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复习题

发布时间:2018-07-01 15:01: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魏晋南北朝复习题

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新變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文學進入自覺的階段,文學創作趨於個性化;

②玄學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為文學創作帶來新的因素;

③語言形式美的發現及其在文學上的運用。

就文體的發展看:

①詩歌:五言古詩,達到鼎盛;七言古詩確立;南北朝民歌的新鮮氣息,刺激著詩人進行新的嘗試,再加上其他因素,到了唐代,絕句繁榮;

②散文:一種詩化的散文即駢文興盛;漢大賦演變而為抒情小賦,並因駢文興盛而增加了駢儷的成分;

③小說:初具規模,奠定中國小說基礎,出現了一批志怪、志人小說。

2. 如何理解魏晉南北朝的文學自覺?

⑴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

⑵對各種文學體裁有較細緻的區分,對各體裁的體制、風格特點有較明確的認識。《典論·論文》將文體分四科,“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文賦》分十類,將詩、賦分立,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⑶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自覺追求。蕭繹 《金樓子·立言》:“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徴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盪。”

3. 建安文學;建安風骨;正始之音

1. 建安文学:東漢建安年間(196—220)至魏初

2. “三曹”“七子”,打開新局面

3. “建安風骨”,詩歌美學典範

4. 樂府民歌→文人徒詩,五言詩

建安風骨”,又称建安風力、汉魏風骨,指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時代風貌、风格、气骨。

按刘勰的解释:

“風”指作品內容(反映動亂,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骨”指文辭風格(悲涼慷慨、剛健遒劲)

曹魏後期,政局混亂,“名士少有全者”。

正始詩人陷於極度苦悶之中,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抒發豪情壯志之作減少,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

由於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漸與玄理結合,詩風一變而為詞旨淵永、寄託遙深,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貌。“正始體”

4. 建安文學繁榮的原因

⑴漢末動亂,激起文人的政治熱情,建功立業、揚名後世的追求,創作欲望;

⑵文學進入自覺的時代,文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文學上施展才華;

⑶曹氏父子對文學的宣導和組織,鄴下文人集團形成。

5.

三曹詩的藝術特點

曹操詩歌藝術特點⑴直率坦露內心世界,風格悲涼慷慨、沉鬱雄健。《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⑵採用樂府古題寫時事,沈德潛《古詩源》說“借古樂府寫時事,始于曹公”。

《薤露》《蒿裏》;《陌上桑》;《秋胡行》

胡應麟說曹操詩“漢人樂府本色尚存”。

曹丕的新變

1.文人化的藝術風格。

2.文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語言上,善於選用清詞麗句,配以諧和的音韻,表達纖麗的情思。藝術形式上勇於創新,三、四、五、六、七言、雜言諸體具備

曹植詩歌特點

⑴曹植五言詩的創作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將敍事為主轉向以抒情為主。

⑵文采富豔、形象生动,《詩品》:“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⑶講究写作技巧、謀篇佈局,追求形式上的新奇,韻律、色調和諧。

⑷善用比喻,增強形象性和生動性。《野田黃雀行》X273通篇比興寄託

7.阮籍《詠懷》組詩的主題、內容、藝術特色

《詠懷詩》的基本主題:憂生、憂世。

《詠懷詩》的主要內容

抒寫苦悶、孤獨的情緒。

⑵在詩歌中他為自己設計了精神出路,這就是遊仙和隱居,其中有些是仙隱結合。

⑶揭露黑暗現實,批評曹魏政權荒淫腐朽、必定滅亡的命運。

⑷阮籍頗有濟世之志,在寫憤懣與出世的同時,抒發壯志。

阮籍詩藝術特色:長於抒情,工於比興,善用曲筆,滋味淵永,風格隱約曲折、深隱含蓄。

8解释:“太康诗风” “玄言诗

玄言詩,闡發老莊玄理及佛理的哲理诗,“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

太康诗风: 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9. 兩晉詩歌的創體(詠史、遊仙、玄言、田園)

