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以及自体感

发布时间:2014-01-12 10:16: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自体心理学以及自体感

1. 请问大家的生命中曾经和什么人在一起感觉很舒服?想一想对方为什么让你觉得有舒服的感觉?

2. 哪些事情可能伤害到了你的自感?

3. 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自体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的自体感更好?

婴儿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眼中看见他自己。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Winnicott),如此诗意地描述母婴关系互动中母亲的重要性。

母亲在亲子关系中,就如同一面镜子存在着。孩子在这面镜子中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并根据母亲的回应而渐渐形成自己的各种认同和适应,最后形成自我人格。因此,这面镜子在孩子自我的逐渐养成过程中,居于关键的位置。

“若一个人生命里要经验自己在时空中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个体,可与其过去联系并有意义地朝向具有创造力及生产力的未来,则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里,他必须经验到其人性环境中有某些表征能对他产生愉悦的反应,对他提供理想化的力量及平静,能够喜欢他而默默地存在,且能正确地掌握它的内在生活而对其需求有同调的回应,并在需要支持的时候能适时给予。(科胡特,1984)”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了解到,科赫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来自于他人的理解和回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一个人心理能够健康存活的基本条件。科赫对此有个比喻:“心理氧气,这就是来自同理自体客体之回应,少了它我们无法在心理上存活。而导致人性自体破坏的是暴露于冷漠、非人性的漠然,以及未能同理回应的世界。

罗杰斯说:我发现当我能接纳地倾听自己,更加成为我自己的时候,我更有效地工作。

一个经由同理尝试了解和参与我们精神生活的人性环境,这种环境提供我们心理存活和成长的最重要情绪经验的关注。                    ——Kohut

这种人(分析师)奉献其生命来帮助他人,籍助于对他人的内在生命之同理浸泡所获得得洞识……分析师必须努力不要像个程序设计良好的电脑……分析师的回应需要其人格的深度层面之参与。                                      ——Kohut

共情:籍着模仿,经由认同,而通往神入的途径;那也就是我们要能够在面对另一个精神生活时,以接受任何可能性的态度的方法去了解这些机制。 ——Freud

分析师必须观察被分析者的行为,并对他的联想开放地倾听,我指的是他必须抗拒诱惑,不能将对病人的理解压缩成任何他所持理论的先入为主的概念的僵化模型中,那可能是克莱因派、兰克学派、荣格学派、阿德勒学派、经典精神分析(包括自我心理学),或甚至是自体心理学派的。他必须等待到能够更精确地了解病人需求的本质,才能经由比较正确的解释,向病人传达他的理解。                                             ——Kohut

心理治疗中重新启动的一个自我骄傲(grandiose) 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中,母亲眼中发射出的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其它种种母亲对孩子自恋/展示的快乐行为的呼应肯定了孩子的自尊;通过逐渐的有选择性的回应,帮助孩子将这些自恋/展示的期望和行为导入现实的方向。     ——  Kohut

理想化移情需要,是一种深切的渴望:渴望着通过与被崇拜的,充满威力的人物的结合而得到保护和强化。这样的人物给你理想,力量;在你危难,挫折,寻求生命意义的时候,助你维持自体系统的稳定性。——Basch

密友移情关系回应一个人类的基本需求:需要得到默许,可以拥有别人的人道对待与亲和或相同的感觉。                                                         ——Basch

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                   ——Kohut

治疗师会面向各个维度进行诠释,尤其和其过去的某个重要人物(造成创伤性情境)相联系。这些解释和交谈会使双方的移情关系恢复,这将促成病人自体客体经验的更新,即有回应的治疗师所带来的自体客体经验会取代旧的挫败的自体客体经验,这强化了自体。病人把此经验整合进其社会性的自体客体方阵之中,学习无防卫地在社会环境中去寻找有回应的自体客体经验。      ——Wolf

来访者心理组织所建构的全部治疗关系体验。这样一种独特的,自小建立起来的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结构,无意识地建构了个体的主观世界。移情实际上是来访者整个心理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对移情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聚焦点,令统治来访者生命存在的整体模式得以澄清,理解和转化。       ——Stolorow

