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发布时间:2015-05-08 13:32: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六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一滴水从天空落下,它将去往哪里呢?它将变成什么呢?一般而言,我们认为降落之后的雨水有3个主要的去向: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形成径流,进而形成江河湖泊;下渗形成地下水。

其实,水蒸气从陆地表面进入大气,包括了两个不同的生物物理过程:一是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蒸发,二是通过生物调节的植物蒸腾作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地、江河、湖泊的蒸发似乎是陆地表面向大气“供水”的主要来源,但近期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的蒸腾是水汽从陆地表面上升的主要方式,占到整个水汽总量的80%90%

地表蒸发失水与植物蒸腾失水,合起来被称为“蒸散”。近期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同位素拆分技术发现,植物的蒸腾每年向大气输送大概62万立方千米的水分,是陆地水循环的主要方式。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蒸腾的比例是不同的,从稀树大草原到热带雨林,蒸腾占蒸散的百分比依次增加,如草原只有51%,而热带雨林的比例是70%。整个地球的水量大概是1338×109立方千米,但965%的水是海水,不能供植物蒸腾或者供人类饮用。海洋表面很少有植物或者植物的蒸腾作用,只有近海岸的红树林才有显著的蒸腾,但由于份额太小,因此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而言,蒸发是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整个地球表面的75%是海洋洋面,海洋蒸发占到全球蒸发总量的86%左右,是全球水循环的主要方式。

陆地生态系统的淡水,只占到全球水量的25%。而这25%中又有686%的冰帽、冰河和永久性积雪不能被利用。还有301%是地下水,地下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蒸腾的主要水源。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植物还可以利用土壤水和临时降雨。至此,我们或许会了解蒸腾为什么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主要方式了:蒸发主要发生在土壤表面,而植物由于具有扎入深层土壤的根,还可以利用土壤水和地下水。蒸腾是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蒸发到大气的过程,主要靠植物根的分布、叶片气孔对干旱的敏感性、植物本身应对水分亏缺的能力共同调节。如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植物会通过落叶的方式来减少蒸腾的面积,从而减少水分利用。长时间的干旱少雨还会促使植物延长根须,以便获得深层土壤的水源。有意思的是,一些外来的深根性植物(如柽柳),由于高蒸腾速率,致使地下水水层下降,造成其他一些中等根深的植物死亡、灭绝。

气孔是叶片上水汽逸出和CO2,吸收的“阀门”,调节着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不同的植物气孔对蒸腾的控制能力不同,所以形成了多样化的“水分利用策略”。对草本植物或树龄不大的树而言,它们的蒸腾能力很强,气孔对蒸腾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而植物的生长速度往往较快。但随着环境条件变差,如干旱来临的时候,很多植物都会通过气孔加强对蒸腾的控制。由于叶片失水和吸收CO2的通道都是气孔,因此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目的是吸收CO2,它们总是倾向于以最少的水分损失换取尽可能多的CO2。除了吸收CO2,蒸腾对植物的第二个好处是帮助植物降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叶片所吸收的辐射如果不能有效地耗散,便会在1分钟的时间内迅速升至100℃。很难想象没有蒸腾作用的植物如何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

(节选自《植物与水循环的秘密》,有删减)

1.下列关于植物蒸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植物蒸腾是水蒸气从陆地表面进入大气的生物物理过程之一,而且是水汽从陆地表面上升的主要方式。

B.植物蒸腾每年向大气输送大量的水分,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的主要方式,还是整个地球水循环的主要方式。

C.在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中,植物蒸腾占蒸散百分比的大小,与当地植被覆盖面积的多寡成正比例关系。

D.植物蒸腾会导致失水,而失水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尽可能多的CO2;植物的蒸腾还可以调节植物的温度。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雨水从天空降下,一部分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一部分汇入河流,还有一部分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B.因海洋表面大且植物少,所以蒸发是海洋生态系统水循环的主要方式,且对维护全球水平衡作用巨大。

C.植物通过根和叶吸收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分少,为吸到地下水,植物的根需扎得更深。

D.干旱少雨时,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来减少蒸腾的面积,保存水分。可见,树叶对调节蒸腾起决定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的蒸腾与光合作用是靠植物的气孔来调节,一旦植物气孔被破坏,植物的生长必然会受到抑制。

B.植物高蒸腾速率可以加快自身的生长速度,也可能会改变当地的物种组成,显著改变水循环的方式。

C.在一个特定地区,如果降雨量变化不大,加速植物的蒸腾会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次生地质或生态灾害。

D.植物蒸腾平衡着陆地生态系统水量的出入均衡,如果平衡被打破,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灾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因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事之。

从世祖征凉州,以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陪葬金陵。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 济:渡过

