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4-08 08:47: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2020年5月10日至12日,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的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具体而言是其蕴涵的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也就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人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注重品牌建设的原因是

A.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 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 品牌文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文化的作用有性质上的差别

【答案】A

【解析】

注重品牌建设是想用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人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促进社会及个人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可超前于社会存在,引导社会及个人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项正确;注重品牌建设是要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而不是因为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B项不选;品牌文化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C项不选;文化的作用有性质上的差别不是注重品牌建设的原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本题中的注重品牌建设实质上就是根据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发挥品牌建设所蕴含的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

2.在今天,你会发现绵阳市路口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按章通行、行人绿灯快速通行……这些文明通行的行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活动的成果。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④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活动的成果,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②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故选B。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020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回答下列小题。

3.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更是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这说明了

①科技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欣赏香港夜景。这样美好的憧憬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如今就要变为现实。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作用、科学技术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等。第(1)小题可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就,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知识上要清楚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第(2)小题结合材料中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上午在广州“喝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欣赏香港夜景的美好的憧憬能够变为现实这一实际,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word/media/image1_1.png3题详解】

1.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更是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这说明了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①项说法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4题详解】

材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科技进步更便于人们文化交流,不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也不体现更新了文化的传播方式,①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5.2020年,原创综艺节目《幻乐之城》在湖南卫视播出受到观众的喜爱。凭借别出心裁的节目模式,一气呵成的实时唱演表现手法,富有匠心的电影级舞美等高难度制作,《幻乐之城》成为了今年本土综艺市场中当之无愧的“原创黑马”和“综艺爆款”,被赞为“中国电视新物种”。这体现了

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归宿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②符合题意,原创综艺节目《幻乐之城》在湖南卫视播出受到观众的喜爱,表明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归宿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符合题意,题目强调“凭借别出心裁的节目模式,一气呵成的实时唱演表现手法,富有匠心的电影级舞美等高难度制作”,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故选C。

【点睛】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你是更喜欢确定性吗?”某研究机构在研究跨文化沟通时,调查发现东亚人大多属于“风险规避型”,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焦虑程度很高,把“安全”与“归属感”的需求置于第一位;欧美人更多属于“风险偏好型”,更喜好冒险,对“成功”与“成就感”的需求更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

②文化差异会影响彼此的沟通,应促进交流消除差异

③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欧美的“风险偏好型”文化优于东亚的“风险规避型”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消除差异”的表述错误。④选项表述错误,每个民族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题目给我的启示是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①③入选。选B。

7.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①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②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强调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可以进行交流、借鉴,故④可以入选;题中“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体现了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错误;③不合题意要求;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8.“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现代我们仍提倡的“孝”,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古人和现代人对“孝”的理解不同,体现了对传统孝文化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一成不变,就会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9.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国家教育部决定在2020年高考中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畴。针对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有不少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可以化解传统文化危机;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投入过多精力学习传统文化会影响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赞成者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反对者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

③传统文化能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的人格

④传统文化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③选项错误,传统文化有优秀与糟粕之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的人格。题目中,针对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可以化解传统文化危机;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投入过多精力学习传统文化会影响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该观点中的反对者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赞成者的合理之处在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故②④入选。选D。

10. “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是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社区”标识图形整体是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体现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源于社会生活,但不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②说法错误;标识图形有鲜艳的中国红、吉祥寓意、中国结等传统文化的因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而非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④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文化传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1.《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曾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曾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④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选B。

【点睛】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2.“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文字,而不是传统习俗,①排除;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笼统地说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错误的,③排除;②④是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传统文化的作用

(1)从社会发展看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成长看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3.2020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深切关怀,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基于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基于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②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选A。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4.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刷屏”,观众直呼“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该纪录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①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②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刷屏",是因为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启示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①③ 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②项错误;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

15.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利用中国绘本讲好“中国故事”,要根据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创新绘本的内容和形式,以高品质的作品发挥绘本应有的审美引导与文化传播功能。材料表明

①绘本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

②重视传统绘本的继承是实现绘本发展的前提

③创新是绘本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立足于人们的需要是绘本创作的根本途径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我国根据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创新绘本的内容和形式,以高品质的作品发挥绘本应有的审美引导与文化传播功能,这表明了绘本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创新是绘本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强调对传统绘本的继承。④选项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绘本创作的根本途径。选A。

点睛: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为实践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从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只有关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6.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发挥了综合功能,形成了科学的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该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表明

①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②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④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②选项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题目中,都江堰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表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故③④选项入选。选D。

17.余秋雨说:“如果说秦始皇在领土上让中国成为中国,那么孔子在思想上让中国成为中国。”思想上让中国成为中国的原因是

A. 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形式对社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B.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的活动,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 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D. 传统思想包含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传统思想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在思想上让中国成为中国的原因,不强调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C符合题意,之所说要孔子在思想上让中国成为中国,原因是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D不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传统思想的作用,“传统思想包含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与题目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

【点睛】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8.作家王蒙曾说:“百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

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④适合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①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②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岭南文化中的广府文化中的广府话,是与海外语融合之后形成的独特方言;潮汕文化吸取海外文化的优秀成分,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客家文化在进入北部湾后也拥有了海洋文化的特色。岭南文化的这种特色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地域特色

