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部编版)期末复习材料题精选

发布时间:2019-08-03 06:15: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期末复习材料题精选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两枚门齿,还有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并且发现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

材料二: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独自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原始人类头盖骨。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材料三:

(1)分别说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介绍的远古人类的名称?并从材料中找出远古人类已经会使用火的证据?

(2)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

(3)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答案】

(1)元谋人;北京人;发现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发现灰烬。

(2)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3)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2、20 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了远古人类北京人的生活遗 址。根据考古发现,有学者绘制了《北京人生活想象图》,描绘了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情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

(1)根据材料一、二,完成下表。

材料三

在北京人发现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爪哇的直立人等人骨 化石相继被发现,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是持进化论的学者,对于人类的 起源问题和人骨化石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 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 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答案】

(1)

(2)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或有助于认识人类进化的进程,或证明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论观点)。

3、体验新情景,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我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是 元谋人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我是 大禹 

(2)请你教“我”种庄稼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水稻 的技术。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粟 的技术。

(3)请你帮“我”找家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干栏式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半地穴式 

②造成图A和图B房层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D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答案】

(1)①元谋人。②大禹。

(2)①水稻。②粟。

(3)①干栏式;②半地穴式;③D。

4、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北京人”展开了探究活动,设置了以下两组互动问题。

材料一:距今70万﹣20万年前,今天的北京郊区也有了活跃的原始人群。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同时期内涵最为丰富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文化遗址,因此我们必然地视它为中国古人类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但是,“北京人”决不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河南的南召,安徽的和县,都发现直立人的化石或他们留下的石器。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能够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画“√”;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〇”。

①北京人出现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 √ 

②北京人的发现对世界和中国古人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③北京人生活的环境温和湿润。 〇 

④北京人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 × 

⑤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 

材料二: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一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和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材料三:

(2)依据材料二、三,历史小组的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文字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们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4、图5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3 

(3)由上述探究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化石(考古资料) 

【答案】

(1)①√;②√;③〇;④╳;⑤√。

(2)图1、图2;图4、图5;图3。

(3)化石(考古资料)。

5、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下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图1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

(2)图2是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个王朝的都城?哪一个国王迁都到此?

(3)图3中文物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武王伐纣的地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武王伐纣的结果。

(4)夏桀收刮民财,建造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商纣王荒淫无道,造“酒池肉林”聚众作乐;西周周幽王时期,朝政腐败,“烽火戏诸侯”,最终为外族所灭。总结一下,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答案】

(1)夏朝;禹.

(2)商朝;盘庚.

(3)牧野;商军战败,西周灭商.

(4)都处于暴君残暴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朝代的灭亡.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材料二 禹建刑法,百姓不敢僭越。禹组军队,外夷不敢小觑。禹修城池,边防得以巩固。禹纳贤才,内政得以贤明。禹疏河道,百姓无不爱戴。禹战三苗,宇内无不拥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时、何人开始的?

(2)这一朝代最后一个君主是谁?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哪些方面表现出夏此时已经具有国家的雏形?

【答案】

(1)从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启开始。

(2)夏桀。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3)修筑了城池,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等。

7、阅读下表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涂“A”;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涂“B”;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涂“C”。

(1)夏朝和商朝的统治区域基本一致。

(2)夏朝建立的时间比商朝要早。

(3)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最后的国君是夏桀。

(4)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发达。

(5)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

【答案】

(1)B.

(2)A.

(3)A.

(4)C.

(5)A.

8、“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答案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在中国与河中地区(指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带,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的地区),以及中国与南亚地区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形成了一条交通路线。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通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1)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听说的这条道路,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结合课本内容说出这条道路的路线。

(2)为开通这条著名的交通线,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至少两名)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

(3)为什么说这条道路是“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请举例说明。

(4)今天,要使这条“要道”重现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答案】(1)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转运大秦(欧洲)。

(2)张骞、班超、甘英等。他们不畏艰险,热爱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3)经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文化之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科技交流之路:中国的造纸术等发明沿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欧洲。

(4)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兴修公路、铁路,发展交通业,发挥当地旅游、矿产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等。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商鞅变法时, “不法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之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治。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以上三人实行的政治措施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答案】(1)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建立县制。

(2)嬴政。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4)加强了中央集权。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暴虐,之子而亡(秦始皇残暴,到他儿子的时候就灭亡了)”。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

(1)材料一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秦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请你用一句话评价秦始皇。

【答案】(1)暴政。农民起义。

(2)统一中国,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创设郡县制。

(3)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不失为千古一帝。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他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

(2)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秦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统治?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答案】(1) 秦始皇(嬴政)。不一样,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

(2)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

措施:①创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

④“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⑤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3)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在秦朝,最高统治者被称作什么?在地方,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城防工程,这个工程叫什么?

