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

发布时间:2019-03-25 16:10: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

摘要:本文讨论了校企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深刻阐明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层次,着重分析了产学研结合的“二二三三”合作模式,即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平台,以“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品开发”为突破口,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咨询服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使企业在获得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获得了科研成果,得到了实惠,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受到工程训练,整体素质提升,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生通过现场实习或项目开发掌握了技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结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 二二三三合作模式

一、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趋势

1. 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调试员、编码员、测试员、检验员、管理员等。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订单式”培养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为此,我系组建了由企业技术主管、政府部门、扬大学者参加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审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我系的专业建设。

2.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真实的现场环境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它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其核心是能力本位。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磨练,有些课堂上无法传授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更需要学生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亲自体验,反复训练,逐渐积累才有可能掌握和形成。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中,必须坚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有些环节可以在校内完成,如某些技能训练,故障排查的实训等,有的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训练来实现,这样也可弥补实验实训室某些硬件条件的不足。最近,我系正在开发即将完成的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系统。但是,校内实训场所同真实的生产现场相比,在真实性、先进性、复杂性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离开现场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经历的亲自体验是难以达到的。显见,现场实习环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此,除了具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之外,建设一批关系密切,技术先进,管理到位,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不可缺少的条件。

目前,我系共建了8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5个挂牌,1个为省级大学生实训基地。近期,我们将进行遴选,确定其中条件较好,组织落实,确有实效的34个。

3.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完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

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当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现状下,特别象我们这样国家不拨一分钱的民办高职院校,只靠学校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即使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每个专业都要办一个工厂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因而,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和资源优势,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以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

校企合作的内涵是不断丰富的,合作的层次也是逐步深化的。

1. 在合作内涵上,着重做好三件事情。

合作内涵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的培养与聘任,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培养与就业等十分广泛。但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应着重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由企业人士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也是学校联系企业,政府部门,教育专家的纽带,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标准,实践环节的论证与审定,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指导,领航,把关的重要作用。

第二件: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对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

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人力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十分宝贵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支持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同时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或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发挥其技能专长,这将是学校“双师队伍”的最好补充和不可多得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件:重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促进和推动学生就业工作。

现在企业用人观念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不仅看文凭,更看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或实习实训期间,利用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企业,懂得生活。教他们怎样做好工作,怎样从一个自然人到成为一个社会人。此外,我们还把企业老总请进来作专题报告,讲述如何成人,成才,创业;如何使自己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这种鲜活的现实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影响。从而,帮助和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

2. 在合作层次上,不断深化和提升。

随着校企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大体要经历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形成三个不同层次。

初期:学校到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作报告,这是浅层次的合作

发展期:企业安排学生实习,给予技术指导,优先选用毕业生,参与教学计划制定,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等。这是较深层次的合作,目前我院大部分系科都是属这种情况。

成熟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学校利用自己的所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培训企业职工,参与企业产品设计,技术攻关等。此时,学校与企业便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深层次的合作,是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去做的。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高职院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院所具有的科研实力,而人才质量最终要由社会和企业来鉴定。科研成果必须要得到企业的承认才能创造效益。因此,能否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和开发出受企业欢迎的产品,就成为深化和检验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与重要标志。

三、推进“二二三三”工程,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1. 基本内涵

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平台,以“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品开发”为突破口,使学校成为企业的 咨询服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使企业在获得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获得了科研成果,得到了实惠,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受到工程训练,整体素质提升,提高了学校的驰名度和影响力,学生通过现场实习或项目开发掌握了技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结果。这一模式,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2. 主要工作

——在技术服务方面,我们与扬州索行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完成了扬州技师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我系郭振民、林玉祥和陈天文等多位教师被扬州市政府,广陵区政府和浙江高自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聘为科技顾问。增强了江海学院信息工程系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在技术培训方面,我院与年销售额在250亿的神州数码网络公司组建了神州数码江海学院网络学院,扬州培训中心,利用我院良好的网络实验设备,于2006121- 4日举办了第一期神州数码网络技术培训班,有省内近40个学员参加培训。今年6月份将举办第二期网络培训班。2006年暑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为琼花集团中层干部进行为期5天的计算机培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技术开发方面,我们与扬中科泰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合作,经过半年多辛勤工作,终于研制成功了JH-XXI型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系统,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专院校,综合了电路,模电,数电,单片机,EDA技术与可编程技术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化、综合性的实验实训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近期,将由扬州市科委组织鉴定。有为才有位,只有学校真正成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校企合作才有稳固的基础,产学研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发展。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政府的提倡和推动,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深入进行的催化剂。从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看,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目前,江苏省正酝酿出台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对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作为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开发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三大功能。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所具有的科研实力。我们务必痛下决心,以迎评为动力,狠抓内涵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实力,用优质的人才质量和先进的科研成果,赢得企业的认可,赢得社会的认同,走出一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创新之路,共同创造江海学院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2] 姜华斌、张新民,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4期;

[3] 扬宏志,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http://www.pyu.edu.cn/index.html

作者简介:

郭振民,男,教授,194111月生,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编委,“现代电子技术”杂志编委;

江苏省科技厅和扬州市科技局评审专家。

陈天文,男,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青年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818a5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1.html

《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