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3篇)(可直接编辑使用).doc

发布时间:2020-10-26 17:00: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乡镇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第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紧扣国务院《关于进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对六盘水农业发展的定位――建设“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以此破解六盘水市农业发展难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加快农民脱贫步伐,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促农增收情况。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3155工程”为抓手,做大产总量。2016年,全市完成产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6.3%,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畜牧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33.65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25.6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30元,增长9.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速6.5%,排全省第3;完成产增加值63.59亿元,增速6.6%(现产不排名)。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6元,排全省第4,同比实现保位;增速9.6%,排全省第5,同比进2位。

  (二)农业产业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山地特色农业。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320.75万亩,其中猕猴桃17.01万亩,茶叶50.28万亩,核桃93.67万亩,商品蔬菜19.99万亩,中药材30.49万亩,红豆杉10.38万亩,油茶20.11万亩,花卉苗圃4.32万亩,刺梨36.6万亩,特色经果14.1万亩,人工种草10.21万亩,改良草地13.59万亩。相继建成了“六枝落别-木岗万亩茶叶基地”、“盘县两高沿线万亩刺梨基地”、“水城县百里猕猴桃长廊”、“水城县百里刺梨基地”等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市红心猕猴桃和刺梨生产规模均为全省第。在发展猕猴桃、刺梨、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按照“提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要求,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北农集团、努比亚牧业等战略型畜牧企业纷纷落户六盘水,盘县刘官黔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农业部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市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7家。争取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通过银行评审项目10个,银行审批金额11.22亿元,占全省审批金额98.91亿元的11.34%,正在银行审批和对接项目22个,申请基金37.2亿元。发展了大闸蟹、小龙虾、蜜蜂等特色养殖。2016年,六盘水市粮经比调整到32:68,具有六盘水“标志”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三)春季攻势推进情况。省委省政府发布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以来,六盘水市按照贫困户农业产业全覆盖目标和“户产业”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重点发展蔬菜、家禽产业,巩固提升猕猴桃、茶叶、刺梨、核桃、软籽石榴等优势产业。是大力实施蔬菜种植。启动了蔬菜产业扶贫“1252工程”(即201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商品蔬菜20万亩,产值50亿元,覆盖带动20万户种菜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72.47万亩,同比增加9.1%,蔬菜产业覆盖14806户、60558人。二是稳步推进养殖业。据农业部门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1.2万吨,蛋类产量0.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49%、6.87%。猪存栏149.8万头、出栏9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5%、7.76%;牛存栏50.42万头、出栏6.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61%、13.03%;羊存栏43.71万只、出栏14.1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72%、8.86%;禽存栏802.6万羽、出栏515.81万羽,同比分别增长7.77%、13.75%。全市养殖业覆盖615个贫困村、9.15万户贫困户、23.74万贫困人口。全市养殖业覆盖615个贫困村、9.15万户贫困户、23.74万贫困人口。分产业看,生猪产业。六枝特区大北农100万头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目前梭戛乡8000头种猪场已经动工建设。盘县引进福建利裕泰门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羊场乡建设年出栏3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目前已经动工。水城县政府与温氏集团于6月20日签订了生猪养殖项目合作协议,养殖规模40万头,公司总部建设已动工,扩繁场建设用地已落实;肉牛产业。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存栏牛1200头,今年以来从外地购牛150多头,种草7000多亩,计划年底前购牛5000头。六枝特区垄鑫盛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存栏牛315头,今年以来从外地购牛87头,种草2000多亩,计划到年底存栏1000头。木岗成林养牛场圈舍建设基本结束。六枝特区政府与中合三农集团合作引进的1万头优质肉牛养殖项目,预计年底进场。水城县凉都博新牧业公司,目前存栏牛118头,种草1000多亩,与钟山区政府合作计划养殖肉牛1万头项目,目前已经动工。水城县久牛发展有限公司牛舍建设基本完成。盘县风洞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牛舍建设3000平方米,存栏牛120头,种草700多亩,计划6月进牛300头,年底达到存栏800头的饲养规模;肉羊产业。盘县努比亚羊养殖项目,第批计划建41个集中养殖点,已经完成35个点圈舍建设,人工种草15000亩,引进种羊3700只。第二批正在组织申报和审批,已有两个项目点动工建设,预计到年底能引进种羊5万只。位于水城县的贵州绿谷畜牧科技公司已经完成圈舍建设6000多平方米,存栏羊520只,种草1000多亩。水城县恒丰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圈舍建设6000平方米,存栏努比亚羊850只;家禽产业。上半年已经累计投入6858.06万元,建成规模养殖场13个,在建11个,引进禽苗27.49万羽。六枝特区引进的宁夏华全禽业有限公司孵化场建设项目,36台孵化机、40台出壳机已全部到位,形成了4000万羽/年的孵化能力。水城县引进的四川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扩繁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六盘水金凤栖自然牧业有限公司乌蒙凤鸡保种场也正在扩建中;特种养殖业。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蜜蜂等特色养殖业,目前发展蜜蜂养殖24072箱,虾蟹养殖1200亩。三是巩固提升“3155工程”。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按照“稳存量、扩增量、优布局、增效益、促脱贫”的思路,着力抓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补植补种、产业后续管护等工作。目前完成猕猴桃、茶叶、刺梨、核桃等农业特色产业补植补种98.4万亩(为计划数86.39万亩的113.9%),其中猕猴桃2.8万亩、茶叶2.99万亩、核桃44.52万亩、中药材1.62万亩、红豆杉0.68万亩、花卉苗圃0.08万亩、刺梨23.3万亩、特色经果22.42万亩;后续管护257.01万亩(为计划数216万亩的118.99%),其中猕猴桃3.53万亩、茶叶25.58万亩、核桃121.74万亩、中药材10万亩、红豆杉3.1万亩、油茶4.11万亩、花卉苗圃2.26万亩、刺梨44.81万亩、特色经果41.88万亩。