B.楚之规欲报复 规:计划

C.果自赍汤药往省之 省:看望

D.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 验:检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却斗志昂扬。他生逢晋末动乱,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但最终还是稳定了阵脚,希望有所作为。

B.司马楚之能诚恳待人,赢得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团结了司马顺明、道恭等人,还用真诚感化并收纳了刘裕派来刺杀他的人。

C.司马楚之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以假节身份督战关中诸军,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仇池,战功卓著,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D.司马楚之有着过人的智识。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颖之间。(5分)

2)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

陆游

佝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故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筇:竹杖。②《东山》《七月》是《诗经》中的两篇诗名。前者是讲周公东征后归途思乡的情绪以及胜利返回的喜悦,后者是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8.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9.本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曾子所说的““ ”这两句话,是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和意志刚强,因为他们任务重大而前程遥远。

2)屈原《离骚》中表明诗人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虽九死一生,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的两句是“ ”。

3)孪煜《虞美人》中,说明忧愁很多的两句是“ ”。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作家的义举

奚同发

老作家是在生命的最后当做“收山之作”来写那部长篇小说的。闭门谢客,十年磨砺,当六卷本二百多万字的小说最后封笔的时候,他想想自己的生命之灯是否也快熄了。想一想,十年来,天天忙于写书,犹如与世隔绝,竟再也没有踏上街道。出版社的人拿走书稿后,老作家决定出去走走。

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先是说问他一下路,而后就说自己是来这座城市工作的,把工作的地址丢了,一天下来钱也花完了,小孩子很饿没吃饭。

老作家当即拿出十元钱让他们去吃饭。

没有走出六十米,老作家就看到一个脖子下挂着牌子的孩子,站在街边,说父母有病,自己没钱上学,求好心人相帮。

老作家的老眼竟泛起一层潮雾,他没想到在这儿竟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相遇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五十元钱给了这个孩子。

想着那个失学的孩子,他的心里不好受,一边走还一边喃喃自语。突然,一个穿着很不错的青年女子挡在他面前。女子一副为难而不好意思的表情,老作家瞧着她问有什么事。她似乎犹豫再三才下了决心说似的,原来,她去别的地方办事,转车到这儿,没想到钱丢了,没办法回去,看老作家能否帮帮她,有个车票钱就行,还让他留下地址,回家后就把钱寄来,只是“借”。

也是的,出门不容易,一分钱困倒英雄汉的事多了。老作家一问原来需要四十多元钱,好吧,老作家就拿出五十元给了这女子。

老作家遇到了一位因交通事故死了儿子来城市告状的老人,背着脏兮兮的行李卷,一副走到哪儿就住到哪儿的样子……遇到一个残疾儿童没有饭吃了,或是要看病了什么的……与一位穿着很体面的小伙子相遇,小伙子手里拿了一封已经写好的电报,说是来这儿办事,钱丢了,想找他帮忙就是十多元的电报钱。

老作家没想到,在他一个个遭遇这些人的时候,手里的钱早已送完。这时,老作家身上嘟嘟地发出声响来。原来他写作时养成了每天在自己的小院里散步的习惯。老伴儿怕他出事,就专门为他买了个传呼机,也只有老伴儿和两个儿子知道号码,平时几乎没响过,老作家甚至都忘记了还有这个玩意。老作家拿出传呼机一看就急了,原来老伴儿发病住院。这可怎么办?他急忙返身才发现早走出很远的街道,至少乘公交车也有五六站了。

  他一边摸钱一边拦的士,可是他发现自己分文皆无。当然,出租车仅仅开出去不到五十米,司机就让他下车,并说,没钱坐什么车呀。再想解释什么时,出租车早一溜烟开走了。

  老作家跑步赶到公交车站牌下,要先投币,他无奈地站在车门口说自己的钱刚才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现在他要坐车回家,家里……他的话没说完,公交车的门便“咣”的一声关了。他好像还听见司机说了一句,这种人见得多了……

老作家想用公用电话只花几角钱打个电话……老作家拦了一个蹬三轮车的老年人……老作家拦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老作家与刚才他给过拍电报钱的人相遇,那人还在那儿向别人要拍电报钱……

  老作家的额头上早就汗流如雨。他开始跑步……

  急跑不足一百米,加上刚才的一系列遭遇,他开始感到头晕眼花,五脏翻滚,只好一下子就蹲下来。可是没有谁问他一声,最多是回头多看他几眼。

  当那个手拿一串红红的糖葫芦的小女孩,跟着爸爸从老作家面前走过时,她问了一声:“老爷爷,你怎么了?”可是,她的话没说完,爸爸已严厉地训斥她了:“不要跟陌生人乱讲话,瞧他那样,也是个骗子。”老作家的心里似刀剜一样地痛。而后他的眼睛望着天空,他想象不出,现在的人为什么都成了这样?那一刻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那就是“听天由命”吧。

