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发布时间:2013-09-04 22:58: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

对面墙上: 发现感动 表达感动 传递感动 共享感动

名人故事标语:(走近名人 增长智慧 汲取力量 完善自我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

毛泽东(1893――1876),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主席酷爱读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日理万机,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浪费掉。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主席读书的习惯。他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710
  

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他刻苦练字,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后人尊为 书圣”。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511

永不言弃的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8次竞选8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的永不言弃,才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以下是林肯进驻白宫前的简历:

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

9岁,母亲去世;

21岁,生意失败;

22岁,州议员落选;

24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一度精神崩溃;

36岁,众议员落选;

45岁,参议员落选;

47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参议员落选

52岁,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这就是林肯无论处境如何都积极面对.永不退缩

做了总统后,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508

焦耳求知

焦耳,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发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热学、热力学和电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

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学习和认真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656
宋濂还书

  宋濂,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市付村镇上柳村)人。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像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着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528

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文学家,民族英雄。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册。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南宋都城——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 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准备把他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又一次被元军俘虏了。途中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788

 

用灵魂去战斗

他是当今世界上身价最贵的足球队员之一。人们对这位获得德国和法国足球先生的他,最难以忘记的除了他惊人的球技外,当然还有他那张过目不忘的丑脸。

198347,他出生在法国最贫穷的一个小镇,那是一个污水横溢,垃圾遍地,失业率总是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破落小城。说老实话,从小除了跟自家兄妹一起玩球,他连踢球的伙伴也没有,因为他有一张狰狞可怖的脸:一道闪电似的伤疤,侵占了他右脸的三分之一。这是两岁时,一场惨烈车祸留给他的纪念。

9岁时,爸爸为了这个沉默的孩子不至于走上邪途,送他去了一家少年足球俱乐部。仿佛如鱼得水,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发现,这里的伙伴们除了给他取绰号的兴趣更胜过跟他踢足球之外,别无所有。他们不喜欢这个沉默得像一块混凝的,玩球却跟玩命一样的小狮子,他们总是吹着尖利的口哨叫他:丑脸!嘲笑和谩骂,他内心汹涌着苦痛的波涛,可是除了足球,他一无所有。在球场上,他一次比一次拼得凶,因为他渴望着改变一切。

13岁,年少气盛他对主教练说,我肯定会成功的!然而遗憾的是,整整三年,他并没有得到教练的垂青,他没有气馁,说:自己离一个职业球员还有差距,这是无可否认的。接着,他又开始了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的训练让他球技大张。2005年,他加盟加拉塔萨雷,一举夺冠。拼得了刀疤的侠号。第一次,这个名字不再是讥讽,而是荣耀——通红的荣耀。之后,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球技,一连夺得托托杯冠军、法国杯冠军、联赛杯冠军。进入德甲,他击败了著名的足球队员久利,幸运地成为法国队的一员。

2006年,他一人获得两个世界冠军。

刀疤侠开始享誉世界。

多年的坚守,让一个丑陋穷小子,登上荣誉的巅峰。

一个自卑的丑陋少年,最终战胜懦弱,走向一片阳光灿烂,只因为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希望——足球!正如大球星齐达内断言:他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球星,他带给了我们一种天然的快乐,不是在场内还是场外。

——他就是贝利,世界上伟大的球星之一800

打败昨天的自己

他出生在法国北部鲁昂市,从小便有着与众不同的政治天赋,中学时,他已经是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了,几乎学校里组织的所有比赛,他都会欣然前往,全力以赴。

  高中二年级时,他有幸成为新年晚会的总编辑,负责整场晚会的文字准备与编辑工作,他将自己关在宿舍里好多天,写出来了一大堆文字。  可是,晚会的总导演法克先生,认为编辑工作是整场晚会的支柱,如果编辑不到位,或者是根本就不会组织,整场晚会就无法顺利完成,二话不说将他那遭糕的方案彻底否定,并要求学校教务处撤销他的总编辑资格。

  眼泪肆无忌惮地攻击着他的脸颊,他找到了总导演与学校里的一些官员们,要求他们收回成命,自己会从头再来,下一次肯定会取得成功。可是没人理睬他,他经过片刻思考后,将自己重新关在宿舍里,这一次,他组织了两位同学,一个有着良好的声乐天赋,一个具有表演天才,两天两夜时间,他重新将整理好的文字放在总导演法克的书案上。

  法克正在为此事烦恼,因为晚会已经逼近,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文字编撰人员,他试着写了几页,却感觉不堪一击。放在案头的文字似一道闪电,打开了法克先生的心门,法克一边看着,一边手舞足蹈起来,台词出类拔萃,串词惟妙惟肖,整个文字与整场舞台相接融合顺畅,游刃有余。这一次,他成了当之无愧的晚会总编辑

