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柏乡县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

发布时间:2020-11-19 01:48: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省柏乡县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6高三上·东营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家好!①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毕业生发言。此时此刻,②我心情非常激动。高中三年,③我们早已习惯于在学校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四季飘香的校园。④我们将告别大家朝夕相处的同学、学识渊博的老师。⑤在此 , ⑥请允许我代表高三的全体同仁 , ⑦向我们的恩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后,⑧我们这些高足 , ⑨定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校……

(1)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简明,应删除个别词语。表达不简明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得体,应替换个别词语。表达不得体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三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儒林外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几乎完全背离。清代,小说日益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所作,他们厌弃流行的因果报应的迷信观念。吴敬梓也是如此。他对社会各个阶级的人们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认识,目光变得敏锐。同时,他以他的朋友和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为创作原型,用讽刺的笔触现实地刻画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意在将小说从流行宗教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此前的《西游补》《醒世姻缘》皆系纯粹虚构之作,它们的作者仍然用职业说书人的惯用文辞。相反,《儒林外史》则极少这样做,在这部小说里,多运用口语化的散文笔调,使得描绘的片段第一次与叙述的正文有机结合起来,让那种运用诗词和骈文进行的雕琢描写明显消失。作者有意避免那些公式化的诗词描绘用语,从而证明他已根据自己对不同人物和地点的观察来描写。南京、杭州等江南城市中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日常生活在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再现。此外,方言和俚语已很少使用,他已自觉地使用“国语”或民族的白话写作,这种纯净和富有表现力的叙述文体,成为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小说家竟相模仿的对象。

吴敬梓写作的时代,正值乾隆年间,满族统治达到极盛阶段。他的小说写的是先朝明代事情,他对于退出官场的正直性格的褒奖经常被认为是对满族统治的间接批评。但是在他现存的著作中却找不到任何可以说明他有意和统治者不合作的例证。吴敬梓把他的小说假托在明代不仅是便利的缘故,而是他对明代历史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并予以尖锐深刻的评论。

(节选自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有删改)

(1)

《儒林外史》在小说语言艺术上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秉待公心,指摘时弊”,与本文作者观点是否一致?请结合最后一段作简要分析。

3. (9分) (2018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 . 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 .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 .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

C . 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

D . 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E . 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

4.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绵绵土

牛  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988年10月)

(1)

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

(2)

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 “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3)

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4)

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复鲁絜非书(节选)

清 姚鼐

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且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于所寄之,辄妄评说,勿罪!勿罪!秋暑惟体中安否?千万自爱。七月朔日。

(节选自《续古文观止》)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   间:夹杂    

B . 如决大川             决:使 …决 堤    

C . 观其文,讽其音       讽:背 诵    

D . 而气有多寡进绌       绌: 退    

(2) 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统二气之会而弗偏     蟹六跪而二螯    

B . 漻乎其如叹           知不可乎骤 得    

C . 岂异于是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 .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文章是天地的精华,由阴阳刚柔生发而成,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二气调和。但是,自从诸子降临人间,他们的文章没有不各有所偏的。

B . 文章可以表现阴柔之美,也可以表现阳刚之美。得到阳刚之美的人,如登高望远,如帝王接见臣民;得到阴柔之美的人,高远得像是有所思考,火热得像是高兴异常。

C . 文中形容阳刚、阴柔文章风格的一段描述,声韵铿锵,色彩鲜明。论及欧阳修、曾巩与鲁絜非之文字,则意丰言简、韵味深长,充分体现桐城派为文善用传神之笔的高招。

D . 姚鼐在这封信中论述了他的文学观,特别强调了风格论和文章之美的重要性。同时,本篇文字也很美,特别是那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把抽象的美学概念具体化了,说明说理性的散文也可以写得生动。

(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 文 之 多 变 亦 若 是 也 糅 而 偏 胜 可 也 偏 胜 之 极 一 有 一 绝 无 与 夫刚 不 足 为 刚 柔 不 足 为 柔 者 皆 不 可 以 言 文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②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 .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 .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 .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 请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为世俗所污的情趣。

(2) 荀子《劝学》一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子,这与韩愈《师说》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似。

(3) 《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一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一句广告,点滴温情,许多店铺的招牌或玻璃上常常能看到一些话语,它不仅是绝妙得对顾客延揽,也是在触摸心灵的温情与悸动。如:

某咖啡店:世界太寂寞,进来喝咖啡。

某照相馆:留住瞬间的美好,汇聚一生的缘分

请你分别给以下两个店铺写两句广告词。

花店:

健身馆:

9. (5分) (2019高三上·北仑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年人的信仰与理想、热爱与追求、奋斗与担当、品德与本领有着无与伦比、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年人的选择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青年人推崇物欲化的享乐主义、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喜欢乐在当下,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青年人,毫不关心未来,甚至将理想视作庸俗的贪欲。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以“青春用什么来铭记,成长用什么来致礼”为主题的复兴中学18岁成人礼上面向本校同学作一次演讲,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3-1、

3-2、

3-3、

4-1、

4-2、

4-3、

4-4、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5-5、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 请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90fe2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e8.html

《河北省柏乡县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