  “老爷爷,你是饿了吧?给你吃串糖葫芦吧……”

  一个童声打断了他的思维。老作家看着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她一定是偷偷地或是强行挣脱了爸爸的手跑回来了。老作家眼里放出了亮光,流下两行热泪。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那种想象中的东西了……

(选自小说集《最后一颗子弹》,有删减)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第三人称讲述了老作家上街的遭遇和他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揭示下层市民既可恶又可怜的生存现状,并暴露了他们虚伪丑恶的灵魂。

B.小说开头交代老作家为完成“收山之作”十年“没有踏上街道”,暗示作家对外界的变化缺少了解,同时也为后面写他接连受骗作铺垫。

C.老作家帮助了“父母有病,自己没钱上学”的“一个脖子下挂着牌子的孩子”,这一情节既表现了作家的美德,也顺带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D.小说写公交车司机拒绝帮助老作家后说“这种人见得多了”,这一细节透露出司机的冷漠麻木,也暗示了作家之前接连受骗的必然性。

E.“瞧他那样,也是个骗子”这句话给了老作家心灵沉重的打击,他对人性的沦落已经彻底绝望,只好“听天由命”,不再作无谓的追寻。

2)小说中老作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三处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小女孩给老作家糖葫芦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非洲黑人民族的骄傲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一个被监禁了23年多的人(南非的新闻媒介一直不许引述他的话),却成为那个国家解放斗争的化身和新社会的重要象征,这是怎么回事呢?和他一起坐牢的人,特别是那些并非他事业上的同事而是对抗团体成员的人,在罗本岛的每日生活中有什么体验使得他们津津乐道曼德拉引人“尊敬”之处?

1918-1940年,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在特兰斯凯起伏的群山中间的一个肥沃河谷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家族的村庄中有一座座粉刷雪白的茅屋,距姆巴谢河不远,河流经一些玉米地和一个金合欢树种植园,经过一片片放牧牛群的草地,然后继续向东流到印度洋。

在这个环境中,曼德拉对祖国与人民的爱扎下了根。他诞生在乌姆塔塔附近的库努。乌姆塔塔村镇是特兰斯凯“保留地”的首府。他出身滕布人王族,受到的传统教育在他身上培养出一种责任感。他的父亲亨利·加德拉·曼德拉是他们亲族滕布人大酋长的首席顾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随大酋长参加南非军队在西南非洲和德国人作战。亨利·曼德拉还是特兰斯凯地区总参议会的一员,这个总参议会叫做班加,是一个由非洲人和欧洲人组成的机构,负责就地方问题向比勒陀利亚政府提出建议。纳尔逊的母亲楠卡普希是一个性格坚强、端庄体面的人。纳尔逊双亲都没有受过西方意义的教育,他们儿子的名字却反映了一定的殖民地影响——一位近亲凯泽·马坦齐马的名字是这种风尚的又一例子。纳尔逊的科萨语名字罗利赫拉赫拉意思是“惹是生非”。

在库努的村庄里生活受到庇护。纳尔逊和他的姐姐们也做一些工作,诸如牧牛、放羊,他还帮着犁地。但是他渴望着冒险的生活。夜里,部落长老,那些蓄着胡须的老人们聚在熊熊篝火周围,讲起“白人到来之前的旧日好时光”,他听得入神。他喜欢回忆那些情景,认为那是他政治上发展的背景:

那时我们的人民在自己的国王及其大臣们的民主统治下过着和平的生活,自由自信地在国内各处行动毫无障碍。那时这个国家是我们的……我们拥有土地、森林和河流;我们开采地下的矿藏和这个美丽国土的一切资源。我们建立并执掌自己的政府,我们管理自己的军队,我们组织自己的贸易和商业。

长老们常讲述我们的祖先为保卫祖国而战,还讲述在那些英雄岁月里将军们和士兵们所表现出的英雄行为。祖鲁人中间的丁干和本巴塔,科萨人中间的欣查、马卡纳、恩德拉姆比,以及北方的塞库库尼等人,这些名字人们提起来是整个非洲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在教会学校,纳尔逊被带进另外一个世界。他大吃一惊,发现历史书籍只承认白人英雄,把黑人说成是野蛮人和偷牛贼,并且将科萨人和英国人之间的战争称为“卡非尔”战争。

