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作文指导:选材 - 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

发布时间:2019-06-04 21:1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选材——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

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血肉,为承载灵魂而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

技法荟萃

1.选材的原则

写真不写假(确实是真的、可能是真的)

写小不写大(小人物、小事件、小角度、小心思)

写实不写虚(自己动情,再感染别人;自己相信,再说服别人)

写曲不写直(事件的曲折、情绪的变化)

2.选材的方法

技巧一:素材积累多元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只能望纸兴叹。所以海明威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

观察就是为了积累素材。从途径看,通常有两条渠道:直接观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听、闻、尝、摸、踩、想;间接观察,就是通过阅读书籍,听他人转述,收看收听影视广播,浏览互联网,吸收别人的生活体验,获取第二手信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细致、勤勉、善思。从内容看,和“我”有关的素材十分宝贵,它们可以给人真实感、亲切感;无“我”的素材同样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视野更开阔,境界才更高。

如:中考作文“漫步历史”,从《诗经》中孑然独立的女子写起,说到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悠然,李太白的月下独酌,一直谈到范仲淹的壮志难酬,林黛玉的“冷月葬花”,写出了自己收获的“淳朴与感动”,盛赞了古代诗词曲赋“像一条遒劲的树根”“滋润着华夏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充实的内容与作者的广泛积累是不可分的。

技巧二:取舍加工典型化

素材毕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为“题材”,还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中心服务”。

首先要去伪存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得来的材料,有可能鱼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不定也会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别素材,确保真实,以防误导读者,混淆视听。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犹帅也”,材料一定要听帅令,跟帅走。如果某个材料与文章中心搭不上边,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泪下,千古难觅,就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个选择——忍痛割爱。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隐隐约约有点联系,那不到万不得已时也尽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华”。

如:中考作文题“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关于,可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一考生并未把琐琐碎碎一股脑儿全搬出来,而只写一个内容——母爱是一杯水。每天一早醒来、上学之前、放学到家,妈妈总要为倒上满满一杯水,叮咛我喝下去,可我常常偷偷地倒掉一大半。前些天,妈妈出差,我不再坚持喝水,终于嘴唇干裂,嗓子发炎,被迫输液。现在,我每天乖乖地主动喝水了。这样的材料就能发挥以一当十”的奇效,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技巧三:单一材料扩散化

为了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是一个好办法。

对一个材料的精华部分展开充分的描写也是一个好办法,关键处浓墨重彩地描绘一番,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写景状物就会栩栩如生。

如中考作文“分享”,写“我”与姐姐分吃苹果:“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还给她,紧张兮兮地盯着苹果和姐姐的脸,当姐姐很淑女地咬了一口又递给我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在姐姐含笑的目光中再咬一大口……”,这样的描写就非常细腻,非常传神。

把不同的材料搭配、组合,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如用下面这段话来论证“要善纳人言”,就既有说服力,还颇有气势: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家破国亡的下场?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诫,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反过来说, 假如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 ?假如当初鲁庄公不听取曹刿的建议,又怎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技巧四:叙议角度个性化

“良桐方能斫美琴,具有独特价值的优质材料才能打造出好文章。首先,要尽量选取熟悉的材料。你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成长历程,亲身经历的事情,实际去过的地方,往往与众不同,而且稍加回忆便能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其次,要尽量选择新颖的材料。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和各种资料,发现生活中常人易于忽视的新鲜事物,挖掘旧资料中特有的某种含义,捕捉最新发生的新信息、新成果、新问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人耳目一新。另外,选取角度小一点的材料更容易写出深度。小人物、小物件、小事情,“看似平常实奇崛”,反而更具有典型意义,更能发挥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佳作欣赏】

巷里糖人心

温州一考生

石板小路旁是低矮的小平房黑黑的瓦斑驳的墙翠绿的吊兰叶子掩映着小巷邻居老大伯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嘎吱嘎吱的声响中驶过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为这一切镀上了金色的光芒(老巷的描写古朴典雅)

远远地传来一阵吆喝糖人——脆甜的糖人——儿时的我背着书包连跑带跳地来到卖糖人的小摊前递上手中揉皱的纸币大伯我要糖人卖糖人的大伯乐呵呵地看着我你来啦现在是小学生了吧你的糖人

每天的放学路上我都要经过这一条上了些年岁的老巷买上一个糖有时我还会在边上看大伯做糖人一看就是好久大伯的动作十分灵巧看得我眼花缭乱取一小块儿糖一吹粘到小木棒上用各色的糖放在手中搓再往之前吹好的糖上一粘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成型了(动作描写表现大伯的灵巧)

我注意到大伯做完一个糖人后并不着急摆在架子上而是再取一小块糖粘在糖人与木棒结合的地方尤其用心我问大伯这是做什么大伯笑着拍拍我的脑袋说这是糖人的我们人有心糖人也有这样糖人就粘得更牢了不会掉下来了。”我一边听一边低头思索着:“糖人也有心啊……”(糖人心的表层意义是粘住糖人与木棒的那块糖而一个字的形象表达又有其独特的意味)太阳一点一点地西斜终于没入了群山中大伯蹬着他卖糖人的小车哼着调子青翠飞过青又青诶白鸽飞过打铜铃哦……”(传统的手艺古老的调子典雅的巷子融为一体)

