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故事之三十:令人笑喷的方音笑话

发布时间:2014-11-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趣味故事之三十:令人笑喷的方音笑话
娱乐休闲 09-02 1343
令人笑喷的方音笑话
搜集整理:石门笔耕斋主



所谓方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方言的语音”。说白了就是:方言与标准语同有,写法、意思完全相同,而发音、语调各有不同。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交通的、习俗的等诸多原因,使得各地的方言、方音千差万别,有不少与普通话大相径庭。有些当地人说得惯、听得懂的话,在外地人听起来就像“鸟语”一般。经常走南闯北的人,经得多见得广,对某些方言方音还听得懂;而对那些很少外出的人来说,就像见到“老外”,没有“翻译”,或者不说普通话,根本无法交流。

本人祖籍河北安平县,属衡水市(原衡水地区)管辖,上世纪60年代的“文革”期间才到过衡水,对当地人把“衡水”说成“衡绥”非常不习惯。在衡水第一次见到枣强人时,交流就遇到困难,听他们说话就要连听带猜了。当时曾对一位枣强学生说:“你们说话太难听,和普通话差距太大。”你猜他怎么说:“其饲(实),枣强和北京索(说)话不大擦(差)嘛儿地(di)!”就这一句“不大擦嘛儿地”叫我琢磨半天才醒过味儿来,就是“差不多”的意思。两县同属一个地区,一南一北,相距不过200里左右,说话发音就这样大的差异,范围再扩大,差距就更大。1978年我刚上大学,见邢台地区巨鹿、临城两位同学议论家乡事儿,一位说:“我来习家里刚买了个小菊不期习。”另一位问他:“你家喂菊干飒?”“期漏!”我一点儿都没听懂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好奇地问他们。费了不少话才知道他们说的是;我来时家里刚买了个小猪不吃食/你家喂猪干啥/吃肉。仅仅是冀中、冀南两地相距数百里,就听不懂了,那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方言方音就更会“大擦嘛儿”啦!
下面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乡音方言浓重的语文老师让学生听写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引出的令人喷饭的笑话。
这天上语文课。等全班学生坐稳后,老师说,今天我们先听写一首陆游的诗,题目叫《卧春》,并叫了两名学生到前面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写到作业本上。要求注意课堂纪律,不许互相偷看。
布置完后,老师先把这首诗朗诵了一遍,以使同学们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然后,每句诗他都抑扬顿挫地念三遍,让同学们开始听写。由于老师方音太重,他刚读完第一遍,下面就传出嗤嗤的笑声。在最后一句三遍读完后,老师请大家看黑板。

只见两个学生写的大相径庭,左边的男学生写的是:
《我蠢》
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问我是谁,一头大蠢驴!俺是驴,俺是头驴,俺是头呆驴!
而右边的那位同学曾经见过这首诗,理解诗人的意思,尽管老师是用乡音念的,但他还是凭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记忆写道:
《卧春》
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
不看则已,当老师看到左边同学写的诗与陆游的诗“满拧”时,气得直喘粗气。他正要迁怒这位同学,机灵的班长站了起来,对老师说:“我们都是按您念的内容写的,我心里还纳闷儿哩,南宋时代哪有‘智商’这个词啊!这肯定不是陆游写的诗,是老师为了考验我们的判断能力才故意这样念的。”老师问还有谁是这样写的,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这才意识到是自己的方音惹的祸,但又不好意思认错,便就坡下驴:“班长说的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今天算同学们都写对了!”
看来,推广普通话的国策非常必要,而且任重道远。
(基本素材取自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48027e10a6f524cdbf850d.html

《趣味故事之三十:令人笑喷的方音笑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