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劳动教育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2020419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 《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项目负责人:
实验学校名称: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冯庄小学 期: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

新的历史时期,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劳动条件与内容等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地位、作用与实施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必将引起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学习与工作等方面迅猛的发展和变化,处于这种新环境下,开发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具有个性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逐渐改变学生学习和进步方式、教师教学和成长方式、学校教育和发展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我市新课程实验的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了全面实施。我校适时开发并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我校教育基础和教育资源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课题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的子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开展研究活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与探索。人类今天能够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而能作到这样就必须从小手脑协调发展、具有手脑协调工作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动脑训练的很多,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手脑结3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合、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的课程却不多、也不被重视。然而,以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人类手脑协调的发展必须从小(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的去逐步培养和训练,如果错过了儿童少年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以后培养训练就将“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人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形成。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从小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有利于开发人脑功能,最终可有效提高全民族技术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因此,在学校实际教学中应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实践证明,学校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均得到了发展,学校也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课题研究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1994年全教会上关于强调 “教育与产劳动相结合”并指出 “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等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贯彻执行 7月第四次全教会提出的“素质教育重在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孩子们从小就独立思考,让她们从小就学会创造;素质教育,是让孩子们不但仅埋头书本,而应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关要求;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题研究紧密联系了学校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各项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从而为我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最终是为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合格4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创新型人才,打下终身发展的必要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选择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其认知结构,适时适量提高技术含量;还应及时吸纳现代科技成果,增加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对解决技术问题内在要求、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与实验的学习内容;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其主动探究、使其能形成基本技术素养和现代劳动价值观念的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创新、自由翱翔的课程,是学生开拓潜能、发展个性的课程。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综合实践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被看作是新课程的一个创新点。我校此次重点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就其课程的功能和课程的特性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体现以下基本特征:
1、动手与动脑结合
5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经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经过现实的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
2、以项目为载体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不是就技术学技术,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从事一个任务、形成一样产品、进行一项设计的项目形式展开。一般的,一个项目浓缩着若干个教育要素,是一个系列性的技术过程,成为技术学习的载体。
3、可感的操作对象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象和操作对象一般与可感的事物、问题相联系。除了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互动外,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过程更多地伴有与工具、与材料、与物体的作用。学生经过这一作用,加深自己的学习体验,加深自己对材料、对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在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认识。
4、多学科的视野
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综合运用数学、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伦
6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理、心理、环境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5、贴近现实生活
劳动与技术课程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意义、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组织和设计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热爱生活,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生活,并创造新的生活。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生活取向要求课程内容安排上应更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应体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特点,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
6、开放的学习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实践、家政实践、技术实践、职业指导四个方面。劳动实践涉及自我服务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简单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家政实践涉及内容有家庭理财、家庭烹饪、物品洗涤、家用电器安全使用等方面;技术实践小学阶段则有纸塑、泥塑、种植、养殖、信息技术等内容,职业指导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职业了解。
一般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过程包括:
活动导入:由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活动环节。由教师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动员,安排活动时间范围,提供活动相关资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立活动的具体内容、形
7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式、进程等。
活动开展:活动开展阶段,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有的活动可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当学生有需要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总结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和体验、展示和表示,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倡鼓励、积极和发展性的评价。
拓展提升:提出一些进一步思考、探索和延伸训练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也可按以下过程操作:问题与思考——实践与活动——研究与讨论——收获与总结——拓展与创新。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1、加强领导管理,建立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管理和领导。建立责任制,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网,按规定配置并培训教师、安排课时、建立基地、落实研究经费等。成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教研员、教导主任和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教研员吕霞主任和学校校长刘伟是课题研究的主导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实验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研究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总结实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学校教导主任朱广俊是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转化为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和8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组织实施调控研究过程,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实验教师王美华、王艳、赵云龙是基础力量,其任务是实施研究方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与研究,关键在于建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根据师资队伍状况,精心挑选学历层次高、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对她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1)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和专著。
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和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材料,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体会的整理,每月坚持写教育随笔至少一篇,在反思中进步提高。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 3)积极参加上级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
2、开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
3.不断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研讨,不断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理论知识和做法,为加速劳动与技术教师的成长、尽快担当起研究课题的任务搭建良好的平台.
