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9-06-03 18:25: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篇一:家乡传统节日

  家乡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的调查小报告

  杨村中学申佳慧小组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家乡传统节日习俗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十个同学对中秋节特别感兴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所以成立了一个小组,选择了《我镇民间中秋节习俗的调查研究》。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查找收集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陵川杨村民间中秋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即将结束,经我们组里成员的讨论,我们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我们小组的成员:组长:申佳慧;副组长:王加瑶;组员:李旭超、裴哲明、韩玉铮、杨佳妮、秦慧娟、段凯丽、牛姜枫、陈远。

  二、我们的研究任务

  了解中秋节起源;了解各民族中秋节的习俗;了解中秋节饮食习俗;了解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还进行哪些其他活动;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和传说故事。

  三、我们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任务,确定小组人员;明确小组分工、商量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内容组成研究小小组,确立小组长。

  2、根据研究内容分头进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情况交流;小小组分头自查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再继续研究。

  3、各小小组整理资料;组员写研究活动的心得体会;各小组长写研究报告;小组在组内交流(每人都发言)。

  4、写小组研究报告。

  四、我们研究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书店看有关书籍、问家长老师以及有经验的老人等方式进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实践中,我们还用照相机记录了我们部分研究活动内容。

  五、我们研究的成果

  (一)中秋节的起源

  经过我们组成员上网、上阅览室、上书店查阅课外书,了解到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

  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至明清时,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成了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唐代,宋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们这里人们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一到中秋前后,商家纷纷搞活动,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热闹非凡。晚上月亮出来后,人们要用月饼祭奉月神,同时还要摆上瓜果蔬菜当祭品,还要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吃着月饼,共同赏月叙谈。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

  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现在的中秋节被各种月饼填满了。月饼越做越好,包装越来越豪华,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遗憾的是这年的中秋是阴天,没有月亮,否则,那“分外明”的中秋圆月,一定会给我们的聚会增添许多诗情画意。

  六、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如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知道了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又称“八月节”“团圆节”“拜月节”“月夕”等等,还知道了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的中秋节习俗。此外,我还收集了不少中秋节的传说和诗词,发现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对月”独酌,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月下独酌》《关山月》,王建的

  《十五夜望月》,苏轼的《中秋月》等。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提高了我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李丽霞老师整理

  篇二:家乡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

  谭文扬

  我们当地有一个特有的民俗,那就是每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那一天到步月桥去赏月。

  那天,我和爸爸来到步月桥,步月桥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人们提着红灯笼、白灯笼在桥上走着,步月桥头有许多摆摊的,卖着各式各样好看的玩具,有莹光棒、闪光棒??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我和爸爸走进步月桥,步月桥上的红灯笼、白灯笼像两条长龙。爸爸说:“这挂灯笼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如果有人拿一盏红灯笼,就是希望生意红火,若拿的是白灯笼,就表示希望生个男孩。而且你今年拿走了一个灯笼,来年就得还上十个这样的灯笼挂在这里。”

  这时,我看见天上多了几个红亮点,而且会移动。我问爸爸:“爸爸,今天的飞机怎么这么多啊?”“这不是飞机,是一盏盏的孔明灯,只要把愿望写在上面,点燃下面的燃料,孔明灯就会借着热气飞向天空。”爸爸说。

  “这是孔明灯啊,我们也买一盏回去放吧!”爸爸答应了,于是买了一盏孔明灯,让我回家放。

  晚上,在家里,我在孔明灯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全家人健健康康的生活着。写完愿望后,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家门口,我点着了孔明灯上的燃料,孔明灯缓缓的升起,它带着我的愿望,飞向美丽的月空,越飞越远??

  1

  篇三:家乡的中秋

  家乡的中秋

  家乡的中秋别有风情,每逢中秋,天上那轮圆月总会如约而至。中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这一天是嫦娥奔月的日子,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因为这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团圆节团圆才是重头戏。中秋夜远在他乡的游子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只要能看见那一轮皎洁的圆月,便似看见了远在故乡的亲人,将心中那根思乡的心弦缓缓拨动。在苍茫的黄昏中,他们总是独倚在窗前,凝视着天空等待月亮的光临。

  这一天,家乡的人们会备齐各种瓜果和熟食,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人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观察月亮的变化。孩子们凝视月亮,等待嫦娥的出现。吃月饼的习俗,要追溯到元朝,受中国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华人华侨的节日。

  中秋,月亮刚爬上枝头,撕下明亮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缕飘进院子,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果园内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院子内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田野。

  农家小院,随着田间的宁静,农家小屋热闹起来了,孩子们的欢闹声被优美的诗歌声淹没了。

  月下的农家更迷人,灰灰的屋瓦,灯光与月光交辉,小院内是那样明朗清新。果园内枝丫上都挂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一簇簇的,嘴边挂上了优雅的笑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爷爷开始教我们吟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爷爷爱这歌,这是当年奶奶最喜欢哼的曲子,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娃,名为“娟”,饱含了上辈人绵绵的爱和希望。

  夜,凉凉的,伴随着微风。

  圆月爬上了窗西树梢儿。我们进入了梦乡。

  月,它饱含了团聚的欢乐,也饱含了游子的思乡情怀。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片大地。

  指导老师:牟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9e784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9.html

《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