  二、主要做法

  ()党政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六盘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生态十分脆弱,耕地破碎,土壤瘠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发展传统农业产量低,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3155工程”(即3个100万亩和5个50万亩工程)战略部署,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猕猴桃、茶叶、核桃、刺梨、中药材、精品水果等山地特色农业,六盘水农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二)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的决策部署,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猕猴桃、茶叶、核桃、刺梨、中药材、精品水果等山地特色农业,出台了《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3155工程”的实施意见》,从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园区创建等方面分别按定标准给予奖励和相关优惠政策,有效激励了产业实施主体的积极性。201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印发了《六盘水市2017蔬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六盘水市生态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组建了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两个工作专班,启动了蔬菜产业扶贫“1252工程”(即:201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商品蔬菜20万亩,产值50亿元,覆盖带动20万户种菜农民增收)和生态禽产业扶贫“221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生态禽出栏达2000万羽,产值20亿元,带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

  (三)实施“三变”改革,激活产业发展内力。源自我市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得到中央、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首次写入了2017年中央号文件、《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荣获“2016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通过“三变”改革,激活了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各县(特区、区)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发展产业的运作模式,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项目融资、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等问题。六枝特区由扶投公司、强农公司、民生公司牵头猕猴桃、蔬菜、生猪和家禽养殖等产业。盘县推行“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股东)”的运作模式,明确了5家县属国有平台公司牵头发展蔬菜、家禽养殖、刺梨、茶叶、软籽石榴等主导产业。水城县由农林投公司、扶投公司、旅文投公司牵头实施刺梨、特色经果、核桃、生态禽养殖等主导产业。钟山区由物业公司牵头在青林乡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产业,5家政府平台公司分别牵头在水城县“北部五乡镇”发展畜牧业。

  (五)培育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抓住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有利契机,引导以煤矿企业为代表的非公企业转产投资“3155工程”,成功引导六枝大禹王公司、六枝特区家园果业公司、盘县银湖种养殖合作社、贵州农熠公司、贵州润永恒公司、水城鸿源公司、钟山区民润合作社、贵州国梦公司等批投资实力强劲的非公企业参与“3155工程”建设,已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9家)、合作社1387个、市级首批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61个(其中家庭农场34个,专业大户27个)。

  (六)推进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六盘水市紧紧围绕平台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各县(市、特区、区)充分发挥园区的平台集聚效应,合理布局产业,形成了1个园区就是1-3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格局。2017年,六盘水市共建设发展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1个,其中省级引领型园区12个,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再次获得全省农业园区绩效考评排名第,实现四连冠。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七)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2014年―2016年,我市连续三年举办了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成功打造了“生态凉都.高山珍品”公共品牌和“弥你红”区域品牌。六枝“宜枝魔芋”、“九层山牌”绿茶,盘县“天刺力牌”系列产品、盘县火腿、“信友牌”核桃乳,水城县“水城春”系列富硒茶等知名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进步提高。先后获得“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和“中国红豆杉之乡”等称号。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220个,产品认证73个;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定2个,产品认证2个。获得有机食品产地认定6个,产品认证5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地认定21个。

