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定性分析物理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10 14:1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光谱定性分析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实验技术

  3.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

  4.掌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三、【实验要求】

  利用所学过的红外光谱知识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的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样品制备方法;并对其谱图给出基本的解析。

  四、【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8300μ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1282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25μ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远红外区:波长在25300μ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number)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

  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因此,特征吸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及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即可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定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

  五、【仪器与试剂】

  1.仪器:spectrumone-b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美国铂金埃尔默公司)

  2.试剂:碳酸钙、溴化钾、丙三醇、乙醇(均为分析纯);聚乙烯醇(化学纯)。

  3.红外光谱仪(FT)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光源

  红外光谱仪(FT)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如空冷陶瓷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黑体空腔光源被研制出来。它的输出能量远远高于空冷陶瓷光源,可达到60%以上。

  (2)迈克尔逊干涉仪

  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干涉光,特点是输出能量大、分辨率高、波数精度高(它采用激光干涉条纹准确测定光差,故使其测定的波数更为精确)、且扫描平稳、重线性好。

  (3)探测器

  其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特点是扫描速度快(一般在1s内可完成全谱扫描)、灵敏

  度高。

  (4)计算机

  特点是各种数据处理快,且具有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所不具备的多种功能。

  (5)样品池

  用能透过红外光的透光材料制作样品池的窗片,通常用Kbrnacl做样品池的窗片。

  (6)红外光谱仪(FT)的工作原理

  FTIR是基于光相干性原理而设计的干涉型红外光谱仪。它不同于依据光的折射和衍射而设计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它与棱镜和光栅的红外光谱仪比较,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但由于干涉仪不能得到人们业已习惯并熟知的光源的光谱图,而是光源的干涉图。为此可根据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函数的特性,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其光源的干涉图转换成光源的光谱图。亦即是将以光程差为函数的干涉图变换成以波长为函数的光谱图,故将这种干涉型红外光谱仪称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切地说,即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干涉仪转变成干涉光,通过试样后得到含试样信息的干涉图,由电子计算机采集,并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吸收强度或透光度随频率或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六、【试样的制备】

  测定试样的红外光谱时,必须依据试样的状态,分析的目的和测定装置的种类等条件,选择能够得到最满意的结果的试样制备方法。若选择的试样制备方法不合适,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测定的效力,甚至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因而不能轻视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方法。这是因为要获得一个良好的光谱记录,除了与仪器性能有关外,还要受到操作技术的影响。而在操作技术中,一是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技术,一是光谱的记录条件。所以,在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的制备及处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试样处理不当,那么即使仪器的性能很好,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红外光谱图。一般来说,在制备试样时应注意下述各点。

  (1)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浓度太小,厚度太薄,会使一些弱的吸收峰和光谱的细微部分不能显示出来;过大,过厚,又会使强的吸收峰超越标尺刻度而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位置。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水分的存在不仅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而且水分本身在红外区有吸收,将使测得的光谱图变形。

  (3)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多组分试样在测定前应尽量预先进行组分分离(如采用色谱法、精密蒸馏、重结晶、区域熔融法等),否则各组分光谱相互重叠,以致对谱图无法进行正确的解释。

  试样的制备,根据其集聚状态可进行如下。

  1.固体试样

  (1)压片法在红外光谱的测定上被广泛用于固体试样调制剂的有KbrKcl,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中红外区(4000400cm-1)完全透明,没有吸收峰。被测样品与它们的配比通常是1100,即取固体试样13mg,在玛瑙研钵中研细,再加入100300mg磨细干燥的KbrKcl粉末,混合研磨均匀,使其粒度在2.5μm(通过250目筛孔)以下,放入锭剂成型器中。加压(510t/cm23分钟左右即可得到一定直径及厚度的透明片,然后将此薄片放在仪器的样品窗口上进行测定。

