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2 16:4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润物细无声”——浅谈“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核心素养”已置于深化课程改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希冀借其重构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是当前许多历史教师面I临的困惑问题.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就会落后挨打,这是让人心痛的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那么意味着这民族的消亡"文化,以及体现在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生命线和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风雨而没有消亡历史从未中断

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家国情怀的绵延。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的优秀民族传统就是家国情怀。一是爱国,二是骨气.民族兴,国家兴;民族衰,国家衰;民族,国家灭家国情怀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退.未有我之,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叉冲突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关键是民族凝聚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民族凝聚力取决于对家国情怀的认同,这足以说明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及其基础性地位。如何践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呢?我们的做法是抓课堂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精选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家国情怀培养,让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扎根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家国情怀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历史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教学过程注重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注重拓展提高。
1.明确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201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内部意见稿)》提出课程目标: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40bbda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e.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