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课《运动的星球》教案

发布时间:2023-01-19 12:12: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课《运动的星球》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计算推理能力;以及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提出科学假设,再经过实验验证的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建立科学的宇宙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求知热情。
【教学重点】“日心说”的建立过程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开普勒如何确定行星运动规律的【教学仪器】录像,课件,图钉,纸,线【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引入:
宇宙中有无数星系,与我们最密切的星系就是太阳系,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看一下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这是我们早就获知的一个信息。然而,2006年,8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因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天体而被逐出行星行列,编入矮行星。这样的话,太阳系就只有八大行星了,今后教材对这一点内容会做相应的修改。
行星重新定义一事,表明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开始进入探测太阳系的黄金时代。那么,在古时,人类是对太阳、月亮、地球等天体的运动有过什么样的看法?
新课教学
最早,人类从观察北极星常年不动,及北斗七星的回转现象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即天圆地方。直至公元二、三世纪才对宇宙中各天体的运动形成初步的理论——地心说。公元16世纪又提出了日心说。
一、地心说
首先请地心说小组展示自己的ppt,简要介绍地心说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
地心说的主要内容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一切行星围绕地球做简单完美的圆周运动。
接下来有请日心说小组介绍其创立者和主要内容二.日心说
日心说的内容:太阳是宇宙中心并且静止不动,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并且在自转,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心说是错误的,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它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但日心说比地心说更接近真理。但日心说的传播必然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罗马教廷对公开支持日心说的科学家加以迫害,把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可见,日心说最终战胜地心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三.日心说的发展过程
请日心说发展史小组介绍为日心说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参看殉道者哥白尼学说的弘扬。
过渡:虽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否定了地心说,但仍然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简单的完美的圆周运动。那么是谁纠正了这个观点,使“日心说”更彻底地否定地心说.开普勒。提到开普勒我们就有必要先了解留给开普勒大量精确观测资料的人——丹麦的天文学家谷·布拉赫1546-1601)。
有请第谷小组讲述其对天文学的贡献。参看第谷和开普勒的故事,两颗超新星——第
1/4
谷和开普勒,建立万有引力的背景
过渡:第谷连续20年对750颗左右恒星进行观察并有准确记录,为开普勒革新行星运动理论,发展日心说奠定了基础,那么开普勒如何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呢?请开普勒小组介绍
接下来,我们通过录像把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它们的理论以及建立的宇宙体系作个总结。
看了录像和先前同学们的介绍,请大家谈谈:从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第谷、开普勒这些科学家的事迹中,我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从科学态度及研究方法来看)
相信真理,不迷信权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布鲁诺坚持宇宙无极限的思想,伽利略坚持相信天文观测的结果,支持日心说,开普勒放弃匀速圆周运动,采用椭圆轨道),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哥白尼4个九年时间论证自己的理论,第谷20年时间坚持不懈的观察记录,开普勒16年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探索(用开普勒自己的话说:“十六年了,我终于走向光明,认识到的真理远超出我的热切期望)),我们对待学习更应该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放过一点疑问,要有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及坚强的品质,来实现人生价值.
四、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教师补充作图,并展示课件)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一定律涉及到椭圆,接下来我们通过作图来了解有关椭圆的一些知识。同学们手上有白板、纸、图钉、细线,根据做一做的要求画出椭圆。图钉所处的位置就是椭圆的焦点,那么椭圆就有两个焦点。过两焦点与椭圆相交的线段长就叫长轴,长轴的一半就叫半长轴,用字母a来表示。椭圆上任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和是定值还是一个变化的值?。有了椭圆的初步认识后,第一定律就更好理解了。看课件。八大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并不相同,但太阳始终位于这些椭圆的同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教师:如何来理解这个定律呢?我们还是利用刚才所画的椭圆,行星在这个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行星好比作图中的哪个工具?笔。太阳就在左侧焦点。这两者的连线就是左侧图钉到笔的绳长。请同学们让笔分别在近日处和远日处匀速地运动起来,在相等的时间内,绳长扫过的面积是否相等?近日处小于远日处。依据第二定律,绳长扫过的面积要相等,笔在哪处运动的快?
可见,第二定律揭示了行星并不做匀速率运动,而是近日处速率大于远日处。
3.开普勒第三定律
行星运动速度与行星距太阳远近有关,于是开普勒就联想到行星运动周期也应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继续对着第谷留下的一堆数字去动脑子。开普勒将人们最熟悉的地球到太阳间的距离R定为1,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T1年,以此为标准再换算其他行星的周期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半长轴a),将观测数据转化成这么一堆数字:
aTaT行星行星
水星0.3870.241火星1.5241.881金星0.7230.615木星5.20311.862地球1.0001.000土星9.53929.457
从这一堆数据里怎么找出规律?我们总是从最简单的比例关系入手,由简单到复杂。
2/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23848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e.html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课《运动的星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