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19《荀子》

发布时间:2023-02-28 19:44: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十九节 《荀子》
一、荀子的生平和《荀子》的编定
荀况字卿,又称孙卿,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十五岁时,到齐国稷下游学,齐襄王时,成为稷下先生中最有声望的人物。他曾到过秦、赵两国,但其主张都未被采纳;后来去楚,楚相秦申君任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他也被废弃,从此一直家居兰陵,以著述终其一生。
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荀子》一书共有三十二篇,是汉代刘向编定的,原称为《孙卿书》、或《孙卿子》。一般认为,书中前二十六篇为荀卿自著,《大略》以下的六篇是门人纂辑的荀子语录
二、荀子的思想
他站在儒家学派的立场上,其思想有一些新的特点。在政治上,荀子既尊崇礼义,又提倡法制。荀子与孟子的真正分歧在于他的性恶论。他特别强调通过学习,接受礼义教化,以成为“积善成德”的君子和圣人。在这一点上,他又与孟子殊途同归。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天道有其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和道德而改变,同时,天也不能干预人事,治乱祸福的原因全在于人的自身行为。他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并且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还有一些重要的文艺见解,强调一切言论都应以礼义为准,以圣王为师,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为后代“明道”、“宗经”、“征圣”的文学观开了先声。他肯定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量,同时他又大力提倡雅声,其观点对儒家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 1 4

用。
三、《荀子》的写作特点
《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每篇有一个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篇中围绕中心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论证之周详,条理之明晰,都是前所未有的。
例如《劝学》篇,一开始便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接着又分段论述学习的正确态度、学习的具体内容、步骤、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归结到学习应持久专一,以达到全而粹的最高境界。每一段内部又围绕一个分论点条理分明地展开论述。
荀子还发展了驳论文体。他常常在文中先列举一个反面论点,然后旁征博引,反复辩驳,最后标明自己的正面观点。像这样严谨周密的驳论文章,在荀子之前还没有出现过。
《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淳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其文风平易朴实,亲切自然。荀子也善于运用比喻阐明道理,他喜欢对同一样象反复譬喻。荀子重视修辞,其作品辞藻繁富,句式整齐而多变。
例如《劝学》中这段话: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巧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fb3f2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c.html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19《荀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