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6-04 10:58: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蔗糖溶于水 C氯化氢溶于水 D氢氧化钠熔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碘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破坏,故A错误;

B.蔗糖溶于水后,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故B错误;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氯化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氯离子和氢离子,所以有化学键的破坏,故C正确;

D.氢氧化钠熔化时电离出OH-Na+,只破坏离子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含有酚类物质的废水来源广泛,危害较大。含酚废水不经处理排入水体,会危害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饮用水含酚,会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结构研究出一种高效光催化剂BMOBi2MoO6),可用于光催化降解丁基酚,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催化剂BMO可降低丁基酚氧化反应的ΔH

B在丁基酚氧化过程中BMO表现出强还原性

C苯环上连有一OH和一C4H9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反应中BMO参与反应过程且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催化剂可降低丁基酚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不会改变ΔHA项错误;

BBMO被氧气氧化成变为BMO+,说明该过程中BMO表现出较强还原性,B项正确;

C-C4H94种结构异构,苯环上还存在羟基,可以形成邻间对三种位置异构,总共有12种,C项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D项正确;

答案选A

3实验测知 K3C60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关于 K3C60 的分析错误的是

A是强电解质 B存在两种作用力

C是离子晶体 D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201

【答案】D

【解析】

【详解】

A.K3C60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并且是盐,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

B.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阴离子中存在共价键,故B正确;

C. 该物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是电解质且含有离子键,所以属于离子晶体,故C正确;

D.K3C60=3K++ C603-,阴阳离子个数比是3:1,故D错误;

故选:D

4常温下,向20 mL 0.1mol·L1一元酸HA中滴加相同浓度的K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K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A的电离常数约为105

Bb点溶液中存在:c(A)c(K)

Cc点对应的KOH溶液的体积V20 mLc(H)约为7×106 mol·L1

D导电能力:c>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a点可知,0.1mol/L一元酸HAc(H+)=c(OH-)=1×10-11mol/L,则c(H+)=1×10-14÷10-11=1×10-3mol/L,则HA的电离常数A选项正确;

Bb点溶液中c(H+)=1×10-7mol/Lcc(H+)最大,则溶质恰好为KA,显碱性,a点显酸性,c点显碱性,则中间c(H+)=1×10-7mol/Lb点恰好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A-)+c(OH-)=c(K+)+c(H+),又c(OH-)=c(H+),则c(A-)=c(K+)B选项正确;

Cc点时加入的KOH的物质的量n(KOH)=20mL×0.1mol/L÷0.1mol/L=20mL,由HAKa=1×10-5,可得A-c(A-)≈0.05mol/L,则c(OH-)≈7×10-6mol/L,在KAc(OH-)都是由水电离处的,则c(OH-)=c(H+)≈7×10-6mol/LC选项正确;

D.向一元弱酸中加入相同浓度的一元强碱,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则导电能力:c>b>a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5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两种元素可形成数目庞大的化合物家族ZW可形成常见的离子化合物Z2W。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至少能形成三种单质

B简单离子半径:

C元素的非金属性:

D化合物ZX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意在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根据XY两种元素可形成数目庞大的化合物家族,可以确定XHYC;根据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W可形成常见的离子化合物Z2W,可以确定ZNaWS;据此分析。

【详解】

A.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C60等多种单质,故A正确;

B. ①微粒半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Na+>H+,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S>C>H,故C错误;

D.NaH中,Na+核外有10个电子与H-核外有2个电子,电子层结构显然不同,故D错误;

答案:A

6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

B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

C丙属于两性氧化物

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则XH元素,ZAl元素;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则丙是Fe3O4,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逆推可知甲为Fe,乙为H2O,丁是H2,戊为金属单质,可以与Fe3O4反应产生Fe单质,因此戊是Al单质,己为Al2O3,结合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YO元素,WFe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综上所述可知XH元素,YO元素,ZAl元素,WFe元素。甲是Fe单质,乙是H2O,丙是Fe3O4,丁是H2,戊是Al单质,己是Al2O3

A.Fe原子序数是26Al原子序数是1326132倍,金属性Al>FeA错误;

B.Fe2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II族,B正确;

C.丙是Fe3O4,只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不能与碱发生反应,因此不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

