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柳开《塞上》原文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9-11-02 18:42: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柳开《塞上》原文与赏析

塞上

  

  【宋】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鸣骹(xiāo):响箭。

  

  该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通感的使用丰富了声音的内涵,增强了它的形象性。全诗对于鸣骹之声的正面描写,使用了通感的手法,集中体现在一个“干”字上。“干”本属于触觉与视觉的范畴,是指物体失去了水分之后给人带来的干枯瘦硬的感觉。作者却将听觉诉诸视觉,就使得这支鸣骹声音的尖细锐利,不仅刺人之耳,而且刺人之目,突出了鸣骹声音示警的意味,刺激读者的多种感官,使之最大限度地感受鸣骹给人带来的压迫感。

  

  二、正侧结合显威力。第一句从鸣骹的高度和射出时的姿态来写箭的威势。“直上”写了鸣骹破空而发、直刺云霄的穿透力,表现其不可阻遏的气势。“一千尺”写鸣骹在空中所达的高度,以衬其发射时的力量之大。响箭因风而鸣,其射出时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响声就越大;力量越大,飞得就越高,声音自然就传得越远。该箭直上一千尺的力量与气势,使读者很自然地想象出响箭那尖利刺耳的呼啸之声,随着它的飞升迅速弥漫于整个边塞辽阔无垠的天地之间。这是从箭的威势上正面烘托其声之“干”。

  

  第二句运用反衬,以环境氛围来烘托鸣骹。用“天”来修饰“静”,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边塞静寂无边的环境氛围;“无风”不仅进一步强调没有声音,而且使人联想到草原上的空气似乎凝滞,可以看到枯草枝枝静立的姿态。这为后文写“声”反向蓄足了势。试想,有如此威势的响箭,在如此静寂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只能是“更干”。一个“更”字,将响箭的尖利强调得淋漓尽致。侧面烘托丰富了鸣骹之声的感染效果,使读者对于“干”的认识更深入。

  

  其实,更妙的烘托在后两句,“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则从鸣骹之声的效果上极尽渲染之势。“三百”说明人数之多,“尽提金勒”强调“向云看”的动作整齐划一。三百名剽悍的胡骑,如疾风迅雷般在草原上驰骋,可在听到鸣骹之后,全部勒马而停,一起仰头盯着那冲向天际的鸣骹。这支鸣骹,使策马驱驰的三百胡骑立刻变成一组静止的群体雕塑,足见它在胡骑心理上造成的威慑力之大。对胡骑的行为描写,更凸现鸣骹凌厉无比、夺人心魄的气势,同时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理。

  

  三、细节刻画更传神。即使是静止的画面,作者仍用点睛之笔,精心刻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心理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眼神上,作者即抓住了“碧眼”这个细节。三百胡儿在有如此震慑力的响箭之下仰望天际,心理上的惊恐不安,情绪的瞬间强烈变化,在那瞪大的蓝眼睛中暴露无遗,而鸣骹的攻击力之强大,于此也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这首诗,通过通感、正面和侧面结合以及细节描写的手法,于瞬间浓缩丰富的内容,展现高超的技巧,将鸣骹的威势表现得无以复加,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455da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3.html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柳开《塞上》原文与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