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2-08-04 16:4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五个子领域,即:神经科学即想象、发展心理学即思维、认知心理学即记忆、社会心理学即语言、临床心理学即意识这五个子领域了。    简单来说的话,神经科学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研究他们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的一门学科;认知心理学是通过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即将心理比喻成计算机,看人类是如何游戏、辨别语言和物体辨认等;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怎样与他人交流;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心理学主要是帮助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门课。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而认识过程又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意志过程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另外,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简述人的心理的产生与人脑与客观现象的关系? 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器官,而心理的内容必须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 首先,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人的心理现象是不可能产生和发展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u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列宁全集》第14卷,第61页)因此,人的心理的内容是源于客观现实.无数客观事物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直接的、间接的、形象的、语词的等等)作用于人的各种器官,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结果就产生了各种心理现象.所以说,人的心理是物质的反映、存在的反映,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客观现实不可分割,并且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 其次,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又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活动的产物.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精神的东西不能蚀立于物质之外,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之上.但是,并不是任何物质都可以产生精神,只有高度发达的大脑这个物质才可能产生人的各种心理.这就是说,人的心理是高级的有机物质的产物.当有生命的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发展到待殊组织形态的物质一一人脑,才能产生人的最高形态的心理一一思想意识.人的心理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反 映,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于心理本质的认识. 因此,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是以人脑为基础,以客观现实为前提,离开了人脑,心理活动就无所依托;没有客观现实,人脑的反映也就没有对象.所以,人的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完全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 4.简述注意的种类和品质?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一)选择功能 注意使得人们在某一时刻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和任务要求的刺激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的作用 (二)保持功能 注意可以将选取的刺激信息在意识中加以保持,以便心理活动对其进行加工,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这体现在它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5.举例说明直觉的四大特征? 人的知觉活动表现出四种基本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就是选择性。分化对象和背景的选择性是知觉最基本的特性,背景往往衬托着、弥漫着、扩展着,对象往往轮廓分明、结构完整。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转化为知觉的对象。因此,注意选择性的规律同时也就是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的规律。 有时人可以依据自身目的进行调整,使对象和背景互换,例如双关图(如图5-4)中的少女与老妪、花瓶与人脸。选择这一部分作为对象时,图片的内容是少女、花瓶;选择另一部分作为对象时,图片的内容是老妪、人脸。 (二)知觉的整体性 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例如,呈现一个由许多小写字母s组成的一个大写字母H,通常人们首先反映到大脑的是字母H,然后才细辨它是由许多小写字母s组成的。再如,同样一个图形“13”,当它处在数字序列中时,我们把它知觉为13,而当它处在字母序列中时,我们又把它知觉为B。这些都反映了知觉把对象组合为整体的特性。 正因为 如此,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哪怕只感知了它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就可以由经验判知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例如,面对一个残缺不全的零件,有经验的人还是能马上判知它是何种机器上的何种部件。这是因为过去在感知该事物时,是把它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的,并在头脑中存留了部分之间的固定联系。当一个残缺不全的部分呈现到眼前时,人脑中的神经联系马上被激活,从而把知觉对象补充完整。而当知觉对象是没经验过的或不熟悉时,知觉就更多地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将它组织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即知觉的组织化。其原则是视野上相似的、邻近的、闭合的、连续的易组合为一个图形(如图5-5)。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0页。 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它不是各部分的机械均等的堆砌,而是取决于关键性强的部位(例如,歌曲中的旋律与歌词),非关键性的部分(例如音调与音色)一般被遮蔽。这里,知识经验是识别关键部分、准确把握知觉对象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知识经验缺乏,为提高其知觉的效能,教师应指点他们在观察时把注意力放在关键特征上。 知觉的整体性尤其是关键部位的作用提高了人们知觉的速度,例如,辨别个别笔画和辨别整个字的时间是相同的。但这也使人们容易忽略部分和细节,例如,校对时对整个文句的感知会抑制对个别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的感知。 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实质是旧经验与新刺激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系,以保证理解的全面和深刻。在理解过程中,知识经验是关键。例如,面对一张X光片,不懂医学的人很难知觉到有用的信息,而放射科的医师却能获知病变与否。教师也应通过言语启发,提供线索,帮助学生提取知识经验,组织知觉信息。 当第一次看隐匿图形(如图5-6)时,人并不是消极地观看图片上的黑白斑点,而是力求理解这些斑点的关系,提出种种假设,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例如,“这是一片雪地吗?