9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建立构筑学生劳动态度、操作技能、行为习惯、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5.不断探索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鼓励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分工:刘伟 吕霞 负责活动组织与联系,经费筹措,活动创意和总结,理论研究等。 王美华 朱广俊 王艳 赵云龙 负责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
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5月)
成立课题组,搜集和学习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
主要参加者的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刘伟,小学高级教师,枣庄市优秀教师,学校校长,课题主持人。有着严谨的研究和治学态度,并能自觉把研究成果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走在我市前列,在省、国家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曾在滕州、枣庄两市作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专题报告。
王美华,滕州市首届“十佳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劳动与技术教师,山东省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在省级教育报刊发表论文1篇,执教的综合实践活10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动课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一等奖。
吕霞,小学教研室主任,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枣庄市课改标兵,滕州市优秀教师,曾在省、市级以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担任市级优质课评比的评委。
朱广俊,小学高级教师,学校教导主任,枣庄市社会学科先进工作者,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市、省级奖励。
王艳,小学高级教师,滕州市骨干教师,滕州市优秀教师,滕州市首届“十佳班主任”教师,多篇论文获市、省级奖励。 赵云龙,小学一级教师,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多篇论文、教案设计获市、省级奖励。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构建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为总课题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资料。
2、经过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3、经过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校特色。
论证课题,向有关专家、教师介绍本课题的内容、目的及方案,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本课题。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研究方案,明确各自研究任务。 建立子课题。
2、实施阶段:( 5月— 6月)
11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根据研究方案和学校教研组计划进行实践研究。
首先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由于社会区域的不同,各个地方和都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社会活动和文化资源。结合本地农村的现实状况,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活动主题:1、蔬菜种植2、我是木工小能手。3、我喜爱的昆虫4、家乡小河的变化。5、收集春联大行动。6、调查民风民俗。如,“我是木工小能手”活动,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冯庄村的家具制造工艺远近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是木工能手。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家具制作流程,并参与其中比较简单的制作工艺。经过实际操作,学生们热情高涨,还亲自动手做了各种各样的木质玩具,有的学生还为老师做了木质粉笔盒。
其次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利用的有利资源。我们组织学生广泛的收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意收集一些素材。我们也特别重视这些家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主要有:1、自我服务劳动:如整理书包、铺床、洗涤衣服等。2、“争做父母好帮手”活动,如做饭,整理房间等。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了劳动成功的喜悦,懂得了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的劳动素质得到了12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全面提升,同时也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第三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我校面积较大,学校开发了一片面积大约5亩空地作为蔬菜种植园及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基地内花卉、苗木四季常青,既能绿化、美化校园,又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为此,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制度,明确了校长、班级负责制,形成了校班管理网络,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开展了劳技教育和劳动实践。学校自编、自选了劳动实践内容,建立了实践档案,要求教师有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教案;班级有实践活动和成绩考评记录;学生有劳动技术实践学习作业本、学期小结。并规定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场所的实践活动不少于16时,确保了教学效果。 12月,学校被评为“枣庄市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
2)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和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材料,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体会的整理,每月坚持写教育随笔至少一篇,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不断派教师外出学,观摩、研讨,不断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理论知识和做法,为加速劳动与技术教师的成长、尽快担当起研究课题的任务搭建良好的平台,不断探索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鼓励教13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师撰写研究论文.同时积极参加上级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及时作好记录,收集材料。
3)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织学习理论,交流研究过程。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究汇报活动。
4 6月阶段成果展示。 3、总结阶段:( 7月—— 11月)
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提炼、整合课题相关材料,完成子课题汇报。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专题性研究和探索,课题组总结出学校在劳技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许多成果:
(一)、对劳技教育及其课程地位与作用的新认识
劳技教育及其课程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的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尽管新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劳动”、“劳动教育”及“技术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其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等也一定会与时俱进,可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建设者及各级各类人才却都需要有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术素质。这些素质不可能在学生身上自发地产生,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对学生从小就实施德、智、体、美、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14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的综合性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这些任何职业、任何工作、任何合格的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和教育科学规律。因此,虽然在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形态、实施方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是,我们对在新课程改革中依然要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信念,却绝不能怀疑和动摇。
1、积极研究,大胆探索,形成“探究式实践”新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亮点,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举足轻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探索“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经过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拓展与创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五个步骤:问题与思考——实践与活动——探究与讨论——收获与总结。形成了一套崭新的活动模式——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收集信息——讨论交流——设计制作——展示评比。
⑴、收集信息。根据学生要开展的劳动与技术课的活动内容,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收集的渠道可经过查阅文本资料、网络或走访专家等形式进行。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同时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家长可帮助指导学生准备一些材料。

2)、讨论交流。这是集思广益,培养学生语言表示能力,互相交流、信息互相补充,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每名学生或每15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个小组把收集到的信息在全班上交流,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大量的信息互补,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师生在讨论中都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或建议,供大家互相参考,教师可适时点拨、启发,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个人的设计更加完美,从而开发学生的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设计制作。这一阶段是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体会和感悟的过程。学生个体或小组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参与最后设计方案,并选好材料,教师可帮助设计选材,选择安全可靠、科技含量较高的材料,做好制作准备。 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阶段。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经过制作,受到挫折训练和成功的喜悦之感。同时使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这一环节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演示操作应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适时进行,突出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4)、展示评价。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对作品的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的过程,完美的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评价要注意全面性,不能过于注重结果,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如何、技术运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新等内容进行的全面评价,同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定。评价重在指导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主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凡是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完成或基本16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都应给予肯定。对那些设计与制作成果特别优秀,或有所创新、创造者,应给予特别的鼓励。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有关的专业人员。评价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能够采用产品展示、谈体会、考核、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日常观察等形式。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的、有创意的主题经师生共同研究能够生成下一个探究活动的主题。
