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业要走出病态迎接第二次茶潮的到来

发布时间:2014-12-02 09:14: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茶馆业要走出病态迎接第二次茶潮的到来

茶人张

结束‘极左’桎梏,走向改革开放。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大跃进文革’期间绝迹的茶馆业,也随着经济的繁荣,重回人间。近廿多年来,茶馆不仅是从无到有,而且近十多年来,茶馆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发展十分迅猛。其总体规模、经济效应及社会影响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茶馆行业给人第一感觉是上得快,上得高。茶馆(准确地讲是茶艺馆)只有高档,没有中、低档。初上就是高档,再上还是高档次,你上是高档,他上还是高档,有生意高档当然高收入,没生意也长期端着高架子。其门有多深,道有多秘?令界外人不得其解,却又得刮目相看。

那么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呢?笔者结合茶叶史并结合茶叶特点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分析认为:茶馆业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这实际是一种病态,外表看是‘虚高’症,其实是‘自闭’导致的畸形。造成这种情况并长期得不到纠正,除因茶馆业主素质偏低外,更与我们茶文化界基础工作不扎实,热衷于搞表面活动,追新猎奇,贪图热闹,轻视普及工作有直接、重要的关系。

茶‘艺’神秘 以‘高’示‘贵’

当改革春风吹向祖国大地的初期,茶园一夜变的碧绿如玉。曾经被计划经济长期控制的茶叶向人们敞开了市场的胸怀,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这是一个可以向全民宣传、普及茶文化的大好时机,这一大好时机被我们茶文化界给错失了。当时全国茶界人士的眼睛都盯住了新引进的‘茶艺’。为了把‘茶艺’在中国茶馆这块儿‘旧土’上移活,茶学者专家们不遗余力地为其加‘文化’色、浇‘高雅’水…一时间‘茶艺’成了国宝。有关‘茶艺’的论文、报告连篇累牍,充斥媒体;茶艺馆开业及庆典活动频繁,隆重;茶界言必称茶艺,茶人个个似乎都已经‘茶道’附体,修成正果了。

茶艺演示的形式----又焚香又行礼的,让人感到怪怪的新奇和讲究,茶艺馆的环境自然也就跟着讲究起来,造成相互影响:茶馆因茶艺而身贵;茶艺凭茶馆而价高。一时间顿成风尚。装修一定典雅;设施必须豪华;茶叶茶具都要珍品;茶艺人员要都漂亮;亮灿灿,明晃晃,的确高档。不仅设施高档价位也很高。

虽高档如此,虽天价茶资,但是,几经宣传,几经努力,几经坚持,到后来却还都有生意,因为恰逢当时人们的钱包刚鼓起来,公款、大款八、九百元喝茶----喝了‘新潮’, 有面子;小资、白领花一、两百元喝次茶,虽说贵了一点,----

品了‘时尚’,有品位。 1

新难于持久,奇不能常用。靠新鲜,凭风潮支持不了一个行业。 这是经营者

应该知道的一个常识性规律。茶馆上马了,开始运行了,如此高调门的曲子往后怎么唱下去?

茶文化界人士和关心茶馆经济的人士都没有准备。没有本行业经营经验的准备,也没有本行业理论上的准备,这个问题,一时竟难于回答。其实我国主导理论中多有服务业要服务大众理论,而茶叶的大众性质也是人所共知的,认真分析,应该能得一个‘面向大众’的正确结论。可是没有,茶馆自始至终就没‘降格’的意思,因为关键是那位境外引进的叫‘茶艺’的小姐没有跟‘大众’握手的意思。

‘下不来’难坏了我们的茶馆业业主;因为他们清楚:茶艺本身内涵很少,没有什么真功夫,成不了长久的卖点。单指望茶艺会使茶馆朝不保夕。但他们也不敢慢待了茶艺,担心茶文化界会不高兴因此不理茶馆了,一旦这些理论家不给茶馆宣传不给捧场,茶馆也会寸步难行。没办法,茶馆只有等,等着看。