D.Fe是变价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二者的相对物质的量的多少不同,反应失去电子数目不同,可能产生Fe2+,也可能产生Fe3+,而Al+3价的金属,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其性质的知识,涉及FeAl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突破口是丙是氧化物,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结合Fe与水蒸气的反应及铝热反应,就可顺利解答。

7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合金的质量不可能为6.4g

B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20mL

C溶解合金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D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

淀为M(OH)2,根据化学式知,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的量是氢氧根离子,则n(OH-)==0.3mol,根据氢氧根离子守恒n[M(OH)2]=n(OH-)=×0.3mol=0.15mol,根据金属原子守恒得金属的物质的量是0.15mol;

A.因为镁、铜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则无法计算合金质量,故A错误;

B.由氢氧根离子守恒得n(OH-)=n(NaOH)=0.3mol,V(NaOH)==100mL,故B错误;

C.由转移电子守恒得n(NO)==0.1mol,生成标况下NO体积=22.4L/mol×0.1mol=2.24L,故C正确;

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0.1mol,根据金属原子守恒、硝酸根离子守恒得起酸作用n(HNO3)=2n[M(NO3)2]=2n(M)=0.15mol×2=0.3mol,所以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0.1mol+0.3mol=0.4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以镁、铜为载体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正确判断沉淀和合金质量差成分是解本题关键,灵活运用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解答即可。

8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B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制取

C借助扫描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循环利用,故A正确;

B. 钛合金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固体反应制取,钠可以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出单质钛,故B错误;

C. 科学仪器的使用利于我们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故C正确;

D. SO2NOx的排放可导致酸雨发生,则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故D正确;

答案选B

9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NH4Cl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CNH4HSO4溶液与少量NaOH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A错误;

B. NH4Cl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B错误;

C. NH4HSO4溶液与少量NaOH反应,只有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C正确;

D.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OH- + HCO3- CO32+ H2O,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某学习小组在室温下用0.01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01 mol/LH2A溶液,滴定曲线如图。(H2A的电离分两步,H2A=H++HA-HA-H++A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温时,E点对应的溶液中0.01 mol/L+)<0.02 mol/L

BF点对应溶质是NaHA,溶液显酸性

CG点溶液显中性的原因是溶质为Na2A

DH点溶液中,c(Na+) = 2c(A2-) +2c(H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给信息可知,H2A分步电离,第一步完全电离, 第二步部分电离,F2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HAG点溶液显中性,溶质为NaHANa2AH4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2A

【详解】

A项、由题给信息可知,H2A分步电离,第一步完全电离, 第二步部分电离,则0.01 mol/LH2A溶液中0.01 mol/L+)<0.02 mol/L,故A正确;

B项、F2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HANaHA溶液中只存在电离,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

C项、G点溶液显中性,溶质应为电离显酸性的NaHA和水解呈碱性的Na2A,故C错误;

D项、H4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2A,因H2A第一步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H2A,则Na2A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关系为c(Na+) = 2c(A2-) +2c(HA),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侧重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酸的电离方程式,正确分析图象曲线变化特点,明确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是解答关键。

11从海带中提取碘元素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仪器不能都用到的是

A海带灼烧灰化,选用①②⑧ B加水浸泡加热,选用②④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⑦ D萃取和分液,选用③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将海带在坩埚中灼烧灰化,然后在烧杯中加水浸泡加热促进物质的溶解,在漏斗中过滤,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将海带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和⑧,必要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A正确;

B.加水浸泡加热,应在烧杯中进行,加热用酒精灯,用玻璃棒搅拌,B正确;

C.过滤时用到④、⑤和⑦,C正确;

D.萃取和分液用到④⑥,不用试管,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设计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2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已知:2CrO42-+2H+Cr2O72-+H2O。下列判断的是(

A反应①表明Cr2O3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②利用了H2O2的氧化性

C反应③中溶液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

D反应①②③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

A.Cr2O3作为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题给反应①又告知Cr2O3能与KOH反应:Cr2O3+2KOH=2KCrO2+H2O,可知Cr2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A项正确;

B.反应②中过氧化氢使Cr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H2O2表现了氧化性,B项正确;

C.反应③中发生反应:2CrO42-+2H+Cr2O72-+H2O,加入硫酸,增大了H+浓度,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C项正确;

D.反应①和③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发生变化,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D项。

