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1

发布时间:2020-10-12 20:23: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主要内容就是熟悉课文,尝试翻译课文,弄懂文章内容。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导语: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

每生翻译一句,同桌合作翻译。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悉:全。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告: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卧…·怯。如

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寻找 寻向所志

房子 屋舍俨然 不久 寻病终

做标记 处处志之 以前 寻向所志

标记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课时 重要是: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

一、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按与人行踪分析分段落,写标题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发现桃林)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做客桃源)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 (迷失桃源)

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对于这样的社会你们喜欢吗?喜欢哪一点?(结合课文谈谈你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景色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生活环境美——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通,鸡犬相闻。

生活安定——并怡然自乐

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中途插入作者背景的介绍,及他的政治理想,社会遭遇等。

8.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

导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 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作业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1c505e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a.html

《《桃花源记》教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