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茶叶标准

发布时间:2012-09-02 22:02: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安顺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顺茶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种植、加工、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安顺茶叶。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4456 绿茶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6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取样

GB/T 8304 水分测定

GB/T 8305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3 茶多酚测定

GB/T 8314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数种苗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NY/T 5018-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1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安顺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为贵州省安顺市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安顺市政区图 )。

 

1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4.1 安顺茶叶 Anshun Tea

在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种植,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鲜叶,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加工相结合加工制成,具有安顺茶叶品质特征的茶叶。安顺茶叶的品质特征是指在独特的安顺市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并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现代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滋味浓醇鲜爽品质特征的绿茶之珍品,属绿茶类,但有别于其它地域的绿茶。其独特品质特征的形成,在于安顺独特的“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地云”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高海拔、低纬度、白天晴朗、夜晚降雨,对茶叶氨基酸芳香类等物质的合成积累极为有利。氨酚比值高,茶产品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鲜爽;民间相容为“看像青菜水,喝有板栗香。”

15 产品分类

15.1 名茶

毛尖(毛峰)、翠芽(翠龙)。

15.2 特色茶

高绿茶、绿宝石、蒸青绿片茶。

16 要求

16.1 自然环境

16.1.1 地理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偏西南部,介于东经105°15’~106°35’,北纬25°21’~26°38’之间,地处苗岭西段,苗岭山脉东西横贯中部,形成中部高,南北部低的地势。境内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365米,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气候特点。

16.1.2 气候

安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多云少照,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515.3℃,平均年积温51166807℃,无霜期270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1001398毫米,年相对湿度约80%。年平均日照数1241小时1398小时,春季气温回暧早,有利于春茶萌芽。

16.1.3 土壤

安顺境内多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为主。呈酸性或微酸性,pH4.56.5。适宜茶树生长。

16.1.4 植被

安顺植被热带、亚热带性质较为明显,类型种类繁多,交错复杂。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温带性质的成分并重。茶区森林覆盖率达48%

16.2 种植

16.2.1 种植品种

应符合GB 117672003。以安顺地方群体品种、福鼎大白茶等无性系或有性系优良品种为主栽品种。

16.2.2 茶园种植和管理:参见附录B

16.2.3 鲜叶:参见附录C

16.3 加工工艺

加工环境应该符合GB 14881的规定。

16.3.1 毛尖(毛峰)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做形、提毫→提香→拣剔→包装。

16.3.2 翠芽(翠龙)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干燥、压扁→辉锅→风选→包装。

16.3.3 高绿茶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烘干→复烘(足火)→提香。

16.3.4 绿宝石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炒二青→炒小锅→炒对锅→炒大锅。

16.3.5 蒸青绿片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蒸汽杀青→冷却→揉切→叶打→烘干→复烘→筛分→去梗→包装入库。

16.4 成品茶质量

16.4.1 分级

名茶产品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级别;高绿茶和绿宝石产品分特级、一级两个级别;蒸青绿片茶不分级。

16.4.2 基本要求

具有安顺茶叶的自然品质,无劣变,无污染,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16.4.3 感官品质

毛尖(毛峰)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毛尖(毛峰)产品感官品质

项目

外形

内质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毛尖)

紧细

卷曲

披毫

翠绿

鲜润

匀整

洁净

清鲜

嫩香持久

清澈

明亮

鲜爽

味醇

回甘

嫩绿

鲜活

匀整

(毛峰)

尚紧细

卷曲

披豪

翠绿

鲜润

匀整

洁净

清香

嫩绿

明亮

醇厚

回甘

嫩绿

明亮

匀整

(毛峰)

尚紧细

卷曲

显豪

翠绿

匀尚整

匀净

清香

黄绿

明亮

醇和

黄绿

明亮

匀整

翠芽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翠芽(翠龙)产品感官品质

项目

外形

内质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翠芽)

扁平光滑

挺秀尖削

黄绿

鲜润

匀齐

洁净

嫩香持久

清澈

明亮

鲜爽

醇厚

嫩绿

鲜活

匀整

(翠龙)

扁平光滑

挺直

黄绿

匀齐

匀净

香高

鲜嫩

嫩绿

明亮

醇厚

嫩绿

明亮

匀整

(翠龙)