13电解质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用0.100mol·L-1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

B在相同温度下,P点水电离程度大于M

CM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mol·L-1

DN点溶液中:c(K+)>c(OH-)>c(CH3COO-)>c(H+)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醋酸为弱电解质,滴加KOH,变为CH3COOK是强电解质,故导电率增加,即曲线①代表滴定醋酸的曲线,故A错误。B.相同温度下,P点溶质为KCl,不影响水的电离,M点为CH3COOK,其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M点大于P点,故B错误。C.对于M点,根据电荷 守恒可知,c(CH3COO-)+c(OH-)-c(H+)=c(K+)=0.05mol·L-1,故C错误。D.N点的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CH3COO-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发生水解,所以c(K+)>c(OH-)>c(CH3COO-)>c(H+),故D正确。答案:D。

14工业酸性废水中的可转化为除去,实验室用电解法模拟该过程,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开始时溶液体积为的起始浓度、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下列说法中,的是( )

实验

电解条件

阴、阳极均为石墨

阴、阳极均为石墨,滴加浓硫酸

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滴加浓硫酸

的去除率%

0.922

12.7

57.3

A对比实验①②可知,降低pH可以提高的去除率

B实验②中,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C实验③中,去除率提高的原因是阳极产物还原

D实验③中,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电子,则有被还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对比实验①②,这两个实验中只有溶液酸性强弱不同,其它外界因素都相同,且溶液的pH越小,Cr2O72-的去除率越大;

B.实验②中,Cr2O72-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实验③中,Cr2O72-在阴极上得电子,阳极上生成的亚铁离子也能还原Cr2O72-

D.实验③中,Cr2O72-在阴极上得电子,阳极上生成的亚铁离子也能还原Cr2O72-,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3 mol电子,则有0.5 molCr2O72-在阴极上被还原,且溶液中还有Cr2O72-被还原。

【详解】

A.对比实验①②,这两个实验中只有溶液酸性强弱不同,其它外界因素都相同,且溶液的pH越小,Cr2O72-的去除率越大,所以降低pH可以提高Cr2O72-的去除率,A正确;

B.实验②中,Cr2O72-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r2O72-+6e-+14H+=2Cr3++7H2O,故B正确;

C.实验③中,Cr2O72-在阴极上得电子,阳极上Fe失电子生成Fe2+,亚铁离子也能还原Cr2O72-C正确;

D.实验③中,Cr2O72-在阴极上得电子,阳极上Fe失电子生成Fe2+,亚铁离子也能还原Cr2O72-,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3mol电子,根据电极反应式Cr2O72-+6e-+14H+=2Cr3++7H2O,则有0.5 molCr2O72-在阴极上被还原,同时阳极生成1.5molFe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溶液中还有0.25mol Cr2O72-Fe2+还原,所以共有0.75mol Cr2O72-被还原,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明确离子放电顺序及电解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活泼金属作阳极时,阳极上金属失电子而不是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易错选项是D

1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用于制取氯气

B乙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C丙可分离I2 KCl固体

D丁可比较ClCSi 的非金属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缺少加热装置,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得到红褐色的Fe(OH)3沉淀,不能获得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可,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I2易升华,加热I2KCl固体的混合物,I2变为碘蒸气,碘蒸气在圆底烧瓶底冷凝成I2固体,烧杯中留下KClC能达到实验目的;

D.锥形瓶中产生气泡,说明锥形瓶中发生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得出酸性HCl>H2CO3,但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CCl非金属性强弱,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从锥形瓶导出的CO2中一定混有HClHCl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CO2一定与硅酸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不能比较H2CO3H2SiO3酸性的强弱,不能比较CSi非金属性的强弱,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向硝酸酸化的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振荡后静置,溶液先呈浅绿色,后逐渐呈棕黄色,试管底部仍存在黑色固体,过程中无气体生成。实验小组同学针对该实验现象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Fe2产生的原因。

1)提出猜想:Fe2可能是Fe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产物。(均填化学式)

2)实验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与上述实验等量的铁粉,再加入不同的液体试剂,5 min后取上层清液,分别加入相同体积和浓度的铁氰化钾溶液。

液体试剂

加入铁氰化

钾溶液

1号试管

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

无蓝色沉淀

2号试管

硝酸酸化的2 mL 0.1 mol·L1______溶液(pH2)