移情和共情不是来自来访者,也不是来自分析师,而是来自来访者与分析师相遇的共构,所以关系是相互的。                                              ——Stolorow

阻抗是一个人自己的基础部分,它们从不该被克服。 ——Kohut

人类的心理化能力,就是想象(理解)一个人自身和他人意识和潜意识心理状态的能力。                       ——Fonagy

恰好的挫迫使一个孩童以特定功能的形式采纳自体客体的各面向。孩童抽回了某些从自体客体来的神奇性、自恋性期望,并获得内在结构的某些微小成份(particle)。然后孩童的内在结构乃执行某些之前由客体为孩童所执行的功能,诸如:慰藉、镜射、控制紧张等等                       ——Kohut

病人和我们不仅是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些,不仅是我们的历史,或是我们所制定的条例以及现在到达的结论,甚至不仅是我们已知的一切。    ——Bill  

当分析师使用客观性真实以及传统的移情(作为一种必然的扭曲)概念时,分析师倾向于将病人资料中所蕴藏的主观性真实模糊化,而去让来访者适应分析师所尊的理论,而这实际上正是精神分析应努力阐明的。      ——Stolorow

如何维护自己的自体

就像前面的资料中所说的我们的自体只有在得到了共情性的回应的环境中才能得以生长。而我们或多或少的在过去的环境中也得到了这种回应,只是比较有限。好的自体客体不是让我们一辈子依赖,而是允许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这种爱是父母对子女的那种只是抱持,并不控制的爱。有一句话说只有父母的爱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让对方能离开。

现在的我们多少带着这种过去不够共情的环境带给我们的自体的伤痕。我们也许有非常多的愤怒,也许在努力的维护着自己破碎的自体感。我们希望环境对我们更友好一些,但是发现共情在这个世界上简直是稀缺资源,我们的家人、同事都缺少这些,我们无法要求别人给予我们他们所没有的,所以我们不再哭求周围人的认可。但是我们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让自己的自我不断的生长,让自己具有良好的自体感,让自己具有对别人共情的能力,用这种稀缺的资源为社会做贡献,润滑自己的人际关系,让自己周围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周围人还不能同调的回应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可以去找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这些人中我们最可能被理解。我们可以去看书,当然是你觉得这些书上说的话很贴近我们的体验,而不是做为至理名言让我们觉得难以理解和只能膜拜。还有更重要的是自己为自己做点什么,在没有人理解你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试着自我理解呢?我们是否足够尊重自己的感受呢?在我们生气烦躁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对自己耐心一点点呢?

我们生命中总是会存在一些这样的可爱的人,他们的环境并不好,但是他们会去理解自己的生命历程,把那些经历的痛苦不断的反刍,化作营养,成为自己生命的修复者和养育者。我的意思是指我们如果要做自我修复和成长,我们要做的是先看清自己的生命历程,还要去看我们的养育者的生命历程,这些会帮我们理解自己生命的模式,我们有一天终于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我们的自体感越来越好,我们会感觉到是我们自己在掌控自己的生活。自体感好的人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控感,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被羞辱感。自体感好的人可以更好的活在当下。因为他不需要用已经消逝的过去的辉煌和渺茫的未来的理想去让自己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感。

一种不好的维持自体感的方式就是夸大的自体。夸大的自体需要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来维护自己的全能感。而这些不且实际的目标加上自己的脆弱的自体,只会让自己在生活中一次次的受伤,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一个人如果无法维持自己的自体感他会觉得非常抑郁,也许抑郁就是他剩下的唯一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曾经有人告诉我他已经体会不到自己的存在了,好像自己与周围世界都是不真实的。这样的人是挺可悲的,世界对于他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也无数次的觉得自己渺小,还有自己必死的命运,这些经常打击到自己的自恋。可是我如果把自己扩张得太大那我只会破碎得更快。所以我准备踏踏实实的接受本来的自己,接受目前三十余年的生命。我不需要伟大也可以很好的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可以安安心心的做我自己,这其中的秘诀是无论周围人怎么对待我,都不要迷失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受我我知道我并不只是我自己,我的身体的物质与宇宙同源,我身边的所有的。我想无论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现在的世界是多么的富有,我们需要的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感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3c3377767f5acfa1c7cd66.html

《自体心理学以及自体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