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一中第二次模拟语文

发布时间:2019-06-28 09:47: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一中第二次模拟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头目眩 立/今为止 候/

B.环往复/心吊胆/携 狼/慰

C.强人意/眠/枯拉朽 风声鹤/乖

D.古/断壁残 水/袅烟云 样/

解析:A.yùn /yūnyì/qìcì/sìB.xún/xúntí/tí/jièC.chā/chācuī/cuīlì/lìD.gèn/yuánfú/niǎomú/mó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闲遐 石榴树 重蹈覆辙 截然不同

B.国籍 大雁塔 浩瀚无垠 通宵达旦

C.取缔 一骨碌 大庭广众 周道如底

D.题纲 蓝布衫 语无伦次 张皇失措

解析:A.“闲遐”应为“闲暇”;B.正确;C.“周道如底”应为“周道如砥”;D.“题纲”应为“提纲”

故选:B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体育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解析:A.不合事理,“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不都是乒乓器材,所以应该把“乒乓器材”改为“器材”B.搭配不当,把“目的”改为“态度”C.正确D.不合事理,应该把“是否”去掉

答案:C

4.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下见小潭,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感动中国人物中河南的老艺术家王宽在退休后陆续收养6名孤儿,古稀高龄在卖唱,含辛茹苦十六年,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想起“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历代文人都有着“心系万民苍生”的济世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饱览人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真情呐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岳阳楼记》)。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能力。

答案:(1)伐竹取道,水尤清洌(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名著阅读。(5分)

(1)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内容,塑造了祥子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无奈。(2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内容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明确《骆驼祥子》通过攒钱买车被抢、妻子难产死亡等情节内容,塑造了祥子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答案:攒钱买车被抢 妻子难产死亡(或钱被骗走或小福子上吊自杀等)

(2)请简述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3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内容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明确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他为了安葬虎妞被迫卖掉了车

答案:示例: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他为了安葬虎妞被迫卖掉了车

6.简要概括德国求援车辆极少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3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极少发生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材料关键词句,分清材料层次,结合题干所给要求分析概括,不超过20字题干中原因有两条,要整合成一句话,同时要注意表述准确,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规定所有车辆为救援车让路以及国人文明驾驶

7.综合性学习。(5分)

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课外阅读】

【材料二 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分)

解析:涂过阅读分析材料一,我们不难得出几个数据对比:对读书没有兴趣的同学占很大比例;没有计划读书的同学占很大比例;关注书中写了什么而不关注写作手法的同学占很大比例;从不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占很大比例;

材料二从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两个方面来分析,数据和结论让人匪人所思综合这两段材料,不难得出结论: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深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答案: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深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②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3分)

活动:_______________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神木,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中学生开展某一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主题演讲、主题故事会、书籍推介会、方法交流、办一期手抄报、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开一次主题班会、写一篇主题报告、进行一次主题研究等形式只要围绕这几个主题来开展活动就行

仿写题要先研究例句,根据例句的结构来写相应内容,要求句式相同、意思相近、相同为主的词语词性尽量相同、修辞手法要统一

答案:活动:开展“成长离不开阅读”主题演讲活动.举办“名人与书”故事会.开展“被一本书感动”好书推介活动.举办“学会阅读”读书经验与方法交流会……

仿写:读书犹如探宝,高山之灵芝,深海之珍珠,地下之金石,尽归囊中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河流往事

吴佳骏

①流是船的路,船在动,时间也在动。静止的,只有水,以及水下面的石头和沙泥。我站在河岸边,看见树的影子和我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仿佛它们都来自水底世界。

②我在河水的流动中长大。

③每天傍晚,我和村里的小伙伴,都要跑去河边玩耍。在沙滩上拾贝壳,捉躲在水草里的鱼虾。或者,赤裸着身体,在河水里游泳。溅起的水花,惊动了不远处浮动的野鸭。有时,我们会一个猛子,潜入到打鱼人的小舟底下,用背脊使劲拱动船底,把小舟弄得左右颠簸。打鱼人以为捕获了大鱼,迅速收网查看,却发现我们已在船的前方,露出乌黑的头,笑声朗朗地向远处游去。打鱼人知道上当,骂一句:混蛋!重新将网撒向河面。

