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5-23 18:07: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意思

篇一:产品品牌及含义

产品品牌及含义

德泽牌

恩德;恩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或弘德泽民;或以德服人,润泽四方)

1.《韩非子·解老》:“有道之君,外无怨雠於邻敌,而内有德泽於人民。”

2.《尚书大传》卷二:“清庙升歌者,歌先人之功烈德泽也。”

3.《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长歌行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4.宋·陆游《秋思》诗:“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5.清·唐甄《潜书·权实》:“夫国有善政,而德泽不加於民者,政虽善,未尝入民也。”

百舸牌

1.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

2.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3.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4.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就是告诉你这个世界竞争很激烈,适者生存,为了生存,就要努力

揽月牌

九天揽月的中文解释: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1.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2.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冲霄牌

含义:直上云天;或犹冲天。

1.《韩非子》卷七〈喻老〉: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2.《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重霄牌

重霄含义:指极高的天空。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也叫“九重霄”

1.晋左思《吴都赋》:“思假道於丰隆,披重霄而高狩。”

2.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3.宋王安石《谢范资政启》:“窃陶大化,瞻若重霄。”

4.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颺直上重霄九。”

尚贤牌

1.政治上墨子主张尚贤。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尚同则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要求百姓逐级与上级官长保持一致,最后上同于天子,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表现出专制主义的倾向。

2.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篇二:二模语文答案

参考答案

(订正时尤其关注红字的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31分)

1、①撰②睿③勇④会(每个1分,共4分)

2、(每个1分,共4分)

3、(②、④题各2分,其余每题1分,共10分)

①造化钟神秀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

③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⑤重岩叠嶂

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⑧宠辱偕忘

4、(5分)①(印第安人的)大酋长“风暴之灵”(2分)

A黄眉怪幻化出“小雷音寺”,假扮佛祖,使得唐僧放松警惕,执意参拜。(1分,意思对即可)b孙悟空变成西瓜,钻入黄眉怪肚中,收服了黄眉怪。(2分,意思对即可)

5、(3分)(1)应删去“近”或“多”。(2)将“主线”改为“主题”。(3)将“创新”和“技术”互换位置。(4)在“等”后增补“议题”。(改对一处得1分,满3分为止)65分)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1分)高远的志向和豪迈乐观的情怀(1分)。

b苦闷中中寻求解脱;(1分)产生消极避世的思想是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1分)反映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1分)

第二部分(39分)

7c(2)

8D(2)

9(3)看法一:我从《小石潭记》中的“似与游者相乐”一句看出作者“以物喜”(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凄凉、悄怆,“以己悲”(1分),所以我感到他还算不上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1分)。

或者看法二:由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的“余悲之”、“余闻而愈悲”、“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等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百姓的同情(1分),作者虽然官场上不得志,仍能心系百姓,“不以己悲”,可以称得上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1分)(自己的看法1分,结合文章语句1分,分析1分,不结合相关语句扣1分)10(4)、①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

②刚到一年,免除(奴婢身分)而回到自己家里的人将近千人。

(①中关键词“是”、“岂”、“足”、“为”等;②中关键词“比”、“岁”、“归”、“且”等。每句2分,关键词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11、(结合文章语句,言之成理即可,主要观点是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不结合相关语句扣1分,共3分。)

12、①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的中心观点。(答对一点得1分,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两个方面要答全)

13、放在第⑥和第⑦段之间。(2)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1)

14、绝境中获得成功的实例(1分),句式表达和文中划线句子一致(1分),

15、①“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②“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③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④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16、答案:运用细节描写(或答“运用反复修辞”或答“使用叠音词”)1分),刻画出姥姥生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1分)

(先写“写作手法”或“修辞”,再写具体的表达效果。)

17、“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从视觉角度1分,“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从视觉和听觉角度,2分“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等从嗅觉角度进行描写1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不结合相关语句扣1分,共4分)

18.①“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一句写出家人对姥姥的无限怀念之情。(1分,答出“怀念”即可②写“猫头小布鞋”等童年生活,引发了我们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以小见大。(1分,答出“以小见大”即可)③写大弟“低头”点烟,妈妈肩头抽动等细节,具体写家人对姥姥的无限哀思和怀念之情。(1分,答出“细节”即可)④写“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等语句凝聚着对姥姥的感激之情。(1分,答出“感激”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其他意思可酌情得分,共4分)

19、①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姥姥年轻时秀丽的形象(1分,答出“环境烘托”即可)②表表达对姥姥的思念(1分,答出“思念”即可)③用村姑的秀丽来衬托姥姥品质的美好(1分,答出“衬托品质美好”即可)④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1分,答出“代代相传”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评分标准(参考20XX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以48分基准切入)