蓝色沉淀

2号试管中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②资料显示:该温度下,0.1 mol·L1 AgNO3溶液可以将Fe氧化为Fe2。但1号试管中未观察到蓝色沉淀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

③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证明了由2号试管得出的结论正确。实验如下:取100 mL 0.1 mol·L1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pH2),加入铁粉并搅拌,分别插入pH传感器和NO传感器(传感器可检测离子浓度),得到图甲、图乙,其中pH传感器测得的图示为________(填图甲图乙)。

④实验测得2号试管中有NH4+生成,则2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探究Fe3产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可知,反应中溶液逐渐变棕黄色是因为Fe2Ag氧化了。小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对此进行验证。

3)方案一: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有Ag

4)方案二:按下图连接装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该实验现象________(填不能)证明Fe2可被Ag氧化,理由为________

【答案】HNO3 AgNO3 NaNO3 该反应速率很小(或该反应的活化能较大) 图乙 4Fe10HNO3-=4Fe2NH4+3H2O 加入足量稀硝酸并加热将固体全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或加入足量稀盐酸,有黑色固体剩余)(答案合理均可) 不能 Fe2可能被HNO3氧化或被氧气氧化(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

【详解】

.1)向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pH2)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铁粉可与硝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也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Fe2Fe2AgNO3=Fe(NO3)22Ag,因此溶液中的Fe2可能是FeHNO3AgNO3反应的产物,故答案为:HNO3AgNO3

2)①探究Fe2的产生原因时,2号试管作为1号试管的对比实验,要排除Ag的影响,可选用等浓度、等体积且pH相同的不含AgNaNO3溶液进行对比实验,故答案为:NaNO3

AgNO3可将Fe氧化为Fe2,但1号试管中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AgNO3溶液和Fe反应的速率较慢,生成的Fe2浓度较小,故答案为:该反应速率很小(或该反应的活化能较大);

③由2号试管得出的结论正确,说明Fe2FeHNO3反应的产物,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则图乙为pH传感器测得的图示,故答案为:图乙;

④实验测得2号试管中有NH生成,说明FeHNO3反应时,FeHNO3还原为NH,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10HNO3-=4Fe2NH4+3H2O,故答案为:4Fe10HNO3-=4Fe2NH4+3H2O

.3Ag氧化Fe2时发生反应AgFe2=Ag↓Fe3,而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铁,所以可加入足量HClH2SO4溶液溶解Fe,若有黑色固体剩余,则证明黑色固体中有Ag;或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加热溶解后再加入稀盐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黑色固体中有Ag,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稀硝酸并加热将固体全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或加入足量稀盐酸,有黑色固体剩余)(答案合理均可)

4)取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只能证明有Fe3生成,不能证明Fe2可被Ag氧化,因为FeNO32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可将Fe2氧化为Fe3,且FeNO32溶液直接与空气接触,Fe2也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3;故答案为:不能;Fe2可能被HNO3氧化或被氧气氧化(答案合理均可)。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在医药工业中,有机物 G是一种合成药物的中间体 ,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R1ONa+R2XR1OR2+NaX(R1 R2代表苯环或烃基、X 代表卤素原子)

RCOOH+SOCl2(液体)RCOCl+HCl+SO2

回答下列问题:

1A C在水中溶解度更大的是 _________ G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EF 的有机反应类型是 ________ F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由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D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5BC 反应中加入NaOH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 _________________

①与G的苯环数相同;②核磁共振氢谱有5 个峰;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C 羰基(或酮基)、醚键 取代反应 C8H7OCl C8H7ClO 催化剂、促进水解

【解析】

【分析】

与氯气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反应生成,根据信息CH2I2反应生成,根据信息ESOCl2反应生成FF反应生成G

【详解】

A是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C为盐,在水解溶解度大,因此AC在水中溶解度更大的是C,根据G的结构得到G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羰基、醚键;故答案为:C;羰基(或酮基)、醚键。

E→F是—OH变为—ClCl取代羟基,因此有机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根据F的结构简式得到F的分子式为C8H7OClC8H7ClO;故答案为:取代反应;C8H7OClC8H7ClO

