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历经磨难亦风流

发布时间:2013-03-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历经磨难亦风流
—— 读《西湖太守苏东坡》

苏东坡为号、姓苏名轼、字子瞻。自北宋以降,苏东坡与父亲苏洵、胞弟苏辙,并称“眉山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诗文盖世,名满天下。初时,功成名就、满腹经纶的苏东坡原想为北宋王朝建功立业,可是时运不济、仕途坎坷,刚直不阿又不合时宜的秉性,使其政见与作派,竟左右不得逢源:一者与激进的王安石相左、二者与守旧的司马光相悖。更有一场“乌台诗案”,恰似晴天霹雳,竞将其贬黜朝庭,在流放中任地方之职。然而,苏东坡被贬万里,不改初衷,所到之处,一心为百姓造福,赋诗作文,藉以畅抒心志。一时,东坡诗文,如江涛似明月,朝野称绝。公元11017月,年届六十五岁、生于四川文学世家的一代文豪苏东坡,不幸客逝常州的寂寥馆舍。这是一个大学士的悲剧,也是一个旧时代的悲剧。

苏东坡其人其事,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近千年来,深受人们的尊崇。长篇历史小说《西湖太守苏东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苏东坡丰富人生中的一段辉煌里程。不过丰富也好,辉煌也罢,均以历经磨难为代价。宋哲宗元佑4年,天意使然,苏东坡来到了十八年前做过三年通判的杭州,出任太守之职。此前,苏东坡曾在湖州任上,因诗入狱,谪居黄州,写下了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而今,杭州不比往昔,满目苍痍。豪强当道,民不聊生,西湖干涸,美景不再。苏东坡决意在这里为民造福。斗强除霸,不惜生死;开湖赈灾,日夜操劳。于是,杭州西湖与东坡太守,结缘千年,美名垂史,齐扬神州,这是后话。此后,苏东坡又遭小人陷害,被一贬再贬,先从惠州继而海南,饱偿艰难和死别,令人扼腕。余观遵生兄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观照苏东坡的一生经历,截取其在杭州任上的生活场景,并以文学艺术的手段,塑造东坡形象,将其置身于法理和情爱的各类矛盾之中,使其鲜明、真实、可信、可佩,足见作者厚实的写作功力。《西湖太守苏东坡》围绕着开浚西湖,将苏东坡、王朝云、湖伯等代表的正义力量,与贾易、颜章、了然等代表的反动势力,二者之间的斗争,表现的淋漓尽致。苏东坡顺从民意,参照白居易的《大
唐疏浚西湖全图》,调集民工,深挖湖心,拓展湖岸,拆豪宅,筑长堤;而贾易一伙为继续穷侈极欲,涂炭生灵,竭力阻挠和破坏开浚西湖。苏东坡不畏权贵、无惧恶霸,微服私访,深入“虎穴”,斗智斗勇,节节取胜。同时,献家财以付工钱,拽葑草以身示卒。苏东坡为“还我西湖”,早日重光,全身心的付出,赢得了杭州百姓的爱戴。书中,苏东坡在反击钦差贾易“乌纱帽戴到头了”的恶声威胁时,大义凛然,慷慨陈辞:身为人臣,戴着乌纱帽,就要为黎民百姓分忧解愁。四朝皇帝都喜欢和看重我的诗文与才华。我倘若要保乌纱帽,帽子还必定戴得比你们更大、更高,也不必象时下风行的那样卖官买官,拉帮结派,对上卑躬屈膝、惟命是从,对下颐指气使、耀武扬威。可怜,可悲!壮哉,东坡太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说容易,做做艰难。唯真正的无私无畏者、诚心爱民者,方能表里如一、名副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东坡为后代当官致仕之辈,树立了榜样。