雪地里有什么?中间好像有个动物!它是什么?是熊吗?不像!是狼吗?也不像!哦,对,我看出来了,它是一条狗!”可见,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正因为知觉的理解性,人会作出“不可能图形”的判定。在图5-7的不可能图形中,知觉的理解性表现得更 为明显。人们根据知觉对象提供的线索,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最后作出合理的解释。当知觉对象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时,人们对对象的理解往往采取压缩的形式,知觉者直接给对象命名,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之内,如说“这是一个三角形”,“这是一部山地车”等。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 视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并不相同,但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是形状恒常性。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越来越小的,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5万倍,但看上去我们仍然认为煤是黑的,墙是白的,这是明度恒常性。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明下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人对它颜色的知觉保持不变,这就是颜色恒常性。 恒常性使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仍然产生近似实际的正确认识,这对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是必要的。 6.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problem representation)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要能解决一个问题,不仅有赖于我们分解该问题的策略,也有赖于我们对该问题如何进行表征 (二)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set of thinking)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定势常常是意识不到的,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三)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四)酝酿效应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五)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知识经验并善于实际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动机和人格 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动机,如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可成为活动的动机。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适中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太强的动机水平,会使人处于高 度的紧张状态,因而容易忽视解决问题的重要线索。而动机太弱,个体又容易被无关因素所吸引。 7.情感的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 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一、找准自身定位: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明确自我定位,实现自我价值 二、保持良好心态:在生活当中可以通过与同学、朋友、亲人、师长交谈写信的方式抒发情感,多交流会让自己变得身心健康,许多困惑都会有解决。然后就是时时进行心理暗示。对一些事情看淡,注重过程而不要太注重结果。学会享受自己要做的事情。 要学会调节。 三、理性对待非议:完全不关注别人的非议,会被认为不合群、过于傲慢,容易丧失职场机会,但是太关注别人的非议,又会落得心神疲惫的下场。虽然非议并非随着生命的消逝就消失了,但历史更关注的还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贡献。 四、坦然面对得失: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有得也有失。可人们通常习惯得到,而害怕失去,这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8.论述性格能力与气质的关系? 气质、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尤为密切。气质与性格二者有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复杂关系。气质的生理基础根据巴甫洛夫学派观点,就是人与高等动物中共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而性格则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或气质的先天特点与神经系统在外界环境作用卜后天形成暂时的联系系统或动力定型的“合金”。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与稳定性。例如,对于自制力或忍耐性格的形成,抑郁质的人比较自然和容易,而胆汁质的人往往需要经过极大的克制和艰苦努力,形成之后也很不稳定 9.论个体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认为认知发展与是社会性发展是同步的,平行的,两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对象不同,但其本质上都由相似的或同样的认知操作决定。 儿童在与自然的,物理的世界相互作用中发展认知结构和智慧,在与周围人们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社会能力。 该理论忽视社会过程与智慧形成过程之间复杂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只单独片面地考察这种关系。20 在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个体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即“社会性发展”。个体认知,是 指公共认知层面里由于个体差异(个体信息接受程度与可获得渠道,个人理解能力,个体素质,宗教信仰种族,性别等等)而存在的认知不同。 学习心理学的感受? 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经过成长后,我才发现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习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父母,由于父亲的脾气很怪,很小时的我常常看父亲的脸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则挨骂,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经验里学习关于“愤怒”和“胆怯”的知识的,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甚至把我的这种经验中学习的知识又重复于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们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在中国这种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却从来不会,不具备培养亲密关系的能力。比如:许多家庭,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他们无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因为他们之间不能视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谈。导致许多家庭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能力”缺乏。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03222c3169a4517723a366.html

《普通心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