许多年以后他的姐姐梅布尔回忆说,他只能穿他父亲不穿的衣服,把袖子和裤腿改短;他不在乎被人笑话,他非常爱学习。

在家里他也听到了历史课没讲的年代较近的事件:听到在1921年,总理史末资将军如何派一支军队,在邻近的东开普境内布尔赫克屠杀了163名男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是一个犹太人教派成员,在这之前他们拒绝迁出在那里宿营的“公用”地。还听到不久后史末资的飞机如何在西南非洲托管地轰炸邦德尔斯瓦特族人民,因为他们拒绝交纳他们负担不起的一种狗税;被杀死的有100多人。“布尔赫克”和“邦德尔斯瓦特人”这些名称痛苦地留在他的记忆中,就像它们曾留在广大的非洲人记忆中那样。

1930年,亨利·曼德拉病重。他意识到自己快死了,派人请大酋长来并把儿子托付给他,对他说:“我把这个仆人罗利赫拉赫拉交给您,这是我唯一的儿子。从他和姐妹们和朋友们的言谈中我可以知晓他的志向是做有益于民族的事。我希望您按您的愿望来培养他;让他受教育,他会学习您的榜样的。”

(节选自《曼德拉传》)

【相关链接】

①“曼德拉先生是一位善良的人。他能和国王一起散步,也能和叫花子一起散步。我要告诉博塔,他如果与纳尔逊·曼德拉讲话,他就是与一位通情达理的人而不是与一各狂暴的人讲话——他是最和蔼、最诚实、最爱和平的人士之一。”

——埃迪·丹尼尔斯

②曼德拉在谈起自己的死亡时总是有些不安。这并不是因为他怕死或是对死有什么疑问,而是因为他知道人们想从他嘴里听到关于死亡的教诲。他说:“人们在这世上来了又走。我来了,等时候到了我也会走。”曼德拉信仰的是此生的正义。

——《曼德拉(1918-2013):缅怀自由偶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被监禁了23年多,南非的新闻媒介却一直不许引述他的话,原因是国内对抗团体的成员们都不喜欢他。

B.曼德拉的母亲楠卡普希性格坚强,端庄体面,虽然没有受过西方意义的教育,但是她给曼德拉所起的名字却反映了一定的殖民地影响。

C.在历史课上曼德拉听到因为邦德尔斯瓦特族人民挺绝交纳负担不起的一种狗税,史末资的飞机就在西南非洲托管地轰炸,这让他感到痛苦。

D.曼德拉的父亲病重后,把曼德拉托付给大酋长,希望接照大酋长的意愿培养,让他接受教育,他认为曼德拉有做有益于民族的事的志向。

E.本文通过交代曼德拉成长的经历,揭示了人物的心路历程,说明了曼德拉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崇就是他为了民族独立而战的精神魅力。

2)文章开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概括说明。(6分)

3)阅读材料,你认为曼德拉身上有哪些可贵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4)激发马德拉政治斗争热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 。然而,“软”只是文化的表现形态而非其本质作用,文化还有“硬”的一面。

②由于采用不同的色调表示河流和湖泊在平时与洪水期不同的区域范围,人们可以从图上对被淹没的农田、房舍、林木等情况

③新兴媒体的概念与形式,早已超越了人们对“媒体”的传统界定,它 ,深刻地改变着你生活的形态,除非你不食人间烟火。

A.不容置喙 洞若观火 无微不至 B.毋庸置疑 洞若观火 无所不至

C.毋庸置疑 隔岸观火 无微不至 D.不容置喙 隔岸观火 无所不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B.国家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质监、工商等部门对部分餐饮店食用油的使用情况开展督查,是为了严厉打击餐饮行业使用“地沟油”。

C.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否形成的标志,就在于它能适应社会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能适应社会现实生活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D.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汕头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宠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站在秋天,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地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 。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①我相信它是孤独的

②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③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

④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证明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予蓝天白云

⑤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

⑥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

A.①③④⑥⑤② B.③①④⑥②⑤ C.③④①⑥②⑤ D.④①③⑥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城市防涝虽然须要大处着眼,但可以小处着手,多建蓄水生态小湿地。如能将城市道路两侧高于路面的花池、花坛改为低于路面,尤其是 ,便能蓄积相当量的路面雨水;将附近绿地、乔木下的铺装地面改成透水小石子,既可以防止扬尘, 。这些改建后的花池、花坛与绿化带就将是一个个的蓄水“生态小湿地”。与其让雨水“长途跋涉”排到远方的湖泊江河,

17.下列是针对彩票公益金的两个调查数据饼形图,阅读后,请针对图1拟写一个结论,针对图2向相关管理部门拟写一条建议。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每处不超过20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童。(60分)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上帝为人类垂下一根上天的绳子。有的人看看就走了,因为他不相信这是事实;有的人曾试着往上爬过,但爬了不高就掉下来了,他揉揉摔痛的屁股走了,从此再也不抬头看一下天空;只有少数人执着一念,奋力往上爬,终于爬了上去。天上的绳子,从来都是为少数真正有梦想的人准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0a69e8011ca300a6c390bd.html

《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