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四次崩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股市的四次崩盘


了解历史:中国股市的四次崩盘

好问回顾
中国股市到“崩盘”标准的下跌行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通过对历次下跌行情的考察,其中有许多类似的规律,温故可以知新,由此我们是否能够对今天的调整行情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呢?历史上中国股市较大规模的惨淡行情总共出现过4次。
第一次,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沪市股指从1429点最高点跌落到386点的最低点,历时半年,跌幅达到72%,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泡沫崩盘,也是迄今为止我所见的股市行情中下跌速率最快的一次。
第二次,1993年2月至1996年2月。这是中国股市周期最长,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熊市,从1993年2月的最高点1558点,到1994年7月的最低点333点,最大跌幅深达78.6%,简直是一场灾难。
第三次,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股指从最高点1510点到1997年9月的最低点1025点,最大跌幅达到32%。如果从常规技术角度和宏观背景分析,这也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合乎“标准”的熊市。
第四次,也就是现在,从2001年6月的最高点2245点至目前的低点1346点,跌幅已达40%,而且目前这个调整行情尚未真正探明底部。从幅度来看,这也许不是调整最深的一次熊市,从周期来看,这也许也不是调整时间最长的一次熊市,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以及对市场造成深层次影响的角度,这无疑是冲击最大的一次调整。崩盘的原因惊人的相似
考察历次股市大跌,忽略短线技术因素的干扰,我们可以发现股市在大范围行情周期见顶转折的过程中,往往都同时具备了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2


3


牛市始终受到政策面的支持,从1999年的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到2000年的允许三类企业入市,至直2001年股市大辩论最激烈的时刻一篇《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托市文章出现,管理层的态度是明显的。中国股市在2001年上半年狂炒垃圾股和定位明显偏高的新股,用友软件上市百元的定位和ST个股鸡犬升天是泡沫气氛达到顶点的又一标志。此时管理层态度又经历了转变,对违规资金的查处已经不断给市场开始敲警钟,可是在狂热气氛下似乎无人理会,到了6月间,国有股减持政策终于出台,高处不胜寒的大盘急转直下,同时市场资金面也急剧收缩,随着股指的下跌,不断有资金链条断裂,两方面夹攻之下大盘似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纵观历次见顶行情也就是熊市的开始,其背景都是一个政策所造就的大牛市,政策带来牛市的同时也吹起了市场中的泡沫,当股指到达一定高度资金面无法推动时,政策面往往开始意味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采取的打压措施无疑会使股指的跌落幅度更深。政策可以托市,但不能救市
通过对历次调整的结束周期判断,我们发现政策在结束熊市和结束牛市这两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历次熊市行情的结束起最重要作用的并不是政策面,似乎也不是资金面,而是市场本身的技术面因素,这是一个令不少人困惑的现象。历次熊市行情中,往往利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减缓下跌速率,却不能扭转下跌趋势,市场筑底的过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国股市第二次大熊市中,管理层曾经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1994年3月12日中国证临会发布了4大救市政策,股指也只是短暂反弹而后继续下跌,1994年7日30日,各大传媒均刊登了新华社通稿,发布了有名的三大政策:年内暂停新股的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这一系列重大利好公布使股指探明了底部,反弹出现了,但是反弹并没有使市场摆脱熊市,而是使筑底的周期呈现出延伸结构,期间虽然穿插了5·18井喷式行情,但真正的调整行情直到1996年才宣告结束。时间到了今天也一样,暂停国有股减持政策形成的1514点反弹点位并不是市场真正的底部,调低印花税这样的利好也只是引发了短暂的二次反弹,市场仍然继续创出新低,也许后市推出的利好会使股指最终确认一个低点,

4


但根据历史的经验,最低点即使出现也不意味着底部的完成和熊市的结束。就像1997年到1999年的熊市最低点1025点出现在1997年9月,而1993年到1996年的熊市最低点333点出现在1994年7月,但真正的调整周期却远比最低点所出现的周期要长。
为什么会出现政策只能托市但不能救市的局面呢?原因很简单,这是证券市场的内在规律,中国股市不能做空,只有行情实在失去上涨动力之后调整才会出现,所以一旦崩盘调整幅度往往是很深的,而泡沫和风险的释放需要一个惨痛的过程,不可能在某个时间和空间点位上由政策去完成,只有市场自己去消化。
宏观环境因素不可忽视
很多技术分析者认为中国股市与宏观环境关联度不大,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通过对近年来熊市行情的考察,中国股市较大行情周期的走势与整个宏观经济的联系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趋势。
1993年到1996年的大熊市与国家金融秩序整顿工作直接相关,也与中国经济高速膨胀发展和实现软着陆的过程相吻合,当时股市反映的是整个国内经济宏观形式。1997年到1999年的熊市,其起点就是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其终点是危机影响消退与新经济产业泡沫的兴起,此时股市的调整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通缩时期也反映了整个周边地区的宏观环境。而从2001年中开始的熊市调整,与整个世界经济进入萧条周期相吻合。中国股市不仅与宏观环境相关,而且相关联的程度也是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广泛。而考察历次熊市结束和牛市开始,这一时间点位并不是由某一条利好政策造就的,而是整个宏观背景发生了转机,政策只有在这种时机才能发挥扭转乾坤的作用。所以我们忽略短线行情不谈,谈股指的大趋势,见顶往往由于政策和资金造就的泡沫,而见底反转却在于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宏观面契机。转折是如何形成的
回忆过去是为了了解将来,在这个时间点位上分析中国股市历次的跳水行情我们更想知道的还是目前的调整会以何种方式结束。和股市见顶回落存在着三条贯穿始终的规律一样,股市见底回升也同样存在着历史的经验。

5


所以我们在看待迄今为止的调整行情时,也要记住3个方面的因素:一、绝对低点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政策面的变化,这其中有两种可能,绝对的利好引起的突然反弹(如1994年7月的三大政策)或绝对利空引起的一次性最后下跌(如1999年5月的导弹缺口),而对于今天的行情来说,国有股减持政策既可能是绝对利空,也可能是绝对利好;
二、整个筑底区域和底部的结构是由市场技术面自发形成的,并不是确认一个低点就能够确认熊市结束;
三、从较大范围的行情周期来看,行情的最终反转需要整个宏观背景的支持。
在目前的这个时间点位上,市场的低点在近期有可能会形成,但筑底的技术形态才刚刚展开,至于下一个牛市行情目前远远未到时机。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ce19240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b.html

《中国股市的四次崩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