  一周后,奥朗德校报上刊登了专栏文章《打败昨天的自己》:人最大的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无时无刻不在与昨天的自己斗争,你的目标是打败昨天的你,不能让昨天的你凌驾于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的脖子上面。

  奥朗德大学毕业后便踏入了政坛,开始只是个无名小卒,后来一路顺风顺水地由一个潜力股飙升为绩优股,他擅长演讲,且极富有煽动性,在总统竞选演讲中,他提出了号召全民力量,振兴经济的口号,他提醒大家:学会反省自我,昨天的我不堪一击,今天和明天的我一定是最优秀的,我们的国家同样如此,虽然面临经济停滞,但只要全民同心,与昨天的国家斗争,明天的国家一定会充满希望,朝阳就在我们的前方。

2012年,56下午,奥朗德击败了萨科齐,众望所归地成为法国新一任总统。 853

甘罗十二做宰相

新安县城北10公里处有个村子叫白墙村,是古代墙人居住的地方,春秋时,墙人首领被周天子封为三等爵位,故称“伯墙”,后来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变成了“白墙”。

据新安旧志记载:白墙是战国时期甘罗的故里,传说白墙村西的园地本是甘罗家的花园,浇园用的水是北坡上流下来的小河,因此,那里便取名为花河坡。另外,新安县城东八陡山还有甘罗的坟茔。

在新安县的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甘罗十二做宰相的故事”。

传说甘罗的祖父甘茂在秦朝为官,一次不知因为什么得罪了秦王,秦王为了刁难他就向索要公鸡蛋,并严令:若在三日之内交不出,就要满门抄斩。甘茂接旨,愁得坐卧不安。

甘罗见爷爷愁眉不展,偏要问个明白。爷爷不耐烦的说:你是小孩子家,对你说了也没有用。甘罗说:爷爷就是愁死,也总得让家人明白,到底为了什么吧。甘茂觉得孙子说得蛮有道理,就把秦王向他索要公鸡蛋的事向大家说了一遍。

不料甘罗听罢却哈哈大笑,说:“这点小事也值得爷爷发愁,让我去见见秦王。”甘茂思前想后,觉得反正全家人的性命也保不住,就由着孙子去。

到了第三天,限期已到,甘罗来到朝廷要见秦王,并口称“万岁”,仪态大方,秦王惊奇问:“你一个小孩子来干什么,你爷爷怎么不上朝?

甘罗答道:“我爷爷在家生孩子,不能上朝,所以让我代他禀告君王。”

秦王一听,勃然大怒:“胡说 ,男人怎么能生孩子。”

甘罗到:“大王既然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怎么不知道公鸡不会下蛋呢?”

秦王当时被问得无话可说,本应气急败坏,但却觉得甘罗小小年纪,口齿伶俐,聪明可爱,便随口说道:“这孩子年纪虽小,倒有宰相之才。”

想到甘罗一听,当即叩拜:“谢谢大王封赏!

秦王虽自知一时失口,但君无戏言,甘罗从此就当上了秦朝的宰相。

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为上卿,是战国末年秦国知名少年策士。初时,秦王为扩大领土,打算与燕国结盟,进攻赵国。派张唐出使燕国,张唐惧怕途经赵国遇害,不敢前往。

12岁的甘罗,以其机巧的口舌,说服张唐赴燕,巩固了秦燕之盟;继而又亲往赵国,陈说秦燕结盟必将危赵国,劝说赵王割五城与秦,瓦解了秦燕之盟;并纵容赵国赴燕,又送给秦国十一城。

这样,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凭着甘罗一张巧嘴白白得了十六座城池。秦王大喜,封甘罗为上卿。

911

杨仆移关三百里

杨仆,西汉名将,河南省宜阳县南湾村(今新安县境内)人,其东移函谷关和南下平叛的壮举千古流传。

公元前114年(元鼎三年)的一天,战功显赫的楼船将军杨仆上书汉武帝,因耻为关东民,要自掏腰包,把函谷关从原址迁徙到自己家乡的东面,让自己成为关中人。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函谷关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军事要塞,原本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垜村。这里是关东地区通往关中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在它的身后,是富饶而又无险可守的渭河谷地,也是秦汉中央政府的心脏;在它的前方,是战国时期韩、赵、魏、燕、齐、楚六国故地。这道关隘,就是关中地区与关东地区的分界线。

杨仆的家,在今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南湾村,距函谷关二百余里,因此,他就是关东人,而关东人的政治地位,在西汉时期,是远远低于关中人的。

关东人的政治地位因何低于关中人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从楚汉战争说起。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立了稳固的关中根据地,在屡战屡败的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得到了秦人的倾力相助,才屡败屡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因此,他对关中秦人是绝对信任的。