咏史诗:胡應麟《詩藪》:“太沖《詠史》,景純《遊仙》,皆晉人傑作。《詠史》之名,起自孟堅,但指一事。魏杜摯《贈毌丘儉》,疊用八古人名,堆垛寡變。太沖題實因班,體亦本杜,而造語奇偉,創格新特,錯綜震盪,逸氣幹雲,遂為古今絕唱。《诗品》评:“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出于公干”

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独特贡献

祚明评:“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游仙詩溯源与寓意:清朱乾《樂府正義》分兩類

①借游仙咏怀,抒其憤世之情,“大抵騷人才士不得志于時,藉此以寫胸中之牢落”

②寫“列仙之趣”,以求仙訪藥追求長生為主旨

玄言詩,闡發老莊玄理及佛理的哲理诗,“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

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最有特点、最可贵的是描写躬耕生活体验。

有些田园诗写到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10. 举例分析陶詩藝術特徵

自然、樸素、真淳

自然——陶詩總體藝術特徵作诗不存祈誉之心。声吻节奏,舒缓沉稳,淳真亲切。

坦诚地记录心曲,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日常生活詩化,農村生活、田園風光第一次被當作了審美對象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呈现出清明淡远的意境,达到前所未有的美学境界

11.陶淵明的典型意義。

杜甫“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夢李白》二)

.后世对陶渊明的认识与接受在南朝只是作为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士而着称

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唐代李白、杜甫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一派诗人唐诗的主导风格是修辞之美与激情的结合宋代,陶渊明才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特别经苏轼、朱熹的弘扬,才真正、完全地确立了渊明第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并获得了世界声誉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歸宿。

酒和菊成為陶淵明的象徵

淵明人格高尚,對社會絕非無所關心,但其文學創作的主導方面卻是渴望回避現實矛盾,力求超然物外而忘懷痛苦。 淵明的“自然”哲學,社会观和人生观使他躲开了人在社会中的自由这一根本性问题,这是個體意識減弱的表現。

12. 从陶謝詩的比較,說明晋宋詩風的轉變

陶淵明是魏晉古樸詩歌的集大成者

謝靈運是南朝一代新風的開創者

從陶到謝,詩歌藝術的轉變:

1.從寫意到摹象。謝靈運之前,中國詩歌以寫意為主,摹寫物象只占從屬地位。陶淵明就是一位寫意的能手,只是寫與景物融合為一的心境

謝靈運不同,山姿水態在他詩中佔據主要地位,主要的藝術追求“極貌以寫物”和“尚巧似”。他儘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觀美,不遺餘力地勾勒描繪,真實地再現

2.從啟示性到寫實性。陶詩注重言外效果,發揮語言的啟示性,調動讀者去想像、去體會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謝詩注重寫實性,充分發揮語言的表現力,憑借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運用準確的語言刻畫描寫,力求真實再現自然美。

《文心雕龍》:“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

陶、謝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謝“空翠難強名。從陶到謝的詩風轉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如果說陶淵明是結束一代詩風的集大成者,那麼,謝靈運就是開啟一代新詩風的首創者。在他大力創作山水詩的過程中,為了適應表現新的題材內容和新的審美情趣,出現“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和“性情漸隱,聲色大開”的新特徵。這一新特徵乃是伴隨著山水詩的發展而出現的創新現象。它成為“詩運轉關”的關鍵,深深地影響著南朝一代詩風,成為南朝詩風的主流。而且對後來盛唐詩風的形成,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13,。鮑照詩歌藝術風格評價

鮑照詩俊逸豪放、奇矯淩厲

對七言詩的貢獻:鮑模擬學習樂府,充分消化、吸收、熔鑄,得其風神氣骨。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創造了以七言為主的歌行體,變逐句押韻而為隔句押韻,還可自由換韻,為七言體詩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14. 永明體及其產生背景

14.永明体产生背景

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

15.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庾信在梁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其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他汲取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接受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准备