扁平

尚直滑

黄绿

尚润

尚匀整

匀净

香高

鲜爽

黄绿

明亮

醇和

黄绿

明亮

匀整

高绿茶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

高绿茶产品感官品质

项目

外形

内质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紧细

显毫

平伏

绿润

匀整

洁净

栗香馥郁

碧绿

清澈

明亮

鲜爽

浓醇

嫩绿

明亮

完整

一级

尚紧细

带毫

墨绿

匀整

香高持久

绿明亮

浓醇

黄绿

明亮

完整

绿宝石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

绿宝石产品感官品质

项目

外形

内质

颗粒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圆紧

重实

绿润

起霜

匀整

洁净

香高持久

黄绿

明亮

浓厚

嫩绿

明亮

完整

一级

圆结

尚绿润

匀整

黄绿

尚明亮

浓醇

黄绿

明亮

完整

蒸青绿片茶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5的规定。

蒸青绿片茶产品感官品质

项目

外形

内质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不分级

1250

翠绿

匀整

匀净

清香

绿艳

醇和

翠绿

明亮

16.4.4 理化指标

安顺茶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7规定。

理化指标

水分,%

7.0

灰分,%

6.0

碎末茶,%

1.5

2.0

水浸出物,%

37.0

粗纤维,%

12.0

14.0

氨基酸,%

3.0

茶多酚, %

20.129.5

16.4.5 卫生指标

安顺茶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表8规定。

卫生指标

(Pb) mg/kg

5.0

稀土,mg/kg

2.0

乙酰甲胺磷(acephate),mg/kg

0.1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mg/kg

0.5

滴滴涕(DDT),mg/kg

0.2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mg/kg

5.0

顺式氰戊菊酯(esfenvalerate),mg/kg

2.0

杀螟硫磷(fenitrothion),mg/kg

0.5

氟氰戊菊酯(flucythrinate),mg/kg

20

六六六(HCH),mg/kg

0.2

氯菊酯(permethrin),mg/kg

20

联苯菊酯(biphenthrin) mg/kg

5.0

乐果(dimethoate) mg/kg

0.1

敌敌畏(dichlorovos) mg/kg

0.1

喹硫磷(quintozene) mg/kg

0.2

16.4.6 净含量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17 试验方法

17.1 感官品质

GB/T 14487NYT 787和实物标样执行。

17.2 理化指标

17.2.1 水分

GB/T 8304规定的方法测定。

17.2.2 水浸出物

GB/T 8305规定的方法测定。

17.2.3 总灰分

GB/T 8306规定的方法测定。

17.2.4 粗纤维

GB/T 8310规定的方法测定。

17.2.5 碎末茶

GB/T 83ll规定的方法测定。

17.2.6 氨基酸

GB/T 83l4规定的方法测定。

17.2.7 茶多酚

GB/T 83l3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 卫生指标

17.3.1 

GB/T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2 稀土

GB/T 5009.94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3 乙酰甲胺磷

GB/T 5009.103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4 顺式氰戊菊酯

GB/T 5009.110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5 六六六、滴滴涕

GB/T 5009.19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6 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磷

GB/T 5009.20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7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氰戊菊酯、联苯菊酯

GB/T 5009.146规定的方法测定。

17.3.8 氯菊酯

GB/T 5009.106规定的方法测定。

17.4 净含量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18 检验规则

18.1 组批

同一地点、同一生产周期内相同等级的产品为一批。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单位重量相同。

18.2 抽样

GB/T 8302规定执行。

18.3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内容为基本要求、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净含量。

18.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内容为本标准第7章规定的全部项目。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a) 首次批量生产时;

b) 原料、工艺、产地环境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18.5 判定规则

18.5.1 凡劣变、有污染、有添加剂或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18.5.2 除卫生指标外,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复检,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品质不合格的降级处理。

1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19.1 标志、标签

19.1.1 企业获得批准,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19.1.2 标签应符合GB 7718规定。

19.1.3 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志符合GB/T 191的规定。

19.2 包装

19.2.1 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毒,不影响茶叶品质。

19.2.2 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SB/T l0035的规定。

19.2.3 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

19.3 运输

19.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19.3.2 运输中应稳固,应防潮、防淋、防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挤压、碰撞。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和混运。

19.4 贮存

19.4.1 应贮存于清洁、干燥、阴凉、无毒无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味。

19.4.2 贮存仓库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19.4.3 在本标准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安顺茶叶的保质期不得低于12个月。

(规范性附录)安顺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资料性附录)茶园种植和管理

茶树种植

园地选择 茶园选择应符合GB309592《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指标》、GB5048《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指标》、NYT268NYT292《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要求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层深厚。

茶园规划 开垦前应对茶园作好规划,茶园应按5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合理布置茶远交通分主干路、支路,作业路。茶园交通用地应占茶园的20%,在作业路旁安排防护林带或按每亩1015棵种植果树。合理安排好排水和灌溉系统。