  (2)熔融法将熔点低且对热又稳定的试样,直接放在可拆池的窗片上,用红外灯烘烤,使之受热变成流动性的液体,盖上另一个窗片,按压使其展成一均匀薄膜,逐渐冷却固化后测定。

  3)薄膜法将试样溶于适当的低沸点溶剂中,而后取其溶液滴洒在成膜介质(水银、平板玻璃、平面塑料板或金属板等)上,使其溶剂自然的蒸发,揭下薄膜进行测定。薄膜厚度一般约为0.050.1mm

  (4)附着法有些高分子物质,结晶性物质或象细菌膜那样的生物体试样,不能用溶液成膜法得到所需的薄膜,可将其试样溶液直接滴在盐片上展开,当溶剂蒸发后,在盐片的表面上形成薄的附着层即可直接测试。

  (5)涂膜法对于那些熔点低、在熔融时又不分解、升华或发生其它化学反应的物质,可将它们直接加热熔融后涂在盐片上,上机测试;另外对于不易挥发的粘、稠状样品,也可直接涂在盐片上(厚度一般约为0.02mm),上机测试。

  2.液体试样

  (1)沸点较高试样,直接滴在两块盐片之间,形成液膜(液膜法),上机测试。

  (2)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试样,可注入封闭液体池中,液层厚度一般约为0.011mm

  3.气态试样

  使用气体吸收池,先将吸收池内空气抽去,然后注入被测试样。

  七、【谱图解析】

  所谓谱图解析就是根据实际上测绘的红外光谱所出现的吸收谱带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认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都由chons卤素等元素构成,而其中大部分又是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所以说大部分有机物质的红外光谱基本上都是由这四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学键的振动贡献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后发现,同一类型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是非常相近的,总是出现在某一范围内。例如ch3ch2cl中的ch3基团具有一定的吸收谱带,而很多具有ch3基团的化合物,在这个频率附近(30002800cm-1)亦出现吸收峰,因此可以认为此出现ch3吸收峰的频率是ch3基团的特征频率。这个与一定的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但是它们又有差别,因为同一类型的基团在不同的物质中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这种差别常常能反映出结构上的特点。例如c=o伸缩振动的频率范围在18501600cm-1,当与此基团相连接的原子是con时,c=o谱带分别出现在1715cm-11735cm-11680cm-1处,根据这一差别可区分酮、酯和酰胺。因此,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就可应用红外光谱来检定化合物中存在的基团及其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

  为了准确地解析谱图,有必要先排除可能出现的"假谱带"(非试样本身的吸收)以及微量杂质的存在所造成的红外光谱的变化。常见的"假谱带"主要有水(3400cm-11640cm-1650cm-1)和二氧化碳(2350cm-1667cm-1)的吸收。水分的引入可能由于试样本身混有微量水或试样与空气接触而吸湿以及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使用溶剂或锭剂等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的吸收是由于某些试样能吸附二氧化碳,特别是某些液体试样长期保存在干冰中容易造成二氧化碳被吸收。

  总之,未解析前一定要根据试样的来源和制备方法以及试样的性质来区分和确认谱图的可靠性。其谱图解析的程序可大体分为两步:

  (1)所含的基团或键的类型

  每种分子都具有其特征的红外光谱,谱图上的每个吸收谱带是代表分子中某一基团或键的一种振动形式,并可由特征吸收谱带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确定所含基团或键的类型。以甲基为例,在2960cm-12870cm-11450cm-11380cm-1附近出现了四个特征吸收谱带,分别归属甲基的c-h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的吸收,且有其一定的相对强度顺序和形状。这四个特征吸收谱带就作为甲基的指纹,来确认试样中甲基存在与否。但由于分子结构和测量环境等的不同,其特征吸收谱带的位置,将做相应的移动,就可进一步推测属于何种化合物中的甲基。有机化合物的基团或键的特征频率已由实验上测得并汇集成基团或键的特