⑶由A→B反应是氯原子取代羟基的邻位上的氢,其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⑷根据DF生成G的反应得到物质D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⑸根据B的结构(),加入NaOH溶液得到C(),反应中加入NaOH的作用是催化剂、促进水解;故答案为:催化剂、促进水解。

G的苯环数相同;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说明对称性较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或则甲酸酯,则符合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铂、钴、镍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和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科研小组发现了在5K下呈现超导性的晶体CoO2,该晶体具有层状结构。

晶体中原子CoO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

基态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配合物Ni(CO)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_____晶体;写出两种与CO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

(3)某镍配合物结构如图所示:

分子内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氢键 B 离子键 C 共价键 D 金属键 E 配位键

配合物中CNO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 O>C,试从原子结构解释为什么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N>O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将平面型的铂配合物分子进行层状堆砌,使每个分子中的铂原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成行,构成能导电的分子金属" ,其结构如图所示。

①"分子金属"可以导电,是因为______能沿着其中的金属原子链流动。

②"分子金属"中,铂原子是否以sp3的方式杂化?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5)金属铂晶体中,铂原子的配位数为12,其立方晶胞沿xyz轴的投影图如图所示,若金属铂的密度为d g·cm-3,则晶胞参数a=_______nm(列计算式)

【答案】2:1 分子 N2CN CE N原子2p3能级电子为半满状态,较稳定,不易失去电子,而O原子2p4,失去2p能级上一个电子可以达到稳定的半满状态 电子 若铂原子轨道为sp3的方式杂化,则分子应该为四面体形,而非平面型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晶体中原子配位数之比等于电荷数之比;②钴原子为27号元素,其价电子3d74s2

(2)配合物Ni(CO)4常温下为液态,熔沸点低,根据等电子理论C = N =O+,因此可得与CO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

(3)A. 氢键不是化学键;B. 该配合物中没有阴阳离子,因此无离子键;C. 该配合物中含有CCCHC=N等共价键;D. 该配合物不是金属晶体,不含有金属键;E. 该配合物含有NNi配位键;②第一电离能NO是因为N原子2p3能级电子为半满状态,O原子2p4,失去2p能级上一个电子可以达到稳定的半满状态。

(4)①根据题意每个分子中的铂原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成行,构成能导电的“分子金属”,则铂金属的价电子可在金属铂间传递而导电;②根据信息,平面型的铂配合物分子进行层状堆砌,如果是sp3的方式杂化,则就应该为四面体形。

(5)金属铂晶体中,铂原子的配位数为12,为最密堆积,其立方晶胞沿xyz轴的投影图如图所示,则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先求一个晶胞中含有的铂原子个数再根据密度计算晶胞参数。

【详解】

(1)①根据晶体中原子配位数之比等于电荷数之比,因此CoO的配位数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

②钴原子为27号元素,其价电子3d74s2,因此基态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2)配合物Ni(CO)4常温下为液态,熔沸点低,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因此固态Ni(CO)4属于分子晶体,根据等电子理论C = N =O+,因此与CO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N2CN;故答案为:分子;N2CN

(3)A. 氢键不是化学键,故A不符合题意;B. 该配合物中没有阴阳离子,因此无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C. 该配合物中含有CCCHC=N等共价键,故C符合题意;D. 该配合物不是金属晶体,不含有金属键,故D不符合题意;E. 该配合物含有NNi配位键,故E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E

②配合物中CNO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NO,因为N原子2p3能级电子为半满状态,较稳定,不易失去电子,而O原子2p4,失去2p能级上一个电子可以达到稳定的半满状态;故答案为:N原子2p3能级电子为半满状态,较稳定,不易失去电子,而O原子2p4,失去2p能级上一个电子可以达到稳定的半满状态。

(4)①根据题意每个分子中的铂原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成行,构成能导电的“分子金属”,则铂金属的价电子可在金属铂间传递而导电,因此"分子金属"可以导电是因为电子能沿着其中的金属原子链流动;故答案为:电子。

"分子金属"中,平面型的铂配合物分子进行层状堆砌,因此铂原子不可能以sp3的方式杂化,如果是sp3的方式杂化,则就应该为四面体形;故答案为:否;若铂原子轨道为sp3的方式杂化,则分子应该为四面体形,而非平面型。

