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培训内1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艾滋病培训内1
艾滋病培训内容 主讲:王福来 一、对艾滋病的认识 1艾滋病—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HIV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继而发生一系列不易治愈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生在不同的个体常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HIV所造成的免疫缺陷与其他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免疫缺陷不同,由于它是经不同的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艾滋病病毒(HIV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这一特征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HIV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及多种器官中,它可通过含HIV的体液交换或器官移植而传播。 HI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高温、干燥和一般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HIV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有HIV,但未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称为HIV感染者。
4AIDS病人: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HIV严重破坏,机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便发展成为AIDS病人。 5、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又称为症状性HIV感染,是指HIV感染者出现多种慢性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体重减轻、腹泻、T细胞异常、白细胞减少,但尚未达到AIDS诊断标准。 6、安全性行为:安全性行为,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只有一个稳定的性伴侣;不作肛交、口交,不作湿吻(唾液交流),不共用性玩具;仅作阴茎--身体摩擦,或双方手淫;不与HIV感染者发生性接触;正确使用避孕套(可减少感染HIV的机会,但不是绝对安全)。 7、艾滋病监测:主动对某些人群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血清流行病学检测,以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并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的工作。 8长期存活者:人体感染HIV后,部分感染者能生存很长时间,故有学者提出长期存活者的概念。其基本条件为:HIV感染后12仍存活;机体免疫功能尚好,CD4细胞维持在一定水平;无明显AIDS临床症状。 9、窗口期: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12周,平均45天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因为从感染HIV到机体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HIV抗体,故称之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10持续性全身淋巴结病:全身性持续不消退的淋巴结肿大, 3
发生于颈、腋下和复股沟等部位。 11、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病原体由上代传至下代,包括:妊娠期,子宫内经胎盘传播;分娩期、围产期传播;产后期,由母乳传播给婴儿。 12常规检测: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的检测,通常是指对具有高度感染危险性的人,如性乱者、同性恋者及静脉吸毒者等进行的检测。 13、多性伴侣:和2个或2个以上性伴侣保持或发生性关系,这些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人称为多性伴侣。 14非婚性行为: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发生的性行为。非婚性行为包括两类:一类是婚前性行为,即尚未结婚的男女之间发生的性行为;另一类是婚外性行为,即有合法配偶的人与他人发生的性行为。 15、肛交:用生殖器与肛门相交接以获取性满足的行为。 16、猴艾滋病(Simian AIDS,SAIDS:猴子感染猴艾滋病病毒SIV)后发生的疾病。 17、基因重组: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酸片段的交换,称为基因重组。其结果是产生稳定的新基因组合的子代,它们具有两亲代所没有的特性。 18假阳性:错误地把一个个体加入到某项诊断或其他范畴之内的检验结果,即实为阴性而被错判为阳性。 19假阴性:错误地把一个个体排除在某项诊断或其他范围之外 4
的检验结果,即实为检测项目的阳性结果而被错判为阴性。 20克隆指细胞或生物群体均来自无性繁殖的同一个体,其遗传基因是相同的。 21、口交:男舔女性的阴茎,或女含吸男性阴茎的性行为,又称口淫。 22淋巴结病毒LAVHIV在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前,法国曾用此名称。 23淋病:由奈瑟氏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性病变的总称。其主要表现为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卵巢炎、伴疼痛及浓性分泌物。性接触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但亦可经日常生活接触(如共用浴盆等)和产道造成传播。 24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时隐时显,病程可持续很长,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及粘膜,晚期可侵犯心脏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妊娠期间,患梅毒的孕妇还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梅毒儿。 25灭菌和高效消毒:灭菌是指灭活物质表面或内部所有微生物和芽孢;高效消毒是指灭活所有微生物,但不包括芽孢。 26念珠菌病: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是人体皮肤潮湿区域的表浅感染。一般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常累及皮肤、口腔(鹅口疮)、呼吸道和阴道。 27、潜伏期:人体感染HIV后需经过0.520年,平均710 5
年的时间才能发展为AIDS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处于潜伏期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含有HIV具有传染性。 28双性恋者;患者不仅对异性个体有性爱的倾向,对同性个体也有性爱的意愿,属于性取向障碍。 29同性恋者是指对同性产生明确性欲(或只被同性而不是异性吸引)人群,有男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恋之分。男性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淫、肛交和口交发泄性欲,女性同性恋性行为主要为性器官的摩擦。 30、性乱行为:非固定的具有较大随意性对象的众多的性行为。 31性传播疾病:通过性接触而将病原体传给对方的传染病,称性病。所谓经典性性病,主要有梅毒、软下疳、淋病与性病淋巴肉芽肿(即第四性病)等4种,其中以梅毒的危害性最大。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世界上人类性行为的一些变化,经典性性病逐渐被性传播疾病这一新的概念所代替。 二、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6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 7
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gag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A/E,G/A.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8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三、艾滋病原理及治疗:HIV是一种RNA病毒,HIV<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进入后特异性的结合CD4+细胞中的糖蛋白120,<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并进入细胞,RNA->DNA,DNA进入细胞核内,结合到细胞的DNA.<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潜伏表达MRNA->合成蛋白->制造病毒,由此治疗的办法有如下二种:A、逆<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转录酶抑制剂;B、蛋白酶抑制剂 逆转录酶抑制剂RTIs它又可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蛋白酶效果好,但是价格很高,1995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首先提出将两大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为一类,蛋白酶抑制剂为一类)中的23种药组合在一起使用,即为"鸡尾酒疗法",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HAART),因其与鸡尾酒配制形式相似而得名。如选用双汰芝(含齐多夫定ATZ 9
和拉米夫定(3TC))和佳息患(英地那韦)联合使用等。此方法可使血浆中的病毒明显减少,甚至可以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并且可以长期维持这一疗效。此外,经过治疗后还可使被艾滋病病毒破坏的人类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延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发病时间,延长艾滋病病人的寿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缺点,如无法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有较大毒副作用如恶心、贫血、肾结石等、需长期服药、价格贵、需经常调整药物组合,否则也会产生耐药等。有关专家正在针对这些问题不断研究和改进,在该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改良的措施如美国报告的间断疗法,即在鸡尾酒疗法过程中,给药与停药间断进行治疗,比例约2:1,努力方向是1:11:2,以减少长期服药的毒副作用及治疗费用等。家对于CD4+<350的提供免费治疗.目前可以提供的药物有四种,其他的则必须用户自费了。 10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标准预防概念简介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3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4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标准预防措施5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接触隔离22、防护隔离(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空气隔离1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 确诊感染的措施: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 5)做好空气的消毒。空气隔离22、防护隔离 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飞沫隔离1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13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医院标准预防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预防: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 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14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57fc0d2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9e.html

《艾滋病培训内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