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和谐社会理论的八大基本认识[精品范文]

发布时间:2020-02-01 00:39: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也谈和谐社会理论的八大基本认识

  经济建设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经济建设的物质保障,而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作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丝毫不能动摇。

  在二十余年来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家面貌变换一新,人民生活与日俱增,民族自信日益高涨,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改革开放;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改革和开放的进程中,改革是深层的和主要的推动力,开放是表层的和辅助的推动力,多年成绩的取得和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未来之路的寻求和优化,也必须以深化和完善市场化改革为出路;回顾过去,改革带了成绩,也产生一定的教训,也存在一定的不理想的后果,但是这些都只是在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出现的战术不足,主流不能够掩盖支流,失误不能够掩盖成绩,更不能够因为社会收入差距加大、渎职腐败滋长、社会分配结构失衡、社会风气变坏等原因,而对于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产生动摇。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路线的核心任务,在经济工作中如何与时俱进的完善和谐社会理论,以科学缜密的和谐社会理论指引经济建设,成为决定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建设大局的战略性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下基本认识:

  一、和谐社会理论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相对和谐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谐,和谐社会理论不是大而空的乌托邦,而是面向现实的、可捉摸、可量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并不是一步跨越到共产主义的理论,并没有也不可能承诺不切实际的、没有任何不和谐因素的、绝对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理论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全面否定,在重大国际对立、不同利益阶层、不同社会立场、不同文化背景的矛盾和冲突面前,和谐社会理论尊重客观存在的世界的矛盾性。

  二、和谐社会理论不是中庸之道

  和谐社会理论必须反对调和和中庸俗主义,对于腐败堕落、违法乱纪,对于国际敌对、分裂势力,对于恐怖主义、复辟极左,都必须蚕区反对和抖动子态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和谐社会理论坚持和继承党的基本的斗争精神不动摇,立场鲜明、爱憎分明,孰荣孰耻,绝不含糊。

  三、和谐社会理论更加要重视和承认社会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理论立足中国社会实际进行社会阶层分析,承认和重视在城乡之间、脑体之间、工农知企官之间等不同阶层间经济状态的客观差异,承认在地区、文化、教育、医疗、资源、发展等不同领域的客观差异,承认中国当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本、投资、贸易结构等方面发结构性差异,承认客观存在的众多社会不和谐因素,承认不和谐、找出不和谐、重视不和谐、分析不和谐,是解决不和谐的前提,是和谐社会理论的基础。

  四、和谐社会理论反对把不和谐归咎于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的二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状况整体上更加和谐的二十年。相对于市场化改革之前民生凋敝、思想僵化、文化倒退、经济颓败的状况,现在的中国面貌一新,这些功劳都应该归之于持续而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即使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贪污、道德下降、社会诚信缺失、弱势群体利益受到损害等客观问题,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执行中的战术缺陷,只有深化和完善市场化改革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和谐社会理论坚持在市场化改革中寻求和谐之路

  五、和谐社会理论必须对党的优良传统进行时代性的继承

  和谐社会理论首先必须是结合时代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理论,对于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之关键,在于坚持党的死亡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进步和自我革命,紧密结合时代的新情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进行制度、文化、理念、纲领、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全面的理论创新。党的历史传统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经验是过去的,面对未来,新的经验只有在对于历史经验的扬弃、审视、借鉴中摸索而得,正如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不断前进和自我更新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也应该成为对于党的历史传统进行时代性的更新的更加先进的理论。

  六、和谐社会理论必须充分研究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新世纪之初人类全面进入技术文明,生产力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知识和信息正日益成为最革命性的生产要素,和谐社会理论要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学说,充分研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寻求理论上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必须力戒纯粹的由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的书院主义、本本主义的形而上的学术化倾向,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理论,他是指引全世界劳动者寻求自由的整体性武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由学院中的学究们去推动的,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摸索和验证并且不断发展的,和谐社会理论应该成为最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力变革的核心规律的创新理论,立足生产力视角,深入探讨世界性的信息化、城市化、全球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综合背景,得出生产力变革的最新规律。

  七、和谐社会理论既改变经济基础又改变上层建筑

  和谐社会理论不是庸俗的方法体系,而是系统的思维和认识体系,他不仅仅解决现实的、可视的、具体的、细节的建设问题,更加寻求从理论的角度给出完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答案。和谐社会理论不应该简单的成为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墨守成规的现状的描述或者历史的回顾,而应该力求一种对未来的指导性、前瞻性和预见性,结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理论力量的打造,推动中国的建设进程。

  八、和谐社会理论是全新的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和谐社会理论是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是结合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核心趋势,结合中国经济建设中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知识经济三重构成的现实,结合近二十年来党的执政经验、执政效果、执政进步、执政体系,结合中国社会思潮、收入结构、社会分阶层现状、社会年龄结构、文化趋势,结合中国经济、技术、产业、资本、区域等方面的发展结构,总结出来的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理论武器,他应该成为党的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成为具有实效的、威力巨大的、惠及全党的思想改造的系统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668028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html

《也谈和谐社会理论的八大基本认识[精品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