春天像一只候鸟,从山那边飞来,从岁月深处飞来,停在河岸边的松树、柏树上。树上的鸟窝,是季节的另一个家。那些树有些年头了,枝杆粗壮,叶子翠绿,一看,就是得到了水的滋养。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比生长在旱地的植物,多了几分灵气。河滩上的青草,一个劲儿地疯长。远远看去,像铺了一层嫩绿的地毯……让野草的苦香,弥漫鼻孔和肺叶,弥漫童年和记忆。

⑤我蹲在河边,仿佛另一条河流。

⑥河流是无声的,舒缓的,它以表面的平静,掩藏了流动的喧响。我也是无声的,我以我的沉默,埋藏了内心的波涛。也许,唯有在河岸上织鱼网的那个老人,知晓我心中的秘密,但他没有说。凭他的阅历,他一定是理解我生活的孤苦和人生冷暖的。老人一辈子都在风浪中漂泊,以捕鱼为生。一条陈旧的木船,就是他的家。他那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落满了阳光和风雨,也沾满了鱼腥和水渍。

⑦我最喜欢的,是看老人坐在河边织网。黄昏时分,夕阳似碗里搅拌的蛋黄,总能勾起人的幻想。我和小伙伴站成一个圈,将老人围住。看他手拿竹针,在网眼里麻利地串来串去。动作的娴熟,表明了他经验的老道。老人边织网,边跟我们讲他的往事。他越讲越玄乎,我们越听越觉得深奥。他说:人啊,其实也是一条鱼,时时被生活这张无形的大网罩着。即使你侥幸挣破网,逃脱了,又会被另一张更结实的网罩住。很多人,都是在这种可怕的挣扎中慢慢老去的。说完,老人停下手中的活,擦掉眼角挂着的泪花。这时,夕阳唤来夜幕,覆盖了老人的身影,也覆盖了我们的身影。

⑧在我割草累了的时候,或者,牵着牛在河边饮水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老人和一条船的画面来。我不明白,那个老人,一生都守着一条船,到底有什么意思。而且,那条木船,早已破旧,船底开始渗水。我担心,它还能否承载得起一个老人的重量。只要一个不大的旋风,船就会被打翻,随老人一道葬身河底。

⑨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在想我自己。

⑩老人到底是活得精明了,他一眼就识破了我的心机。他说:孩子,别以为我不晓得,你每天都来看我织网,其目的,是想借我的船渡河。

那天,老人从我背篓里装着的青草下面,翻出了我藏着的一包衣服和裤子——那是我在昨晚等父母睡着后,半夜里爬起来偷偷收拾好的。那几条裤子,是被我父亲穿烂后,母亲给我改做的。包裹中,还有一件毛衣,是母亲去年卖了家里那头羊,从镇上买回毛线熬夜给我织的。我舍不得它们,就统统带上了。况且,我还不知道,在未来的路上,将会遇到怎样的冰雪和风暴。我还没有习惯一个人上路。

老人最终没有送我过河。他重新将我的包裹装进背篓,上面用青草遮盖密实。他极力在用他的衰老,保护我的自尊。

我远远地凝视着那条破船,风吹来,船身倾斜,要散架的样子。我突然看穿了那条船的命运:那条船,即使能渡我过河,却无法承载我的父母和故乡,无法承载故乡的贫穷和苦难。

我不过是河岸上一个光着屁股的孩童,还不知道水的深浅。

(选自20151113《光明日报》,有删改)

8.根据第⑧~段,概括我和老人之间发生的几件具体事情。(3分)

解析:筛选文中有用的信息。

答案:看老人在河边织网,听老人讲故事,被老人发现偷渡老人翻我背篓

9.第⑷段划线句“春天像一只候鸟,从山那边飞来,从岁月深处飞来,停在河岸边的松树、柏树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答案:比喻把春天比成候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时节性变迁的特点。化抽象的春为具体的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突出在河水滋养下松树、柏树枝叶青翠的特点。