天下坐定后,刘邦就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法令,以优惠的政策,鼓励汉军中的关东士兵,定居关中,以增强关中的民力军力。同时,又采取承认秦政权颁发的军功爵位的办法,进一步稳定秦人之心。

刘邦还师承秦始皇,迁徙六国旧贵族入关。因为他知道,六国旧贵族在关东地区有雄厚的社会基础和巨大的政治影响。一旦关东不稳,他们就会象秦末战争中一样,成为各地叛军的首领和中坚力量。其后,历代西汉皇帝都继承了迁豪的政策,将关东的富商大贾、强宗大族、地方豪杰等等,陆续不断地迁往关中,以便就近监视。

出于对关东人的不信任,西汉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歧视关东人的政策措施,例如规定关东人不得进入宫廷,担任警卫职务;凡在关东诸侯王处任职的士人,不得出任中央政府的官员;关东人进入函谷关,必须登记并留下凭证,到出关时,复核勘验······等等。

西汉政府的这些政策,是把普天下的士民百姓,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关中根据地的民众,这是依靠的对象,统治的基础;另一类是关东民众,那是镇抚的对象,潜在的敌人,是不能信任的。

以此之故,杨仆才宁肯自己拿钱,也要东迁函谷关,让自己成为关中人。汉武帝是个喜好铺陈张扬的皇帝,所以,他同意了杨仆的要求。于是,在新安县城东一里处(现东关村),就又有了一座汉函谷关,至今犹存,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杨仆移关三百里。”是一位古代将军热爱家乡、追求人格尊严的具体表现。

1043

张钫造福桑梓

张钫(1886—1966),生于河南新安铁门,字伯英,友石老人;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人士

张钫不仅是一位精于文韬武略、果敢勇猛的战将,还是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革命者,他曾四处奔走讨袁护国,也曾在抗战时期大开粮库救济灾民。解放战争后期,他毅然率部起义,和人民一道迎来新中国的黎明。

张钫戎马一生,后来又做了大官,但是他很少摆官架子,且轻财好义,所到之处对父老乡亲多平易近人;遇有贫苦,慷慨解囊;见到争执,即予调解。回归故里,不骑马,不坐车,见到乡亲,必先问侯;对无力求学者,给予资助。新安张志平等多人留学日本,都靠张钫资助更让世人敬佩的是他热爱教育、报效家乡的赤子之心。

1921年秋,张钫因父亲逝世,返回新安为父亲服丧。在家乡期间,他支持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创办张钫铁门小学,资助新安县成立了续修县志局,又与友人王广庆创办观音堂民生煤矿公司,开采观音堂煤矿,发展地方经济。

1928年秋,南京政府任张钫为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兼省赈务委员会主席。他据河南实际状况,提出整治河道、兴修水利,设立了水利局,又多方筹措经费,创办了河南省水利工程专门学校(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水利人。

1933年驻军洛阳,他不惜重金唐代墓志等石刻千余块,于1935年在祖居铁门镇建成石刻陈列室(即现在的千唐志斋博物馆),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这一时期,张钫还购买万有文库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书籍及一批儿童读物,捐赠新安、洛阳、南阳等地,设立公共图书馆。

张钫一生,素爱好书法搜罗古今名人字画法帖是他的嗜好;他自已在戎马倥偬中坚持临池,曾为不少机关、团体、商店、个人书写匾额,其工楷遒劲沉励。

解放后张钫被推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1年,张钫应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到北京参加统战部举办的学习班,并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接见,毛泽东见到他时,亲切地称他是“中原老军事家”1966年,张钫在北京病逝。

790

娃娃将军——韩钧

韩钧(1912——1949年),1912年出生于新安县石井乡前北斗村一个农民家庭,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忠贞而优秀的战士。曾任豫陕鄂军区韩钧任军区司令。北平解放后,他担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后来由于过度疲劳,宿疾复发,194933与世长辞,时年37岁。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1925年夏,13岁的韩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洛阳省立第八中学。由于出手整治学校里的纨绔子弟,不久他被学校勒令退学。这年夏天,韩钧以“韩永信”的名字考入洛阳第四师范,课外靠为石印馆抄书为生。韩钧在四师求学期间,受进步教师孙席珍的影响,韩钧开始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还与王若愚等同学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共同探讨救国的真理。1931年冬天,韩钧只身前往北平,以中国大学旁听生的名义在北平住了下来。