  征频率表,因而我们可以借助于查"字典"的方法来确认基团或键的类型。但在实际的谱图解析中,首先从基团判别区(40001350cm-1)入手,按谱图上出现的强峰到弱峰的顺序,依次加以确认,并结合指纹区(1350850cm-1)的吸收加以肯定。指纹区虽没有明显的基团或键与特征振动频率的对应关系,但它能反映整个分子结构的特点,尤其是对分子骨架的振动吸收很敏感。以醇类的羟基(缔合的)为例,虽然可由基团判别区的3400cm-1附近的伸缩振动吸收加以确认,但尚不能肯定是伯醇、仲醇或叔醇,而必须结合指纹区的10401160cm-1的吸收谱带的位置予以推断。伯醇出现在1050cm-1、仲醇出现在1100cm-1、叔醇出现在1150cm-1。因而作为官能团的定性,必须通过基团判别区和指纹区的特征吸收加以综合推定。但当两个基团或键的特征频率较接近时,尤其在共存的情况下,由谱图直接辨认是异常困难的。例如羟基(缔合的)和仲胺基共存的场合,由于两者的伸缩振动频率和变形振动频率都很相近,于是给推断增加了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可根据溶剂对特征吸收谱带位置的影响而加以分离鉴定。亦可利用化学反应制备衍生物等方法,可以方便的确定分子中所含有的基团或键。

  (2)推定分子结构

  根据特征吸收谱带和分子结构的关系,依据谱图上出现的特征吸收谱带的位置、强度、形状来确定分子中各个基团或键所邻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参照各类化合物的特征振动频率图表和有关文献),并结合前述的两步,就可推定分子中原子的相互连接方式,亦即是分子结构。但应着重指出,依据分子红外光谱推定分子结构主要是从基团或键的特征振动频率位移,来推定基团或键所邻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因而对其特征振动频率位移的规律要侧重的加以掌握和熟记,特别是对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要尽可能地加以收集、归纳、总结和运用。具体解析方法

  a.直接法将未知物的红外光谱图与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直接进行比较。这就要求样品与标准物在相同条件下记录光谱,既要使用仪器的性能(如所用仪器分辨率高,则在某些峰的细微结构上会有差别)和谱图的表示方式(等波数间隔或等波长间隔)相同的仪器,而且样品的制备方法也要一致(指样品的物理状态、样品浓度及溶剂等)。若不同则谱图也会有差异。尤其是溶剂因素影响较大,须加注意,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只是样品浓度不同,则峰的强度会改变,但是每个峰的强弱顺序(相对强度)通常应该是一致的。固体样品,因结晶条件不同,也可能出现差异,甚至差异很大。

  b.否定法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某些波数的吸收峰,就反映了某种基团的存在。当谱图中不出现某吸收峰时,就可否定某种基团的存在。例如,在29752845cm-1区域内不出现强吸收峰,就表示不存在ch3ch2

  c.肯定法借助于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以确定某种特征基团存在的方法。例如,谱图中1740cm-1处有吸收峰,且在12601050cm-1区域内出现两个强吸收峰,波数高的表现为第一吸收,则可判断该化合物属于饱和脂类化合物。

  应该说,关于识谱的程序至今并无一定规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三种方法联合使用,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补充:

  1.无机化合物的基团振动频率:

  红外光谱图中的每一个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而无机化合物在中红外区的吸收,主要是由阴离子(团)的晶格振动引起的,它的吸收谱带位置与阳离子的关系较小,通常当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增大时,阴离子团的吸收位置将向低波数方向做微小的位移。因此,在鉴别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时,主要着重于阴离子团的振动频率。而与有机物比较,无机化合物的红外鉴定为数较少。但是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比有机化合物

  简单,谱带数较少,并且很大部分是在1600cm-1以下低频区,在650400cm-1的尤多。

  2.两个红外光谱中常用的术语:

