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规划

发布时间:2019-12-30 18:59: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临沂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简 介

背景介绍

为提高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今年上半年,市教学研究室组织成立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组,在总结我市近年来各学科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立足我市教学实际,制订了个课教学基本策略。在10月9—11日召开的全市小学语文乡镇教研员学习班上,我市小学语文课题组成员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别就不同课型逐一进行了解读与阐释 。现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部分相关资料选编如下,供老师们参考。

内容提要

一、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1、 低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2、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3、“自主探究”四环节口语交际课教学策略

4、低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写话教学策略

5、中高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习作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三、分课型教学策略解读

1、“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2、“小学语文表达教学策略”浅说

3、“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解读

4、《丰碑》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有“阅读”、“表达”两种基本课型。

阅读”分低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两种策略。

表达”分低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写话教学、中高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习作教学、“自主探究”四环节口语交际教学三种策略。

低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1.自读识字

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操作要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2.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操作要领: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3.品读领悟: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操作要领: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此环节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4.巩固延伸

学习目标: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用能力,开拓视野。

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1.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品读体验

学习目标: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 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 ,形成能力。

“自主探究”四环节口语交际课教学策略

1.情境体验 引起话题

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交际的欲望,调动多种感官进入交际。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情境创设要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并且还要具有情趣性、生活化,让学生置身其中,能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表达态度,从而进入交际的话题。

2.研究话题 明确方法

学习目标:理解交际话题的目的、内容及要求,明确交际方法。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针对交际的话题,研究交际的内容和方法,总结交际注意事项。

3.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学习目标: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认真倾听,积极应对,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自由表达,互动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根据学生的表达,不断强化、再现交际情境,使学生真正投入其中,获得浓重的角色体验。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在生生互评中提高交际的能力,获得交际的体验。

4.延伸话题 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围绕话题,拓展延伸,实现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操作要领:拓展交际话题,把交际引向深入,引向生活;依据交际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低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写话教学策略

word/media/image1.gif

操作要领:

1.积累

(1)定向观察 收集素材。

学习目标: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素材。

操作要领:指导学生根据写话的内容进行定向观察,搜集素材,为写话做准备。

2.尝试

(2)交流评说 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大胆想象,自由表达,丰富语言,领悟方法。

操作要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说、敢说、会说。引导学生根据写话的要求,大胆发言,自由表达,同时,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进行交流评价。

(3)放胆试写 实现迁移。

学习目标:围绕话题,由说到写, 做到写清楚、写通顺。

操作要领:在充分说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从说到写的迁移。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怎么说就怎么写,尽量做到口手相通、说写一致。

3.评改

(4)展示交流 互评互改

学习目标:与小伙伴交流作品,互相借鉴,互相评改,初步培养修改习惯。

操作要领:同学之间互相阅读作品,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尝试修改。

(5)佳作欣赏 借鉴提高。

学习目标:学习佳作优点,提高写话水平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写话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写话。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习作教学策略

word/media/image2.gif

1.积累

(1)定向观察 收集素材

学习目标:熟悉相关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操作要领:习作前,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定向观察,广泛阅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尝试

(2)合作交流 拓展思路

学习目标:激活生活积累,学习写作方法。

操作要领:指导学生将所收集的素材在小组内、全班同学中进行合作、交流,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丰富写作的内容,拓展写作的思路,明确写作的方法。

(3)放胆试写 自主修改

学习目标:自由表达,练习修改习作。

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尝试写作,指导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评改

(4)回扣要求 交流习作

学习目标:依据习作要求,取长补短。

操作要领:评改作文时,引导学生先回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同学间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第二次修改做准备。

(5)佳作欣赏 借鉴提高

学习目标:学习佳作优点,提高习作水平。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说明:此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双基,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其他课型可参照基本策略变通实行。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预习要求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操作要领: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拟订预习提纲,明确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展示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预习收获,展示预习成果,初步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认识。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小组内研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介绍本组学习内容,展示本组阅读、研讨、交流的成果。

反馈纠正

学习目标:对学习所得进行反思总结,纠正错误认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展示,抓住课堂的生成点,反馈、讲解、引导、纠正,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起来,并形成能力。

