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校园霸凌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师与校园霸凌

挪威学者DanOlweus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
中国校园霸凌的现状我了解并不全面,所以我只从了解的部分学校现状浅谈存在的校园霸凌现象。如果单纯的针对校园霸凌,我认为我所了解到的学校对校园欺凌定义并不明确,又或者说过于简单,有些欺凌和侮辱的现象,往往被学生、教师这些旁观者认为是玩笑打闹,得不到正视。教师往往将校园霸凌简单定义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单纯的实施在肉体上的暴力行为,有性别区分的,男生之间才会出现的。校园霸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忽视。然而大量事实证明霸凌,是长期并且多次发生的事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暴力霸凌、言语霸凌、社交霸凌、网络霸凌。
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比如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家庭暴力、家长体罚),霸凌者与被霸凌者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对等。霸凌,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对一实施的,更多的是复杂的团体霸凌。霸凌发生场所不仅仅在学校,还可以发生在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活动场所。霸凌的行为,包括对受害者的孤立,长期的恶作剧。校园霸凌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偶发性的,具有长期重复发生性。
第一个事例,从事教育工作我们有时会遇见这种现象,个别女孩子在课堂教学中和日常活动中没有其他同学反应迅速,行动灵敏(跑步慢),时间久了,其他同学就会说“不要和你一起玩儿了”“诶

呀,别和我说话”“不带你了”然后几个同学聚在一起XX那么笨,以后咱都不和她一起玩”“好啊”
第二个事例,班级值日时,小组同学围在一起说笑聊天,一个同学值日,并且是长期存在现象。
第三个事例,小红单亲家庭,性格内向,有同学经常将吃剩的水果核放入小红书包,或者将毛毛虫夹进小红书本中,和同学的交流中曝光小红的家庭情况并言语不堪。
针对以上三种事例,在班级中很常见,部分老师意识不到位,对校园欺凌认知浅显,认为只是同学恶作剧,在事件初始发生的情况下会有制止的行为,但是伴随着事件的重复发生,教师就产生了倦怠,并不会再有阻止的行为,甚至会批评被霸凌的同学,美其名曰“怒其不争”。这种时候教师就成为校园霸凌的旁观者,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伤害。
面对校园霸凌,首先从预防入手,率先明确教师对校园霸凌的意识,校园霸凌不是单只打架斗殴,还包括小团体鼓励、曝光隐私、嘲讽捉弄、散布流言等等都是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班会、校园欺凌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普及校园霸凌,明确学生的行为界限。明确告知学生霸凌事件对自己、他人甚至旁观者会产生的严重危害,更需要向学生明确校园霸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社会后果将是学生无法承担的责任。
在教师针对校园八零行为治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信念,学生的“保护伞”。观察多年来媒体对校园霸凌事件的报道,我们不

难发现,校园霸凌的发生场所是多样化的,不仅会发生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更会发生在学生上、下学归家途中,在课外补习班,甚至是在路途中的偶遇。这些就需要老师与家长联系,家校配合,保障被霸凌者行为上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关注的是被霸凌者心理,精神的健康状况,是否留有心理创伤甚至创伤应激障碍。针对霸凌者,教师更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出现霸凌行为的原因。
在调解校园霸凌行为的过程中要拒绝“中庸的”调解方式,多方面考虑学生霸凌他人和被霸凌的原因,性格方面是否存在多动暴力,是否过于安静内向,父母教育上是否更倾向于体罚,家庭中是否长期存在暴力或者冷暴力行为,家庭中是否存在情感虐待现象,是否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甚至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社交范围的不对等,以及在学校课堂中、行为活动中的表现是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是否收到过老师的表扬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是校园霸凌现象产生的诱因,在调解中需要对症下药。
教师还需要明确,校园霸凌的行为不一定只是出现在行为差异生中,绩优生也可能是霸凌的实施者。在解决学校、家长赋予的优越属性,使学生具有高一层的优越感,凌驾他人之上。所以在素质教育时代,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因成绩的好坏而区别对待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更容易建立学生的集体意识。族中每一位同学,降低班级矛盾的产生,教师的行为也会影响学生的想法,提高班级团结,拒绝校团体的出现就需要老师树里榜样的作用。
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生及时报告老师,

寻求帮助。校园暴力并不局限于同性学生之间,异性同学也可能发生校园暴力,包括脏话,对身体部位的反复提及甚至触碰,言语上的骚扰等等,都是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我们教育绝大部分对性的教育是避免或者朦胧羞涩的,这就导致女学生在受到类似的霸凌时会羞于启齿,这就大大助长了校园霸凌的嚣张气焰。大环境不可以改变,但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安插小小情报员,观察同学在班级是否有不当行为,及时汇报,第一时间低调解决霸凌事件。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寻求帮助并不可耻,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合理方式。
在校园暴力发生时,是否有教师选择趋利避害呢?比如,怕被上级领导追究责任影响个人前途?害怕被家长报复?站在任何立场我们及时按照正规流程调解校园霸凌现象都是正确且正义的举措。孩子被欺负时需要教师亲自出面,采取合法行动,维护学生合法利益,对欺凌的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绝不助长歪风邪气。只有教师勇敢的站出来,才有可能杜绝校园霸凌。校园霸凌的杜绝不仅需要法律规范,更需要每位教师担起责任,给学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cb9659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5.html

《教师与校园霸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