②岭南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③通过兼收并蓄,岭南文化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特色

④地理环境决定了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上述材料中的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各有其特点,这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是中华文化呈现区域性的体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故题肢①正确。每一地方的文化都融合了其他地区的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地理环境只是其中的一种,故题肢④说法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0. (08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做好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的事件只是反映了我国不同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而没有体现时代精神,故④不合题意,排除C、D两项。①不正确,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不能说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③正确。正确答案为B项。

21.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文物是

①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而没有涉及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说明这些文物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故选D。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2.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A.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是爱国主义精神;B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是爱国主义精神;C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是爱国主义精神;D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表达的是个人的决心和志向,与爱国主义精神不符。该题是方向选择题,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弘扬长征精神

是基于

①长征精神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②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长征精神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长征精神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题肢① 表述与题意无关。题肢③表述错误,排除。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上述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4.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说明

①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

②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③民族精神word/media/image3_1.png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选项表述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为正确表述;④选项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题目中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表现在古代经典以及浩瀚的史书中,这说明了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故①②入选。故本题答案为A。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5.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而且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等强融合性特征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

【答案】(1)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2)文化创意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具有高知识性特征,说明对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说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析】

本题以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知识的理解。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等方面结合材料回答。

26.2020年10月22日,“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作品分享会在故宫拉开帷幕。“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是由故宫博物院、NextIdea腾讯创新大赛、QQ音乐三方联合打造的全新文创项目。故宫首次对外公开了《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步辇图》等十一幅典藏的千年古画作为本次音乐大赛的创作灵感,参赛选手们为千年古画创作音乐作品,以现代音乐“活化”传统文化。大赛主题曲《丹青千里》上线QQ音乐24小时的播放量即突破200万。“古以丹青留名画,今有古画会唱歌”故宫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不断产生新的创意,与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相融合。此次活动通过雅俗共赏的音乐通感形式,助力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古画会唱歌”对我们的文化启示。

【答案】①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

②采用先进word/media/image3_1.png科学技术推动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

③利用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④丰富文化创新的内容形式、创新机制体制,增强文化活力。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media/image3_1.png知识分析“古画会唱歌”对我们的文化启示。

从材料可以看出,“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作品分享会中,参赛选手们为千年古画创作音乐作品,以现代音乐“活化”传统文化。让故宫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不断产生新的创意,与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相融合。此次活动通过雅俗共赏的音乐通感形式,助力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可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从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发挥大众传媒传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富文化创新的内容形式、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分析“古画会唱歌”对我们的文化启示。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7.面对风起云涌的新技术浪湖,素有“枪打出头鸟”的中国,如何培植“创客文化”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从上一辈“言必称希腊”到改革开放时代“口必曰西方”,20世纪的中国“挨打”“挨饿”,21世纪的当下变成了“挨骂”……归根结底,缺乏了中国气派,中国风骨。只有立足于伟大的时代,哺育民族的精神积淀,呵护民族的精神家园,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大浪淘沙,践行核心价值增强精神定力,勇敢地在世界舞台上说“中国话”,传递“中国声音”。

依据材料,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人在培植“创客文化”过程中怎样才能彰显中国气派?

【答案】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②提高文化鉴别力,奏响主旋律,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打牢精神支柱。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传播。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说明国人在培植“创客文化”过程中怎样才能彰显中国气派,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回答;材料凸显了失掉了“中国特色”,要立足于伟大的时代,哺育民族的精神积淀,呵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所以,应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打牢精神支柱,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要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大浪淘沙,故应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传播。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践行核心价值增强精神定力,要勇敢地在世界舞台上说“中国话”,传递“中国声音”,启示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考点定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方法指导】解答措施类题目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明确主体和答题范围。答题范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模块,要注意分清。同时有word/media/image3_1.png设问规定了具体知识,作答时需要全面阐述该理论知识。设问限定主体的,要寻找符合主体身份的相关知识;设问没有限定主体的,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从不同主体多角度进行发散思维。

第二步:做到“三联系”,确定答案范围。一是联系教材,寻找教材中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注意寻找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组织答案。措施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基本包括两方面:“各尽其责”和“对症下药”。前者是指要根据主体进行分析,即分别从各个主体的角度去想措施。后者是指根据材料呈现的现象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如前所述,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提出解决措施;如果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需要运用教材理论知识对这种成功做法进行概括,形成答案。

28.当前,面对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的严峻挑战,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理念和倡议,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中华文化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培育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韧性,也顺应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2020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

(2)请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其“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等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具有相通性,对解决全球性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既尊重文化多样性,又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共商、共建、共享的主张契合了各国的共同利益,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2)各国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建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人民要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宣传和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措施,发挥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要建立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新型国际关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的严峻挑战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原因。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等方面,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第(2)问可从“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治国理政方面的民本思想、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等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你的建议。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其“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等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具有相通性,对解决全球性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主张契合了各国的共同利益,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方面,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

(2)本题要求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你的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智慧,对于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可从治国理政方面的民本思想、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等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你的建议。

【点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19313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d.html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