达标测试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以试卷、同步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习作教学可简化为三个环节

word/media/image3.gif

预习探究: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定向观察,广泛阅读,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初步试写。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全班同学中展示交流习作,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在小组内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反馈纠正:根据学生展示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临沂第二实验小学:孙艳霞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阅读”、“表达”两种基本课型。“阅读”分低年级“三五四”阅读教学、中高年级“三五四”阅读教学两种策略;“表达”分低年级“三五三”写话教学、中高年级“三五三”习作教学、“三五四”口语交际教学三种策略。下面我将从阅读这种基本课型,就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来和老师们作一交流。

一、“三五四”的含义。

为什么称这个策略为“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呢?主要是从制定策略的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要坚持的原则和课堂教学要经历的大体教学环节来考虑的。这里的“三”是指落实三维目标,即:

一要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

二要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三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五”是指要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即: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具体讲就是: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互相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建设优秀的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精心研究“探究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兼顾到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老师们拿到策略后,一目了然能看得懂,真正到了课堂上能用得上,制定了本策略。“四”指的就是“课堂教学四环节”即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总观本策略有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又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还有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的积累。在制定下面我将从每个教学环节要操作时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操作领向各位老师作一解释,需在说明的是下面的讲解只代表本人对模式的理解:

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操作要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又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本学段的识字任务最重,识字量最大,识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策略的第一环节定为“自读识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体的读书活动来自行识字,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读通课文,必须扫除生字的读音障碍,因此本环节的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应当注意的是对读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达到以上目标即可。

本环节的操作要领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这里提到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这个地方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只在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如何指导进行自主识字是本环节的重点。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种说法给老师提供了两个方面操作要领,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标画的过程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这种方法老师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这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在老师的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不是只知道这些大致的教学流程就可以了吗?是不是就只知道教学策略的大致环节就能贯彻好、运用好、体现好这种策略了呢?我想不是的,任何一种模式、策略的运用,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分不开的,就拿本环节的“引导学生自读识字”,这里对老师们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这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去引导,从哪些方面引导?用哪些方法去引导?怎样通过引导使学生能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运用多种多样的精彩的识字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自主识字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

学习目标: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操作要领: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策略的第二环节是合作交流,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即在学生充分读书,自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合作进一步巩固识字,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是: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从策略中看不难看出:这一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教师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教学手段来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平时常用的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积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乐识字。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熟字创设情境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还可以创设猜字情境,故事情境、小组比赛等等。

二、编唱儿歌助识字。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还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顺口溜,让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诵读,效果也十分好。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生字中的“停、篮、翅膀”,有的老师就编了下面一首生字歌,用上了“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生字编儿歌和顺口溜,一方面提高识字的速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组织游戏趣识字。这是目前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 如:摘苹果、开火车、造火车、抢答等。其中造火车的游戏非常适合生字的巩固与积累。如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的生字时,老师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

在组织识字交流活动时,老师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声音、图像;条件稍差点的乡镇学校、村小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教学,不论运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生字。

上面提到的几种方式,有好多带有合作交流识字的成分,把识字交流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同时带有较强的趣味性、挑战性,学生易于接受。无论用哪种方式去交流,教师需注意的问题是:

一是要组织好学生认识倾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二是生字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

-案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教学界前辈总结出的识字教学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在听《自选商场》一课教学时,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上的商品名称,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熟练地读完了自己手上所有商标的名称。等她话音刚落,将她刚读完的最后一个商标名称“腹痛水”中的“痛”字写在听课本上请她认,不料她摇头说不认识。接着遮住“痛”字再写了一个“腹”,她还是不认识,又写了一个“水”(刚学过),她马上读出来了。最后当“腹痛水”三个字一起出现在她眼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小女孩响亮地读出“腹痛水”。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微。我们在设计交流识字环节时,一定要关注识字的层次性,从篇到段、从段到句、从句到词,让学生凭借多重语境和生字复见面后,再让生字独立出现在学生面前。

三是本环节不宜对生字逐一地繁琐地进行字形分析

新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大,编写者强调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增加生字的复现机会以达到巩固的目标,而非通过繁琐的字形分析来达成识记的目的。崔峦老师也曾说过:“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从我们教牙牙学语的孩子认字也有这样的经验:出现一个字,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他对字的印象,过不久,他就能从其他地方找出这个字,而并不需要分析字的部件组成。在这点上,有很多老师走过类似的弯路,每篇课文有十几个生字,一节课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时间花在分析字形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费劲无奈。教学进度缓慢不算,而且识记效果不好,因为难点集中,再加上平均用力,所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觉得一篇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进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反复呈现,识字效果明显。可以考虑进行字形分析的字有这样几种:一类是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字形容易混淆的字,一类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