过了许多年我渐渐地长大了可对糖人的喜爱却一分不减又是一天放学后我又经过那条老巷却发现巷子口挤满了人我疑惑地挤进人群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对门的阿婆对我说是城管来抓摆摊的人了人群散去后我捡起一个一个散落在地上的糖人对着夕阳独自站了很久很久(细节描写表现心中的难受)

第二天大伯被放回来了我准备去看看他没有了做糖人的小车大伯只能满面愁容地坐在石板台阶上见了我他很辛酸地对我说我以后再也卖不了糖人了这条老巷子要拆了……”

大伯走后不久关于老巷拆除改建的通知很快就下来了似乎大家的心里都对此颇有怨言我也有点舍不得毕竟这里有我的童年(对老巷的不舍)

一天放学后发现一大群邻居挤在老巷口热热闹闹地议论向政府要求不能拆

还好政府采纳了邻居们的建议老巷子保存了下来石板小路旁是低矮的小平房黑黑的瓦斑驳的墙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为这一切镀上了金色的光芒很庆幸巷依旧是这般模样(照应第一段表现出老巷得以保存的情况)

我站在大伯跟前说你说糖人的把糖人固定在小木棒上其实你和很多人一样都有一颗这颗把你把我们邻居都紧紧地系在了小巷里(照应前文的内容点明中心点题,“糖人心也是邻里之间的感情邻居们对老巷的感情)

【亮点扫描】

选材新颖,感情深刻。2016年温州卷是一道以邻里关系为话题的作文。本文作者没有选取小巷里的邻居为写作对象,而是重点写做糖人的大伯。由糖人的写到邻里之心,写出了邻居们对老巷的深厚感情,写出了他们之间温馨的邻里关系。语言典雅又不失生动,对老巷的环境描写,古朴典雅;对大伯制糖人的过程描写,细致逼真;四次对夕阳落日的描写,与古巷浑然一体,更加表现它的古朴。同时,文章还具有时代感。通过写邻居们对传统手艺、古巷的保护,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一致,特别对当今拆迁旧城开发新区的年代,具有现实意义。

随堂演练

一、辨析以下所给的材料,哪些符合题意?哪一个最典型?

题目:慈母心

题解:

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

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

(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线为孩子钉纽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地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

二、根据选材要求,辨析选材之优劣。

题目:我的邻居

题解:

(1)这个题目是有限制的。它要求记叙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邻居。

(2)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写邻居的思想和性格,从而反映出文章的思想倾向和观点。

(3)就题目看,显然还要求写出邻居与作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选材:

(1)我的邻居是位孤老太。她热心做好街道和邻里工作,10多年来,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大家都很尊重她,也很想帮她做些事,但总被她婉言谢绝;她临终时,还把几十年的积蓄30000元人民币全都捐赠给了托儿所。

(2)我邻居家的冬冬,是我的同班同学。他自小聪明好学,成绩在我班总是第一;他还乐于助人,经常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可是,由于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最后又离了婚。冬冬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成绩日益下降,最终被迫辍学,回乡下奶奶家去了。

(3)我家与邻居杜伯伯家因占用公用楼梯放破烂而引起了争执,两家多年来互不理睬。这次老屋拆迁,我们都将迁入新居,在告别老屋的前夕,我父母经过思想斗争,终于带着我一起到杜伯伯家赔礼道歉。大人们两鬓都已挂上了银丝,小孩们也都已长大了;夜色浓,但格外温馨,两家人谈了很久很久。

(4)我的邻居小王是位个体户,开始,我家用老眼光看他,背后议论他是“死要钱”,称其为“孔方兄”。一次,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家里得了急性阑尾炎,我吓得直哭。小王知道后,立即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和我一起把妈妈抬下楼,并找车送到医院,又用他自己的钱替我们交了入院费,办理手续,跑前跑后,忙了半天,把自己的生意也耽搁了。从此,我们终于了解到他除了能勤劳致富外,还有一颗热爱生活、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5)邻居赵大婶是位下岗工人。下岗后,大婶在家里也闲不住,做饭、炒菜、洗衣,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全家人生活很愉快。

辨析:材料(1)(5)的人物很正面,可以写出一个好邻居形象,但不易于写出人物的立面。似乎也很难与她们有过深的交往,很难写出邻里之间的特定关系。材料(2)的主人公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二者的特定交往是可以写的,也容易写出真情。但父母离婚导致的悲剧似乎与表现邻居性格关系不大,所以最好不选用。材料(3)显然主要不是写邻居,重点似乎是在解决一场曲折的纠纷。不合题意。材料(4)最合适。人物性格比较丰富,两家又有特殊的交集,在写对人物全面认识的过程中,文章结构容易写出曲折,写出真情,写出特殊的感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a4f05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c.html

《[精选]初中作文指导:选材 - 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