其骈文骈赋,可与鲍照并举,代表了南北朝骈文骈赋的最高成就

16.吴歌,西曲

吴歌,产生在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其地古代属吴,故称“吴歌”。产生时代以东晋和刘宋的居多。

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

⑴表现对爱情的渴望。

⑵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

⑶表现相思的痛苦。

⑷表现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⑸表现对负心男子的怨恨

⑹表现婚姻不自由的苦闷

西曲,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宋齐梁陈居多。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更多地表现人民的爱情生活,结合劳动写爱情

17.南朝民歌的基本特点

⑴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

⑵女性的吟唱

⑶清丽缠绵的情调。从表现情绪说,欢娱之辞所占比例很小,基调是哀伤的。悲伤的情调,从审美趣味来说更显得优美,更容易动人

⑷形式特点:

①篇幅短,多五言四句,容易形成明快的诗风

②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

③大量运用双关语: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藕”“偶”,“莲”“怜”,“丝”“思”, “碑”“悲”;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双关隐语,又常常和比喻、象征手法结合使用

18.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内容上,南曲几乎全是情歌;北歌除爱情,还写边地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

风格上,南曲婉约旖妮,缠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

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等,细腻的表达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

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歌诗;北歌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灵活运用。

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

19.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以山水为题材的《岭表赋》、《长溪赋》、《山居赋》,状物写景巧似,选字修辞清新

南朝小赋“双璧”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

颜延之骈文以典丽缜密见长,用典繁博,修辞巧丽,《赭白马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陶征士诔》

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芜城赋》 通过广陵昔盛今衰对比,表现作者对繁盛景象及富庶生活的向往,对战乱的厌恶和对民生的悲叹。抒情极富力度,语言骈俪富于变化

20.骈体文及其基本特征

骈文,南北朝流行的一种占统治地位、讲究对偶声律、用典和华丽辞藻的文体,当时一切文章,包括书表铭颂论说等应用文都不同程度地骈偶化。节奏感强,但忽视并束缚思想,只注重形式技巧,因而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

特点:①讲究对偶,多四六字句式;②讲究平仄;③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21.齐梁文风的新变

①永明声律说兴起。四声运用到诗文创作,开启诗文格律化的道路。诗体形成“永明体”;对文章的韵律之美、声调谐和之美也起着强化作用

②文笔之辨的深入。刘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萧绎:“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③不拘常体的呼声。萧子显:“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张融:“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常有其体。”

⑵题材与风格处理上翻新出奇、各竞新巧

①江淹的抒情小赋名篇《别赋》《恨赋》

任昉擅长辞笔,与沈约并称“沈诗任笔”

②诗体赋,赋的抒情化或诗化。将五、七言诗句式错杂地用于赋体,如庾信《春赋》.

诗赋交互影响,宫体诗的风调也进入辞笔中,有些赋在题材处理方式上宫体诗化(宫体赋)

③写景文。

22.《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内容:①“承于前载”,文字上作加工;

②“采访近世之事”,出于作者手笔

志怪小说影响:唐传奇在志怪的基础上,加以繁衍扩展,形成着意虚构而又怪诞离奇的长篇,而后再转向人间生活。在整个文学史上,志怪小说始终没有消失。

23.《世说新语》在人物描写方面的艺术成就

人物描写或重形貌,或重才学,或重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

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独特人物所具有的独特性格

⑴神情描写

顾雍“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雅量》)

⑵语言描写

尚清谈-论辩-机智敏捷

《世说新语》各篇中,随处可见绝妙话语,而《言语》篇专门记载

其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含蓄委婉,也透露出种种机智幽默

⑶细节描写。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生活细节

⑷对比描写。遗貌取神,寥寥几笔

24.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的。

志人小说:写作目的虽仍有记录史实、供人揣摩的考虑,但欣赏和娱乐的特点已经很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76e28850e2524de5187ebf.html

《魏晋南北朝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