篇三:初一语文练习

初一语文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27分)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2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洁。回

望戏台的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miǎo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zhàoōu

2、默写。(6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江春入旧年。

4)谁到人生无再少?,。

5)青山有幸埋忠骨,。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7)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共12分)

3、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教你树立信心;苏轼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让你感受美好的亲情。

4、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5分)

调位号:删除号:李刚同学是一个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优秀学生。身为班级的卫生委员,他每天扫完

地,都要检查卫生,关好门窗才离开。平时看见地上有纸削,他总是悄悄捡起来。有时,他还主动帮助宣传委员出黑板报,协助组长收作业。他学习非常认真,空遐时间总在图书馆看书。每当有同学生病时,他总是无时无刻不嘘寒问暖,有时甚至陪同学去医院看病。所有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的。

要求:(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在原文上修改。

2)语段中有一句与该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不一致,须删去。

3)语段中至少还有2处语病,请选出来加以修改(不超过3处)。

5、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文摘卡”制作完整。(4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6.近几年来,许多青年人不关注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与此同时,一些人大代表、大学教授则积极建议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增

加为中国法定节日。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7.阅读下列几段文字,说说你对“感恩之心”的理解。(4分)

1)湖南长沙7岁的黄舸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说,大约到

18岁,黄舸的心脏会进入衰竭期,20岁将是生命的终点。20001216日,中央电

视台播出了黄舸的故事。节目一播出,黄家的电话持续响了4个多小时,仅半个多月

时间,他们相继收到了500多位好心人送来的和直接汇到家里的捐款近8万元。

220XX年,生命开始了倒计时,黄舸不愿与曾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擦肩而过。20XX

517日,这一天是全国助残日,父亲黄小勇蹬着一辆加篷人力三轮车,拉着儿子

沿107国道北上,奔向北京城,开始了第一次实现愿望和感恩之旅,路上,又有热心

人帮黄小勇把人力三轮车改装成电动车。

3)三年下来,黄氏父子共找到30多位帮助过他们的人,每次,他们都送上鲜花,黄

舸还自己录了一首歌叫《永远》,感谢父亲和社会上帮助过他的人,我们听到的是黄舸

沙沙的声音以及他最后的心愿:“我希望能活到20XX。”

420XX3月,黄舸在电视上看到长春2000多人为小女孩朱欣月编织爱心“谎言”

的故事,就有到长春看望同自己一样身患绝症的小欣月的念头。听说小欣月是升旗手,

黄舸就亲手做了一面少先队队旗,在各地进行签名,以此来鼓励小欣月更坚强地与病

魔抗争,早日康复。

二、阅读理解(共43

分)

(一)阅读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选文,完成8—12题。(共17分)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

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

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

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

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

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

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

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

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她从

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

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如果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

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

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

之舟。”

……

8.选文的前两段写了北大的人:学生和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出北大学生和老

师的特点。(4分)__

9.

10.作者在文中写道:“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请说说“委

于我心”的是什么。(3分)

11.品读选文结尾处的诗句,你认为作者强调的是哪一句,请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

出该诗句表达的意愿。(3分)

12.北大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学府,结合选文,说出吸引“他们”的原因有哪些。(3

分)

话说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

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

“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

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

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

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

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

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

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

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

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

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

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

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

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

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

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

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

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

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3、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4分)

14、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4分)

15、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3分)

16、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

(都要简要说明理由)。(4分)

阅读《端午日》(有删节),完成7--10题。(共11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

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

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

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

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

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

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

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

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

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

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

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

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7.选出对文章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2分)

【】

A.全文紧扣“端午日”的主题,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b.第一节是全文的重点,主要写了河上赛龙舟和胜利者领赏的场面。

c.文章详略得当,详写龙舟赛,略写赶鸭子;而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仅两句带

过。

D.文章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18.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全文仅用700多字,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生动的节日场面。请

结合文章具体的语句说说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3分)

例:第二节中写的“绿头”鸭,“红布”条,色彩鲜明,与喜庆气氛相应。“水面各处

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两个“各处”,可见热烈欢腾的场面丝毫不亚于赛龙

舟。

19.如果你是龙舟上的一员,或你正在岸上看龙舟赛,你会有什么感受?(3分)

20.假如你是“宣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使”,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我们国家该如

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3分)

材料一:“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在我国有着2500多年历史,很早就传入周边国家,并被吸纳接受,成了亚洲各地、各民族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江陵端午祭就是韩国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个民间节日成

为江陵文化的标志和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成为外界认识

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窗口。1967年端午节被韩国列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文化遗产”。

材料二: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不甚了解而且缺少感情,却对过各种洋

节很感兴趣。20XX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7bd98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1.html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