经过一段时间等待,终于有办法亮相了,不是改造茶艺更不是离开茶艺,而是仍以茶艺为主,只是披件 ‘文化’或叫‘高雅文化’ 外衣。一时间‘卖文化’‘卖高雅’变成茶馆口号,茶馆果然又再热一阵……。这回茶界又是人人高兴,个个开颜好象此举就能战胜一切,就一劳永逸了,就能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了。可是实际情况远远不如这些茶领导们想的那样好。一间茶馆,或一个小范围的茶馆在一段时间里可以这样,那属于短期、偶然的现象,实际上:茶艺加文化方式不是这一行业的方向。茶艺加文化方式解决不了这个行业的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最根本的是我们只有高没有低就不可能全面发展,没有层进面的支持不仅不利于发展而且危险较大。就拿很明显的,急在眼前的‘高价说’我们都解释不了。因我们只有高档没有中、低档茶馆,我们没有实例说明价格成本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依据,我们只能‘跳空高开’,而‘跳空高开’的尴尬只能用虚无的飘渺的‘雅’和‘文化’来自圆其说

成熟的行业文化一定需要有合理的层进结构。尤其是茶馆业,是与生活贴得很紧的,与文化贴得很紧的一行。缺少梯进结构不仅会使茶馆文化理论不能发展或使得这一理论变得残缺、畸形。缺少梯进结构支持还可能会使茶馆主缺少行业业内信息来源、无定向,无参照,缺乏信心,一旦有变往往会不知所措,这种情况控制不好,很可能会有较严重后果。

茶馆业的馆主们进入茶馆业的初衷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看好这一行业的文化含量,都希望能文雅而体面地挣钱。‘茶艺加文化’方法如果真行得通,他们何乐而不为那?问题正是茶馆业主都在第一线,他们最知道客人的需求;客人不都是为文化而来的;也不是都为高档而来。客人需要不同档次,有多种需求。当我们发现茶艺馆只有‘高档’没有‘低档’和‘中档’的情况时,就预感到这可能是‘病’态,这是切断生活,中断文化!这很危险。

为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了增加利润保生存。有些茶馆就尝试添加一、两项‘附加项目’,但,理论界不予支持,加上茶艺的‘排外性’极强。这种尝试---实际上也是对茶艺及保守势力的挑战,结果只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被‘不是正规茶馆’啦;算不上‘纯’茶馆啦;等舆论批得体无完肤。 ( 2 )

嗣后,只要你搞创新,你想附加一些与茶艺不同的项目,就会被视为另类!

‘纯’字掩护 ‘虚高’不下

引进和创办茶馆的初期茶馆跟叫‘音乐茶座’ 的歌厅名字相近,茶馆为了区别有陪侍女的可以唱歌跳舞的歌厅,管自己叫纯茶馆。纯茶馆就是喝茶休息,喝茶交际的场所,茶馆本性就具有大众性,具有可与多阶层多领域多行业结缘的特性。茶馆及时扩展经营,增加服务,本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事情。但,这些道理只能心里想,不敢有行动。否则莫名其妙地、不容分说地你就‘不正规’,不‘纯’了。而且互为论据:因为‘不正规’所以不‘纯’;因为不‘纯’ 所以‘不正规’。并且不容你分辩。茶馆就这样人人自危,茶馆就这样被高高地吊着,茶艺就被柔柔地保护在里边,牢牢地做主神,不被大众侵扰。要多‘雅’够多雅,字画,古玩加红木 ,要多‘纯’够多纯,凡茶馆一律拒绝酒饭,不准歌剧,无论麻将,严禁洗脚。

茶馆的经营方向或经营项目一直都是问题。其实茶馆业并不是非要甩掉茶艺,而是想多方联姻,扩大经营面,确保发展。这一关乎存亡和发展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不仅是因为茶界,茶文化界,对茶馆业认识不统一,且倾向于保守;缺少理论基础不能给予茶馆业以正确指导。更主要是因为我们茶馆业主文化修养偏低。辨别能力不足,使得茶馆业在陷入了‘虚高’迷雾之后,不能自拔。才出现一度的进退维谷,举步唯艰。

我们的浅薄甚至达到对‘纯茶艺’迷信的程度;

试举两例;‘文雅’理念对我们的影响较大,可不少的错误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太喜欢‘文雅’的感觉了,以至于企图限制客人的言行。迷乎?病乎?

‘纯’茶馆理念也是我们之间相互传染的,我们也曾试图拿它来作旗帜的。结果这是对我们伤害最大的灾难。我们幼稚地用它相互指责,更迷信地用它自我约束。20025月的《茶叶信息》中有一篇报道,说福建省城有一家茶馆,93年开业,当时就已经‘纯’了十年了,纯到当时有时一天只有一桌客,馆主小姐表示;不想‘沦落’仍坚持不打麻将,不喝酒,做纯茶馆。喜耶?悲耶?

