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说课稿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孙权劝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二、说学情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世说新语》两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等几篇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过“乃”但”等文言词汇的简单用法,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时,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只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行。三、说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教读课,课后积累拓展中给出了翻译的五种方法,这需要在课堂中予以落实,本课的设想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的十二字方

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落实翻译五法,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则是探寻本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3”的妙用。四、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掌握翻译五法,能说出“留、替、删、补、调”中的两到三种方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通过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3.探寻本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3”的妙用,能从段落、语言、态度、称呼等方面说出一个与“3”有关的内容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介绍吴下阿蒙这个成语故事,引出吕蒙,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强制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机,是学习的催化剂。通过吕蒙学习前后的对比,自然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二)、三读课文,指导方法
1.辨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2、两位学生个人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重点在字音、节奏的落实(设计意图:文言文毕竟不同于现代白话文,需要学生先读通全文,这个步骤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但由于本文浅显易懂,所以可以少花一点时间)2.析读课文,落实翻译五法
1.出示翻译五法,并举“留”字为例
2.同桌合作,翻译全文,同时找出“留、替、删、补、调”中的两到三种的具体运用
3.采用文白互读的方式,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用白话文进行解说。解说时要力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同时展示翻译五法的具体运用。(设计意图:初步掌握翻译的五种方法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范例”内容的示范,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同时同桌合作又培养合作意识,互协作,最后文白互读可避免传统逐字逐句翻译的机械和刻板,既可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3.、分角色演读,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朗读,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具有不同层次感,角色感,故事感,情境感,是“可教”“需教”“教后能读得更好”的。温儒敏教授提倡的“教读”就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体现出来,这里通过三个不同称呼“卿”“孤”“大兄”就能体现出不同的地位和情感)(三)、妙趣探究
通过三个不同称呼“卿”“孤”“大兄”引导出“三”的妙用,找出文本中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cea2a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0.html

《《孙权劝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