2、整合学科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新体系
在实验中,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进行整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发展个性的舞台。学完《赵州桥》后,学生对桥梁建设感到好奇,我们便围绕“桥梁建筑”开展了一次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老师、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查找资料,请教专家,忙得不亦乐乎。在学习《鸟的天堂》时,同学们对鸟的种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验组老师因势利导,既然大家对鸟都感兴趣,不如我们以此作为一个探究的主题,让我们走进鸟的世界,了解她们,从而使同学们更加爱鸟,护鸟。“探究鸟的种类”活动由此而定。学习了《新型玻璃》一课后,学生自主的确立了“走进玻璃世界”实践活动,学生们有的收集实物、有的查找资料,还有的上网查询。与科学科整合,为学生科学观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培在教授《弹簧的秘密》一课后,学生自发的在家中开展了实践活动,自制弹簧秤,弹力玩具等。培养17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了她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它学科的整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系统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有利于德育的落实;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在日常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引导学生将来面向三百六十行,争取行行出状元;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从小锻炼、提高其脑功能;有利于普及基本技术教育,从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技术素养;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要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努力,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真正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
3、为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档案袋,记录实践活动的足迹
我校为每位学生均配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袋,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过中善于捕捉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不断激励学生从一个台阶迈上另一个台阶,为它们的点滴进步喝彩。学校定期对她们的记录袋进行展示,使她们饱尝成功的喜悦。
这一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验以来,课题组成员王美华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教改论文在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一书中发表。在全国教育18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中一位老师被省教研室评为劳动技术先进个人。一位老师在省教研室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一位老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分别被评为滕州名师、滕州市骨干教师,滕州市教学能手,滕州市优秀教师,枣庄市课改标兵,枣庄市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优秀教师。学校被评为“枣庄市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强调了体验性目标
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它往往重视直接经验和感受,强调个人化的理解、体味、琢磨、反思、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追求活动结束时所形成的成果,而是注重课程生成、实施和总结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体验。这些体验有些是指向学生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活及其要素,有些指向学生所反思、所探究的对象,有些指向学生所憧憬、所规划的未来。经过活动过程,每个学生心中都形成具有个体特性的认知、情感、意志及相应的行为。
2、强调了实践性目标
实践是人类主体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客体的一种探究与改变的活动。实践性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注重的目标,它架起了认知性目标与行为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桥梁,同时更为注重富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9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的实践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合知识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逾越学科屏障,将所学的各学科的知识在内化和类化的基础上整合起来,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不再是孤零零的、彼此缺乏联系的。要实现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系统科学方法与整体论视野的熏陶,使学生逐步形成此知识与彼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联系的敏感性,形成辩证的认识事物、探究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类实践的过程是认识对象和改造对象相统一的过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社会及人类活动中发现问题、确认问题,这是人类实践的首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往往都会涉及具体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甚至是以问题作为线索展开的。因此,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
3)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成为新时期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特别是在当代信息传播通道越来越多,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的形势下,信息素养更是成为相对于传统的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基本素养。而且,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还是分析问
20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中,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一般都贯穿其全过程。
4)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能力
我们有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有时能说会道,很有思想,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却缺乏相应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学生接触实际少,缺乏相应的经历和感性知识,另一方面与学生将其想法、意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很有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及实施中,应当注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能够采用“设计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案既包括程序性的方案(如 “游戏桥的设计”),也包括物化产品的结构性设计方案(如“城市交通模型的设计”,“多功能文具的设计”)。
5)动手操作和制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认知性、体验性较强的活动主题能够向着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方向做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如“自行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题中增加“自行车的拆卸、装配和建议修理”的活动,“大桥的探究”主题中增加“桥的模型制作”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3、强调了生成性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是按照预设的目标和计划亦步亦趋予以实施的过程。随着活动的开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家
21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认识的深化,原有的目标和计划发生相应的调整,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生成性目标本身并不是课程指导者预设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设计之初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创生的。指导老师应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活动方向和活动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指导者应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的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某一主题的具体目标,并将这些具体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以便更好地发挥目标导向和激励作用。
学校在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进行专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树立了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念,学会了保护环境和创造创造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锻炼了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讲究质量效益、、遵纪守法、互助合作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些实验研究成果也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足以说明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即课题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针对当前我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课题研究对其今后改革发展的建议是:
⑴应进一步加强对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22 2020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探索;
⑵应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法制体系和跟踪评价体系,学校教师上课不得随意更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注意并坚持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在劳技教育类课程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执笔人: 本课题负责人 伟)



23 202041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e93248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4.html

《劳动教育模式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