在行业专业上我们更加肤浅:时至今日我们这一行业仍然没有任何标准可依。不少人连对茶叶的优劣也说不出子午卯酉。有些人硬要抢人家日本茶道;有人说茶艺就是茶道;有人说禅茶是茶的道……。错误百出,不一而足。

我们的理论决定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修养和水平决定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会跟在各式茶会猎猎的彩旗后边充数。人人以‘纯茶馆’自居,以‘茶馆纯’为荣,盲目崇拜,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半步,偶有想’越’也得‘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们的理论决定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修养和水平决定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能把一种类似猜拳行令的小艺术搬上大雅之堂,尊称为‘茶艺’并奉若神明。

其实茶艺本就是泡茶动作程序;三五好友围坐,给泡茶动作起个形象的或吉祥的名字,名字可说出来也可不说,只要按照基本程序,只要茶热情浓就好。如果主客都说着闽南话或粤语那就是完美的‘功夫茶’。

但是,把这搬到茶馆,标榜为‘茶艺’之后,完全变了味儿。

3

在茶艺进入茶馆之初,它身上贴的是‘舶来品’标签,享受‘虚高’待遇。其实‘虚高’就是假高。或许是担心茶馆的高档次、高收费名实不符,想尽可能显出‘高贵’。结果泡茶动作就拿捏起来,泡茶的真正使命被淡忘,成为表演性质。而且十分牵强,做作:千篇一律地、无一例外地、或有声或无声地念着几乎同样的台词,把热水从大壶倒到小壶;从小壶倒到大杯;从大杯倒到小杯;最后把小杯里那已经半凉的茶水递向客人……。这就是茶艺。凭心而论这样的‘茶艺’是享受吗?

‘茶艺’---只在茶馆新起阶段,人们或因新奇或为尝试,还能勉强地观看,迁就地领受,到后来总是虚张声势,拿腔捏调,跟跳大神似地表演,大家就不再愿意接受。尤其遇上基础素质欠佳的茶馆,器具音乐服装等都不搭配,茶艺师体貌稍差,动作生硬,看这种情况演 ‘茶艺’一般茶客都不敢抬头;非文非武,不伦不类,惨不忍睹,俗不可耐!

公平地说;茶艺也含有艺术,但是就象饭馆的拉面有艺术一样,它的艺术含量很少,茶艺为了喝茶;拉面为了吃饭,硬说它通儒释道也可以,装神弄鬼企求喧宾夺主,就不好了。再说表演艺术;论表演我们跟艺术界不能比,讲技巧不如看杂技。唯一有的那么一点泡茶动作也鲜见练得十分地道的。也有搞茶艺新编,但仅仅是;你弄个‘童子拜佛’他来个‘太极茶道’;他‘游龙戏水’你‘花好月圆’。哗众取宠,辞不达意,与喝茶相去十万八千里。……

总而言之,茶艺为饮茶而艺,应该很简单。一味地拔高近似于作假,一味地吹捧会令人生疑。茶艺的内涵较少,她承载不动整个茶馆文化,满足不了茶馆业发展的需要。但偏就是这个茶艺,一统我们茶馆几十年,自始至终被描述成纯茶的化身;被奉为立业成家的法宝,被定为通向茶文化圣地的不二法门。确是茶界、茶馆业之大不幸。

十年茶艺,一成不变,‘关公巡城’还巡城;‘韩信点兵’还点兵。我们不该想一想客人的感受吗?一句‘韩信点兵’解说词,明清念到民国;民国念到解放后,现在我们又念了十几年,还在念。我们不该问一问自己的责任吗?看看今天的‘纯’茶馆:摆几套桌椅,把或旧或新的古玩,或真或假的字画,或名贵或不名贵的花草,或值钱或不值钱的‘奇石’,摆起来,加上这可有可无的‘茶艺’就这样演绎着‘茶馆文化’。这样的茶馆载得动我五千年的茶文化吗?这样的茶馆是我十三亿同胞可休闲之地吗?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16:23:56编辑过]