10.第⑹段中“我也是无声的,我以我的沉默,埋藏了内心的波涛。”联系全文,揣摩“内心的波涛”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能力。

答案:迫切想借老人的船渡河,离开贫穷和苦难的家乡;但对马上要走进的外面世界却不了解、不习惯。

11.第⒀段再次提到那条破船,有何目的?(3分)

解析:找出与“那条破船”相对应的内容,然后作答。

答案:与第⑧段“那条木船,早已破旧,船底开始渗水”相照应;指明了贫穷、苦难故乡和破船的命运相似;暗示了故乡旧有生活方式已经无法改变故乡的贫穷、落后。

12.“我不过是河岸上一个光着屁股的孩童,还不知道水的深浅。”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

答案:含义:我年纪还小,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有危险,我还小,对生活的艰险并不了解。作用:表达我对生活的艰难的深刻领悟,也暗示了面对未来生活的决心和勇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①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11月26日至30日这五日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0个城市中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37个。重霾影响范围超过50万平方公里,接近法国的国土面积。在30日,北京多处出现“爆表”现象,一检测点PM2.5浓度值一度高达945微克/立方米。为保护公众健康,减缓大气污染程度,北京市多次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甚至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如此大范围的重污染,成因是什么?

②多位专家认为,首先从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来看,京津冀西侧、北侧靠山、东邻渤海。太行山、燕山形成的“弧状山脉”对冷空气活动起到了阻挡和削弱作用,易导致山前空气流动性较弱,形成气流滞留区,污染物和水汽容易聚集,从而有利于霾和雾的形成。其次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此次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2015年为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进入11月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降雪消融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中层大气同期存在显著回暖情况,导致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持续积累,造成严重区域性污染。京津冀三地处于同一生态区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③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此次大范围重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据三地的相关环境显示,京津冀大气污染中,燃煤、机动车和扬尘是主要污染因素。其中,北京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影响明显,天津大气污染的“元凶”是扬尘,河北对大气影响最严重的则是燃煤排放。污染物排放之所以区域特征明显,是因为京津冀三地能源结构不合理,且清洁能源少。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集中大强度的排放需要京津冀三地统筹规划实施,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能源结构的调整。

④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本地污染源之外,区域传输成为污染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天津的PM2.5有22%至34%源自区域传输,北京为28%至36%,石家庄市则为23%至30%.例如华北北部,尤其是北京西南方向延伸至河北省南端由绵延的城镇形成的大面积污染排放带,易于造成大范围、区域性的污染累积。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弱的偏西南和偏南气流有利于把西南污染排放带上累积的污染物缓慢输运到北京地区,与北京地区本地累积的污染物一起形成重污染。

⑤严酷的现实发人深思:是天灾,还是人祸?

⑥此次重霾发生后,环保部11月27日起派出10个督察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重点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督察。

⑦从督察的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是比较及时的。尽管如此,督察在此过程中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按照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橙色预警下应有2100多家企业停产限产。然而从督察结果看,部分企业应急减排方案未落实,一些工地、砂石企业没有落实停工停产要求,施工和道路扬尘问题依然存在。天津、河北等地也存在建筑工地、管网、道路施工土石方作业不停工,水泥搅拌站未停产等问题,渣土车、重型货车道路遗撒现象时有发生。

⑧痛定思痛,驱霾不能只靠风,治霾更不能靠应急。要想真正驱除人们的“心肺之患”,功夫还要下在平时。从源头减排才是治本之策。

(选自“萌芽学习网”2016.1.26))

13.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4分)

解析:考查第一段的作用

答案:写出了此次雾霾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高;引发读者关注;引出下文对雾霾产生原因的说明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一说京津冀三地环境联防联控的必要性。(4分)

【链接材料】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京津冀三地处于同一生态区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污染物排放之所以区域特征明显,是因为京津冀三地能源结构不合理,且清洁能源少.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集中大强度的排放需要京津冀三地统筹规划实施,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能源结构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本地污染源之外,区域传输成为污染重要因素”可以概括出京津冀三地环境联防联控的必要性

