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9-05-04 22:29: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沁园春·长沙》复习资料

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和革命情怀,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毛泽东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三、思想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全词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四、艺术特色:

1.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例如 “染”字,化静为动,增强本词的生动性; “争”字,写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翔”字,鲜活地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2.运用了动静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静景,是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是点。

3.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4.运用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五、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重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盛衰消长) 江碧透 (满)

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批评斥责)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B./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户侯

D./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突出勃勃生机和向上的力量。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是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4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5.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f5f8f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5.html

《《沁园春·长沙》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