  (八)拓宽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积极拓展外销市场。通过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展示展销会,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共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12次,通过宣传推介,部分产品“黔货出山”通道已经打通。如,水城县的猕猴桃、钟山区的蔬菜、盘州市的辣椒和生姜外销市场已基本打开,分别占年度产量的93.33%、7.18%、88.1%和22.22%;又如六枝特区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在贵阳、安顺等地设立牛肉体验馆、牛肉早餐店、鲜牛肉专卖店,成功打开市外市场,销售牛肉50余吨。二是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引导鼓励企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确定农产品销售数量,稳固农产品销售渠道。如,水城县的生姜全部实现订单生产,盘州市80%以上的辣椒实现订单生产,六盘水美味园食品公司与南开、金盆、化乐、月照、大河、木果、大湾等8个乡镇签订了300吨的辣椒订单生产合同。三是积极落实农校对接。通过开展教育大宗采购,认真落实农校对接工作。如,六枝呈祥公司在郎岱镇种植蔬菜1700亩,生产的蔬菜产品主要采用农校对接的方式进行销售,几乎全部供应学校营养餐,公司目前已和六枝北部乡镇及六六高速沿线的94所学校签订了营养餐配送供应协议。六枝特区10%的叶菜类产品、22.22%的瓜果类产品、10%的马铃薯通过农校对接销售。三是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通过春季攻势和夏季“大比武”带动,积极引导农生产经营主体与超市开展“农超对接”,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全市目前蔬菜农超对接率5.9%,较4月初蔬菜农超对接率2%提高3.9个百分点;水城县80%以上的肉鸡、禽蛋产品进入超市销售;六枝特区23.33%的叶菜类产品成功进入超市;盘州市11.78%的猪肉成功进入超市。

  三、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定成效,但仍存在些不足。

  ()适度规模方面。是部分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意识不强。部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传统小农意识难转变,习惯自耕自地,不愿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也不肯将土地流转,对政府安排的产业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产业管护有待进步加强。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基地杂草丛生、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长势不良,难以实现预期效益。三是资金投入压力大。我市重点发展的猕猴桃、茶叶刺梨等农业特色产业般3-5年才能产生效益,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管护费用,业主资金投入压力大。四是销售渠道单。大部分农产品主要销售在本地或周边市场,且以销售鲜活产品为主,外地市场连接少,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等产业链开发力度不够。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方面。全市上报省农委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27家,省批复仅12家(10家公司、2家合作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物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全市仅有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和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起步较晚。

  (三)科技支撑方面。“3155工程”涉及产业多、种植面广,虽然市级明确了牵头部门,各县(特区、区)、乡(镇)在人员上做了安排。但人才总量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人才匮乏,“三多三少”(即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问题突出。农业科技人员离岗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缺乏,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不能胜任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的的农业生产,致使产业基地管护粗放,标准不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实现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大突破。重点抓好商品蔬菜(食用菌)和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后续管护工作,逐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加快以猕猴桃、刺梨、茶叶、小黄姜和软籽石榴为代表的5个特色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面上农产品基地标准化进程,巩固“3155工程”既有成果,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同时按照“提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思路,加快以“生猪、肉牛、黑山羊、乌蒙凤鸡和蜜蜂”等为主要品种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项目建设,突出抓好规模养鸡场、规模养畜场等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二)切实加强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以市、县平台公司为主体,引进、培育、壮大批农产品市场流通经营主体,支持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从事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业务,引导发展批蔬菜购销专业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网络、信息、配送等优势,推动产业生产主体与市内外专业批发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学校、工矿企业、大型餐饮企业及酒店的对接,推进以占领本地市场为主的销售行动,逐步形成市场与基地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加快完善市场配套服务设施。做好现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增强信息服务功能,促进生产流通与消费的紧密结合。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完善冷链设施,建立起从收购、加工、储藏、配送直到柜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形成与基地建设相匹配的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启动建设专业的肉牛、禽类屠宰场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满足社会大众消费结构调整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准入”的要求。

  (四)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围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创建目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加大“三品标”产品产地的创建力度,迅速扩大已获认证产品产地的种(养)规模。以“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加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满足大型连锁超市的准入“门槛”要求。