(5)金属铂晶体中,铂原子的配位数为12,为最密堆积,其立方晶胞沿xyz轴的投影图如图所示,则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一个晶胞中含有的铂原子个数为:,金属铂晶体的棱长为a,金属铂的密度为d g·cm−3,则,因此晶胞参数;故答案为:

19钠离子电池由于成本低、资源丰富,成为取代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应用的理想选择。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束状碳包覆K3V2(PO4)3纳米线电极材料成为关注焦点之一。其制备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①石煤的主要成分为V2O3,含有Al2O3CaOFe2O3等杂质。

+5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1K3V2(PO4)3V的化合价为___

2)焙烧时,向石煤中加生石灰,将V2O3转化为Ca(VO3)2

①为了提高焙烧过程中氧化效率,下述工艺步骤方法合理的是___

a.在回转窑进行富氧焙烧,助燃风气量为煤气量的0.5~2

b.焙烧过程中,在焙烧物料中加入辅助剂,增加物料疏松度和透气性

c.窑体进行分段控温

d.调控料层厚度为窑体的2/3高度

②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实验时将NH4VO3KOHH3PO4按物质的量分别为5mmol7.5mmol7.5mmol依次溶解于20mL去离子水中,溶液颜色依次为白色浑浊、无色澄清透明和棕红色透明溶液。随后再加入H2C2O4·2H2O,搅拌至溶液变为黄绿色,草酸的量对K3V2(PO4)3形貌的影响如下:

①实验条件下束状碳包覆K3V2(PO4)3纳米线样品制备的最佳条件为___

②亚硫酸钠是常用的还原剂,但实验中不能用亚硫酸钠代替草酸晶体,原因是___

4)加入的草酸晶体是过量的,其中只有的草酸为还原剂,将VO3-还原成VO2+的草酸以C2O42-的形式存在,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氩气中煅烧时,氩气的作用是___

6)某工厂利用上述工艺流程,用10t石煤生产束状碳包覆K3V2(PO4)3纳米线0.8064t,若整个过程中钒的总回收率为80%,则石煤中钒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

【答案】+3 abc 草酸质量为6.0g 草酸在合成束状碳包覆K2V2(PO4)3纳米线的过程中不仅做还原剂还影响其形貌 防止K2V2(PO4)3被氧化 2.04%

【解析】

【分析】

石煤的主要成分为V2O3,含有Al2O3CaOFe2O3等杂质,在空气中焙烧,生成Ca(VO3)2,固体进行酸浸,生成Fe3+Al3+Ca2+等,加入萃取剂将含的物质萃取,然后进行反萃取操作将含的物质提纯,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生成NH4VO3NH4VO3KOHH3PO4反应后得到棕红色透明含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草酸晶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还原成VO2+,然后进行干燥,将固体在氩气中煅烧制备束状碳包覆K3V2(PO4)3纳米线,以此解答。

【详解】

1K3V2(PO4)3K元素化合价为+1价,3个单位负电荷,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为0可知,V+3价;

2)①a.焙烧过程中V元素被氧化,在富氧环境中焙烧有利于提高氧化效率,故a符合题意;

b.增加物料疏松度和透气性可提高固体反应的效率以及反应速率,可提高氧化效率,故b符合题意;

c.分段控温可防止过热导致固体结块,可提高氧化效率,故c符合题意;

d.若料层厚度过高,不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因此需降低料层的厚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②焙烧过程中V2O3转化为Ca(VO3)2V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空气中O2参加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3)①由表格可知,若要制备出均一的束状K3V2(PO4)3纳米线,则草酸的量为6.0g

②草酸在合成过程中作还原剂,由表格可知,草酸晶体的使用量不同,纳米线的形貌也会发生该变,因此选用草酸晶体而不用亚硫酸钠的原因为:草酸在合成束状碳包覆K2V2(PO4)3纳米线的过程中不仅做还原剂还影响其形貌;

4)草酸只有的草酸为还原剂,草酸被氧化为CO2,并将还原成VO2+的草酸以的形式存在,根据氧化还原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5K3V2(PO4)3V+3价,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因此用氩气作保护气,防止K3V2(PO4)3被氧化;

6)设石煤中钒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根据整个过程中V元素质量守恒可得:

=,解得=0.0204,则石煤中钒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39de61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f.html

《2019-2020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