其次组织学生交流读课文的收获其实也就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交流:一是交流读书的收获,二是提出读书中的疑问。

在组织学生进行初读课文收获的交流时,我们往往会用“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稍微深刻一点的还会再追问一句“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这些都目前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我提出来并不是否认这些课堂用语,相反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们对这些用语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怎样用好?这里还有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问题,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用五分种的时间就能熟记其基本环节和操作要领,但要看实际在课堂上的效果,可能就会有千人千面的感觉了。同样是引导学生谈感受的一句课堂用语,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问“你学懂了什么?”学生可对课文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遗憾的是教师对此往往是或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整体知其实就是走了过场,走了模式,这是我们今后应用策略进行教学的一大忌。

“你有什么不懂吗?”这样的质疑,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在我们教学中确实需凸显和弘扬,但问题是怎样不走过场,怎样建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而不浅尝辄止。现实的症状是学生应命而提,只会提些字、词、内容理解上的问题。有些老师往往缺乏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归类、筛选,只是对所提问题或者被动—一应答,或者让它们束之高阁,“质疑”后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缺乏对疑问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哪些是提出的当时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就能解决的,哪些是接下的课堂中要着重领悟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定位,使很多课的质疑走了形式。

总之,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价值的体现,在于教师的点拔诱导,本环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操作要领: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此环节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品读领悟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有三个,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学生而言,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到能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继而通过读进行情感的表达。目标的确定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拥有阅读的全过程

本环节的操作要领是: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中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去读、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徒劳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学习伙伴,而且是首席,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同伴能有层次的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当做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语感发展的经历。在本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的”,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三个“有”: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书: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案例说明:

如:《燕子妈妈笑了》(人教版教材中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三次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的过程。课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一道理就成了本课重难点。(出示课文)

在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时,我们就要把握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课文的重点句段就是燕子妈妈与小燕子的对话部分,其中应引起注意的就是燕子妈妈话语里的一个词“看看”,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提出的“看看”的要求是有层次的,第一次是“看看”,第二次的要求是“再去看看”,第三次则是“再去仔细看看”。这个词反复出现其实就是告诉小燕子要想知道得多,必须要多看、仔细看,也就是要认识观察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如果我们在研究教材时能注意这个关键词,以这个词为抓手,来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本课的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具体可以这样去设计教学过程:

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完成对生字的认识,扫清生字障碍,初步感知、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这部分也就是我们策略中的第一二环节)接下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把读书向纵深处发展。可以做这样的设计:(下面的部分用上课件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情境,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燕子妈妈说的话,并出示燕子妈妈的话,让学生比较燕子妈妈这三句话的不同,引出(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然后就以这三句话为抓手,引导学生体会燕子妈妈说的话为什么不一样?她为什么这样说?每次她会怎么想?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的心情。再把学生体会到的这种感情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尝试当当燕子妈妈,读出燕子妈妈意味深长的语气。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听了艰艰的话小燕子是的表现。 体会到:小燕子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收获大,一次比一次感到高兴。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师生分角色感情对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让学生要读中体会小燕子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处理,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词、句、段,结合语境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弄懂了课文暗含的道理, 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改革即物本到人本。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一读就懂的问题不要喋喋不休,纠缠不断,应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就是说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面对不同风格的课文,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正确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有敏锐的捕捉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艺术地提升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东西。

如《丑小鸭》一文写道“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讥笑”、“追赶“两词,如果就词解词的话,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游离于文本之外,苍白无味。有位老师这样设计:

1、能给讥笑换个词吗?小鸟会怎么讥笑丑小鸭?

2、猎狗追赶他如果请你给这句话画一幅插图,画上的猎狗会是什么样的 ?丑小鸭呢?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仿佛来到野外,他们满怀同情用语言描绘着丑小鸭的遭遇:“小鸟说‘你是世界上最丑的,没有人愿意与你交朋友。’”“猎狗张牙舞爪,瞪大眼睛,一幅凶神恶煞的样子。“丑小鸭好害怕,缩着身子,拼命往草丛里钻。”这是学生从心底发出的最纯真的声音。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惊恐万分“等词语,及时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情感。学生情动而辞发,获得思想与语言的同构共生。

