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短信之简析《祝福》中的细节描写

发布时间:2019-02-10 12:20: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简析《祝福》中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注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蕴意。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尤其是《祝福》中一些细节描写很有特色。

  

  1.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和鲁四老爷的三次皱眉

  

  祥林嫂初到鲁镇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表现她善良、安分、温顺、忠厚老实,还说明她生活艰辛,虽受尽婆婆折磨,但毕竟年轻,仍有青春活力。也正是一个这样的无法掩盖住青春活力的活生生的人,被封建礼教的捍卫者无情地设置种种做人的障碍,而悲惨地死去了。

  祥林嫂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她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惨重打击,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最后,在河边遇到她时,她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难的印记,说明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经陷入了极度悲哀,精神已经完全麻木,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成了垂死的人。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在小说中,鲁四老爷有三次皱眉。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卫老婆子告诉说: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时,四叔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所以皱了眉,鲁四老爷恪守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是他的信条。鲁四老爷在猜测祥林嫂可能是出来的时候,四叔一知道,就皱了一下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这是鲁四老爷第二次皱眉,他对一个在自己家无法生活不得不的妇女,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厌,说明他固守封建礼教,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他保守反动、顽固不化。这位老爷第三次皱眉发生在祥林嫂二进鲁镇时,四叔虽然照例皱了过,但鉴于向来雇佣女工之难,也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他不允许祥林嫂参与祭祀,他认为祥林嫂是不洁之身,她违背他所捍卫的伦理道德,祥林嫂是个谬种,她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成为一个有罪的人,把一个苦苦挣扎的祥林嫂再次推入精神折磨的深渊,这成为日后在精神上彻底击垮祥林嫂的直接原因。

  通过对两个人的外貌、表情的变化刻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扭曲的社会,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在封建社会下,妇女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三纲五常节烈男尊女卑等一系列封建思想、封建观念、封建等级制度牢牢束缚着人们。旧社会的广大妇女们不仅受着肉体上的折磨,而且精神上倍受摧残,即使她们挣扎、苦熬、忍耐都无济于事,她们一旦稍有违犯,就被宣判有罪,是万难摆脱的,最终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2.《祝福》中的三处集中刻画祝福场景

  

  小说在开头、结尾三处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祝福的情景,为祥林嫂的悲剧勾勒出暗淡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社会根源。

  小说开始处写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一段话,细细品来,总感觉有股酸溜溜的味道。寥寥数语勾勒出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尽管是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但感觉到的是乐景不乐,是压抑、沉闷。这就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暗淡的社会背景,奠定了一个悲凉的感情基调,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作了铺垫。

  紧接着文章第二段还是着力刻画了鲁镇祝福的情景:“……这是鲁镇年终得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点上蜡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直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幺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鲁镇弥漫的是浓厚的迷信色彩,人们严格地遵守着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观念、封建礼教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说明祝福是富人们的祈福,也正是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中祥林嫂寂然死去了,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进一步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在《祝福》的尾声中,作者通过的视听和想象描述了一幅极富特征的景象图,勾勒出一种变了调的欢乐。先是“‘给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作者没有欢乐,他是被惊醒的,看到的是昏暗的光,听到的是没有了喜庆气氛的爆竹声。那声音联绵不断,这是代表鲁镇的人们虔诚敬神的欢乐的震响,却似乎合成了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寒冷的雪花,拥抱着全市镇。这飞舞的雪花,让人感觉到的不是轻盈飘舞,而是凝重而纷乱,是一种沉沉的压抑。鲁镇祝福的欢乐景象,是变调的欢乐,是沉浸于祝福的欢乐之中愚昧麻木的人们,与惨死街头的祥林嫂的鲜明对照。“‘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疑虑一扫而空,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亲眼目睹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之后,作者运用了反语,在懒散舒适的背后,隐藏的是深深的悲伤与内疚,是无力改变现实的自我嘲讽;同时也充分说明,无限的幸福实际上只是虚幻的期待,醉醺醺的不是原本子虚乌有的天地圣众,而是迷信神佛、愚不可救的人们,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思想对人们的愚弄与摧残,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同时,作者这样安排祝福景象,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深化主题的作用。

  

  3.鲁迅给祥林嫂的十次画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最能传神,通过眼睛可以窥视心灵的秘密。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祝福》一文中就有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4f1d8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5.html

《祝福短信之简析《祝福》中的细节描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