  特征吸收峰-代表某种官能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

  特征频率-特征吸收峰所在的位置。

  特征频率具有如下特点:不同化合物中,同种基团的吸收峰位置大致相同,不受分子其余部分的影响或影响较小。例如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各种化合物中总是出现在18001650cm-1之间,一般在1710cm-1处。再如,当化合物中有cc键时,其吸收峰总是出现在25002000cm-1之间。

  3.分子的振动形式可分为两类:

  (1)伸缩振动

  ①对称伸缩振动(σs);

  ②反对称伸缩振动(σas);

  (2)变形或弯曲振动

  ①面内变形振动(δ);

  剪式振动(δ);

  面内摇摆振动(ρ);

  ②面外变形振动(γ);

  面外摇摆振动(ω);

  扭曲变形振动(τ)。

  上述每种振动形式都具有其特定的振动频率,也即有相应的红外吸收峰。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多原子组成,因此红外吸收光谱的谱峰一般较多。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常定性地用s(强);m(中等);w(弱);vw(极弱)等来表示。

  八、【实验内容】

  1.样品制备

  分别用压片法、涂膜法、液膜法、薄膜法对碳酸钙、丙三醇、乙醇、聚乙烯醇进行样品制备。

  (1)压片法

  (2)涂膜法用玻璃棒取少许丙三醇于Kbr窗片上,然后由上至下均匀展开,厚度约为0.02mm,上机测定。

  (3)液膜法用注射器抽取0.05ml无水乙醇注入液体池的进样孔中,上机测定。

  (4)薄膜法称取50mg聚乙烯醇于50ml烧杯中,加入10ml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后,取其溶液滴洒在平板玻璃上,自然风干,用刀片揭下薄膜(薄膜的厚度约为0.050.1mm)上机测定。

  2.数据处理

  (a)将所记录的caco3红外谱图与萨特勒红外标准谱图集上的caco3谱图进行对照,找出co32-的特征吸收峰,并确定其各振动形式。

  (b)用仪器所带红外应用软件上的交互解析法及几种常用的谱图解析方法对丙三醇、乙醇、聚乙烯醇的谱图进行解析,同时比较三张红外谱图,分别找出各自的特征吸收峰,确定其各振动形式,然后解释三张谱图上特征吸收峰的相同与相异处。

  九、【注意事项】

  1.用压片法时,一定要用镊子从锭剂成型器中取出压好的薄片,而不能用手拿,以免玷污薄片。

  2.用薄膜法时,在薄膜风干的过程中,可在允许的温度下,用红外灯或热风干燥,除去溶剂。但蒸发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薄膜起泡,影响测试效果。另外成膜介质的选择应以试样溶液不

  篇二: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二、实验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sLaw)定律来描述

  A=εbc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其中包括有形成单键的σ电子、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子。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e大小顺序为σ→σ*>n→σ*>π→π>n→π*

  1、开机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开电脑→软件→联接→m(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700-365nm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0.5nm2、甲基紫的测定(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标准曲线的测定分别将5ug/ml10ug/ml15ug/ml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3)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3、甲基红的测定(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四、实验结果

  1.未知浓度的测定

  分别测定了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

  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

  各浓度在580nm的吸光度

  数据做成散点,结果显示,能很好的拟合直线如下图:

  由计算机计算的拟合直线的关系为A=0.135c-0.027

  故带入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吸光度0.732得浓度为5.622μg/ml-1

  2.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已知甲基橙和甲基紫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甲基橙

  甲基红

  从图中可知,甲基紫约在580nm左右达到吸光度的最大值,而甲基橙溶液在410那么时达到吸光度最大值,这是由于甲基紫和甲基橙的结构不同造成的,由于甲基紫结构高度共轭,形成大π键,故最强吸收峰要的波长要比甲基橙的大(红移),同时由于高度共轭,吸光强度也有所增强。

  篇三: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4-1荧光光谱

  【摘要】激发态分子返回基态而产生光辐射的跃迁,称为辐射跃迁,即荧光。本实验利用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2溶液的光谱特性。固定激发光波长,扫描发射光波长,得到荧光发射光谱;固定发射光波长,扫描激发光波长,得到荧光激发光谱。