一年级上册的《我多想去看看》一文(课件出示)。这课的重点句子就是“我多想去看看”,连题目算在内共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指导好学生用心感悟、用情读好这句话,这篇课文的重、难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不仅仅是课文中的山里孩子,许多一年级的学生对北京的认识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怎样办呢?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案例:

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对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们讲讲自己眼里的北京,虽然孩子们知道的东西并不多,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同伴交流引发了孩子们了解北京的极大兴趣,然后教师再适时播放课件,为孩子们展示了天安门、长城、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立交桥等现代建筑后,让学生发表对北京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感受读“我多想去看看。”这时的读渗透了孩子们的情感,是真情的流露,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山里孩子对北京的向往,抓住课文第一小节中的“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体会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大山,他对北京的了解是通过妈妈的话,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去看看雄伟天安门,去看看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们走进山里的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去希望、一同去向往,反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的读,是孩子们融入了山里孩子的情感的读。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了给孩子们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播放了天安门广场升旗实况录像剪辑。(训练有素的国旗班战士,数不胜数的观众,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孩子们情感,再“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孩子们内心的情感积淀更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品读领悟环节老师应注意的以下几点: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学习目标: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用能力,开拓视野。

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这一环节是的学习目标是: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用能力,开拓视野。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三是开拓视野,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要知“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通过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存下去、延伸开去,以课堂为起点,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作为策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延伸,其实给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个创造的空间。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领是: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这一方面的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

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示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

如《小壁虎借尾巴》最后的拓展延伸,可以设计,其他动物的尾巴还有什么作用呢?(富有实践性问题)或者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高兴极了,想想看,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富有想象性的问题)

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知识的巩固,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还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文为例:在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样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感悟文中蕴含的做事的道理。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头饰,让学生自己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老师进行指导点拔,要让这些表演者演出课文中已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演出课文中没写出的内容,还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对话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想象燕子妈妈第四、第五次……让小燕子去观察,还会发现冬瓜与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如通过观察触摸,还会发现冬瓜硬、茄子软,”“冬瓜重,茄子轻,”“冬瓜长在藤上,茄子长在枝上,”“冬瓜的花儿黄,茄子的花儿紫。”“冬瓜里面有白籽,茄子没有籽。……这样可以整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从而明白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

到这儿,整个策略的内容就给大家汇报完了,要说明两点:

一、策略所描述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

二、我们承认策略,但不唯策略是从,教学要有一定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老师们要创造性的去应用模式,鼓励创新。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本策略尚处在实验修订阶段,老师们在实际应用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有大家的共同参与,我们的教学策略将会一步步趋于完善。

小学语文表达教学策略浅说

临沭教研室 牟圣林

一、 小学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表达之不足:

一位上中学的学生,教师节时来看望小学的老师,身老师透露了一件让老师非常吃惊的事情。她说:老师,不怕您生气,以前我们作文看起来内容是真的,其实大多数是我们瞎编的。根本没有发生这些事情,我们只是根据您的喜好,编一些故事来糊弄您。

听了学生的这一席话,那个老师一时无语,不知说什么好。就问她:“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实在没有东西可写,只好编啦!”说完,她挺自豪的大笑起来。可老师却怎么也笑不起来。这位看起来成绩这么好的学生,特别是老师为他们的作文自豪的学生,居然编那些故事来糊弄老师!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他想: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应该说,孩子们的“源泉” 是丰富的,可“溪水”为什么“枯竭”呢?

这个故事说明了当前小学生表达中存在的一个方面的总是问题,就是学生的积累不够。其实当前小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两无、两乱、两缺

两无: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两乱:思维混乱,语言错乱;

两缺:情感缺乏,中心缺失;

两无我不再解释,刚才的事例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两乱的现象也很常见,许多课上,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前言不搭后语,写下文章条理不清,缺乏逻辑,等等;两缺呢,其实就是我们学生的习作或表达没有味道,也就是没有真情实感,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间接地“逼”学生说假话、套话、空话。学生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吐露真情实感,他们的表达缺乏儿童应有的情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的表达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相应地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定位不准 要求不明 指导无度

定位不准:

目的定位不准,也就是没有解决好为什么写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儿童表达应当以儿童为中心,与儿童的生活接轨,让儿童意识到:表达就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就是抒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与所谓的重大、崇高、有意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要求定位不准:要求过高,特别是习作,不少老师把小学生的习作当成“文艺创作”,常常用成人的作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内容要“新、奇、巧”,语言文字要生动优美……然而学生的习作往往显得稚拙、浅显。对此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把孩子批得体无完肤,久而久之,使学生觉得习作“高不可攀”的畏惧感,谈文色变,渐渐失去了习作的兴趣。