2006-3-6 16:22:00 默雷

头衔:不二斋主人

等级:茶坛嘉宾

文章:4120

积分:499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1130 2

--------------------------------------------------------------------------------

续上:茶馆业有病不损茶馆业人风采

如果有人说笔者把茶馆病描写得有些严重,这是因为过去很多年来我们都是在渲染茶馆的繁荣,现猛然把茶馆的另一面、更重要的一面给大家看会有些残酷,不习惯。但愿这样的据实反映有利于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能透过‘严重’‘残酷’来真正认识这些从业者的真实的人格风采。

据北京著名学者陆尧先生的调查报告:一个时期以来纯茶馆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其中北京市600多家茶馆中不盈利的在50%以上。第二个数据:茶馆业约100%是个人投资。此外还有一个人所共知的数字:茶馆业形成规模行业

4

已大约10年。把这三组数据联系起来就得出结论茶:馆业主们已经创下了一份

实实在在的家业。他们有着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2005/10/21陆尧在石家庄一个由他主讲的茶馆经营管理论坛会上说:‘…整整一个行业!几乎100%的是个人拿钱去投资,多好的经营业主……不说创税多少,就光安置就业 就是贡献,——对社会稳定的贡献。很值得赞扬的!’先生的话让茶馆业人得到宽慰,同时也让人回忆早期创业的艰辛,也许有人不知道,茶馆业这一行曾经有很长时期被误解,很长的时间里就连去政府职能部门领执照、办手续、缴费,都被看作另类。‘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战战兢兢开茶楼 没有足够的政策 没有真正地朋友……’茶馆人创业路上有多少苦乐,冷暖谁知?

这样一批人,已形成一支队伍了,他们怀着对茶叶的爱、对茶文化的向往、对茶叶事业的憧憬,在专业准备不足、在风雨莫测的情况下,凭一腔热血投入了这一行业,并开辟成了一个有前程的新领域。应该说:功莫大焉。

茶馆业主---这样一支有敬业精神的队伍、这样一支有历史贡献的队伍、这样一支令人钦佩的队伍、无论结局如何茶业史上都应该有他们的名字。可是现在的茶馆业主们还没有走出茶馆病的困境、没有脱离‘虚高’怪圈,仍在半空‘高’着。‘高处不胜寒’啊!

‘茶馆病’揭开了,人们能看到‘高中有虚’,能知道‘高处有寒’。能体味茶馆业主的酸甜苦辣,能理解他们创业的艰难。把‘病’揭开了,茶馆业主能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看清楚自己的地位,处境;知道自己的前途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茶馆业主面对行业‘虚高’十几年的抗争是一个大战役,这战役打得精彩激烈,茶馆业很勇敢虽终因技术装备不足、方向感差而输得惨烈,但是非常值得自豪的是:阵地还在!——就是说:茶馆这一有益身体健康,有益精神健康的阵地,被我们茶馆业成功地、牢牢地占领了!值得祝贺!‘整整一个行业啊’(陆尧先生语)是啊,整整一个行业没有垮,站住了。这是应该高兴,值得庆幸的。

茶馆业主们走下来收拾残局重整旗鼓进行第二轮创业的准备吧。在即将来临的新一轮茶文化---茶事业浪潮中你们必定是领军人物。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们调整我们的步伐来迎接新的挑战吧。第二次茶潮应该来了,我们中国真正成为 ‘茶的王国’的时期应该到了。

茶馆全民化方向与和谐社会

突破现存茶馆的单一模式,使‘虚高’茶馆不再一统天下,建设多级多项多层次、以社区型普及型茶馆为主要特色的茶馆行业,让‘茶为国饮’成为现实。这就是中国茶饮的第二次浪潮。

普及、多样化的实质就是茶馆全民化。本应该是我们的理想。我们就应该脚踏实地,放下旧年的‘纯高’花架子,实行‘普及加提高’(先重普及)利用多空间,实行多层次,服务各阶层,把茶馆办成全民乐园,让尽可能多的人享用茶叶,这不仅非常符合茶叶的本性,也非常符合全民大众的需求,所以应该

5

是茶叶界的方向,更应该是茶馆业的根本。

茶馆全民化 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实际意义;是‘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具体化;茶馆全民化 有众多好处;

一、有利于全民的身体健康。茶益身祛病,茶有利于健康的方面很多。不用多讲,如果人人都能天天到茶馆,就象天天去健身房一样,天天在跟健康拥抱,身体一定健康。

二、有利于全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茶性温尚俭,茶饮千年文化传统传承不断,谦让,互敬,宁静,文雅是茶馆固有环境。如果人人都能久居茶馆,不用刻意施教,仅茶馆的氛围就足于陶冶出一个文明礼貌的礼仪之邦。

