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刺客列传》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发布时间:2016-04-04 15:54: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刺客列传》学案

【语言文字】

正音:

者吾与论剑有不 荆轲而逃去 秦王必见臣

行见荆轲 荆轲而歌 起不意 乃引其匕首以秦王

拓展运用(判断下列加点字读音是否相同):

//提携

////便/// /心如意 /体裁衣/觞祝寿/孤道寡/兄道弟

【文本研读】

(一)、第14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乃齐人 以术卫元君:

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与盖聂论剑

盖聂怒而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吾曩者摄之: 鲁勾践与荆轲

争道 荆轲而逃去: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解释、区别的含义:

益慕圣贤之(《送东阳马生序》):

伐无,诛暴秦(《陈涉世家》): 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

其闻也固先乎吾(《师说》): 吾师也(《师说》):

夜趋高邮,迷失(《指南录后序》): 海安、如皋(《指南录后序》):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荆卿好读书击剑一句有何暗示?

2.与盖聂论剑,受怒目即离去,这个细节表现了荆卿怎样的个性?对后来的故事有怎样的影响?

(二)、第57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爱燕之狗屠及善击者高渐离 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蚕食诸侯 巴、汉之铙:

民众而士厉 奈何以见陵之怨

其逆鳞哉: 太子丹受而

足为寒心 是谓“肉当饿虎之”也:

祸必不不可拯救: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于单于 惛然

步骤二: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从第5段看出荆轲与一般的刺客有什么不同?

2.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

(三)、第89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却行为异 跪而蔽席

避席而请曰: 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出: 偻行见荆卿:

不知吾形已不也: 节侠

不言也 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海内之王者 王翦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入臣 莫敢合从

以重利 彼秦大将兵于外而内有乱

请毋 太牢具

异物进: 车骑美女荆轲所欲: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解释、区别的含义:

出: 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高邮(《指南录后序》): 背本而末: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请简述太子丹刺秦王的计划,并就其可行性,简要评论。

(四)、第10—12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秦兵旦暮渡易水

太子言 臣愿

秦王之金千斤: 万家: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秦之遇将军可谓

父母宗族皆被戮没 右手

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乃遂盛樊于期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求天下之利匕首:

使工以药焠之 血濡缕

人不敢 而为治行:准备行装;

竖子也:小子,对人的蔑称; 辞决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解释、区别的含义:

辞决矣: 不就职(《陈情表》):

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其文约微(《屈原列传》):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报任安书》):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季氏将伐颛臾》: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荆轲为完成使命,做了哪些准备?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个性?

(五)、第13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白衣冠以送之:

士皆 发尽上指冠

步骤二: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六)、第14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燕王诚振大王之威: 诸侯之列

九宾 秦舞阳变振恐

荆轲笑舞阳 谢曰:

愿大王少假借 秦王发图

左手把秦王之袖: 起不意

尽失其 断其左

乃引其匕首以秦王 踞以骂曰: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荆轲也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解释、区别的含义:

于是荆轲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

砺则利(《劝学》): 还来菊花(《过故人庄》):

同死生,轻去(《屈原列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职(《陈情表》):

去其不如舜者,其如舜者(《愿毁》):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试评论荆轲“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的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七)、第1518节文本探究: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发兵诣赵 十月而蓟城

秦王必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 下与抗礼

其目: 举筑秦皇帝

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惜哉其不于刺剑之术也

彼乃以我为非人 其称太子丹之

此其或成或不成 然其主意较然

明不其志 也哉:

步骤二: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司马迁如何看待荆轲刺杀秦王这件事?

2.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连云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刺客列传教案

《刺客列传》巩固案

【复习总结】

通假字(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1吾曩者目摄之:

2荆轲嘿而逃去:

3奈何以见陵之怨

4北购于单于

5右手揕其匈:

6卒起不意

7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8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词类活用: 

1盖聂怒而之:

2亡之燕,太子丹受而之:

3非尽天下之地,海内之王者:

4乃遂盛樊於期首封之:

5太子之,疑其改悔:

6白衣冠以送之:

7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之:

8倚柱而笑,踞以骂曰:

【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 币:礼品
   B国为内臣 举:全、整个
   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函:信件、信函
   D荆轲樊于期头函 奉:同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秦舞阳色变振恐
   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拓展延伸】(文科班必做)

1.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6)

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于秦而尽诛之如刺秦王在闾中不知为谁尽诛之可也荆轲已死,刺者有人,一里之民,何为坐之?始皇二十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不言尽诛其闾。 (节选自王充《论衡》)

注:一里:整个乡里。

2.作者认为秦不会尽诛荆轲之里的理由是什么?请依据文中语句回答。

3荆轲刺秦王最早见于《刺客列传》,请写出《刺客列传》还描写的4个刺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7fe0228bd63186bdebbca7.html

《语文《刺客列传》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