课标要求:

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相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习作:

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爱感动的内容

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口语交际:

1、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

3、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指导无度:包括两种现象,指导过度和零指导。指导过度就是老师的指导过细,指导过度会导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没有个性。例如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花园,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颐和园》,然后又让一位学生说说他打算怎么写,学生说得比较好,老师把他大大地表扬了一通,然后又对这个学生的意见进行了评点、指导,最后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大多数都和那位口述表达的一致,原因是什么呢,老师把个别学生的优点放大了,与西方相比中国人群体是比较强的,从众心理意识的影响比较大。

由于课改理念的影响,许多老师观念发生了变化,许多老师敢于放手了,学生习作表达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但是教学中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表达,连起码的指导都没有了——零指导。有人对自由表达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飞”。的确老师放手,学生的表达一定飞不起来,然而是不是老师一放手学生的表达就一定能飞起来呢?我看并不一定,要真正“飞起来”,不仅要有飞的强烈愿望,还要具备飞的本领,老师的“放”只是“飞”的必要条件,而不是“飞”的充分条件。因此表达教学既要放又要有必要的指导。

要求不明:这里的要求和刚才讲定位不准的要求不同,前面的要求指的是对于学生表达水平的要求。这里的要求指是在具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要求不明确。例如AP3435

写学校花园的要求:1、看一看学校的花园里有什么,它们怎么样?

2、选择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几处景物进行介绍,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等。

二、改进表达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抓住表达教学的牛鼻子——自主表达

课程标准主张: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爱感动的内容”高年级“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习作感情真实。可见,课程标准从习作的内容到形式,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让他们自由表达。

1、 找“米”

目的:让学生有话可说(杜郎口中学的启示)

口语交际:确定话题,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利于创设情境。(学习目的和操作要领)

口语交际教材例子9册的辩论课《看电视好不好》《小书谜报告会》(读书交流)《悄悄话》(提建议)3册的《我到阿姨家》《咱们一起玩》

即时话题:于永正教例AP26

写话:题目要小,要求要低,可多可少,重在兴趣。

学习目的和操作要领。

案例1光盘:低年级写话。2国学大师钱穆17岁当校长专教作文,让孩子写话题目是《今天的午饭》观察体验午饭怎么样,一生:今天的午饭,吃红烧猪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点。

习作:学习目的和操作要领。

案例1、找米AP10-11 2、王有声《看电影,学英雄》AP4546

小结:方法:在时空上讲,有课内的,有课后的;从操作主体来说,有老师组织引导的,有学生自主的;按生活角度来分涉及到学生身边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等。

注意事项:

表达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呢?(AP25

立足于学生生活少进行命题式的训练。

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善于开发表达教学资源。

2、理序

目的:通过适度指导,让学生有序表达。包括纠正语病等。

口语交际:学习目的和操作要领。

案例:AP21创设交际情境AP22教导

写话:学习目的和操作要领。

案例;1、养鸡有什么用处:鸡肉可以吃,鸡蛋也可以吃,鸡会生蛋。

1、 一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一生先说:我们都很高兴,今天下午,大家干得起劲,我都流汗了,老师带我们到学校花园去种向日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说的怎么样,需要改动吗?其他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然后再让这个孩子说一遍,启发孩子们思想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话连起来通不通,如果不通,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为那个作者出主意,最后改成通顺的几句话了。

2、 一年级画画写话:今天,我画了两个小乌龟,一个乌龟在游泳,一个乌龟扒在一块石头上睡觉,画的还真像哦!

