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研究 - 尹佳

发布时间:2011-12-11 00:17: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议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研究

成都市第二幼儿园 尹佳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指导纲要》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明确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从新《纲要》对科学教育目标的表述中我们明显感觉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和概念的传递,而是更加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交流和谐相处

而现实的科学教育中,要做到真正贯彻《纲要》精神我们的老师面临着各种的困惑和问题——

问题一:理解的误区

我们的老师往往认为科学是唯理性的,对幼儿园中初晓人事的孩子来说科学更是深奥的、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老师们往往把成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强加给幼儿,而忽略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朴素科学理论,常常让课堂教育成为了枯燥乏味的灌输过程。

问题二:方法的单一

在老师们“科学即高、精、尖”的认识指导下,老师们常常指导幼儿以纯理性的方式进行科学学习。如,教师让幼儿培育植物、饲养动物,为幼儿讲述有关自然地故事,组织这些与自然现象有关的活动,而在实际的设计和组织上仍然重在理解知识和关系所进行的练习性和验证性操作,而忽视儿童原本的兴趣和过程中的自主探索。

想尊重儿童、想改变教育形式,却无从下手,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成了老师们头疼的“鸡肋”问题。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法国“动手做”(Hands on)项目,暨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

法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动手做”项目,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它在中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由刘占兰老师指导的“做中学”项目。它强调在学科学过程中,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而教师是儿童科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

“做中学”的活动强调动手实验,因此更多的活动都局限于物理、化学等实验性、探究性较强的课程中运用,我们并不能完全照搬在幼儿园科学活动当中来。

(2) 上海徐汇科技幼儿园——幼儿学科学研究

上海徐汇科技幼儿园是一所全国闻名的科技特色幼儿园,其从19949月创办之日起,就进行了“幼儿科学教育课题研究”,形成了从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好的学习与借鉴的内容。

但是,徐汇科技幼儿园的科技课程是以拓展性课程的形式进行,独立于上海二期课改后确立的四大基础活动,即生活、运动、游戏、学习之外,在专门的科学探索活动室进行,每周一至两次。我们认为,这种活动开展形式,不利于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无法把科学活动的优势更大化。

(3) 其他地区幼儿园科学教育特点

美国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强调让幼儿意识到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发现,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以获得独特的、挑战性的直接经验;

日本提倡通过环境进行科学教育,重视幼儿的主题活动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台湾的幼儿科学活动既结合了本地特点,又汲取了美国、日本等国的先进经验,多采用单元设计的教学模式,注重教育资源在活动中的运用,注重幼儿的探索活动,重视评价的作用。

综上所述,各地幼儿科学活动都有其不同特色,但是总的趋势是相同的,即都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的完整人格为目标;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建构幼儿的探索内容;以探究为主要教育方法,更重视幼儿主体活动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三、 研究的价值取向

新《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取向“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向我们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之于幼儿——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研究,有利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到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和积累科学经验培养幼儿科学素质;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精神品质,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之于教师——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在研究中使教师获取更多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协调自己与幼儿、家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

四、 关键词界定

1、 科学活动的界定。

科学活动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实惠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2、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界定。

幼儿园科学活动应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五、 预研究概述

目前我园在园开设有儿童科技兴趣班,参与的幼儿发展好,家长满意度高,教职工对科学教育非常认可;同时,我园目前面临新园打造的大好时机,全新的硬件设施设备为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幼儿园搬迁后紧邻四川省科技馆,这也是幼儿园可利用的优势资源之一。

因此,我们尝试结合地区、幼儿特点等本园实际,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幼儿如何探究和学习”、“活动如何使最大目标物化”、“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和筛选出一些适合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活动内容,建立起园本的科学活动课程资源,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在近一年时间的观察、记录、尝试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内容:

1、 认识孩子眼中的科学

科学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是一套知识体系、一种理论、一些方法,一种唯理性的思维。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的老师总是绞尽脑汁想把自己当学生时学习过的科学知识、探索实验带到幼儿园,教给孩子让他们接受“真知”。但是,慢慢的老师们发现,孩子自有一套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在感受着科学,在诠释着科学……

“咬纸”的科学

美工游戏时,金晗轩拿起了一张平常不太常见的泡沫纸,他拿起纸左右摆弄,上下的端详,然后把纸折起来又撕开,最后竟然塞进嘴了咬了咬……

当幼儿面对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的时候,认真的看,这是在分辨颜色;把纸片弯折撕开,这是体验纸的质地是柔软还是坚硬;最后把纸片咬在嘴里,这是在尝纸的味道是甜的还是苦的。这竟然是一套完整的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严谨和完整程度令人惊叹!

泛灵的科学

种植游戏开始了,张杰

幼儿常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释科学现象,对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辨不清,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探索世界,他们提出问题,再实验,再观察记录……结果如何已经不甚重要了,因为这个过程足以让孩子们学习到科学的方法和理性地思维。

火锅的科学

谈话活动中,有孩子说:“科学是火锅”。 她说因为火锅要沸腾了才能把菜煮熟,冷水是不能把东西煮熟的。而且在吃火锅的时候,她觉得火锅是很辣的。但是往碟子里面加了一点醋以后就感觉不那么辣了……

幼儿用看似不靠谱的话真实地陈述了她所感受到的世界,其中蕴含着连成人都不太了解的科学原理:火锅辣是因为辣椒里面有种叫辣椒碱的物质刺激了神经,所以才感觉辣;而酸碱中和后刺激小了自然就不会辣了,所以吃火锅的时候放醋就可以不辣。这是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寻找到的科学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我们的孩子正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这客观世界直接接触,从事着各种探索实践活动,这让幼儿学习科学成为了可能。