  【关键词】荧光,光谱,激发,发射

  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以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依据进行定量分析及以荧光光谱的形状和荧光峰对应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在荧光分析中,将荧光分为自然荧光和人工荧光,本实验所述荧光为自然荧光,即无须经过处理,当受到激发光照射时就能产生荧光的现象。

  一、实验目的

  ?理解并掌握荧光产生的机理。

  ?学会测定不同浓度物质溶液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荧光射光谱。

  ?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1.产生过程(如图1

  ?光吸收:荧光物质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时,荧光分子处于激发态。

  ?内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内部的作用,以无辐射跃迁过渡到低的能级。?外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和溶剂以及其他分子的作用,以及能量转移,过渡到低的能级

  ?荧光发射:如果不以内转换的方式回到基态,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将以辐射的方式回到基态,平均寿命约为10ns左右。

  ?系间转换: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

  ?振动驰豫: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

  图1

  2.光谱特性

  ?激发谱: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

  线。激发光谱曲线的最高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最多,荧光强度最大。

  ?发射谱:固定激发波长,发射强度与发射波长的关系。

  1)stokes位移: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

  长,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

  2)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

  量,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

  3)镜像规则: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样)成镜像对称

  关系。

  4)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

  去掉激发光以后,荧光强度并不是立即消失,而是以指数形式衰减。定义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状态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荧光寿命。荧光寿命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可以不再对荧光的绝对强度进行测量。

  荧光寿命方程:

  Q为量子产率,为荧光发射速率,k为非辐射转移速率,τn为荧光自然寿命.通常量子效率和波长相关,但生化的荧光通常和波长无关。

  3.影响荧光分析的几个主要因素:

  ?

  ?

  ?

  ?

  ?

  ?

  ?

  ?

  ?样品温度的影响:降低体系温度可以提高荧光量子产额。样品的光化反应:光化反应使荧光强度降低。杂散光干扰:散射光来自激发光溶剂分子的散射(瑞利散射)或被小颗粒或气泡的散射。通过在发射单色仪前和激发单色仪后插入相应的短波截止滤光片来消除。溶剂的影响:增加溶剂的极性,有利于荧光的产生。溶剂的拉曼散射光:当溶剂具有拉曼活性时,在激发光长波边会出现类似荧光的拉曼散射峰。样品浓度效应:浓度高时荧光强度下降,需要校正。样品污染的影响:轻微的污染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溶解氧的影响:溶解氧对一定样品有明显的荧光消光效应(猝灭)。ph值的影响:弱酸或弱碱分子和它们的离子在电子构型上不同,是不同的型体,各

  具有特殊的荧光量子产额和荧光光谱

  三、实验内容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2

  图23

  激发单色仪将氙灯输入的连续光谱分理出单色光输出,作为激发光。激发光照射到样品上,样品发射的荧光则由发射单色仪进一步分光并被光电倍增管pm2接收。pm1用于监控氙灯光源光强起伏。通过分束器获得激发光强起伏信号,并反馈到pm2电路中,这被称为光源补偿系统。RF-5301pc型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示于图3

  实验步骤:

  1.制备样品:配置不同浓度维生素b2溶液: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

  25μg/ml10ml

  2.样品的激发光谱特性:选择400nm激发波长,对样品照射,然后扫描荧光发射波长,检

  测荧光发射峰值波长。然后将单色仪固定于峰值波长上,对激发波长进行扫描,得到激发光谱图像;

  3.样品的发射光谱特性:激发光波长设置在激发光谱的峰值波长处,对被测样品照射,扫

  描荧光发射波长。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1.维生素b2溶液浓度为5μ

  g/ml

  2.维生素b2溶液浓度为10μg/ml

  3.维生素b2溶液浓度为15μ

  g/ml

  4.维生素b2溶液浓度为20μ

  g/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00c35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30.html

《光谱定性分析物理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