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发布时间:2018-09-30 02:43: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分析: 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举世注目,德国的教育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作为学校教师“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的:通过收集、讲述德国的中小学教育,走进德国,认识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学习他们好的做法。

活动策略:采用全班集体合作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整理筛选资料,确定活动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内容讲述,了解认识德国中小学教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全体同学探讨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讲话: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次世界大战反反省最彻底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

主持人:对,是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020. 22平方公里,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出示:德国的基本情况介绍)

主持人: 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彻底反省第二次战争吗?

(学生回答)

主持人: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学校教育从不回避二战问题,他们的教育更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德国,学校问题始终为公众所关注,并经常在大众媒介里进行讨论,大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教育事业的结构、教学内容和课堂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德国的中小学教育。

二、出示班会主题:认识德国中小学教育

三、开展活动:

主持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对德国的中小学教育进行介绍。

第一组代表:首先由我们介绍一下德国中小学教育的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的较大差别:

(一)家长基本不为孩子择校

德国的小学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一般4至6年。由于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孩子上学不存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一般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移民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不必接受任何测试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学习。

德国小学阶段作业很少,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散步。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宽松的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记录在案。到学期结束时,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成绩单里除各科成绩外,还有老师的评语。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小学阶段的主科成绩是选择中学的关键,但学生日常提问、回答问题和与同学合作的情况及其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同样是决定他们升中学的重要因素。

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般进入实科中学,6年毕业后就读专科学校。他们毕业后主要当护士、试验员或银行职员等,也有的经过文化补习和通过资格考试后进入应用技术大学,毕业后成为较高级的技术人员。只有小学成绩优秀、能力较佳和表现良好的小学生才能进入学制9年的文理中学,这类学生比例只占30%左右。9年后,他们可通过毕业会考,获取直接进入大学的资格。也有些文理中学的毕业生并不急于上大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志向接受职业培训,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再上大学。

第二小组:我们组认识德国是从小学一年级学生“大彩袋”开始的,你们知道“大彩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二)小学生成长从“大彩袋”开始

许多德国人也许都对自己上小学第一天的情景记忆犹新。那一天,他们不仅背上了新书包,开始结识一些新同学,还会得到家长送的上学礼物——入学彩袋。这个“彩袋”就像一个硕大的圆筒冰淇淋,夸张一点的足有半人多高。不过里边装的可不是冰淇淋,而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赠送的礼物,不仅有好吃好看的糖果食品,还有可爱实用的文具用品。很多人都保留着自己抱着“大彩袋”背着书包笑逐颜开的照片,这标志着学生生涯的开端。为什么他们上学会有一个“大彩袋”呢?

原来在200多年前,德国的孩子们还都光着脚上学,没有书包,上学时就把书本别在裤腰带上。当时,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苛刻。不管谁犯了错误,比如上课讲话啦,都要受到老师严厉的体罚。除此以外,必定要经受高年级学生的打骂,才能真正被接受入学。那时候真苦啊!这就是当时学校的陋习。家长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入学会遭到这样“不幸的礼遇”,但却无能为力。怎么办呢?校规不可破,但孩子们不能不上学啊。于是,家长就在这天特意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糖果来安慰他们。应该把这些糖果放在哪儿呢?当然,最好放在一个口袋里了。慢慢地,这就成了习俗。这就是今天德国孩子非常都喜爱的“入学彩袋”的由来。现在,学校里再也没有打人的陈规,老师也不再像从前那么严厉。“入学彩袋”早已不再用于过去的目的,但俨然已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这个“彩袋”是德国孩子生命中新纪元的象征。“彩袋”的来历告诉孩子们要珍惜幸福的生活,勤奋学习。

主持人:德国小学生进入一年级后,家长送给了孩子一个“大彩袋”,学校也该送给孩子们一点礼物吧。小学生报到后,会领到什么呢?书、本、文具之外他们还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

(三)德国小学生的环保记事本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记事本封面一片翠绿,上面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的风景一样。这不是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而是环保记事本。

(出示《一个小学生的环保记事》)

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花钱;周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再洗;周五,哥哥得知开赛车会排放有毒废气,就想出了弥补的办法——每人每年额外种20棵树;周六,爸爸去超市购物准备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周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没有分类,于是不顾臭味将垃圾分类后才丢入垃圾箱。

主持人:你们知道德国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吗?