2、 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

1)说起科学,老师们总是想到实验和高科技,认为那是神秘和深奥的,即使是成人都不见得明白,更何况是懵懂的孩子。其实从幼儿眼中的科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早期的科学经验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在我们的老师们还在为如何开展活动而头疼的时候,其实素材已经悄悄在身边发生了……

滑梯上的滚动

体育游戏时,两个孩子的滑梯滚球比赛引起了争论——“为什么两个皮球滚落的快慢不一样呢?”有的孩子说:“这两个皮球不一样大!”也有的孩子说:“两个皮球摸起来材料也不一样!”……最后鼓励孩子们找来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皮球进行试验,帮助他们发现皮球滚动的速度和皮球的大小和材质不同有关;之后还延伸出了 “滚动的秘密”系列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还发现了同一种物体的滚动速度还和坡面的粗糙程度、坡的斜度有关系等等、、、、、

这些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的小小科学家们,生活中那些成人早已失去兴趣和觉得理所当然的事,都可以让他们不停地想去探索、追寻答案。而幼儿在探究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生活经验,滚动是孩子们熟知的现象,老师只需要提供孩子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概括,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不得不感叹:生活有科学,生活即科学。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关于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相关观念指出:“幼儿头脑里产生的高级类型的科学概念正是来自以前存在的较初级的和基本的概括类型,绝对不是由外部植入幼儿意识的。”这对我们老师传统的“讲解——示范——再操作”的模仿秀活动组织提出了挑战。

风车的秘密

这是一个中班的活动——制作风车,目标是让孩子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制作风车。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熟悉并使用过的材料如:毛条、绳子、双面胶、珠子等,也有幼儿见过却未使用过的材料如:螺丝杆、螺丝帽等。活动开始了,老师没有示范,只让孩子自己试试各种材料,接着便鼓励幼儿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进行制作。有的孩子直接选择了做手工常用的双面胶,有的孩子尝试着使用螺丝和螺帽;有的孩子用穿的,有的用绑的;有的孩子成果完成了可以转动的风车,有的孩子的风车只能倒着转……

我们的老师发现,与其将由一些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直接传递给幼儿,并要求他们像成人那样去理解这些道理,远不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去体验这些道理更有价值。其实,这样的一堂活动,科学的原理比比皆是:螺丝大小的配对、摩擦的阻力作用、转动轴材料对速度的影响、叶片的方向与转动的关系等等……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努力解决问题,即能保护幼儿探索的欲望,又能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科学精神。

3、 物化的科学——“玩科学”

皮亚杰是心理学界最早关注幼儿科学认识的心理学家,他所提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强调,“幼儿在认识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物质活动和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物质的活动,幼儿不能实现认知运算”;他也提出“人类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活跃的过程,要理解事物,就必须将实物纳入转化系统来考虑,同时要获得知识也涉及转换实物以理解某种状态如何产生的”。对于科学教育来说,要获取知识经验必须操作实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就必须注意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的“主动学习”。于是,我们尝试着把科学物化,给孩子“玩科学”……

我们的老师,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开辟了“做中学”的游戏,给孩子提供多种探索材料,让玩科学渗透进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婴小班主要以运用感官、了解自然为主,提供感知觉材料,以拟人化、游戏化的情景渗透;中班以使用工具为主题,结合孩子喜欢动手触摸的特点,提供孩子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大班以在主题活动的延伸下开展的探究游戏为主,让幼儿提出问题,收集材料,主动探索。并且,根据年龄特点,中大班还配有相应的探索记录表,以记录探索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我们提出“幼儿玩科学”的课程理念,尊重幼儿早期经验,以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六、 下一步研究思考

1、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再认识

进一步厘清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价值及内容,完成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认识构架。即首先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儿童?”;再回答:“通过何种科学活动达成培养目标?”的问题;最后实现 “幼儿在科学活动得到有利于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最大价值”。

2、 研究切入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新《纲要》精神为价值取向,努力构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系(活动总目标、各年龄段目标)和内容体系。

其研究切入点为以下四个板块:

(1) 科学特色幼儿园环境创设——创设能满足幼儿兴趣和好奇心,能与幼儿进行互动,有利于幼儿接受科学熏陶的幼儿园环境。

(2) 集体教育活动——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3) “玩中学”区域游戏活动——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需求,提供与创设的生活化科学游戏环境、材料,让儿童充分操作、尝试、探索。

(4) 主题功能室的探究活动——创设专门的科学探究活动室,提供系统的科学探索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探究活动。

七、 预期目标

1、幼儿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研究。

1)在本课题中,特别研究以幼儿为本位,以幼儿的观点为观点,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和需要来组织活动内容的方法策略,使活动的本身适合幼儿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终身发展。

2)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尝试兼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启蒙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特色,因地制宜,综合多种方法和途径组织幼儿园科学活动,如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功能室活动、园内主题活动等。

3)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对周围环境中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4)研究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通过对教师提出“做什么、怎么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将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2、 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教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建设具有园本特色的科学活动课程,注意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实现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

3、 以“建构主义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理论指导,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科学的设计与组织方式,挖掘适合本园特色的幼儿科学活动课程资源,建构园本课程。

八、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年版。

维果茨基著:《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陆睿译:《一种发展的理论》,转引自皮亚杰著,载《外国心理学》,1982年第1期。

王振宇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月版。

[]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戟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唐淑主编,苏莫译:《幼儿园课程研究文论集萃》“(四)国外幼儿园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樊琪著:《科学学习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占兰著:《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夏力主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一敏主编:《幼儿学科学》,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be3d55f01dc281e53af069.html

《浅议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研究 - 尹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