三、有利于国家增加经济效益。茶是重要商品,我国是产茶第一大国。(据流通协会通报2004年我国产茶835万吨)但茶叶人均年消费却在倒数前几位!如果人人都能与茶相伴,使我国人均消费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茶产量还需要翻一番。其产值和附加值就很可观。

四、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和谐。茶是平和饮料,茶馆是文明之地,如果人人都把茶馆当做自己家,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安定有序,每个人都会自觉遵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原则。举止文明而且充满活力人人都团结和睦,诚信友爱,相敬如宾,实际就是实现了和谐社会。

茶馆全民化适合国情国力必将牢牢直根于中国大地。这是一个伟大而现实的事业、美好而浩大的工程。在这里,——我们现存的茶馆,茶馆业,茶馆业主,一切茶馆业人员,茶馆界一切人士——都将是最主要的中坚力量。

用历史的眼光看就会发现现在的茶馆对未来茶馆业的重大作用和非凡意义;

一、 普及宣传推广实施茶馆全民化的阵地。

二、 茶馆全民化的表率、师范作用。

三、 骨干指导、传承指导。

四、 多年宝贵经验的总结利用。

限于篇幅我们仅论经验的重要——经验无价。比如,经验告诉我们:茶馆不能‘唯高’。同时经验还告诉我们:茶馆确有不少的高消费客人。结论:茶馆需要多级化。再比如;我们知道高消费茶馆利润空间大,普及型茶馆利润可能会很薄,我们可以用经验推演,帮助得出高无暴利;低不亏本的合理税率:高档茶馆高税额。高门槛。低档茶馆免税。甚至给予补贴。届时无论是交际或要享受,有星级茶馆齐全。届时无论是工作后想休息,闲暇时要娱乐,几步之内有茶馆。总之各层次茶馆遍布大街小巷,社区茶馆就在家门口……。

曾经记得北京茶人的一句口号‘‘五福’让您把茶艺馆搬回家’ 今天我们把这句话反过来用‘‘茶馆全民化’让您把家搬到茶馆来!’

…到那时无论什么阶层都有茶馆坐、有茶喝。岂不是和谐社会加‘小康’?

…到那时不见乞讨者,少了流浪汉,孤寡老人不孤寡…

…到那时家庭没有暴力,到那时人人都有笑脸…

让我们为迎接真正的茶业盛世而努力奋斗吧!

茶友们,您准备好了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16:24:23编辑过]

2006-3-6 16:23:00 YY

等级:茶坛新客

文章:5

积分:7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1217 3

--------------------------------------------------------------------------------

“……泡茶的真正使命被淡忘,成为表演……念着几乎同样的台词,把热水从大壶倒到小壶;从小壶倒到大杯;从大杯倒到小杯;最后把小杯里那已经半凉的茶水递向客人……。这就是茶艺。凭心而论这样的‘茶艺’是享受吗?”

——有同感。多次接到这样难耐的‘享受’。

“‘茶艺’---只在茶馆新起阶段,人们或因新奇或为尝试,还能勉强地观看,迁就地领受,到后来总是虚张声势,拿腔捏调,跟跳大神似地表演,大家就不再愿意接受。尤其遇上基础素质欠佳的茶馆,器具音乐服装等都不搭配,茶艺师体貌稍差,动作生硬,看这种情况演 ‘茶艺’一般茶客都不敢抬头;非文非武,不伦不类,惨不忍睹,俗不可耐!”

——哈!激动啦。

“公平地说;茶艺也含有艺术,但是就象饭馆的拉面有艺术一样,它的艺术含量很少,茶艺为了喝茶;拉面为了吃饭,硬说它通儒释道也可以,装神弄鬼企求喧宾夺主,就不好了。再说表演艺术;论表演我们跟艺术界不能比,讲技巧不如看杂技。唯一有的那么一点泡茶动作也鲜见练得十分地道的。也有搞茶艺新编,但仅仅是;你弄个‘童子拜佛’他来个‘太极茶道’;他‘游龙戏水’你‘花好月圆’。哗众取宠,辞不达意,与喝茶相去十万八千里。……”

——透彻! 激情一泄十万八千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053a95910ef12d2af9e7f6.html

《茶馆业要走出病态迎接第二次茶潮的到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