标点原来没加,说写不一,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除了最后加句号,全加了逗号。第二个逗号不对老师没有纠正,因为孩子还理解不了。最后的感叹号通过生读、小伙伴读最终加对了。

习作:学习目的和操作要领

指导立意AP63指导选材AP65 指导写法AP71

案例:

AP44

3、提味

因为口语交际的最后一个环节重点是指导生活的交际,也就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应该做。重点是写话和习作,写出情趣语言更生动、形象。更有情趣。

口语交际是一个拓展环节,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交际。课例

注意:佳作的标准应是动态的,

习作进行最后一个环节时,要再次回扣要求进行评点。

写话和中年级习作侧重于关注是否写清楚写明白

中年级习作除了要关注是否写清楚写明白之外,还要加上一条,就是相对于写知来说,要有一定的完整性。

高年级

习作

注意事项:

找米——理序——提味不是孤立在那个环节,只是某个环节在某个方面的训练作用更突出一些罢了,如积累环节,它侧重于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表达不仅是写话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的事,要把表达练习贯穿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爱什么颜色》和《我们知道》的拓展练习环节都是进行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抓住即时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注意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表达训练。

据专家介绍,低年级学生处于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要侧重于创造型的想像表达和童话体表达训练。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习作。

高年级开始进行抽象思维的敏感期。要侧重于能训练抽象思维能力的表达训练。例如应用文,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小说明文等。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蒙阴教研室 张西富

一、“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产生的背景。

1.总结、推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

①总结近年来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果。首先,我们突破了紧紧围绕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来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重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初步形成了比较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其次,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最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②学习借鉴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地有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成功的教学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借鉴。

我们这一“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是在学习杜朗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地的教学经验,研究制定的。本来是没有这一教学策略的,后来教研室要求各课题组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要搞出一个和杜朗口的教学策略比较接近的教学策略,于是就制定了这一教学策略。

杜朗口课堂教学策略——三、三、六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这三点的关系:预习是知识构造、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是展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处理信息,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反馈,是对展现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险性。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预习:教师备大纲、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弱势群体、人本、社会等。学生的预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歌曲、相声、舞蹈、快书、小品、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展示: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打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反馈:由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存在的差异,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生的辅导,既让弱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弱生绝处逢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 3.课堂展示六环节

???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2.努力解决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①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目标达成度不高。

②教学内容缺乏开放性,不能广泛地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创新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③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重视传递,忽视生成。教师包办过多,指导过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在教学评价上,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考试成绩,忽视素质发展。不能广泛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潜质特长、进步提高等方面的因素,忽视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说明:此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双基适用于农村小学,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其他课型可参照基本策略变通实行。)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预习要求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操作要领: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拟订预习提纲,明确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例《丰碑》

展示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预习收获,展示预习成果,初步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认识。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小组内研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介绍本组学习内容,展示本组阅读、研讨、交流的成果。

例《丰碑》

反馈纠正

学习目标:对学习所得进行反思总结,纠正错误认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展示,抓住课堂的生成点,反馈、讲解、引导、纠正,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起来,并形成能力。

例、《丰碑》

达标测试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以试卷、同步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例、《丰碑》

“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 1.实践性

??? 知识来源于实践,理论来自于生活。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抽象的知识寓于事例中去领会,课本内容是知识海洋中的一个例子,只有知识与生活接轨,才可能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实质,弄通弄懂,将知识化为自己的技能。

??? 2.探究性

???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更有挖掘不尽的潜力,要把学习任务放给学生,也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是高涨的,教师制定出一些方法、要求,科学指导,落实学习成果,学生有所求,有所得,有所收,教学适时鼓励,唤起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预习,要在画蛋中体会出只有自己去尝试,去反复的做,深入的思考,才会有提高,有成功。学生自我的收获,才是真正的收获,才是幸福的,快乐的。所以一名教师切不可去给、去灌,要让学生滚爬跌打,去学、去做、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去收获。

??? 3.创造性

??? 学习不是复制,不是记背,不是模仿,而是多触角,不同的侧面去挖掘,去探索。学生是有差异的,性格、程度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学切忌千人一面,课堂是一个挖之不尽的矿藏,创新是一个课改的永恒主题,知识的创新,表达形式的创新,育人的创新,学习成果的创新。创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要深入研究,善于总结,形成特色;学科要结合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要围绕课堂要活、内容要密、检查要实、纠正要准做好创新。

??? 4.全员性

??? 每个学生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有所得,学业品格双丰收,绝对不能搞精英教育,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一定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使每个心灵都得到安慰,尤其是对学困生,要更加去关爱、帮助,多吃偏饭,做好保底工作。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品格,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教育,才配称为合格的教育。

??? 5.合作性

??? 古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学习中,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所以求知的过程,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切实做好合作,优势共享,少走弯路,合作共赢,继续发扬结对子工程,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 6.终身性