  (五)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以“三品标”认证产品为重点,打造“凉都弥你红”、“岩脚面条”、“贵州天刺力”等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公共品牌。开展优质农产品评选和知名品牌评选,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活动,利用农交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平台,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办好第四届“生态凉都·高山珍品”高原山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继续开展“凉都弥你红采摘”、农产品“订货节”等活动。通过“酒博会”、“绿博会”等平台,把六盘水特色农产品向贵阳、遵义等消费需求量较大的省内城市推广;以重庆、大连、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为目标市场开展产销对接,在对口帮扶城市和国内线城市设立六盘水优质农产品直营店和体验店;引导和组织更多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优质农特企业参加东盟博览会、西亚洽谈会、东南亚洽谈会等大型知名产品推介会,不断提高我市优强农特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认真落实“五全六化”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在“1+10”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认真落实“五全六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以规模化为着力点,持续推进优势产业上规模,迅速做大生态畜牧业总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制定发布产业标准,做好产业后续管护,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以品牌化为关键点,加大“三品标”创建、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体品牌战略,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上下功夫;以股权化为落脚点,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逐步建立农民分享二三产业收益机制,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以联通化为支撑点,推进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产销对接的互联互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以智能化为突破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物联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积极申报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乡镇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百忙当中莅临我乡检查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我乡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乡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基本情况

  ()乡情概况**乡位于永平县城东北部,地处大理州永平、漾濞、云龙西三县八乡镇结合部,是永平县东南大学门。全乡国土总面积***平方千米,居住着彝、汉、白、苗、回等*个民族。林地总面积达*万亩,森林覆盖率*%。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海拔高低跨度*米。辖*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201X年末,全乡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其中农业户*户,农业人口*人。耕地总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亩,产量*吨,人均占有粮*公斤。大畜生存栏*头,黑山羊存栏*只,生猪存栏*头。泡核桃面积*万亩,产量*吨,核桃经济收入*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是个集边远、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于体的省级贫困乡。

  (二)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最近几年来,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乡情实际,针对全乡缺少关系富民强乡的主导支持产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缓慢,经济结构不公道的客观实际,依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产业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反哺农业”要求,根据在山区民族贫困乡率先实现流的生态环境资源、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流的小水电业开发、流的泡核桃产业发展、流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功能发挥的远景目标,牢固建立“无工不富”的理念和“产业强乡”的意识,结合全乡“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交通和区位上风,进步完善了以小水电业开发为主、矿电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认真实施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实现了全乡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是;二是;三是;四是。201X年招商引资协议投资*万元,实际到位资金*万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扎实做好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瑞铁路和州、县重点建设项目大湾塘级水电站建设调和服务工作。大瑞铁路**段已完成了征地拆迁等前期预备,主体工程建设正有条不紊推动;大湾级电站已修通进厂道路,引水遂道正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和储备得到加强。201X年全乡可以开工建设的产业项目是****;争取实施的项目是***。201X年续建的项目有**、**、***、***。储备项目有**、**、**、**和**。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现有企业*户,其中石料加工企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户,水电开发供给企业*户,特种动植物种植养殖户*户,燃油供给企业*户,探矿企业*户。201X年实现产业产值****万元,产业增加值***万元,产业经济固定资产总投资****万元,利税***万元,分别比201X年增**%、**%、**%和**%。

  二、存在的困难和题目最近几年来,我乡产业发展固然取得了定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总量较少等条件制约,依然存在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题目:

  是**松香厂由于松脂资源限制,难以构成范围化生产;二是***电站虽上定范围,但是水能资源供给不足;三是由于资金短缺等缘由,全乡境内分类矿藏储量不清,给招商引资带来很多困难;四是缺少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产品生产效益较低;五是缺少个招商引资公共信息平台,导致资源、当地政府和投资方之间相互联系脱节,经常是当地政府、投资方各厢情愿,但又无缘无份,闲置资源。

  乡镇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第三篇:

  今年以来,XXX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按照XXX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和XXX党委确定的“1+3+3+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落实地委扩大会议及县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打造“绿色枢纽、融合之城”、建设“美好家园、幸福XX”。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推进结构调整

  是种植结构调整工作。2020年我县小麦种植面积////万亩,均选用优质小麦品种,如新冬18、新冬17、新春26、新春44等,优质小麦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与农科院XX育种家基地及XXX“九天禾”、“禾力”、“春禾丰”等种业公司合作,全面发展制种产业,小麦制种面积达XXXX万亩,在功能性小麦种植方面种植有黑麦、燕麦、特种小麦、小杂粮(荞麦、藜麦、谷子、黄小米)等。2020年我县玉米种植面积为XXX万亩,其中特种玉米种植面积为1万亩。中草药、打瓜、甜菜、番茄特色种植总面积达XXX万余亩。