答案:京津冀三地处于同一生态区域,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集中大强度排放需要京津冀三地统筹规划实施;三地间的污染物区域传输也很严重

15.文章结尾提出“驱霾不能只靠风,治霾更不能靠应急”,治理雾霾应是全民的行动,读了本文,你能为北京治理雾霾做哪些贡献?至少说出两点具体的做法。(4分)

解析: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联系生活实际,只要符合实际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多乘公交车出行;骑自行车上学;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理念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

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逍遥相羊②,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 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释】①迂叟:作者自称。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相羊:徘徊,盘桓。③柅(nǐ)遏止

1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杂然而前 陈:摆开。

B.之乐。非丝非竹 酣:畅快。

C.射者中,者胜 弈:下棋。

D.太守 谓:为,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酣:尽情地喝酒

答案:B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答案: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18.语段(一)中主要体现的是太守之乐。却先描述了滁人的游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3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及结构安排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本文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太守的快乐其根本在于百姓的快乐,联系全文内容可知

答案:滁人可以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都是太守励精图治的结果先描述滁人的游乐,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太守的治理有方,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写太守“醉能同其乐”铺垫

19.两个语段都着重写了主人公的“乐”。请你根据选段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两者的异同点。(3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对比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语段一中作者的快乐在于胸怀的旷达和与民同乐的情怀,语段二可知,作者正处于失意,虽然寻找快乐,但是“独乐”,其实作者内容是愁苦的

答案:相同点:两位主人公均能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扰,都能够自得其乐不同点:语段一描述了“滁人游”“禽鸟乐”“太守乐”三幅乐景图,由“太守之乐其乐”可知,太守的乐来源于其内心的畅快和与民同乐的乐趣,语段二中主人公因“自乐恐不足”“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而称自己为“独乐”,其乐之中隐含着一种孤独寂寞的伤感,是无奈现实下的自娱自乐,自适之乐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聚”和“怒”的妙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答案: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有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他们守卫着潼关.“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2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即曲的主旨的理解与掌握

答案: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他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受苦难这两句表达出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某些东西:登泰山看黄河,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名山大川的雄奇与秀美;读唐诗学宋词,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上电脑玩手机,我们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方便与精彩……

要求:(1)以“我感受到了______的魅力”为题;(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六百字。

解析:该作文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前加入了一段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思路,使得学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得到引领与启发该作文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挖掘的能力,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中富有“闪光点”和影响力的素材

答案:

例文

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

要问世间什么最难寻,不是价值连城的《兰亭序》,不是阿里巴巴的宝藏,也不是和平宁静的桃花源,而是一颗懂得体会诗的魅力的心;要问世间什么最难得,不是如飞鸟般的光阴,不是转瞬即逝的海市蜃楼,也不是难得一见的昙花,而是一颗懂得体会诗的魅力的心;要问世间什么最珍贵,不是流年似水的青春年华,也不是那传说中的九头灵芝,而是一颗懂得体会诗的魅力的心

“望苍穹,茫茫中”一句而苍老而有力的话传入双耳,想领略诗的魅力吗?那便化作一名诗人吧!哦,但是,我又该化作一名怎样的诗人呢?

我想化作一名像李白一样的豁达豪迈的诗人,体会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感受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怅与无奈,他四处游走,作诗无数,大唐的江山处处都他的足迹,那诗的魅力像雾似的萦绕着,挥之不去

我想化作一名像李清照一样忧郁的诗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似实物般的忧愁,厚实,沉重.可见这位纤纤女子背负着多少重担,又承载着多少希望,多少梦想

我想化作一名像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诗人,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豪情壮志,使他那颗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内心一览无余,在他那忧国忧民的诗广为流传,在他被后人称赞的时候那诗的魅力,也随之漂流

我想化作一名像龚自珍一样懂得奉献的诗人,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句子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诠释,更多的是对那种奉献精神的崇高赞扬,那诗的魅力似落红般撒入土地,腐烂,消失,但那朵的花儿,却开的更加艳丽

……

真的,正如那高月华所说:“我要抛弃,挣脱束缚,化作诗的灵魂,感受诗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da92b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3.html

《2017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一中第二次模拟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