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11-21 20:5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孙艳梅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以“中国地形”为例,运用中国立体地形模型、地形剖面图和统计图,描述中国地形特征,进而归纳出某一地区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

2.以“中国某区域”为例,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局部政区图等资料,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能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差异及其主要成因。

3.通过“高考题分析”,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4.结合我国地形特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地形”的分析,掌握某地区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类型的地图中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法

四、教 具:自制多媒体课件、中国立体地形模型

、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标分析

1.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掌握中国地形、地势特征基础上,利用地形图,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此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会描述某地区地形特征的思路。

2. 文综四项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解题的前提;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解题的核心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则是得分能力。而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要求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而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核心是:注重对学生在单项能力培养上——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二、三,基本掌握了自然地理的相关规律、特征等知识,本学期又学习了地形图的相关知识以及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定位,为分析在不同类型的地形图上,概括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资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对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具体的地形特征以及分析某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方法还没有涉及。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准确描述区域地形特征,需不断加强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中的“中国地形”中的拓展(外延)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将初中课本中有关“中国地形、地势特征”和地图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

《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这节课,是以中国地形为例,通过回顾中国地形特征,进而归纳出某国家地形特征描述的基本思路,再由大尺度小尺度的变换,通过选取中国的典型区域层层深入,逐步完善某地区地形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中国地形特征”知识,学生曾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但层次要求比较低。做为高二文科学生,面对的是高考,要为高三的学习作铺垫,因此在能力的要求上要有所提升,但也不能拔得太高。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考纲和课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为此我在设计时,核心是注重对学生在单项能力培养上——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析此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学科内综合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以地理教室中的一幅

“中国立体地形模型”导入

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旧知回顾

结合中国立体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归纳:中国地形特征

学生读图回答

温故知新,

承前启后。

提升

(大尺度)

提出问题:

某一国家地形特征如何描述?

学生回答

提炼方法,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课堂探究

出示问题1和问题2:分别描述这两个国家地形、地势特征。

学生分组探究:

学生独立分析后组内交流,最后选代表展示

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获得结论,提高解题能力。

典例分析(小尺度)

出示“中国局部地区地形图”,指导学生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学生课堂探究、

交流、回答

知识迁移和转化、

探究学习

总结一般思路

结合典例分析,引导学生补充完善:某地区地形特征描述的基本思路

学生回答

归纳、概括能力的

培养提升

典例分析

出示北京08年高考题,引导学生描述:该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学生分析、回答

掌握描述地形区分布状况的方法并加以应用,落实课标。

拓展练习

出示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填表比较甲、丙两地地形特征

的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学生通过读图、识图,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

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化本节重点,灵活迁移

拓展提升

出示“世界地形图”,提出问题:

尝试描述亚洲地形特征。

学生读图回答

知识迁移、

转化和提升

全课小结

归纳总结------不同尺度的把握

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聆听、深化理解

强化落实本节重点知识,落实课标

布置作业

学案:反馈练习

板书设计

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便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设计的。在这节课中,我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运用“导学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以问题引领,将课堂几个环节紧密串连起来,层层深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果很好。本节课,重在教给学生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去思考,掌握地理的基本技能,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节课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旧知回顾、课堂探究、典例分析、拓展提升、 归纳总结和反馈练习。各环节间衔接紧密,前一环节都在为后一环节做铺垫,可谓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本节课的突出亮点有两个: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教学以地理教室中的一幅“中国立体地形模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旧知回顾”中,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立体地形图”,读图归纳出中国地形特征,从而达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立体地形图”带给学生的震撼是任何平面图都替代不了的,它非常直观、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地形的特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亮点是:“课堂探究”环节缜密。探究的问题有两个,采取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堂探究的方法是:学生先独立分析,再组内交流,最后选代表展示。这样做的优点是:既培养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维,也有学生间火花的碰撞,从而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注重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优质高效,教学效果非常好。

但也有遗憾的地方。因为只有一个文科班,没有办法试讲,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加上所设计的知识容量较大,在“课堂探究”环节上,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思考和交流,实际所用时间与预设稍长了些,以致所设计的课堂“反馈练习在课上没有实现,改为课下练习。如果在时间的掌控上再注意些,就会更完美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44ffe5b9f3f90f76c61b71.html

《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与方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