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的朝鲜战争之碧蹄馆之战

发布时间:2013-04-26 09:19: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明万历年的朝鲜战争之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战役背景:

日军平壤战败后,日本侵朝“前指”众将在退守之间展开了争论,在宿将小早川隆景的坚持下,决定全线收缩兵力退守王京,伺机与明军决战。 十七日,小西败军退至王京,十八日开城日军退却,至王京集结。这时,京城日军的数量超过了五万人,有资料认为达到了七万人,也有资料说是12万(12万的说法比较夸张,不太可信,一般认为日军是5万到7万),而在朝鲜的明军总兵力约四万人,朝鲜正规军在日军侵略前号称约二十万人,但是在明军攻打平壤战役中只能出兵5000人相助,可见朝鲜军损失之严重。

李如松九日收复平壤,十九日先遣部队进至开城,二十四日李如松率大军进至开城。在开城,李如松召集了各路将领会议,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以游击将军钱士桢为首的稳健派认为,日军重兵集中于王京,敌众我寡,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以副总兵查大受为首的激进派认为,平壤一战大获全胜,日军必然胆寒,若不及时追击,敌人必定会放弃王京远遁。

由于各路将领意见不统一,朝鲜方面提供的情报又不确切,致使东征军无法明确下一步作战计划。于是李如松派出查大受、祖成训(祖大寿之父)等率3000明军向京城方向搜索前进,探勘沿途地形,以便于指定进攻京城的军事计划。

战役过程:

第一阶段——查大受军队在二十七日于高阳迎曙驿与日军北上搜索部队加藤光泰部相遭遇,双方展开战斗,明军斩首600余级(《中日关系史》),日军败退。查大受对战场形势产生误判,鼓勇直前,率领这支仅3000人的搜索部队直扑王京。

其实,加藤光泰败退后,立刻报告了王京[汉城]日本军总部。日本大将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于是按先前的计划,以宇喜多秀家率一部分军力守城,自己亲率主力部队20000人赶来进行会战。

当查大受发现时,想摆脱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退守碧蹄馆(距离京城五十华里),被日军黑田长政、立花宗茂等部包围。应该说,查大受这支明军战斗力是极高的,被优势日军重重包围达一天一夜居然能坚持下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极不容易的。

李如松因为与搜索部队失去联系,凭着战将的本能预感到不妙,于是亲率1000家将[私人卫队]1000明军跟进接应。二十六日进抵波州。

二十七日晨,命令副将杨元留军1000驻守马山馆(距离京城约九十华里),自己率领家族卫队驰向碧蹄馆。中途遇查大受部下方才知道查已经被日军包围,李如松一面急驰碧蹄馆解救查大受,一面派人约杨元率军前来接应。

第二阶段——李如松部进入战场位置后,首先遇到日军精锐部队立花宗茂部,双方展开激战,明军游击李有异阵亡,战斗中一名金盔日本武将(即明史所云金甲酋,金色头盔是立花宗茂特意为出征朝鲜的本部武将所打造。)破阵直入,直逼李如松,后被明将李如梅射死,可见当时战场惨烈。

查大受、祖成训部明军与李如松卫队汇合,展开突围作战,与此同时,小早川隆景指挥日军各部夹击明军,欲围而歼之。

日本大将小早川秀包在激战中甚至一度落马,后在家臣们的掩护下才重新换马战斗,算是虚惊一场。

双方正僵持不下之时,杨元率1000名援兵及时杀到。由于明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突破能力很强,使得以步兵为主的日军感到处境十分艰难。

在这种纷乱的战场情况下,小早川隆景摸不准增援明军的数量,误认为是主力部队(战后向丰臣秀吉汇报时声称打退了十万“明军铁骑”进攻),考虑到明军在此役中表现出了极强野战能力,可能还有后援,于是率日军首先退出战场。

双方伤亡:

东征军经略宋应昌对此战评价为:“虽碧蹄之战我军亦有损伤,然事出仓促,如松率军奋勇血战,以寡击众,射死倭将,斩杀倭众,彼实败退。”(《经略复国要编》)

据日本《立花家传》记载,碧蹄一战,立花家臣小野成幸、十时连久、池边永晟、安东幸贞、小川成重和安东常久战死。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毛利秀包部大将横山景义等人也在此役阵亡。