茶园开垦 坡度15°以下平缓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以上。坡度15°至25°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1.5m以上,然后开垦。茶园开垦分为初垦、复垦 。初垦对茶轩进行深翻。不低于50cm,然后复垦,除去草根、树根和石块。

开种植沟 1.5米开种植沟。沟宽4050cm,沟深40cm

施基肥 按每亩200公斤油饼、100公斤磷肥或2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和100公斤磷肥施入种植沟内,然后覆土。

种植 在种植沟内按小行距33cm双行种植,窝距30cm,每窝2-3株,每亩苗数40005000株或每窝45粒茶种,亩用种50-70斤进行种植。种植要采用深植,种植后要对茶苗进行修剪,留45张叶即可。种植茶种要注意覆土。

茶园管理

茶园苗期管理

茶园肥水管理 追肥,以茶树专用肥兑水施用,分春、夏、秋分三次追施,在追肥中根据茶苗情况做好茶苗浇水。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按每亩100-200公斤油饼于秋冬季深施。

茶园耕作除草 茶园苗期要做好除草工作,适时铲除茶园内各种杂草,保持茶园清洁。可通过茶园铺草、套种等方式减少杂草生长。在秋冬季结合施肥进行一次中耕。

茶园定型修剪 茶树定型修剪分两到三次,于每年的秋冬季进行,移栽后第1年的12月,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在离地15cm处剪去上面枝条,剪后留养新梢,到第2年春茶前,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在这个期间要做好留养。

茶园病虫害防治 要求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为主,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应符合NY/T 5018-2001中附录C的规定。

成龄茶园管理

采摘 采摘是茶园管理中最主要的工作。采摘主要做到及时采、按标准采。

茶园耕作除草 一年要进行春耕、夏锄、秋挖三次浅耕。每年1011月份进行一次深耕或隔年进行一次。冬耕时要对茶园内梗上和周围一米以内的杂草除净。

茶园肥水管理 追肥,分三次进行,分别于春茶前,春茶后、秋茶前三次进行,以茶树专用肥进行。基肥,以有机肥或茶树专用复合肥为主,亩用有机肥(饼肥)150200公斤。结合秋冬季深耕施入。

病虫害防治要求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为主,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应符合NY/T 5018-2001中附录C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并按GB/T 8321.1GB/T 8321.2GB/T 8321.3GB/T 8321.4GB/T 8321.5GB/T 8321.6GB/T 8321.7标准的规定合理使用农药。

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分轻修剪、重修剪、深修剪和台刈。茶树轻修剪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在茶季结束时进行,剪去当年生的新梢。对刚投产的茶园修剪要轻一些,剪去夏、秋梢,保留春梢。也可以隔年剪。重修剪、深修剪和台刈主要是对茶园进入衰老期后进行改造。

茶园防冻、寒、霜。在冬季进用草铺茶蓬防冻、防寒。在有霜前夜于茶园内生烟防霜。

(资料性附录)鲜叶

鲜叶采摘

采摘时间

采摘期从每年2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

采摘标准

分为名茶和特色茶两个类型采摘。每批采下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鲜叶质量要求无红变,无异味,无污染,无非茶类夹杂物。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

名茶采摘

鲜叶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名茶采摘标准

单芽为主,一芽一叶初展不超过20%,无其它夹杂物,无对夹叶和单片叶。无紫色芽头,无变质叶

以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不超过20%,无对夹叶和单片叶,无其它夹杂物,无紫色芽头,无变质叶。

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为主,一芽二叶不超过15%,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不超过5%,无其它夹杂物,无变质叶。

特色茶采摘

鲜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特色茶采摘标准

高绿特级

以一芽二叶初展和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5%,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不超过5%

高绿一级

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10%,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不超过10%

绿宝石特级

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10%,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不超过10%

绿宝石一级

以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为主,一芽四叶不超过5%,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不超过5%

绿片茶

以一芽四叶为主,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不超过20%

采摘方法

名茶采用提手采摘,不得掐采、捋采,保持芽叶完整。特色茶可采用机采或手采,机械采摘要保证采摘质量,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并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

装运

应使用清洁卫生、透气性良好的竹篮、篓筐等用具盛装鲜叶原料,不得紧压,禁用布袋、塑料袋、塑料桶等盛装用具。

鲜叶采摘后4h内应运到加工厂,防止温热、机械损伤和混入有毒、有害及非茶物质。

贮青

应有相应的设备贮青,鲜叶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ce74cc16137ee06eff918ea.html

《安顺茶叶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