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死观

发布时间:2019-08-19 10:15: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人的生死观
作者:严 行
来源:《安徽文学》2008年第05

        有一个很有意味的故事,黄昏,爷孙俩坐在山坡上牧羊,孙子问爷爷:天天放羊是为着啥呢?爷爷答道:为了攒钱给你娶亲呀。孙子问:我娶了亲以后呢?爷爷说:生儿子。”“儿子长大了呢?”“放羊……”

        

        终当归空无

        

        这故事向人们叙说着一个走不出的可悲循环,这种循环,某种意义上恰恰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中国的农业性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相应的生活方式、思维特色及文化精神。

        日与夜的循环、月亮盈缺的循环、季节的循环、六十花甲子的循环(编注,中国历法中的天干地支,可拼出60个不同的组合。每60为一个循环,称为花甲子”),以及朝代的更替循环,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生命也是一种不断的循环,才会有“20年后又是一条汉子的豪言,才会有愚公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自负。

        循环生死观,确能带给人以宽慰,让人相信,后代子孙会将自己的血脉延至无穷,让自己的生命藉不变的基因保持下去。这似乎间接实现了人的永生之梦。但是,自身的必死,依然是每一个人心头抹不去的黑影。是啊,循环是有可能传递下去的──但,下一个循环的主角,不再是自己。

        “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这是每一个民族都会有的发问。永恒被放置在每个人的心里,对永生的渴望,对超越今生的企盼,古今中外都不会例外。

        在古老的中国,对生死的追问稍晚了些,一直到汉末至魏晋之际,才成为一个时代的强音。那是因为,在那个战乱频仍、外辱内乱的世代,人口锐减80%,人命危浅,令人无法回避死亡。诗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出这样的生死咏叹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2184d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d3.html

《中国人的生死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