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专题讲座例文

发布时间:2014-01-07 18:29: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议论文专题讲座】

【例文一】

敬畏生命

①深秋的清晨,大团大团的蒲公英在朔风的托举下,一路轻扬,一路飘洒。或许不久之后,其中一些只会落在贫瘠的荒漠、寂寥的岩缝;或许在不分昼夜的飞翔之余,这千千万万中只有一颗成活,但这些弱小的生命全不在乎,它们密密匝匝而又飘然惬意……那无意中的视觉冲击,使我不能不为生命豪华而不计成本,飘逸而一往无前的投资所感动折服。我敬畏生命。

②生命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它闪烁着神性的光辉。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伸长脖子也够不着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种群的繁衍跃向悬崖而完成斑羚飞渡的壮举;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煮时还始终弓起身子保护腹中的幼苗;一只母狼望着在陷阱中死去的幼仔而呜咽嗥叫于凄冷的月下……所以敬畏生命也就是发扬生命所拥有的神性的光辉。

③当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生活美丽。地上搬家的蚂蚁,枝头鸣唱的鸟儿,雪山高原上撒欢的藏羚,大海波涛中嬉戏的虎鲸……无不添彩于生命世界的画卷,同时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得以于时时处处的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顿悟与喜悦。

④同时,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这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杀人放火什么都敢干了。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就是热爱自身。进一步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成了多米诺骨牌中最后的一块,难逃覆灭下场。

2l世纪已经到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伦理学科:生态环境伦理学。我们要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子孙后代,摧毁了人的生存根基。德国大哲学家康德一生敬畏生命,他将生命具体化为客体世界的星辰和主体世界的道德。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格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是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法则,我们应该向康德学习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我们之所以赞同作者的观点,是因为:

3、 为了实现作者的理想,我们要做的是:

【例文二】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催化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可见“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清洁液”。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还离不开经常反省自己。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无论中外,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 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一、论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在第⑨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慎独”的必要性的:

1

2

3

二、论据:

4、第⑦段划线句是 论据,其作用是

5、请概括第⑧段的事实论据。

6、阅读下列链接,说说它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若可以,那么放在哪一段?说说理由。

链接: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 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三、论证方法

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四、论证结构:

8、本文③-⑤段的论证结构是

A、总分 B、层进 C、并列 D、对照

【例文三】

读书的境界

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书人不倦,这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

②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地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这是他的读书境界;一个学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泡在书店里流连忘返,这是他能达到的读书境界;而一位老人,会在冬日温煦阳光的照耀下,坐在椅子上静静地阅读有如他一生记录的书籍,他会因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这是他生命之端的一种读书境界。故有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不同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喜爱书、崇拜书。

③常读书,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正如清人萧抡所说的那样:“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④读书要有一定的境界,还要会读书。一本书并非皆是精华,满世界的书也并非都是精品,这就要求读书的人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一种已经被升华了的读书境界。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⑤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也说出了读书人所追求的两种不同的境界。“古之学者为己”,是说读书人要把读书看作提升自己修养与心志的途径,刻苦而努力地求索、追求,博闻而强志,胸襟宽广,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廓大胸怀为他人造福,同时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也批评“今之学者为人”的浮躁与虚妄,他所说的“今之学者为人”是说读书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鲁迅先生也曾讽刺过那种“为人”而读书的所谓“文人”,他说,他们其中的一个特征是,必有个雅致的书斋,背后有几大排漂亮的书橱,橱中摆满了精装的典籍等。可是,他们真的认真读书了么?真的认真思考了么?

⑥读书若没有高尚的情操,便不免要落到“为人”的俗套里,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致用、致知,即用不到正地方和一知半解而已。“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没有幽静的心灵和清明的神智,你怎么能获得经典中的真谛,又怎么能用优秀的文化和高雅的灵魂之光来陶冶自己、洗礼自己?

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能够让人开阔视野,令人胸怀大志,让人更为热爱生活。越是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读书就越有讲究;越是需要知识的时代,读书也就越需要境界。真正的读书人,是以自己全部的身心,从一本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与自己心灵共鸣的所在,最终达到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的精神的升华。所以说,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

1.第①段加点词“悔人不倦”中的错别字是_ ___,正确的写法是__ ___。(2分)

2.第②段画线句“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运用了__ ______ __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______

___ ___。(5分)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 _3分)

A.第①段画线句中的“这”是指“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这”是指“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地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

C.第④段画线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读书人要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

D.第⑤段画线句中的“这句话”是指“古之学者为己”。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 ____的论证方法,证明了____

的观点。根据本段的论述,请列举一个“古之学者为己”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7分,本试卷上出现的事例除外)

___________

5.本文的论点是___ 3分)

【例文四】

人人皆可为国王(有修改)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因为,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 ;三是有 。只要能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因此,我们人人都可以在精神上得到同样的满足和享受。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请在文章第②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词组)(4分)

2.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4分)

3.请在第④段结尾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本段的观点(3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关系

B.本文第③④⑤段是层进关系

C.本文第③④⑤段是并列关系

D.本文第③④⑤段与第⑥段是分总关系

【例文五】

关于思

人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亿万原子分子构成的臭皮囊,也不是DNA长链组成的遗传基因,而是每个人脑海中的“自我意识”——思想。人生来就应该思想。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人的存在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有思想。人有思想才会创造工具,才会劳动。失去思想,人与动物何异?

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纯思想的产物,没有任何实验的可能。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推论出黑洞,黑洞印力大到连光线也无法逃脱,这些已为当代天文观测所证实。这说明思想之威力无远弗届、无坚不摧。

不仅科学重思想,文学、艺术亦如是。文章之深度在于思想,我爱读《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气势磅礴,正文写景抒情字字珠玑,令人击节赞赏,但全文之灵魂还在结尾那一段富有哲理的议论,杜牧在思考!

梵高博物馆展出他的两幅名画:《吃土豆的入》中的人物再平凡不过,《麦田里的乌鸦》中的群鸦是常见之凡鸟,为什么为世人所赞赏?我站在这两幅名画前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心有灵犀一点通”,艺术之魅力在于思想之交流。

我有一个嗜好——胡思乱想。夜阑人静万籁俱寂,思绪如离云出岫飘忽不定;时而又如飞瀑流泉一泻千里,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想什么呢?

一是想个人。回想个人的经历:幸福的童年,迷茫的青年,坎坷的中年,一生中曾有几个关节点,不同的选择可以走完全不同的道路,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想得更多的是未来,如何在有生之年尽情地奉献和享受?

二是想朋友。我有一些勤思好问的素心朋友,彼此间推心置腹无话不谈,讨论问题时直言无忌,争得面红耳赤。犹如异体之撞击,相互切磋砥砺迸发出的火花,激励我想得更广更深。中宵反思,往往彻夜不眠。

三是想字宙万物。牛仔裤为什么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后现代画是不是国王的新衣?新诗如何才能媲美唐诗?五百年后的新新人类是什么样子?以至于物质本质,宇宙演化,生命起源……非关功利,只是好奇。

任思想涉足大千世界之长河,虽然没有拾到美丽的贝壳,但让涓涓流水在脚趾间滑过,不亦乐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a8ddda524de518964b7dae.html

《议论文专题讲座例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