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课堂中追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做为长篇小说的节选文字,在课堂设计中既要和原著作者“重塑民族”的精神相吻合,又要体现阅读教学“动听、动情、动心”的魅力,这就要紧扣传统文化习俗,通过对湘西风情的描绘,对纯朴民风的赞美,了解社会文化背景,探讨湘西的自然纯真的人性之美,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的赏析与追寻,使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
在学习文章时把指导学生感受赛龙舟的精彩场面作为重头戏,设计积累、展示、探究三个层面,通过场面赏析、换词朗读、节日辩论、探究民俗等环节,化好玩为动听,还风俗以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探究作者笔下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精神的热爱,还原语文教学从内容到技巧上的“语文味”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重点)
2、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难点) 教学流程:
一、童谣导入,重温传统文化
金色童年是人生记忆中最美妙的音符,而好听的童谣是其中最亮丽的风景,请同学们配上节拍唱童谣: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
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追问:童谣中讲的是中国的那个传统节日?提到了哪些风俗?我们当地还有什么风俗?在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湘西,人们又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
(预设可能使学生产生回答的热情,却缺少系统的归纳和民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思考,可对这一方面及时强调)
二、《边城》简介,触摸传统文化 指名朗读: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的希望。
追问:作者又是怎样在节选文字中体现他重造民族的希望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作为小说的节选文字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原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点燃孩子阅读原著的热情。
三、走进文本,感知传统文化。 (一)、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展示你积累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个信息。 2、湘西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二)、观看录像,场面品析
1、看完赛龙舟的录像后,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赛龙舟的场面。在文中找出赛龙舟的场面描写文字。
2、男声齐读,女生思考:作者怎么描写龙舟上的赛手外貌和动作的?起什么作用?

1
3、一声声号子,一锤锤鼓点,一团团飞奔的白雾,龙船成了飞奔向前的蛟龙,加上两岸的呐喊声、呼喊声响成一片,人在欢腾,水在呼喊,真正上演了一场力与美较量的百舸争流。在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这与赛龙舟有什么相似点?如果是你,会联想到什么?比较一下,哪一个联想更好一些? (此设计可以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如果出现思维停滞现象,可提醒从场面的激烈壮观,鼓声震天,与水有关,使观众惊心动魄等方面联想)
4、如果只有赛手参加赛龙舟,会有这么壮观的场面吗?作者重复使用了一个词写观众,请找出来。给这个词换个更通俗的说法,然后代替阅读。体会这个词的作用。
用“没有不”代替“莫不”更体现了万人空巷、倾城出动的壮观,换词阅读可以体会遣词造句的功底,同时也可以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上进行写作技巧点拨。
5、龙舟竞赛如此紧张激烈,获胜奖品丰厚吗?插入屈原托梦的传说后,思考:现在这些赛手是为了什么?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民风和精神?
(此处是教学难点,也是情感的触发点,可以多请一些学生进行强调,同时联系到汶川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凝聚力,突出沈从文的创作意图,教师做好点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想象平台,体验习俗
赛龙舟紧张刺激热闹,其实热闹的不止这些,如果你面前有一群绿头长颈肥鸭,那你会怎么捉?
(在动听的语文课堂中进行文字玩乐,既体验了风

2
俗,增加了动心的成分,又训练了想象能力。 三、辩论空间,传唱传统文化
这些有趣的风俗,由古代流传至今,开启了炎黄祖孙的文化记忆的线索,几经岁月的淘洗,但仍斑斓多彩。但也有人认为这千半年来留存的习俗早走了调,串了味,还不如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浪漫,有创意,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分正反双方展开辩论
教师小结:其实,无论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传统节日,都光彩夺目,因此今天的辩论没有赢家和输家,可是,我想提醒同学们的是,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传承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中国传统习俗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奋进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在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们让我们永远追寻春节放鞭炮,元宵吃汤圆,端午赛龙舟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佳节并让它在华夏大地乃至全世界绽放得更加灿烂吧!
(辩论的形式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传唱,增加了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应和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探究指航,追寻传统文化 1、收集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2、追寻这些传统佳节的起源。 3、探究其文化内涵。 教后反思面对长篇小说的节选文字,如何由点到面、一斑而窥全豹应是教学预设的出发点。本着这一教学设想,设计如上几个环节,在教学实施中流畅而有趣,彰
3
显了语文味,体现了趣味性,变抽象的传统习俗为情境体验,同时,强化了不太突出的场面描写,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当然,因为预设的太充分,学生随机生成的东西很少,没有出现课堂思维碰撞的灵动性,也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今后,如何设计能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问题,让学生正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在老师的预设下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应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839b3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c5.html

《《端午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