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学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剪梅》学案
一、学会读诗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上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阕)整体感知:
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指的是“面”指的是此处不仅,而且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
寞了吗?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按顺序,应理解为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月满西楼”渲染了一个的夜景。这自然让人想起韦应物的诗句“西楼望月几回圆”(属于望月思人的古诗),白居易《长相思》中“月明人倚楼”的情景。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的作用,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自”字,是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李清照既为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在一起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好像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
二、学会提问
读完“学会读诗”的参考答案,你还有哪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吧。
三、直击高考
1、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指出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注:该词是一首小令,是词人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2、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绿肥红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案答案及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指的是荷花凋谢“面”指的是秋景的冷落、萧条此处不仅渲染了环境气氛,而且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所以,《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泛舟消愁愁更愁”。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乘船,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用上“独”字,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理解为月满西楼时,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月满西楼”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夜景。这自然让人想起韦应物的诗句“西楼望月几回圆”(属于望月思人的古诗),白居易《长相思》中“月明人倚楼”的情景。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是词的过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在一起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
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好像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直击高考”参考答案
1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指出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武陵春》:伤春之愁、家国之愁。《一剪梅》:相思之愁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绿肥红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绿肥红瘦”用了借代、拟人和对比修辞手法。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肥、瘦”创造性地运用拟人手法,形容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稀少;
通过“绿肥”“红瘦”的对比,突出了“红瘦”,暗示春天渐渐消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失落之情。
课外延伸——易安词常用意象
1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
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2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3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4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
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f3de9d76eeaeaad1f33059.html

《《一剪梅》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