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教案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发布时间:2016-07-02 20:36: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导入新课:

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

一、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本子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四民月令》中内容,使学生明白在乡村中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对于“古代商人的活动这部分内容,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如唐代《估客乐》、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等,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整理出古代商人的活动。

在讲明清时期的会馆和商帮时,可以适当提及电视正在热播的《乔家大院》,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市的发展

本子目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代“市的发展。需要按照教材顺序整理出从秦代到明清“市”的发展过程。在讲述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市”的繁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商人重利轻离别

这一子目主要讲到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古代商运,以及客商的风险三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现有文字和图片资料,如《贾客行》、《琵琶行》,以及《庄居野行》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商人的奔波、艰苦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与商人生活相关名著,如施耐庵《水浒传》、冯梦龙《三言二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商业都会的崛起

主要介绍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介绍从战国到清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清《盛世滋生图》”,向学生介绍清代苏州城的商业繁荣情况。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南北朝:建康、山阴交州等著名的商业都市。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如卞京,可以介绍《清明上河图》。

5、明清时期:南方富庶,如苏州。

教后感: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

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

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

历史上的商业贸易现象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

(1)原始社会: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货币。

(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即官方垄断商业,商人由政府供给衣食,为政府服务,成为“官商”)

(4)春秋战国:①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③著名都会形成。

2.汉唐:抑商政策,发展缓慢(?)

3.宋辽金元:新发展,打破市坊制度:重心东进南移;纸币出现;对外贸易陆路转为海路

4.发展新阶段(明清)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导。

③大量农业、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商品十分丰富。

④破产农民自由出卖劳动力,成为雇工,劳动力成了商品。

⑤区域性的商人实力雄厚,形成商帮,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又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

表现:①大都市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

②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思考;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 ——根本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③交通、货币等。

二、城市的发展——坊市与城镇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

(一)“市”的发展

“市”、草市、夜市

◆“市”的发展的发展过程:

(1)汉代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场所有严格的规范,管理相当严格,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2)六朝时期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

(3)唐代草市的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夜市。

(4)宋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二)商业都会的崛起(汉代以来)

战国:

隋唐:

宋元:

明清:

◆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主要途径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作为统治阶级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二是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的作为商品交换中心发展起来的“市”。

◆中国古代商业都市发展规律

从兴起的原因看,战国到寒带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兴起为商业都市。唐宋以来,商业都市多以工商业发展兴起;

从功能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从地域分布看,商业都市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到唐朝以后,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三、发达的内外贸易

(一)徽商与晋商

徽(徽州)商与晋(山西)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 ;“遍地徽商”之说

晋商:电视剧《乔家大院》;孔祥熙家族

(二)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对外贸易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刺激了沿海商埠城市的兴起和繁盛。

到汉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国度,而是世界交通网络的东方中心。

1。丝绸之路

形成:“张骞凿空”——基础

设西域都护

2.陶瓷之路(海上丝路)

◎思考:为什么唐代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战乱;经济重心南移;航海技术的提高……

(补充)货币的发展——从贝壳到银元

• 商周时期最早的货币——贝币

• 春秋战国:多种多样(布币、刀币、贝币等等)

• 秦:统一货币

• 汉唐:铜钱发行量越来越大

• 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 元朝:纸币作为主要货币

• 明清:废行纸币,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

[课堂小结]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5)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6)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7)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8)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国古代虽有“无商不奸”的说法,但没有商业,国民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我们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dcb5f152d380eb63946d9f.html

《成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教案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