延佑丙辰,院僧宗胜建普贤大士阁。明年丁巳,宗尚悉易殿之楣楹,新其四檐而加辟焉。复搏土益旧木像,礲石为床座,而妥置之,使与殿称。至顺壬申,景辉作潮音堂于殿之北墉。至正癸未,毕光宝阁成。越三年丙戌,集僧之堂又成。明年丁亥,香积之室又成。其费一出于众僧,唯阁之役颇殷,赖邑大姓洪君荣助之而始就。荣之二弟盛、兴,复为创鹫峰、潜碧两亭。自是,院之规制一如大伽蓝。四方人士,来观来游,但见穹楼杰阁,飞动于苍烟凉翠间,恍若登耆阇崛山,亲逢如来法会之未散,莫不欢欣赞咏,得
13
未曾有。
袂莅羇螂蒂芇艿宋濂对所遇之遗迹往往考其演变之本末,对佛教遗迹尤其如此,宋濂对多所佛寺详考其由来、本末,既显示出他的学术水平,又体现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袆腿罿薅螇肈蒃居住在佛寺,方便与佛教僧人的来往和交流,如其言与僧人千岩的交往云:“余与千岩结方外之交,挥麈谈玄,无月不会。14
羁芃蒅聿芀袃莇宋濂的佛教水平,佛教界之名僧亦深为钦佩,大天界寺主持孚中禅师言宋濂为佛徒之所信向:“似桂谒濂于禁林,合掌胡跪而为言曰:‘……居士深究内典,为吾徒之所信向,海内尊宿多浚发其幽光,岂宜于先师独漠然忘情乎?庸敢卷例以请。15对于来请其所序、跋、碑铭者,宋濂多不拒绝,能应所请。这不是宋濂居高位而自傲,而是他乐于做佛事,即是他屡言的以文辞为佛事,“某虽不敏,每以文辞为佛事。16宋濂以文辞为佛事,深阐佛教之说,要使浅见狭闻之士知佛教之广大无涯,同时坚信徒严奉之心:“余尝恶夫浅见狭闻之士,不足以语大方,类夫营宁生人身中,游泳肠胃,自谓江河之广;周流府藏,自诧万里之远,不知身外之境初无涯涘也。所以轻于论议,迂固僻陋,闻者为之失笑,其不智也亦甚矣!今因沙门请记,余故特一言之,使入此禅居者,读吾之文,又有以知大觉世尊其道所被甚广,无与比伦,则严奉之心逾坚。严奉之心逾坚,则将世世嗣而葺之,俾不坠坏,庶有以副沙门之所愿欲。若但纪其兴起岁月,稍涉文学者,人人能为之,又奚假于余哉!17《武林梵志》卷八记宋濂出生异象、与佛教僧人交往与所撰佛教文章云:“宋濓字景濓……为国初佐命功臣。未出母胎,母梦异僧手写华严来,谓母曰:‘吾乃永明延寿,愿假一室,以终
肂肃袄膈节薄螆
13
羈蒀蒄羄羇蝿羅
莅羆袈蚁蚂螇袇
莆螇膂袅肄羀蒁
袀蚂蚃薅袈羂芄
《潜溪前集》卷之九,第110111页。
14《天龙禅师无用贵公塔铭》《芝园续集》卷之一,第1488页。15《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禅师信公塔铭》《銮坡前集》卷之五,第438页。16《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大千禅师照公石坟碑文》《翰苑续集》卷之六,第880页。17《宝盖山实际禅居记》《芝园前集》卷第三,第12121213页。

请下载支持!
此卷。’母梦觉已,学士即生,因名曰寿,后更名濂……后得法于千岩长公,其寓南屏最久。公自构有罗山石室,尝为智觉禅师手题像赞,及为无旨授竹庵渭逆以顺德隐仁公辈撰塔铭,复为同庵简公撰钟铭,其护教编记,则宗镜之末光也。”宋濂的佛教文章,被看作是发扬光大佛教的文字。
衿薂羆蚇蒃膃袇如《武林梵刹志》所云,宋濂所作的这些关于佛教的文章,被晚明著名僧人云栖袾宏辑录为《宋文宪公护法录》此书向受佛教中人重视,如近代印光大师曾言:“彼不知佛法者,读《文宪公集》,既钦其文之洪阔,又服其理之高深。能不断疑生信,愈入愈深大
18
明儒佛之心法,企出生死之樊乎!况其中发挥佛法者,有一百七十余篇之多乎!可见宋濂佛教水平之精深如此。
羇虿膀肄薅薇莀宋濂虽然以发扬儒家之道自任,但有些理学家并不认同,更多的是以精通佛教视之,陆世仪就曾说宋濂学术淹贯佛典而不纯:“宋景濂一代儒宗,然其文大半,为浮屠氏作。自以为淹贯释典,然而学术为不纯矣。不特非孔、孟之门墙,抑亦倒韩、欧之门户。八
19
大家一派,宋景濂绝其防矣。全祖望在论金华学术时,提到宋濂佞佛:“婺中之学,至白云而所求于道者,疑若稍浅,观其所著,渐流于章句训诂,未有深造自得之语,视仁山远逊之,婺中学统之一变也。义乌诸公师之,遂成文章之士,则再变也。至公而渐流于佞佛者,
20
流则三变也。全祖望说宋濂佞佛,是从理学的角度而论的。但宋濂本身就虔诚地信仰佛教,不存在佞佛的问题;不过言其佞佛,也说明了宋濂的佛学水平很高。与宋濂同为明朝开国重臣的刘基,评价宋濂之佛教水平则曰“升其堂而入其室”(宋濂)上究六经之源,下究子史之奥,以至释老之书,莫不升其堂而入其室。其为文则主圣经而奴百氏,故理明辞腴,道得于中,故气充而出不竭。至其驰骋之余,时取老佛语以资嬉戏,则犹饭粱肉而茹苦茶、饮
21
茗汁也。刘基说宋濂对佛教和道教都登堂入室,这是实情,不过比较起来,宋濂精通佛教要甚于道教。
由上所述,宋濂对佛教确实非常精通,被佛教界称为明初佛教的护法者也名副其实。濂与明初佛教之关系,一则与当时的佛僧交往密切,一则参加朝廷所举行的佛事活动和制定各种与佛事活动有关的礼仪等。在入明之前,宋濂与佛僧的交往是以佛教水平;入明之后,与佛僧关系则更多体现在共同参加朝廷的佛事活动上。宋濂的佛教态度,直接影响到朱元璋对佛教的态度,发挥了佛教在维护明王朝政权——即“阴翊王度”的作用,保护了明初佛教的发展。

蚅蒆螀蚀羂膄螈
18
蒇蚁羃肅蚀袁薄
肂螂薆蕿莁莂蒈
羅肇莇袂蒅蚅蚀
《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印光大师文钞》增光正编卷三。19《思辨录辑要》后集卷十三,四库全书本。20《宋文宪公画像记》《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九。21刘基:《潜溪后集序》《潜溪录》卷四,第249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d1c646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0.html

《中国行为法学会张之楠明初士大夫的宗教态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