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4 09:0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诗歌中的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光辉灿烂的的中国文化,孕育了我国古代诗词这一独特的瑰宝。其中部分描写美女的诗词是家喻户晓,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中的杨贵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大小乔等。诗人把这些美女写入诗歌之中,并非是为了赞颂或贬低某位美女,而是通过美女来抒发自己对历史、对现实的一种寄托,所谓“诗言志”而已。美女已不仅仅是美女本身,而是一个意象,她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赋中的东家之子,即美女也。东家之子究竟有多美,作者没有从正面去写,而是从侧面描绘,后世乐府诗歌《陌上桑》对罗敷的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正是借鉴了这一侧面烘托的手法,罗敷有多美,不得而知,任凭读者去想象。

本文就古代有代表性的四位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绿珠)所涉及到的部分诗歌,来探析诗歌中的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一、西施意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美女西施,丑女东施,已为世人所公认。苏轼《饮湖后初晴后雨》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把美丽的西湖比喻为古代的西施,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唐代诗人罗隐《西施》诗云: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不知所踪。这段历史故事中,西施扮演着一个爱国者的角色,国难当头之际,她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为越国争取了最后的胜利。她本身也就有了爱国的文化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739773b307e87101f6968d.html

《古代诗歌中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