(四)德国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的教学

学校不鼓励家长进行过多学龄前知识的灌输,比如学习写字或者精通算术,而是把孩子学会自由表达和生活自理作为开始正常学校生活的必要条件。小学开设的基本课程包括语文(即德语)、数学、音乐、体育、宗教和常识课,常识课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简单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艺术,还有交通常识、社会政治观念等等,当然也包括手工劳作课。学校大多采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偏重记忆和被动接受。课程的安排强调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校崇尚开放式的教育理念,例如通过记绿色日记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通过选举班级主席来建立民主观念,甚至性知识,也会在适宜的阶段作为生活常识向孩子们普及。学校提供最多的是一种培养成可能,是一种发现学生潜能的机会。因此小学生没有统一的课本,只要经过教育部审定,都是可供选择的教材,而教科书的选定权则在学校和任课教师。他们把语言学习与自然科学、社会社学、文学艺术、数学逻辑等多学科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并且自始至终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思维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注重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

学生:主持人,德国的学生这么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我想知道在德国有没有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如果不注意听讲怎么老师会不会罚他站?

主持人:在哪个国家都会有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但在德国的中小学却比我们学校要少很多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们是:

(五)德国小学生流行站着上课

教室内没有一把椅子,学生们像“罚站”一样听课。目前,一种新的上课方式正在德国逐渐流行起来。在汉堡的一所学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在一间专用教室内上课。他们的桌子比一般课桌要高许多,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他们的学习工具。学生们围在桌边,认真听老师讲课。课间休息时他们也可在地毯上小坐一会。

主持人:他们的这种做法,你赞同吗?有什么高见,请发表。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主持人:想知道德国老师和同学的感受吗?

德国学生认为这种上课方式很特别,觉得是件很酷的事情。老师们表示,这种新的上课方式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站着听课,还可以增进孩子与孩子,孩子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孩子更有自信心。

德国健康学家的研究显示,“站着上课”确实能有效预防肥胖,而肥胖问题源于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目前,这股潮流甚至还吹进德国各大企业,涌现出诸如站立食堂、无椅会议、站着办公室。

主持人:你在家做家务吗?

学生:不常做。

主持人:如果在德国,你要是不做家务,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德国规定孩子一定要参加家务劳动,否则是违法的。

(出示德国儿童家务劳动法)

(六)儿童的家务劳动法

德国认为,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有教育意义的。因此,他们制订了“儿童家务劳动法”。法律规定:6 岁之前的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满6周岁到10 岁,要帮助家里洗涤盘碗碟和负担到商店购买小物品的跑腿任务。10岁到14岁,要负责整理院内的草坪和洗刷全家的鞋子、地板打蜡的工作。14岁到16岁,要参加宅院旁园地的劳动。对不愿意劳动和不完成父母交给的法定家务劳动的孩子,要按违犯法规论处。而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也是违法的。

主持人: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七)让孩子体验挫折接受阴暗面教育

德国法兰克福“富人区”的约翰家,家境很好,有两个孩子:11岁的乔治和9岁的凯斯。约翰夫妇一向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对孩子却十分“小气”。孩子的零用钱每月才30欧元,而且要帮家里干活才能得到。乔治负责为花园植物浇水、翻土及擦洗汽车;凯斯则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到了暑假,两个孩子还骑着自行车,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送报,赚取买书籍、玩具的费用。 约翰夫妇说:“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为了他们将来能应对挫折,一定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德国家长经常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有时甚至还故意“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德国同事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孩子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孩子饿得脸色发黄。这时,母亲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单子,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出示情景:

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

主持人:看到孩子们进入角色后的痛苦表情,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吃惊~

主持人: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如果是你,现在你知道怎么做吗?

在德国,教育内容不仅有属于阳光式教育,还有结合社会现实的阴暗面教育,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 首先,让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以此为参照来调整、充实自己。比如以“专题研究课”形式了解社会。学生们自愿组成几个小组,讨论出研究主题,然后到社会上去调查,最后写出研究报告。例行的“周三社会日”,学校老师会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览、反艾滋病展览等。其次,让学生把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课堂上,通过演讲、辩论、演反面人物等,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免疫”教育。

主持人: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都很好,从中,我们看到了德国中小学教育的各各方面,学到了不少知识,通过学习你对德国的中小学有了哪些认识呢?

自由发言。

四、班主任讲话

孩子们,今天的班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德国的中小学,了解了他们学校的现状,德国的小学生是快乐的,但他们却是主动探索和参与的学习的。他们参加家务劳动是有法律规定的,自己不做或家长不让做都是违法的,他们对家庭、对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强的,珍惜幸福的生活,勤奋学习。德国的中小学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否则,如果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他们这些好的做法,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呢?

五、活动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173e4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d.html

《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