翻开《西湖太守苏东坡》,耳畔仿佛回荡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悦耳歌声。西湖太守苏东坡与杭州歌女王朝云在西子湖畔,携手斗“风雨”、并肩战“狂魔”,共同演绎着一曲惊天撼地的人生情歌。俗话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者在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中,准确把握着苏东坡高尚而丰富的情感脉络,对历史的真实进行了合理的整梳、虚构、想象,并随着故事的层层深入和展开,以浓墨重彩抒写“苏王”之真情,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苏东坡是重感情重仁义之人。王朝云“眼若晨曦,脸似春园”,是其患难与共的红颜知己。实际上,据史实记载,苏东坡一生经历中与三个女人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是贤惠能干的元配夫人王弗,婚后二年,东坡应试中举,又九年不幸去世,时26岁。十年后,东坡为追念亡妻,填写了文意凄美的惊世之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适,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二是东坡32岁上,续娶温柔谦和的王闰之为妻。新夫人20岁,进士之女,知书达礼。其后二十五年间,东坡搏击仕途,官高禄丰,虽历“乌台”,逢凶化吉。王闰之操持门庭,相夫教子,实为典型的贤妻良母,去世时年仅45岁。东坡悲痛欲绝,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置棺于佛寺,聘名家画菩萨像、请和尚做大法事,并亲撰深情祭文,以示悼念。三是坚贞不渝、以青春和生命相伴东坡悲情年华二十
二年的王朝云。东坡邂逅朝云是在杭州通判的任内。朝云时年12岁,聪颖、美丽,宛若西子。东坡那首咏西湖之诗,实为朝云而作,并拯救其跳出风尘,延为贴身侍女,后东坡贬黜黄州时纳为妻妾。患难真情是人世间最为珍贵的。朝云慈心善目,含辛茹苦,陪伴东坡,宦海沉浮,无怨无悔。东坡晚年被流放岭南,朝云一路相随,不久染病于惠州嘉佑寺,34岁的年轻生命就此在喃喃的《金刚经》声中终结。这沉重的打击,令东坡肝肠寸断,老泪纵横,茶饭不思,披麻戴孝,设灵祭奠。生之杭州西湖的朝云,如今魂归惠州西湖。东坡亲作《朝云墓志铭》和《荐朝云疏》,又作《悼朝云诗》,诗曰:“苗儿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唯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同时又建“六如”亭,以纪念被称为“天女维摩”的朝云。“苏王”之真情,如日月同辉,光照后人。

《西湖太守苏东坡》这部历史小说中,不惜笔墨,铺展了“苏王”一生真情的“西湖篇章”,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基于对人类崇尚“真、善、美”的肯定和发扬,同时也寓含着自身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作者坦言,当年因创作中的所谓政治错误,受到严厉的审查,尚能坚挺过去,然而那场闹得满城风雨、直至对簿公堂的情变,差点要了他的命,幸亏笔下苏东坡与王朝云的高尚、真挚之情,解开了悲痛的心结。柳暗花明后,一种传统、经典的审美情结,更加牢固底占据他的思想:朋友,非东坡为人式的不交;妻子,非朝云待人式的不娶。男人必须阳刚、正直,女人定要阴柔、贤淑。时下,男女“中性化现象”的蔓延,似乎意味着人种的退化。苏东坡与王朝云人品真情的重塑,起到了一种醒世的作用。小说中,新任太守与湖伯,驾着一叶小舟,巡查西湖,竟与同样划舟踏歌而来的朝云姑娘,不期而遇。东坡心有灵犀,从朝云的《西湖歌》里,听出了弦外余音。开浚西湖,责无旁贷。同样在西湖小舟上,朝云仰慕东坡的为官清明、文才杰出,东坡钦佩朝云的清纯高洁、蔑视权贵。两人互诉衷肠,拥抱定情。恶霸派家奴将其小舟撞翻。才子佳人,双双落水。此番情节,隐寓着两人同甘苦、共命运生活的开始。东坡为开西湖,忍痛卖诗卖画;朝云为助东坡,不惜卖身颜府,以投湖而抗暴。关键时刻,东坡智入赏湖阁,救出朝云,宣布婚娶。人间真情,传为佳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60ac1659eef8c75fbfb30b.html

《苏轼历经磨难亦风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