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与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从课题入手,把握课文的中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并指导学生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进行复述 二、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尝试围绕课题中的“发愤”一词,通过抓关键词、品读感悟司马迁的“勤奋刻苦”,深入文本,历史熏陶,内化体验司马迁的“悲愤交加”,从而,帮助学生体悟到《史记》的来之不易,感受司马迁非凡的意志力和超越常人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五、教学难点
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六、设计理念:
1、走进文本,读出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 2、深入文本,突出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 3、跳出文本,突出学生情感、智慧与品德的升华。 七、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1、教师导语: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齐读课题),通
1
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篇文章已有哪些问题了解?(教师适时板书) 2、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但还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十分清楚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板书:为什么?)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板书:怎样?)
二、精读课文,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1、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认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样想的?用“——”画下来。他又是怎样做的?用波浪线画下来。从司马迁的“想”和“做”这两方面来体会“发愤”,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上。(投影)
同学们合作,一起去解决问题。有新问题请及时举手! 2、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作适当指点。(指导学生作发言准备,联系课文语句或词语来谈:我从……知道了……)、
3、集体汇报学习收获:
1)、一开始,司马迁是怎样想的?(指名说)
4、投影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理解:“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播放《二泉映月》音乐) “飞来横祸”?(投影出示:飞来横祸)文中“飞来横祸”具体是指?(指名说)——教师引述:臣子冒犯圣上,那可是……(引述:欺君之罪、拿鸡蛋碰石头)教师引述:(因而遭受了)——投影:酷刑——“酷刑”是指?——教师补充:司马迁受的可是当时汉朝最为残忍的腐刑啊!真是切肤之痛,疼啊!为他人,司马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犯颜极谏,引得汉武帝勃然大怒,从而蒙受了不白之冤。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吗?
(理解“悲愤交加”:他为何而悲?为何而愤?)当时,他可能会想?!(指23人说)——(完成板书:发愤)
大家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读懂人物的内心,真不简单。读书就该这样!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好。谁来读?(指名读)
2)、司马迁受刑后是怎样想的?
过渡:“士可杀,不可辱。”死亡对于司马迁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让他忍受不了的是人格上受到侮辱。几次想到要了此残生。这时候他不想向恶势力低头,他又想到……(指名读)
5、投影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这是他的想法,你理解这段话吗?(指名说,教师适时点拨。)
(泰山:雄伟、高大,鸿毛:很渺小,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高大,死的很有价值;轻于鸿毛:比鸿毛还要渺小,说明死的一点价值也没有。)
2
师总结指点:对,人死也要死的有价值!在司马迁看来,怎样才算死得有意义?
6、投影出示(一定要:),从这里可以看出……(决心之大,态度坚定)——指导朗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指导朗读:这是司马迁的内心独白,试着读读看。 (各自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是啊,人面临绝境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颓废,从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要么发愤,努力振作起来,发奋图强。从起初想了此残生到下定决心发愤写《史记》,同学们,让我们联系上文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除此之外,司马迁还会想些什么?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7、投影提示:(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完,司马迁想到父亲的嘱托、司马迁想到自己出生在黄河听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想到自己努力读书积累的历史资料,父亲留下的史料等)
学生谈父亲的嘱托后出示:
8、投影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司马迁父亲的临终嘱托,谁来读一读?
司马谈是怎样说这番话的?(泪流满面,拉着儿子的手)为什么?
9、投影出示:(千万不要:这是(引述:千叮咛,万嘱咐,对儿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这也是司马迁“发愤”的动力啊!!)——完成板书:(不忘父命或者父亲嘱托)
指导朗读: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范读、齐读)
10、投影出示、引读:“想到这里,……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1、讲解第四自然段:
1)、出示、教师范读:“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这段话告诉我们……? 13年、52万字)
A、理解整整13年。 换词练习
(整整?:——你可以用哪些词来替代它?(足足、满满) 连起来读一读:整整13年、满满13年、足足13年哪。
多么不容易啊!挫折没有吓倒司马迁,他更加“发愤”地投入了《史记》写工作。
3
B说话练习,投影出示:13年里,司马迁想到了编写《史记》是父亲……想到了为了编写《史记》自己遭受……于是,他埋下头来……(教师注意引导: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奋笔急书等等)白天……晚上……夏日,烈日炎炎他……冬天,三九严寒他……。
教师质疑:司马迁要写成《史记》这鸿篇巨著还有哪些原因? C、投影出示:我们读读这段文字吧!“受父亲……历史资料” ——指名读——这一部分说的是……(板书:早年游历或注意积累)
(教师引述:司马迁家学渊源,从小就博闻强记,立下宏伟志向,从此栉风沐雨,四处游历,走遍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为他后来大笔如椽编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史记》对后人有哪些影响呢?请认真看,仔细听:多媒体出示“介绍史记的价值”这部前无古人的巨著,几乎——引读“耗尽……”
(加点“耗尽、毕生、生命)
三、小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说。 2、指名复述,相机引导。
四、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史记》中的小故事。 五、总结,布臵作业(略)
板书:

早年游历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不忘父命 名垂千古 忍辱负重
发愤著作 辉煌巨著




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酷刑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司马迁的刚强坚毅、才华横溢,《史记》的优秀杰出、万古流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我以为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点。 一、抓“发愤”,引导朗读,体会精神。 “发愤”是全文的灵魂字眼,我开篇就揭示了本课学习的目标,就是解决两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注重教师语言,以情促读。我设计了煽情的教师过渡语,旨在带领学生进入情节,进入人物的内心!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父亲的遗言的分量,我这样设计:“千万不要忘记啊。孩子们,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我们的祖宗,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人不能没有根啦!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临终的嘱托吧。听了我动情的话语,学生的朗读时心潮起伏,这时的朗读,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也被震撼了! 在感受司马迁决心忍辱负重写《史记》时,我设计了一遍又一遍的引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引读下,感受到了司马迁坚定的决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巨著”,体会情感。
在对《史记》这本巨著的理解处理上,我主要是通过第五小节和课外介绍两个途径。第五小节设臵的说话练习“《史记》是(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第五小节乃至全文的理解。接下来老师抛出“后人是如何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补充资料。我是想学完全文以后再来理解是不是更能起到一个烘托的效果,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部分处理比较简单草率,直接出示了鲁迅的那段评价。 三、抓“拓展”,升华体验。
为了让司马迁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高大丰满,也使《史记》这
5
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学生心中由神圣、神秘、遥不可及变得亲切可近起来。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几次拓展。如:简单介绍《孟子》中的名句,加深理解,帮助积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解之后,学生理解了句意,明白了道理,更感受到司马迁伟大的人格魅力,一个英雄形象就这样在他们心中站立起来;同时,在他们的心里,也播撒下了刚强、坚韧、百折不挠的种子。我相信,只要有阳光,有雨露,这些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长成一棵棵挺拔的参天大树!
这堂课虽然自我感觉比较顺畅,但还是有些遗憾,最主要的是课堂节奏没把握好,看图说话费时太多。另外,读的形式也比较少,以齐读居多,是否有“蜻蜓点水”之嫌?恳请大家指正。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6290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5.html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