??? 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学不应是阶段性的,独立性的,切块性的,而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格素质的形成,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在教学当中,以培养能力,重视学生的学、做、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合作交流,自主、自觉、自信、自强,真正实现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而享用不尽的生命动力。

四、“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的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出,把学习做人和学习语文结合在一起,体现出整体的人的发展的思想,这是语文教育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教学策略,注意从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角度,确保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既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染熏陶,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例《丰碑》

2、重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还是进行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都立足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讨论交流、积累感悟的多与少、快与慢、深刻与肤浅,依赖于学生的主动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大量运用。

3、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首先,减少了理性分析或问来问去的时间,改变逐段串讲、烦琐分析的阅读教学模式。其次,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类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尽可能多地背诵,充分感悟和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和背诵。第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一方面,预习有明确的预习提纲及当堂达标测试题,进行词、句、段抄写以及背诵方面练习的;另一方面,讨论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段,引导学生不仅理解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引导领悟表达的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典范的语言形式,通过对词、句、段的比较、揣摩、选择等训练,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易理解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进行品味和记忆,从而实现增强语感和积累语言的目的。

4、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自学——交流”教学策略无论整体的思路,还是每一部分的操作,都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本着从整体感悟到重点理解到积累运用的思路,符合从整体到部分、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符合阅读教学一般规律。

例、朗读课文,有些老师在学生还没有充分地感知课文,没有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时侯,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然事倍功半。本策略要求先自学在交流展示,就留出了毒的时间。

如:

5、课堂容量大,重视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加强拓展阅读。如《丰碑》的课前的预习要求、课后的阅读练习 。

五、“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视学习小组的划分:

本策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经常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非常重要。一般是班主任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个学习小组(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定数)。考试总成绩的第一至第六名分别担任第一学习小组至第六学习小组的组长,然后倒过来将第七名至第十一名的学生分别按排在第六组至第一组,依次类推。各学习小组实力均等,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展开良性竞争。(杜朗口的做法:经常进行小组学习竞赛。一堂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小组之间竞赛的过程。)各小组优差搭配,便于实施“兵教兵 ”“合作学习”策略。班主任还可以将其他因素(诸如性格特点、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纳入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一般情况下,科学划分的学习小组便固定下来,适宜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经常性评比,评比一次,奖优罚差,前2名发奖,对检测不过关的小组(平均分低于全班平均分)要再考一次,对有问题的学生面批作业。

(二)教师注意进行备课的改革:

教师的备课是教学、导学成功的关键,万不可等闲视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做好以下工作:

1、提出本课预习目标:任课教师必须深钻细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本课的教学资料,对本课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然后依据知识点和主要问题设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就以“1234、…”的形式条列,目标的确定遵循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制订学习目标要做到:

1、学习目标要准确、明确、恰当、全面、具体。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

明确,有两层含义:

一层指显性教学目标内容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含糊不清,不着边际。

第二层指师生双方都应该知道本课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

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全面,是指从课文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斟酌。既重视认知方面的目标,也兼顾态度情感价值观法方面;既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重视思想教育;既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读写技能目标,也重视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方面。

对知识的看法,目前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我们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确,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知识要不断地除旧布新,要学最必须的、先进的知识。拿语文课程来说,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需的新知识,都应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学之中。知识的获得,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口耳相传,甚至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以往的语文教学把目标主要定位在认知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具体,指课堂教学目标要量化体现,定性表述,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目标具体”要求目标达成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没有量化标准,也就无法评价。

“目标具体”,还要反映出行为达成条件。行为达成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和范围,可以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画面,说说乌鸦喝水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5分钟之内,学生能背诵第一小节”。

“目标具体”还要交代清楚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衡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记住6个生字”。

2、拟定预习提纲内容:首先将本课基本知识点以填空题等方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要小一点,便于学生自学掌握。(题目表现形式,要与期末考试题型接轨。)

根据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拟订预习提纲:

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侧重抓什么,则要因文而异。同样是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一些段落,像写海水的色彩,也是围绕一句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来写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年段要求,结合课文特点,体会并学习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写具体,以此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呢,是按季节的顺序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色和物产的。教学时则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一个重点。《赵州桥》又不同了课文先写了桥的坚固,再写桥的美观,在写坚固之后,美观之前,用了一个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理解作者怎样写桥的坚固、美观,了解过渡句的作用,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上述三篇课文同为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编在一册书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却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又如,《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游记也都是描写景物的文章,因为具有按游览顺序来写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