  二是做好“两区”划定工作。先后召开“两区”划定工作会、推进会、培训会,层层动员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截止目前,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XXX万亩,用于小麦、玉米生产(其中小麦生产功能区XXX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XXX万亩)。已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XX万亩,用于甜菜生产,涉及18个乡(镇)场。

  三是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XXX始终在农业生产安全、环保、绿色、高效上着力。2020年我县在粮食作物(小麦)上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为了深入开展我县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优质高效发展,根据全县小麦种植的区域分布、基础条件、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确定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区X个、示范区共X个,总面积达XXX万余亩。创建工作主要采取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同步开展的方式,并依托我县育种家基地“禾力”种业(XX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新天骏”公司,开展优质品牌的打造。核心区重点解XXX项技术攻关难题,示范区则积极推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果,辐射区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创建作物种植水平和收益的效果。

  四是通过开展乡业、村品建设,推进产业振兴。根据各乡村基础条件和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产业和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在阔什比克良种场建立优质土豆产业基地、蜜瓜产业基地等,建设了芍药产业园、葡萄产业园等,在加尔布拉克农场、郊区乡等乡镇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五是稳步推进玉米制种业。鼓励有资质的制种企业来我县制种今年黑龙江德邦种业在我县上户镇吾巴勒村开展两个品种的玉米田制种工作,面积达XXX亩。

  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发展进程

  是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XXX现有X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有农业产业化企业XXX家,其中:龙头企业XX家(XXX级龙头企业X家,地区级龙头企业X家),规模XXX万元)以上企业X家,出口创汇企业X家。XXX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X家(五公里休闲观光生态园、鸿润源生态农业园、西部农业芍药生态园);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XX家(XXXXXXXXXXXXXXXXXXX)。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规范运转。根据XXX市场管理局2018年年底统计,共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74家,我们按照合作社规范发展五项问题(财务运行问题、机构运营问题、固定办公场问题、各项管理制度问题、三无合作社),对XXX辖区内的XXX家进行初步摸排,其中产业资金发展合格的有XXXX家,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其他的XX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注册未运营(建议注销)。目前我县有规范发展的国家级示范社2家,XXX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地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已有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注册商标,获得SC认证合作社2家。有2家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发挥作用,通过农民土地入股和分红的方式,提高土地价格和收入。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加强

  是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进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建立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示范块10块,每块示范区面积不低于200亩。开展化肥减量施用示范推广面积4万亩,增施有机肥20.1万亩,设立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墒情监测点各10个,开展秸秆还田宣传、推广,面积达142万亩,还田量50余万吨。

  二是抓好农产品绿色品牌建设。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品牌培育计划,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好“三品标”农产品认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认定,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今年已申报中国企业五星品牌认证1家,拟申报XXXXX等产品。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中粮XX屯河糖业白砂糖、中粮塔原红花籽油;获得地理标识证书产品1个(也木勒白羊);获得有机认证的有XX维帝食品黑加仑系列产品、恒鑫实业飞鹅产品、三泉养殖场生猪、瑞丰粮油加工厂“敏瑞牌”石墨面粉、绿乡果蔬玉米加工产品。目前我县已有21家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三是努力做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开展例行抽样工作,积极配合国家农业部、XXX农业厅完成了前两个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样工作,抽样合格率100%。完成了我县两个乡镇监管站的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验收、人员初步培训等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的蔬菜进行不定时抽检。加强外来农产品的监测力度,保证农产品市场供给安全。

  四、壮大农业新业态,“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智慧农业,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促进农业“二三”产业融合。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现有XXX绿乡玉米制品有限公司,XX维帝食品有限公司、XXX瑞丰粮油加工厂,XXX泰和富华豆制品有限公司,中粮塔原红花(XX)有限公司等农业电商,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突出打造精品、特色品牌,引导本土农产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五、存在的问题

  是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没有带动形成整体发展规模的转变。二是农业品牌创建相对滞后,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产业培育难度较大。三是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动不力,缺乏人才支撑。

  下步,我们将坚持查漏补缺,完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庭院经济。二是继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推进小麦、玉米、甜菜、番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三品标认证力度,力争新增1家。四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69e389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b.html

《乡镇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3篇)(可直接编辑使用).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