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发布时间:2020-05-12 07:00: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谏逐客书》 李斯

一、单项选择题

1. 李斯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 秦代唯一留下作品的作家是

A.李斯

B司马迁

C左丘明

D刘向

3. 李斯青年时曾与韩非子一起受学于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 谏逐客书文选自

A《李斯文集》

B《史记·李斯列传》

C《韩非子》

D《泰山刻石文》

5. 被清代李兆洛尊为骈体”的文

A《哀江南赋序》

B《过秦论》

C谏逐客书

D《前赤壁赋》

6. 开散文辞气之先的文章是

A《陈情表》

B《出师表》

C谏逐客书

D《滕王阁序》

7. 谏逐客书一文的作者是

A赵高

B刘向

C左丘明

D李斯

8. 谏逐客书中,李斯上书的君王是

A秦惠

B秦昭王

C秦穆公

D嬴政

9. 谏逐客书一文“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中“说”的含义是

A讲述

B通“税”,止息

C通“”,喜爱

D通“脱”,脱下

10.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作品,这里的“书”是指

A.书记

B书籍

C书信

D上书

11.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纳客之利,又说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2. 却宾客以业诸侯”中的业”属于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状语

D谓语

13. 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做法

D. 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14谏逐客书作者先列举缪公用由余百里奚蹇叔公孙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 类比法

15. 李斯《谏逐客书》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A对比,演绎

B对比,类比

C类比,引证

D类比,演绎

16. 谏逐客书》点明题旨的方法是

A开门见山,篇首点题

B画龙点睛,篇尾点题

C首尾叙议,中间点题

D隐含于叙事中

17.下列文章不属于书信体的是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属于李斯的有

A.《谏逐客书 》

B.《自罪书》

C.《论统一书》

D.《种树郭橐驼传》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

A.排比

B.对偶

C.类比

D.归纳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下列属于这“四君”的有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孝公

D.秦忠王

4.下列关于《谏逐客书》表述正确的选项有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王所看重的只是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人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所有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盜,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损本国的百姓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且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境

三、填空题

1.李斯是____ 朝著名政治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2.《谏逐客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

3.秦王政十年,李斯说服秦王撤销逐客令的文章是《________》

4.李斯《谏逐客书》所奏请的皇帝是_______

四、名句默写题

1.________________,窃以为过矣。

2.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________________,为客者逐。

3.臣闻地广者粟多 ,__________________,兵疆则士勇。

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

6.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________________ ,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7.夫物不产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不产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逐客以资敌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五、词语解释题

1.臣闻吏议以为矣。

逐客:

窃:

过:

2.风易俗,民以殷盛,民以富

强:

3.南取汉中,九夷,制鄢

包:

4.遂散六国之,使之西面事秦,功到今。

从:

施:

5.废穰侯,逐华阳,疆,杜私门。食诸候,使秦成帝业

公室:

蚕:

6.使四君客而不,疏士而不用

向使:

却:

内:

7.今陛下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致:

8.所以饰后宫充、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下陈:

珥:

9.快意当前,而已矣。

适观:

10.是以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其深.

让:

就:

11.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赍:

六、翻译题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3.疆公室,杜私门。

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疆大之名也。

5.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

6.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7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7.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8.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0.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1.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1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13.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4.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1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参考答案

1.【精析】C 李斯是战国时期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精析】A 李斯是秦代唯一留下作品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谏逐客书》《论统一书》《自罪书》等,大都收录在《史记·李斯列传》中。

3.【精析】C 李斯是战国时期朝著名政治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青年时曾与韩非子一起受学于荀子做过郡小吏,后入秦,助秦王统一中国,官至丞相。

4.【精析】B 谏逐客书》一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上书给秦王嬴政的奏章

5.【精析】C 清代李兆洛在《骈体文钞》中选录《谏逐客书》为“骈体之祖”指出了这篇文章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6.【精析】C 《谏逐客书》开散文辞赋化风气之先,对后来汉代的散文和辞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精析】D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章。

8.【精析】D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书给秦王赢政的奏章。

9.【精析】C “而陛下说之”中的“说”是通假字,通“悦”,意为“喜爱”。

10.【精析】D 《谏逐客书》中的”书“是指上书、奏章,是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11【精析】C纳客之利与逐客之害构成对比,这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12.【精析】A “却宾客以业诸侯”中的”业”在这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的意思

13.【精析】D《谏逐客书》一文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14.【精析】A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最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从个别到一般,运用的是归纳法。

15.【精析】B《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对比论证。正面论证,以彰明纳客之利反面推理,揭露逐客之害。同时运用了类比论证,例如: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6.【精析】A 《谏逐客书》一文门见山。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17.【精析】B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的公文,这里的“书”是指上书、奏章,是臣子向帝主遂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A项是韩愈写给李翊的回信,C项是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回信,D项是宗臣写给他父亲朋友的问信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李斯是秦朝唯一留下作品的作家,主要有《谏逐客书》《论统一书》《自罪书》等,大都收录在史记·李斯列传中。《种树郭数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散文。

2.【精析】ABC“太山不让上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由三个句式相同的短句构成,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三个短句之间两两对偶。在论证方法上,前两个事例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构成类比论证。归纳法在句子中没有体现。

3.【精析】ACD 在《谏逐客书》作者先列举缪公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即这“四君”为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

4.精析ABD C项“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的表述有误原文说:“寇兵而赍盗粮”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填空题

1.

2.

3.谏逐客书

4.秦王嬴政

名句默

1.臣吏议逐

2.非秦者

3.国大者人众

4.故能成其大

5.河海不择细流

6.足不入秦

7.可宝者多

而愿忠者众

8.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于诸侯



词语解释题

1.客:逐客卿。

窃:私自自谦之辞

过:错误

2.:同“强”。

3. 包:囊括吞并

4.从:通“纵即合纵。

施:延延续

5.公室:王室朝廷。

: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6.向使:当初假使。

却:拒绝

内:“纳,接纳。

7.致:取得得到。

8.下陈:指王诸候的姬侍

珥:耳环。

9.适观:适合观赏。

10.让:辞拒绝。

就:成就完成

11.:借。

:给予赠送。



六.翻译

1.我听说官吏们议论着要驱逐客卿,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2.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边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

3.加强了王室的权利,限制了豪门贵族的权利。

4.假使当初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予任用,这就不会使国家出现富饶的实际状况,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名声了。

5.如今抛弃敲瓮击缶的音乐而听取郑、卫两国时兴的乐歌,停止弹筝而演奏《韶虞》的乐曲,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6.这只不过是图眼前的快乐,适合观赏罢了。

7.现在选择人才却不是这样适用,不论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人就得离开,凡是外的客卿都要被驱逐。

8.这样做,就说明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珠宝、美玉,轻视的则是人民

9.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应取的做法。

10.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形成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流,所以形成它的深广不嫌民众,所以能显示他的恩德

11.因此,土地不分四方百姓不分国家,四季生活富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下的原因

12.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客卿使其他诸侯建立功业

13.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器给敌,送粮食给盗的做法

14.物品不出产于秦国的,其中宝的却很多贤士不出生于秦国的,愿意为秦国效忠的也很多。

15.如今陛下资助敌国,减损自己的姓来增加仇敌的力量,在内使自己弱,在外则与各诸侯树敌结怨,这样做想谋求国家没有危机,不可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c62f45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d.html

《谏逐客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