3、预设合作学习的问题:在预计到学生通过预习将基本知识点掌握之后,教师适时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学与交流合作的形式来解决。教师可以将这些重要问题写在一张张纸条上(或写在学习活动设计上),以便于在课堂上分发给各学习小组,由各小组长组织学习解决。                

4、预设调控的程序和措施: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展示状况进行调控。教师要当导演,而且要有预见性,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及时机智地处理。学生对预习的回顾,对课题内容的思考,在黑板上回答问题,小组内的交流,或者讲、或者写、或者表演,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将预设的调控程序和措施书写出来,因为学生的展示主要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师完全可以预见。                           

5、拟定检测反馈题:教师要拟就检测题,或全部检测、或分组检测。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和学生可建立“错题记录”。同时让学生整理难题,重点学习,加深理解记忆。)            

6拓展延伸:由课程中的知识和主要问题生发出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在备课中写好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举一反三,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指:

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

朗读、默读、诵读的技能;

精读、略读、浏览的一般方法;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初步方法;

简单的记叙、说明的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即善于识字,善于阅读,善于习作。(崔峦《小学生从语文课程中学什么

讨论、倾听的的方法

程序是灵活的,不可机械照搬。

1、就一篇课文来说,大体上可以这样四步完成。

2、就课时来说,可以一课时完成四个环节,也可以完成其中的部分环节,一切就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五)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策略强调双基,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但是,便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丰碑》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蒙阴教研室 张西富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陀,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习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 学习作者人物(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神态表现人物的表达方法。

(5)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二、学习重点:

  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陀,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习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根据预习提纲自学课文(预习探究)

1、 自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 根据下列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A.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B.自读生字,掌握音形义。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书写难字“啸、劣、塑、豹”;找形近字;扩词。

? ??C.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组内轮流读,看谁读得好)

? ??D.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E.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F.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部分,说说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G.“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小组内初步交流以上问题答案。(展示交流)

(三)全班讨论。(反馈纠正)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七自然段,抓住动作、神态、穿着,细读品味。

(1)“冻僵、单薄破旧、镇定、安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

(2) 军需处长牺牲时神态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

(透过军需处长镇定、安祥的神态去想象他的内心,从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3) 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自读8—12自然段,体会将军两次感情的变化。

(1)默读8—11自然段,抓住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将军的感情。(悲愤)

(2)感情朗读;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 (3) 深读第12自然段,体会将军知道牺牲者就是军需处长时的复杂心情。

?? A.“愣住”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惊讶)

???? B.“湿润”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愧疚、悲痛、激动、自豪)

?? C.“敬礼”有什么特殊含义、特殊感情?(崇敬)

3、 自读第13自然段,体会丰碑的含义。

4、感情朗读8-13自然段。

(四)、完成下列练习。(达标测试)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多音字组词。

    

三、词语搭配。

    

五、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1.“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1)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2)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3)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  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2.课题“丰碑”的含义是:

   (1)高大的碑。(  )

   (2)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

   (3)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

六、阅读片断,按要求做题。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

  安详: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灯笼一样。(   

  (2)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3.填空。

  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       )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学习作者人物(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神态表现人物的表达方法。

(3)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1、细读课文,思考:

按“恶劣环境→军需处长的牺牲→将军的崇敬→胜利属于红军”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主要写什么。

课文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的?

2、组内交流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

3、全班交流,反馈纠正。

(二)1.默读课文,思考:

①假如警卫员一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②谁是故事的主人公?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反馈纠正。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达标测试

  1.这篇文章得叙述顺序是(     ),是以将军(      )为线索来叙述的。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2.这篇文章运用了(     )和(     )的表现手法。

 3.请根据下列材料,运用正侧面描写方法,把下面这段文字扩写成四百字左右的短文。

? ? 开学前一天,天正下着雨,同学们等了很久新书才发下来。班长到保管室领书时发现有三本书弄脏了,就把最脏的留给自己,还有两本就按顺序发了下去。拿到脏书的两位同学跑到办公室又哭又闹,说班长有意把脏书发给他们。老师听了很气愤,怎么把弄脏的书发给两位性格内向的小女生。老师去问清情况后,表扬了班长,并向两位小同学作了解释。思路提示:①班长发书②小女生拿到脏书又哭又闹去告状③老师听后很生气④班长拿出书——最脏的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f60b6a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2.html

《临沂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