(5)材料三中“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6)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谁和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的斗争?

【答案】(1)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统一六国)

(2)皇帝;郡县制

(3)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小篆)

(4)万里长城

(5)焚书坑儒;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控制思想)

(6)项羽和刘邦

14、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举出曹操为实现雄心壮志进行的著名战役。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 

以多败少: 赤壁之战 

(3)他进行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统一中国。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3)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5、

(1)图片所示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B指的是三国中的 蜀 国,它的建立者是 刘备 

(2) 赤壁之战 【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答案】(1)蜀;刘备。

(2)赤壁之战。

16、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特征。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分立。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地区也发生变化。请回答:

(1)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纷争不断,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并说明其影响。

(2)三国鼎立,政权分立。三国指哪些国家?后来,又是哪个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哪一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请写出这一改革中的任意两条具体措施。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魏、蜀、吴;西晋。

(3)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联姻、用汉姓等)。

(4)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7、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次著名的战役。请回答:

(1)分别将这两次战役发生的年代、交战双方、主要影响填入下表。

(2)以上两次战役有何相同特点?

【答案】

(1)

(2)相同特点:以少胜多.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因为丹朱个性刚烈,欠和顺及政治智慧,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任意一点即可)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还有大量石斧、石凿、骨耜等工具。

材料二:在河姆渡的墓葬里,随葬品少,而且没有多大差别。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半坡、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了什么样的经济生活?

(2)请从材料一中提炼两个信息。

(3)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人们之间怎样的关系。

(4)请写出一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的共同点。

【答案】(1)定居的农耕生活。

(2)半坡居民会种植农作物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或使用磨制石器。

(3)地位平等。

(4)都开始农业生产和定居的农耕生活。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2009年4月3日,台湾马英九亲率“中央部会”文武百官在圆山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政府”为纪念黄帝,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

——摘自百度网《祭奠黄帝陵 悠悠中华情》

(1)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是谁?他被中华儿女尊奉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说他的贡献?

(3)台湾人民为什么也祭奠他?

(4)请你对台湾人民说一句深明大义的话。

【答案】(1)黄帝 “人文始祖”

(2)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叛乱等

(3)大陆与台湾人民同是炎黄子孙

(4)流落在外的炎黄子孙啊,赶快回家吧,你的母亲盼你归来。言之有理均可。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纣建造了“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殷都附近还有从全国掠夺来的巨大粮仓。

材料二 周厉王霸占山川林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平民表示不满。周厉王竟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谁有不满,就杀谁。

(1)材料一、二中的商纣王、周厉王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在夏朝的历史上也有一个类似的君主,他是谁?

(2)他们的做法造成了什么后果?试举两例。

(3)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

【答案】(1)商纣王:生活奢侈;周厉王:贪财好利。夏桀。

(2)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起人民的反抗。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3)暴政必然导致国家的衰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放水节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黄金旅游季的开始。2006年,放水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放水节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 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

(1)如果我们要一睹材料一中说到的“都江堰放水节”的风采,应该去什么地方?为什么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宝地呢?

(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示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时期吗?从“都江堰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水利工程的它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吗?

(3)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答案】(1)四川成都。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战国。防洪和灌溉。

(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材料三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你阅读材料一说出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2)写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国的国家名称。

(3)阅读材料三,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4)依据材料四,你能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吗?

【答案】(1)管仲。葵丘会盟。

(2)秦国。

(3)建立县制;奖励生产(耕织或耕战)。

(4)改变旧的风俗;民富、国强;百姓乐意为国家出力;诸侯归附;疆域扩大;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等。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大大促进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材料三 春秋时期重要货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以上三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5.材料一: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材料二: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编成一部什么书?

(3)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一句名言?

(4)请说一说孔子的学说的地位如何?

【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等。

(2)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促进了金属货币的出现。

25.【答案】(1) 为政以德。

(2)《论语》。

(3)有教无类或温故而知新或因材施教等。

(4)它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a2cc4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6.html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部编版)期末复习材料题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