另据日本《武将列传》记载,碧蹄一战,毛利秀包部下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波罗间乡左卫门、伽罗间弥兵卫、手岛狼之助、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等武将在此役战死。

此役双方大致损失人数:

日军:按照日本人当时的说法,只承认自己伤亡百余人,而毙伤明军200余人,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因为按照日军各个军团战后统计的伤亡简单累加,日军伤亡最保守估计两千四百人。这个数字是笔者查阅日本相关史料统计而来,不敢说完全正确,只是按资料中所说数字累加一下而已。根据日方战将阵亡情况、采取的进攻战术及碧蹄馆战役持续时间来看,这个数字应该只多不少,按照日本富士见书房出版之野史《樱花记事》(p272~273)记载:“日军在碧蹄馆之战后,日军参战各部队总计补充新兵达6286人,所以估计日军伤亡不会小于这个新兵数字,甚至可能在8000人以上。”8千人虽然是日本人自己说的,但是我个人估计这个数字肯定是夸大了的,个人认为日军的伤亡应当在2400人到6286人之间(因为之所以补充新兵,不一定是按照伤亡多少就补充多少)。

明军:总伤亡应该在两千人左右。李如松卫队战死二百六十余人(《东征实纪》),查大受及杨元部损失不详,但查大受部被围一夜,损失应该偏重一些。日本人曾经吹嘘明军伤亡“过万”,这太夸张了,明军前后参战部队大致在5000人左右,伤亡“一万”?除非明军每名士兵都死两次!而且战后据朝鲜史记载,明军撤退回平壤附近的时候,经清点尚有3000余众,所以说明军伤亡2000左右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有一个头疼的问题: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碧蹄一役“损折天兵三百,杀倭亦三百。”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场历经一天一夜的战役,参战数万人,交战双方居然只死了六百人就结束,有可能吗?

根据《中日关系史》所载,仅迎曙驿一战,日军便阵亡六百余人。据日本《武家事记》相关记载,在日军对查大受部明军围攻的第二阶段,末次元康部九百人几乎死伤殆尽。

综上所述,并参照“万历朝鲜战争经典之战:平壤战役”的战果考证,我们有理由认为,此段记载只是描述了碧蹄馆战役的一个片段,而非整个战役双方损失人数。

战役结束:

明军击退日军后,并没有从碧蹄馆撤走,而是在主力部队开到后,继续攻击前进,直抵王京城下。而日军经过碧蹄馆一战后失去了与明军野外合战的勇气,闭关坚守不出,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围城一方兵力为明军三万余人,而日本守军至少为五万人。

双方在王京城下对峙三天,因为天气恶劣,加之日军背倚坚城,人数远超明军,在无法诱使敌人出城野战的情况下,明军主动撤军,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结论:

现在有人一谈碧蹄馆战役,什么不说,先来一句“自从明军碧蹄馆战败之后”,并认为李如松“冒进”。

笔者要问一下,什么叫战败?什么叫冒进?难道李如松不去救援查大受,坐看3000明军被歼就是胜利吗?至于冒进,那是查大受与祖成训的事,李如松能够勇于轻骑前往将其救回,本身就证明了他作为主帅的责任感和对军事上的敏锐判断(当时明军主力与王京相距过远,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无法在短时间内催动大军及时赶往战场)。

还有的今人论文认为碧蹄馆一战明军“损失惨重”,请问这是根据什么数据来说明的?

自平壤合战之后,明军在劣势兵力下一直步步占先,先是碧蹄馆一战杀退日军,其次将日军主力围困在王京不敢出战,紧接着一把火烧了龙山仓,断了敌人粮草,仅从战场上来说,明军没有一步失算,何来失败二字?

综上所述,碧蹄战役是一场遭遇战,是万历朝鲜战争中明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明军达到了战役目的,即解救查大受军,逼退日军,此战役目的基本达到,而且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彻底打掉了日军与明军野战的信心,至使人数占优的日军只能依靠城池坚守,而不敢出城对战。

日军的战役目的是歼灭查大受军,并在王京城下与明军合战,击退明军,此战役目的基本失败。

至于此后明军从王京城下撤退,是因为其他众所周知的原因,即使没有碧蹄馆战役,明军凭现有兵力也无法攻下王京。

不久之后,明军成功的烧掉龙山仓,使日军陷入无粮的绝境,并最终放弃了王京,此为后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37a754312b3169a451a4e8.html

《明万历年的朝鲜战争之碧蹄馆之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