  19366他加入了抗日牺盟会,即抗日救国敢于牺牲同盟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帮助阎锡山在山西筹建抗日新军。相继担任抗日决死纵队政治部主任、决死队司令员等职。在此期间,蒋介石、阎锡山等人多次派人收买他,但直气壮、义正言辞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绝不当亡国奴。”面对高官厚禄,他毫不动摇在政治立场上他与反共集团针锋相对;在抗日战场上他浴血奋战,曾率领数万敢死队员痛击日寇。一场场激战、一次次肉搏,打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旗帜。193912月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超人气魄公开给蒋阎集团写信断交。态度明确地坚定了跟着中共抗战的决心,随后又率领数千健儿奔向了延安。

韩钧是决死纵队的一面旗帜,是抗日将领中的急先锋。在中国革命史上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猛虎将军。阎锡山称他为人才、文才、口才集一体的英才,是“放之隐患,杀之可惜”的英雄。毛泽东称他是学生出身的“娃娃将军”,盛赞他忠于国家胆识过人。奔向延安后,他率领中共军队挺进豫西,创建了河南抗日第二军分区,创立了以渑池、陕县为中心的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他作为陈谢兵团的副司令员、豫陕鄂军区司令员的双重身份再进豫西,同豫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北平和平解放后,他担任中共北京军事管理委员会秘书长、中共北京市第一任秘书长等职。由于长期的拼命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于1949323日不幸病逝。

905

眷恋故土 奉献为乐——李廷魁

年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数十年拼搏换来的心血5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了教育奖励基金会,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十年来,基金会奖励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有多人。受奖励资助的学生中有半数已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有的在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出国深造后在国外就业,有的还挑起了国家尖端科研项目负责人的重担。如今,这位已近九旬的耄耋老人仍怀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为贫困学子奉献着拳拳爱心。他那种老树春深更著花的豪情激励并感动着无数学子,也赢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就是河南省新安县教育奖励基金会的创始人李廷魁。

今年88岁的李廷魁老人是新安县正村乡白墙村人。他1945年参加革命,1947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革命老区当过区长。1950年在河南省委党校学习后,被组织上分配到电力部门工作。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0年间,曾任国家水电部、中国超高压工程建设公司经理,是电力系统的高级人才。他参与领导建设了河南省363电厂、洛阳热电厂、陕西省略阳电厂、秦岭电厂等十一座大中型电厂、四条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和襄渝电气化铁路工程,他是我国电力战线名副其实的一名功臣。

莫道桑榆晚,彩霞正满天。1987年,李廷魁老人离职休养时已经62岁。然而,对他来说,年龄已不是抱负的阻遏。共沐夕阳无限好,各添晚景几分光。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不遗余力为社会为家乡多做贡献,他没有回到西安市舒适的家中去颐养天年,也没有留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市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是揣着眷恋故土、造福桑梓的赤子之心,拒绝了南方几家大公司的高薪聘请,应邀回到家乡担任新安县经济总顾问、新安电力集团名誉董事长。在他的倡导下,新安电厂正式开工。为新安电厂的建设李廷魁日夜奔走,电厂二、三、四、五期工程接连上马。电厂发展到如今,成为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的常客”——新安电力集团。新安电力集团董事长王清凯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李老,就没有新安电厂;没有李老的战略思想,就没有新安电力集团公司今天的发展。李老那造福桑梓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为了表彰李廷魁老人为新安经济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新安县委、政府每年都给他颁发杰出贡献奖。截至1997年,李廷魁老人共领到奖金57元。在颁奖大会上,他当着县领导和与会人员郑重宣布,把这笔钱全部捐献,成立教育奖励基金会,专门用来奖励本县品学兼优而家境特别贫困的学生。他的这一决定,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现在李廷魁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每月3000多元的离休金,生活上总是缩衣节食,但是无论新安县个村建学校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慷慨解囊,甚至倾其所有来进行帮助。他先后资助过的学校有10所以上。当听说新安县的一些学校想开设电脑课却买不起电脑时,他立即联系,用自己的钱买到几台低价电脑,赠送给这些学校。

他曾给郭峪、马头、梁村、曹村、陈胡洞、刘河等6所希望小学各捐款5000元;给他在建国初期当区长时的区政府所在地高沟村小学送去1万元的新桌凳,作为当年支持新政权的回报;帮他的家乡白墙村中、小学盖了两座教学楼;为全县3所高中各捐1万元图书,13所乡中学各捐1套《中国古典文学百部》(每套3000余元)……

1998年到2012李廷魁教育奖励基金会共资助240多名学生。李廷魁把每个受资助的寒门学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他心里,这些孩子就是他最大的财富

年殚精竭虑,十年无私奉献,十年倾情付出,十年爱心接力。如今,由于一些社会贤达纷纷解囊相助,李廷魁老人和他的教育奖励基金会已拥有基金上百万元,资助了多名优秀的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这在新安县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善举。李廷魁老人的博大情怀感动着新安父老,激励着新安千万学子。他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

156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e06cce4afe04a1b071deca.html

《名人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